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走向自然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4715

1、建筑本质

建筑不仅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个门类,他包括实际的建筑对象,对他的研究可以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其内涵系统化构成属性,其外延的界定不是一种线型的界定,建筑它包含复杂多样的对象,具有多向性,存在于建筑属性之中。人类从母体而生,到筑巢二局,发展到社会高度文明,人类的建筑目的就是为了取得一种工人们活动的环境,房屋一经形成,不仅有人为的供人们活动的环境,房屋一经形成,不仅有人为的工人们活动遮掩的内部空间,而且有外部空间环境。“建筑无所不在,建筑无时不在”,所以说,既有一般意义上有形的建筑环境,也有动态“悟道”的哲学范围。

2、建筑的基本属性

建筑是人们谈论最多相处最多的环境(衣,式,住,行),也是人们往往知道得最多的东西。事实上,建筑为人而用,既有物质功能,又有精神功能,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其内涵系统构成建筑的基本属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时空性:建筑依实构虚,应时而存;技术性:建筑依技术而为,物质构成保障;艺术性:建筑既为使用对象,又为审美对象;民族性和地方性:低于产生特色,民族审美各异,形成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差异;历史性和时代性;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铭记历史。

3、当代建筑现状及时会现状

我国gg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放眼城乡,“新建筑”如雨后春笋。各地城市甚至乡镇高楼林立,新区成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发达地区更是快马加鞭。可以说,建筑学科遇到了举世瞩目的好机遇,建筑创作也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然而审视我国的“新建筑”,许许多多设计,施工粗糙;不顾历史文脉,不管环境特征的“拼合”,抄袭等现象是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建立新的建筑观。
人类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文化等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20世纪,建筑学走过了一个飞速发展而又崎岖的道路,20世纪初的发展,两次大战的衰退,战后的再度空前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诸多问题,比如环保问题,地域性,建筑与城市等。鉴于诸多问题的存在,80年代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它是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时提出的一种“生存对策”,这正表现了人类作为地球生物有机体在其生存行经受到干扰或发生变化时,产生的一种有利于生存的“生态政策”,那是人类要“发展”,又要能“持续”而答“持续”“发展”,既要满足“需要”,又要“限制”,这就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对待环境问题上,自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直到本世纪中叶,“发展”都仅仅意味着是经济的增长,没有或很少把环境问题列入人类社会发展的议程,直到20 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人类才开始意识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工业污染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开始意味到人类在创造高度文明的同时,也正在破坏自己的文明,环境问题如不解决好,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中”。此时,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与发展是密切不分的,它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复合系统,即环境是发展的自身要素之一,发展一旦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物质环境就不能持续发展了。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的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随之带来的频繁的天灾就正预示着自然对人类“报复”的开始。那末,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呢?唯一可选择的就是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其实,这是所提到的“自然”其含义是广泛的,不仅自然的物质因素,也是自然的精神因素,包括建筑空间的自然品质,自然美的艺术观点,在建筑创作中,应考虑多方面的“自然”,才能给使用的人以舒适,健康,自然的感受,做到花少钱,创造实用,美观的优秀的建筑作品,这才适合新世纪建筑发展的需要,更适合中国地少人多,资源缺乏的实际情况,建筑做向自然化是21世纪必然发展趋势。

