物业经理人

研究所大学生夏令营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甘肃农业大学)

917

研究所大学生夏令营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甘肃农业大学)

  研究所大学生夏令营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甘肃农业大学)

  在参加研究所夏令营活动前,我的心中有点忐忑,不知道是否能被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可以有机会接触研究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的大牛,了解他们所研究的课题和他们设计实验。于是,在学期结束后,我兴致勃勃地踏上了前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列车。

  在15日下午到了所里,我在前台登记并拿到了自己的证件,在第二天正式进入实验室,在老师的带领下,见到了自己的师兄李杨。师兄在一开始就为我讲述了他所研究的课题-抑制肝纤维化的小分子化合物,以及TGF-β的信号调控机制,让我对实验过程有了粗浅的理解。因为知识比较浅薄以及接触的实验较少,在实验中给师兄帮了不少倒忙,师兄态度很好,没有因此责备我,并为我讲解和教授了一些实验的小技巧,并加深了我对实验的理解。从对Western blot不解到对它的逐渐掌握,让我越来越熟悉实验室的研究学习氛围。黄牛老师的实验室主要任务是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在实验室的这段时间里让我对小分子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小分子药物的的研制有了了解,随着人工智能的加入,小分子的筛选过程中的计算量也得到了减少,让我体会到技术的改进在某种程度可以推动某一科学领域的发展。

  ‌在实验室里,师兄师姐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理的进行着,在抗体孵育时,师兄会忙里偷闲立马做一个实时荧光定量PCR,或一个PCR方便小鼠的筛选,给人一种高效、快捷的感受。师兄的实验成功率很高,给人一种从来不会失败的感觉,但是也有偶尔的失误,当WB的内参压出来不符合预期效果时,师兄会分析哪里出错了,并加以改正重新设计实验。在进行小分子功能监测时,在一小时,两小时,四小时,六小时、十二小时等时间段内总能准时加样,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在实验室的这几个礼拜里,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在生命科学领域严谨、认真、合作、不怕失败、敢于挑战的科研精神。

  ‌在实验室里跟着师兄学到了不少东西,所里的年会、报告会以及实验室的组会也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在年会中见识了大牛们研究的方向,以及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趣闻,他们的研究让生命科学这们高深的领域,渐渐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所里的报告会不仅有学术上的科普,研究的新成果,而且也一些实际应用的报告,如“如何做好一篇报告”。这些都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实验室的组会,师兄师姐们会讲述他们最近的工作或者向我们分享一两片论文,组会的氛围十分融洽,面对一个问题有问有答,热烈探讨,感觉很随意,在这里感受不到一点拘束。知识的浅薄让我感觉到生命科学的研究犹如一片大海,而我只是在沙滩漫步的孩童,想要欣赏海岛的风景,还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研究所大学生夏令营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中南大学)

  研究所大学生夏令营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中南大学)

  初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抱着一颗憧憬而又胆怯的心,见到了wang lab里可爱的师兄师姐们。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机会参加lab meeting。不过,通过几次讲座,我领略到了王所的幽默与博学,以及办公室里的一个个奖项,让我敬佩不已。

  曾经以为研究所的氛围应该是忙碌的,紧张的,但是来到wang lab后,我发现,科研的过程是一个有趣和谐、多姿多彩的,实验室里的师兄师姐就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帮助,积极乐观,劳逸结合,全面发展,这样的实验室氛围吸引着我,在这里,我可以感受到快乐。