4、建筑的内涵

4.1 自然环境建筑

4.1.1 充分利用自然
人类自250多万年前使用工具以来,开始改造定居的地球,到跨入21世纪之后,引发了一个最严重的全球性的问题,即由于人类环境的威胁是难以抗拒的,从公元4世纪的医学名著生态,水和场地中提到;字认识不可抗拒和征服的,需要的则是了解他的规律——到1969年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论着推出,说明了人类对生存环境再造的理性准轨。毕竟人类的历史与大自然寿命相经只是极短的一瞬,还不足以又能力和经验去挑战支配自然,所以说必须充分利用自然,正确对待自然,改变以往对自然的观念和态度,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从破坏自然,伤害自然转变为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从人的中心论变为人是主体也是课题,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观念;从意味向自然所取转向珍惜资源,尽量少伤害地球的观念;从只顾自己的本地区,本单位利益转向关心他人,关心地球,关心人类的前途,从关心眼前,急功近利转变为关心子孙后代,长治久安;其实,我们稍加反思就会发现我们以往的建筑活动违背与自然关系的上述原则比比皆是,在建筑规划中常常见山就挖,风水就看,青山绿水不断遭到大面积的破坏,我们的设计中常常是不是地形地貌,不结合当地的气候,更不考虑建成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取定一些原则,我们有责任在规划设计中更加尊重自然,尊重自然就是尊重给与我们生命的地球。在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因地就势,土生土长,结合园林,花木环境,隔断风

沙,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光转化能,采用中水,利用雨水,空气清鲜,气流通畅,就地取材,天然环保。”要重视利用自然“土,木,风,水,广,气,林”七个字。比如清华大学伍舜德楼,在其南侧又设一边庭,内植花木,既净化空气,又美化环境,在其南北顶部各置一条形天窗,可根据四季的不同,需要开启和关闭,自然通风,冬暖夏凉,节省能源,外置遮阳板,夏日遮阳降温,西面入口置一实墙面,夏防西晒,冬挡寒风,这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节省能源创造舒适健康环境的优秀实例。另外,美国温泉公园旅游中心,其位于一个古熔岩的山坡上,该中心将建筑增建于自然坡地上,采用倾斜的玻璃窗,遮阳散热片,模仿环境的橡树,运用自然材料,玻璃天棚,100%的自然采光。

4.1.2 协调自然.建筑
早在秦汉时代,就以将物质生活与人们对自然的精神审美需要结合起来,在自然山水中,大规模的建造离宫别苑和楼台亭榭了。千百年来,在自然上水中不断建造苑囿,山庄,庙宇祀观,人工建筑景观将山水点染的更加富有中国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具有锦上添花之妙。明人曾有“祠补旧青山”之句,这个“补”字十分恰当地说出中国建筑与自然山水的有机结合,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巧妙的融为一体,中国建筑类型丰富,功能各异,但不论其性质和功能如何,都能与山水,树木有机结合,谐调一致,互相映衬,互相渗透,互为借取。所以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要考虑与周围的山水,树木等自然协调共生,逢遇河湖,自然林木,绿化带或公园绿地,都应珍惜这些自然条件,尽可能保护和发展它们,同其配合融为一体,比如颐和园和避暑山庄在以及一些寺庙园林如杭州的灵隐寺,镇江的金山寺,四川乐山大佛寺,浙江普陀山的观音寺等,这些都是建筑与周围自然生态环境很好的协调在一起的典型范例,大多数寺庙园林,都是建筑在风景绮丽的名山峻岭上,在这里能直接欣赏大自然的本来面目,达到建筑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从而创造出高于自然的优美环境。
城市建筑同自然相协调,还应重视垃圾的净化,除分类选出可重新利用的垃圾外,其余的最好就地焚毁消灭,所以在城市生产过程中输入的物质和能量应获得再大限度的利用,也就是资源和能源的浪费最少,同时排出的城市废弃物也最少,并且废弃物能够自然的荣辱大自然中,比如背景良乡新建的生态住宅。