  我很希望可以像师兄师姐那样自己去探索课题,每天可以有目标的完成实验,得到结果,去证明自己的假设,可是作为一个summer,我能做的就只有从学习实验方法开始了。我学习的第一个实验就是分子克隆,实验室的师兄开玩笑说,这个实验室有分子实验的幽灵,刚开始我也只是笑一笑,后来,我就开始怀疑这是不是真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PCR、酶切、连接、转化及挑菌这几步经过师兄的指导还算顺利,但是就在最后电泳检测,我之前的实验结果就像灰飞烟灭了一样,在我眼前突然消失,在之后的一个星期,我又开始了一次次的重复实验,从而失败的次数一次次增多,对我来说,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找不到失败的原因。带我的师兄和实验室中其他师兄带summer的风格不太一样,他一般实验只会教我做一遍,之后就是我一个人单打独斗了,当然有问题时师兄会耐心解答,但是对于初次自己真正完整地完成实验,是有些难度的。不过,这个过程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实验能力,不断地重复,不断地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在每个步骤中都细心思考,如何才能将实验做好,虽然不理想的结果有很多,但同时也收获了很多。

  两个星期过去后,就到了北生所一年一度的年会,真的很荣幸可以了解到各个领域的PI们在攻克什么及科研进展,在那里,虽然很多内容我都不太懂,但是真切感受到了学术盛宴是什么样子的。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并不在乎付出多少时间与精力,他们只想为人类科学做出自己的贡献,能让更多疾病得到治愈。

  每当看到王晓东老师办公室里的一个个奖项,就感到无比的敬佩与崇拜,这些光鲜的背后,都是自己坚持与努力的汗水积累而成的。我也曾说过豪言壮语,也想用自己的双手在人类科研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我知道,这条路将会非常艰辛,但是看到这么多前人的努力,又给了我力量继续前进。

  科研是一个不断重复和探索未知的过程,也是需要耐心且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虽然付出可能得不到回报,但是仍有很多人为科研工作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不知道自己将来能不能成为这些奉献者的一员,但若决定融入科研这个大家庭,就会坚持下去,争取创造自己的成就。

  真挚感谢北生所可以给我这次接触科研的机会,在这短短的一个月中,让我了解科研的魅力所在,无论两年后我身在何方,都不会忘记wang lab中每一位师兄师姐,也祝北生所中的每位老师及学生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篇3:研究所大学生夏令营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郑州大学)

  研究所大学生夏令营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郑州大学)

  “恭喜你已被选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暑期培训活动!”20**年6月12日,当我正在医学生的考试周中苦海挣扎时,我收到了这样一封邮件,着实令人兴奋、崇敬又期许。

  在开营仪式上,王晓东所长向我们展示了研究所丰厚的科研成果和独特的科研体制,平等、自由、卓越是它的keywords。走进红砖小楼,在研究所的科研之旅中,我更是深刻的理解了它被称为“科研圣地”的缘由。

  两分钟,宿舍到实验室,两分钟,实验室到食堂,快节奏的科研生活是这里的常态。早上八点不到,师兄师姐就已经在实验室里忙的热火朝天,吃饭回来,大家直奔实验室,又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每周的组会上,师兄师姐汇报自己的课题进展,分享自己的实验技巧,毫不犹豫的去质疑,畅所欲言的讨论,思维的火花不断地碰撞,这是我从未见过的科研盛况。研究所的硬件设施配备十分齐全,记得在开营仪式上,王所说“在研究所,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进了实验室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各种实验仪器应有尽有,需要什么试剂直接跟manager报备,有固定的公司提供引物合成、测序等技术,同时还有helper负责一些简单的清洗、打扫、补试剂等工作,这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在Han Lab,严肃又活泼的氛围最令人着迷。韩霆老师基本上每天都会在实验室,和我们一起吃饭聊天、侃天侃地,师兄师姐在做实验时经常性的交流探讨,不乏玩笑打趣,所以实验室里一直都是热热闹闹的。研究所er不仅仅只会埋头读paper做实验,也对社会实时热点有自己的态度,在这里,科研从来都不是枯燥单调的,这也可以理解为研究所独特的文化吧。