4.1.3 自然持续利用
鉴于资源相对匮缺,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可持续利用,持续利用有两方面要重视,一是选择的建筑材料可持续使用,如钢材,铝材,木材以及砖等,二是采用大量的空间,不仅住宅建筑采用大空间框架体系,公共建筑亦应选用大空间结构体系,但要注意住宅建筑应寻求空间的高效性,目前,我国的建筑领域出现了一股追高求大的倾向,尤其是住宅建筑领域盲目的追求大面积的单元住宅,平均每户达180-----200甚至高达300m2,但是如果你翻阅一下每天充斥报纸上的售房广告,你就会发现所有刊登的住宅平面其空间效益是很低的,一个近90 m2的套房住宅平面竟只有二间卧室,起居室也不好布置,很多面积被通道占用,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候应对住宅的内部功能相的周到一些,是空间利用的更合理一些。
其实,人类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造环境,后者又包括实体(建造)和虚体(人文)环境。建筑是人造环境(实体与虚体)的重要载体,只有在建筑是持久发展的前提下,人类环境才有可能成为持久的,迄今为止,人类从自然取的各种生成人造环境的资源,但是很少向自然返回,是地球的资源不断的减少,此外,在资源的消耗中,还产生了各种损害,污染自然资源的后果,特别严重的表现在耕地与数目的减少,土壤的流失,大气温度的上升,质量的下降等各个方面,所以说,为了大环境的生态平衡英语自然和谐共生,在建筑创作中一定要重视“自然”因素。

4.2 自然文化建筑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品,它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类型,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不同的时期反映不同的内容,如西方建筑在文艺复兴之前主要反映宗教文化的内容,古典主义时期,反映宫廷文化的内容,现代建筑运动则反映的是技术性文化的内容,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于城市与建筑中,融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之魂。技术和生活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地球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逐渐衰弱,消失;城市与建筑物的标准化和商品化只是建筑特色逐渐隐退;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出现趋同现象和特色危机。由于建筑形式的精神植根于文化传统,建筑师如何适应这些存在于全球和地方各层次的变化?建筑创作受地方传统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又多大?一系列的问题都将影响着建筑创作的发展趋势。

4.2.1 自然历史文化共生
建筑历史文化是文物,又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于一个建筑就时间来说,其社会的属性应是历史性和时代性,因为建筑是社会文化的物质载体的一种,社会的生产方式,思想意识等都会随时影响建筑。埃及沙漠的金字塔是以巨大无比的简单的集合体形象位奴隶主权利的象征,反映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神权中解脱出来变得对人本身关心,形成群星灿烂的时代,成就了许多不朽之作,如佛罗伦萨的大教堂被誉为新时期的报春花。再如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有120层,412米高运用了新材料和现代设备,施工仅用二年,显示了他社会高度发达的技术力量,同时随着商业的竞争,城市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才是高层有了必要和可能。
如果说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建筑的空间属性,那么,与之相对的建筑的历史

性和时代性则是建筑的时间属性,二者结合构成了建筑的“时空模型”。
建筑的历史侧重点表现在建筑文化内容和历史意义,时代性侧重倾向于建筑的现在和未来,重于其技术的科学的内涵。建筑历史总是与人类的历史发展同步,建筑在一定时期是社会综合因素的晴雨表。古代建筑遗迹存在于今天,也许,其技术作用已经黯然,然而其作为文化艺术的历史作用却影响今日的建筑,也成我们新建筑的“基因库”,不然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何以说:整个法兰西就包含于巴黎的大教堂中。正是建筑的历史性的存在才是的以后的现代派建筑的历史拼贴可以追根求源,新理性主义的建筑师们可以分析建筑的类型。可以说,历史在娓娓道来,写在希腊雅典卫城的石头上,写在水城威尼斯的拱券上,写在清幽闲静的古院里,写在没有建筑是营造的民居里中,这正是自然的体现,比如江南水乡,上海里弄,北京四合院都是与自然有关,在以后的建筑创作中,我们应对典型的区域加以保护和发展利用。比如上海旧城改造项目“新天地”的设计是个好的实例,保留了里弄邻里空间面貌,又增加了6个绿化开放空间和2个屋顶花园,融入了自然因素,提高了环保质量。另外,20**年上半年完工开放的巴黎亚洲艺术博物馆据展览要求要需进行改造,改造极为自然,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空间通透,上下空间自然连通,楼梯为自然的圆形环状,节省空间,自然有起装饰作用;展室背景不封闭,有的以旋鼓楼体为展品背景,视觉空间散透,自然新颖;色调简洁淡雅,自然舒适,突出展品,这两个是极为典范的实例。