  年会,可以说是最豪华的科研饕餮盛宴了,在这四天里,PI们轮番上阵作报告,尽管我听得不大懂,许多技术和缩写都不知道是什么,但还是惊叹于老师们独特的思路与强大的逻辑,会场外摆满了师兄师姐们做的poster,吃完饭后转转看看,也有不少收获。年会上还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KTV大赛、温泉游泳、羽毛球大赛、乒乓球大赛、summer的集体节目......KTV大赛的晚上,听到了那么多动人的歌喉,非常开心和同组的summer一起跳舞,PI们也在台上一展歌喉,晚会的高潮一个高过一个。温泉酒店的娱乐设施也很丰富,KTV、棋牌室、健身房、游泳池、温泉十分给力,真让人好好过了把瘾。

  在这里,学到的不仅仅是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对科研的认识。之前在学校我所完成的项目,大多都以动手实践为主,而其中的实验设计等思考环节却很少接触,都是由老师直接讲给我听的,这就让我忽视了思考的过程。而在这里,师兄师姐每周一上午都会和韩老师坐下来认认真真的讨论实验进程和可行性,在实验结果不尽人意时,师兄也会绞尽脑汁猜想各种可能性,这种科研思维正是我所缺少的。除此之外,我之前在学校所读过的paper都是五分上下的,来到这里后,师兄告诉我说,不能因为自己是学临床的就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于是在这里我第一次尝试去读一篇science,尽管许多技术没听说过,图也看不大懂,paper看了好多天也还是晕头转向的,但这至少也算是一个接触CNS的开始吧。

  总之,研究所五周,既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又充实大脑自我激励,由衷的钦佩这些为科研献身的前辈们,也发自内心的体会到研究所“科研圣地”的名声,对于真心热爱科研的人而言,这里真的是实现自我的不二之选。三生有幸,后会有期!

篇4:研究所大学生夏令营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西北农林大学)(1)

  研究所大学生夏令营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西北农林大学)

  春天到了,summer还会远吗?

  Summer开始写心得体会了,研究所的下一届summer还会远吗?

  第一句话是王所说的,第二句话是我瞎编的。

  一开始的研究所,只是要好学姐口中的一个我不熟悉的名称,我甚至都不知道应该怎么拼写。当时的我正处于迷茫期,不知道我现在所学的专业是否能成为我愿意为其奋斗一生的事业。学姐对我说,你去吧,你去试试吧,如果在研究所你都没有爱上做生物、做科研,或许你应该认真考虑一下你的未来。

  于是我忐忑的填写文件,忐忑的了解PI,忐忑的寄出材料。

  然后忐忑的收到回信?

  并没有。我是狂喜的收到了回信。

  我,z,研究所 20**年第十四期暑期学生,打钱。(划掉划掉)

  所以我就来了,抱着我的小被叽,来到了盛夏的北京,来到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静思湖的风从未吹进过,但所里的人总是来往匆匆如乘风。我小心翼翼地敲开了实验室的门,开始了我为期5周的学(shou)习(ku)生活。

  但其实我是痛并快乐着。每天早上挣扎着起床赶去食堂吃圆圆的肉包子加一张鸡蛋饼,喝着早餐奶上楼;日复一日地被小师兄嫌弃移液枪用的不行,我嬉皮笑脸地答应然后在下一次努力做到更好;带着手套跟着师兄茫然地转来转去,有心想帮忙但经常帮倒忙。不瞒你们说,我在实验室打翻过任何你们想象得到的东西,我能苟活到现在也真的是不容易。

  在茫然和慌乱之后,是我渐渐熟练起来的操作,掌握在心里的实验流程和差不多能记住的protocol。我知道在加完各种试剂后一定要吹打混匀,我知道在超净台里手要避免从开口试剂上经过,我知道在细胞间里不能不戴手套碰任何东西,我知道什么是LB培养基什么是PBS、PBST,我知道要用的板子一定要提前放到培养箱预热,我知道小提质粒的最后一步要用的水要提前预热到70℃、滴加的时候一定要滴在膜的中央。

  但是我不知道我如何能回到过去。

  好想再回到7月份的那一天,我小心翼翼地推开门,可爱的可嘉师姐把我托付给了(看起来)高贵冷艳的国栋师兄;再回到那天下午,师兄带我去底层的设备室数5000个起步的神经元;再回到那个细胞间,国栋师兄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剪掉幼鼠脑袋然后回过头来说忘了问我害不害怕;再回到那间EB室,在我低头专心加样的时候发尾碰到了桌子,师兄诚恳地提出了他帮我提着头发的建议;再回到那个食堂,我和小师兄第一次敞开心扉背后八卦,我才发现原来全实验室的师兄们都有对象了只剩我国栋师兄一条单身狗;再回到那个试验台,我和小师兄对着完全不正常的data猜测谁会被国栋师兄暴打。

  除了在实验室,我剩下的时间都被另外一群人填满了。真的是超级难得,笑点长在一起的五个人相聚在一间小小的宿舍。被我带跑偏的婷,可爱到爆棚的杨老师,姐妹花明明和聪聪,以及那个从“研究所206”到“死根儿们”到“这skr English learning qun”的微信群。五个人坐公交车去回龙观只为吃上一口海底捞,五个人各自捧着一碗泡面在酒店夜聊到凌晨四点,五个人轮番上场打麻将,五个人玩了无数局把题库都玩完的你画我猜,今年就已经定好的明年的武汉行和杨凌行,周黑鸭和布袋馍。真的好幸运,在喜欢的地方遇见喜欢的你们。

  说了这么多,差不多够了。一篇心得感想被我写成了抒情。还有很多东西写不出来,但会永远被我安放在记忆中,属于那个20**年的夏天。

  其实我到现在也没有敢把自己的未来等同于做生物做科研,但感谢研究所告诉了我,什么是真正的创新、原创性的科学研究。

  祝王国栋师兄和曾智小师兄的data越来越漂亮实验越来越成功早日发CNS早日找到女朋友,祝刘Lab所有师兄师姐和刘清华老师事业顺利生活愉快,祝研究所在做创新原创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保护好这一方纯粹的实验台。

  我们只是研究所的过客,愿研究所常青。

  See you later.

篇5:研究所大学生夏令营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山学)

  研究所大学生夏令营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山东大学)

  不知不觉,在研究所的暑期实习就要接近尾声。从4月初就开始准备材料、阅读文献着手申请,到6月中旬被录取为summer时的欣喜,再到7月中旬刚考完期末考试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昌平,再到现在写下这篇感想。过去的一切仿佛都在昨日,清晰而难忘。在这个夏天,我想我见到了一群纯粹的人,他们满怀兴趣、刻苦坚持,向着心中的creative and real science不断进发。

  初见

  怀着对研究所的仰慕,我早早开始准备申请材料。收到录取通知后,我也在考完试后第一时间赶往昌平。经过大半天的颠簸,终于见到了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圣地”之一--北生所。虽然主楼的规模比我想象的要小了点,但红瓦镶嵌的墙面尽透庄严,低调中平添几分遗世而独立的傲气。整理好行李,我迫不及待地进入主楼参观。食堂、实验室、休息区、健身房任意两点之间的来回都不需用五分钟,效率至上似乎融入研究所的血脉中。实验室的过道里,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除了有隆隆作响的仪器,还有拿着瓶瓶罐罐,行色匆匆的师兄师姐,每个实验室门口也都贴着介绍与本实验室科研方向相关的英文海报。食堂里,常常能看到PI与师兄师姐共聚一桌,讨论着科研上的有趣问题和解决方法,真的算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了。

  实验

  来研究所的一个月除了感受这里科研氛围,进实验室做实验也是最重要,让我收获最大的一个环节。今年暑假,我加入的是蒋辉老师的实验室。蒋老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线粒体上变化(包括:线粒体的质量控制、线粒体代谢方面的变化还有线粒体形态上的动力学)发生的机理以及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在进入实验室的第一天,蒋老师就给我布置了一个小的课题“FIS1蛋白的特异性定位对细胞的影响”。FIS1蛋白参与线粒体的分裂以及过氧化物酶体的分裂以及扩充,起将蛋白质复合物锚定在线粒体外膜上的作用,他参与了Dnm1以及Mdv1在线粒体外膜的定位,Dnm1和Mdv1的定位会直接影响到线粒体分裂。而线粒体的分裂与融合的失衡可能会影响到线粒体的正常供能以及在子细胞中的分配。在实验初期,为了实现FIS1的特异定位,在蒋老师和李兰兰师姐的指导下,我们用overlap PCR的方法构建了两个融合片段Fis(N)-Tom5(TM)和Fis(N)-Pe*15(TM),也就是通过改变其C端的定位序列使其分别锚定在线粒体外膜和过氧化物酶体的膜上。之后通过吉布森组装,将两个片段各自转入两个载体中(其中一个质粒中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然后再通过转化实验实现其在酵母菌中的表达。一切完成之后,对于带有GFP的两组酵母菌培养后进行荧光显微镜的拍照,观察更改片段之后共定位的效果。而对于不带有GFP的两组酵母菌,则是看其回补后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用的是growth test的方法,在梯度稀释的情况下看菌落的密集程度。但与就在前天和假设不同的事情发生了,Fis1基因缺失的菌株在YPD培养基上并不会出现生长缺陷(经过讨论以及查找文献,发现这是由Whi2基因次级突变导致的)。因此,我们只能临时对实验方案进行改变和补充,既然宏观的菌落生长状况无法看到差异,我们就将MtBFP-Pe*RFP的菌落做Fis1的敲除,然后再分别转化,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导入片段前后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态异常以及恢复情况。目前实验做到基因敲除这一步,希望接下来的实验也能顺顺利利,在实习结束时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年会

  对于summer来讲,年会无疑是暑期实习中另外一场重头戏了,所里的各位PI以及从其他研究所受邀而来的各位研究员为大家奉上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从事不同领域研究的PI,向大家介绍了近一年来实验室中的进展,对于还是summer的我来说也许弄懂报告中的每一张图不太可能,但还是感受到前沿生命科学的广阔以及各位研究员严谨治学,敢为人先的态度。王所的广博、邵老师的严格还有陈婷老师做报告时简洁、精炼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会场外,还有各实验室师兄、师姐准备的poster,介绍了该实验室子方向所做的一些成果,会议结束后经常能看到有不少老师和同学在展板前驻足、讨论。除了学术活动,在晚上还有羽毛球、乒乓球大赛,ktv决赛等精彩活动,也让短短的4天年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展望

  我记得在我申请信的最后一段我是以“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做开头说我希望能在这条热爱的科研之路上不断奋斗下去。经过这次暑期科研,见到了这么多legend of science,真切体会到走在生命科学领域前沿的实验室、研究所是怎样运作时,我才感到我认识的浅薄和能力的不足,这条科研之旅不仅是“路漫漫”而且是“道阻且长”的,我也需要更加努力、主动才能对生命科学领域有更全面的认识,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在科研道路上坚持下去。记得蒋老师在journal club时讲对自己的科研方向和领域总览方面的认识用了两个词组,对自己的领域要“know something in everything”不仅是自己实验的细节,还要对世界范围内做同一方向的实验室的研究进展有清晰的了解,什么实验是做过的,是可重复的都要有清晰的了解。而对于领域的总览要“know everything in something”,指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的所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了解,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实验,而是要打开眼界、广泛涉猎。这两点对于我今后的大学生涯,乃至之后在科研道路上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也真的希望,我能把这次暑期科研中,无论是学到的实验知识,还是在PI报告中受到的触动所内化真正成为我今后在科研道路上不断进取的动力。

  “Once 研究所,always 研究所.”感谢蒋Lab的各位师兄、师姐以及蒋老师对我的包容和帮助(特别要感谢亲自带我做实验的李兰兰师姐!)。衷心祝愿研究所和各位老师、师兄师姐、所有的summer明天更美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