4.2.2 自然民族地域文化共生
民族性和地域性实建筑文化属性的一个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的表达发式,宗教文化,社会思想,文明和进步,以及自然条件影响因素都是的建筑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成为建筑文化中丰富的内涵。世界上从西方天主教的哥特式建筑上表现出神秘耸上和升腾之感,东正教堂从群穹顶式建筑,则又表现出教意的辉煌,而伊斯兰教拱券和高塔则又表现于真主对话的诚挚……这些透出了民族的特征;由于气候地理材料等条件同样也表现建筑的差异,仅就我国而言,幅员辽阔自然条件相差很大,建筑形式多样:东北建筑比较厚重,南方建筑比较轻巧。民居比较有特色的有皖南民居的粉墙黛瓦天井内院,湘西吊脚楼,福建土楼,傣族竹楼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些都是创作的源泉,式建筑师们努力的方向。

4.3 自然人建筑

从人的舒适,健康需要出发,在建筑设计重要考虑自然因素和自然美。

4.3.1 自然空间形状尺度
建筑空间大,形状简洁自然,尺度宜人,注重自然美,这是当前创作的一大特色建外貌,门窗的比例尺度,内部空间的分隔,细部装饰处理都须符合人的尺度要求,给人以自然亲切的感觉。

4.3.2 自然结构装饰色彩
建筑结构轻盈自然,结构与装饰合一,色彩淡雅这正是建筑创作的友谊趋势,世界各的有的民族喜欢大红,大荒,大蓝的纯色,艳色,其在建筑上的应用无可非议。

4.3.3 自然环保材料质地
运用当地的天然建筑材料,采用环保建材,外露原材料自然质地,这是虚度设计者所追求的。

总而言之,未来的建筑发展趋势------自然化

篇2:某幼儿园软建筑及附属设施安全要求

  幼儿园软建筑及附属设施安全要求

  1、总务处要健全学校房屋的档案,建立房屋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校舍建筑图纸资料如供水、电、气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资料的管理。

  2、幼儿园基本建设项目从设计立项到竣工验收,都要严格依法管理,做到“五个必须”:必须依照学校自身的特点进行规范设计,必须依法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报批程序进行审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筑质量规定进行施工监督,必须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建筑施工规程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必须按照有关国家质量标准进行竣工验收。

  3、重点加强对危房的日常管理和监控,发现危房,D级的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在周围设置明显标志,明确禁区,严防师生误入,确保安全,并立即着手改造;B、C级的应在专家指导下限期修缮,确保危险程度不再加重。

  4、总务处要加强对楼梯护栏、厕所、车棚、围墙、墙体附属物及其它绿化设施的日常安全维护与管理。

  5、楼房各楼层过道、楼梯、楼道的安全管理责任人,重点负责对楼层过道、楼梯、楼道的日常安全管理,建立学校楼层过道、楼梯、楼道的安全管理制度。

  6、总务处水电负责教师,负责对学校一切供用电、水设施设备的日常安全维护和管理。

  7、各级部主任、办公室负责人,负责对本级部办公室的日常安全管理。

  8、各班主任,负责对教室的日常安全管理。

  9、各功能室负责教师,负责对各功能教室的日常安全管理。

  10、体育教师,负责对一切体育场地、设施、设备的日常安全维护和管理。

篇3:大学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理工大学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为规范学生用水用电行为,保证学生用水用电安全,养成良好节约水电习惯,增强职工、学生节约能源意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创建节约型校园,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用水用电制度

  1.爱护水电管线及水、电器设备,不得在公寓楼内私自搭接电线、安装插座。

  2.学生不得私挪动宿舍插座,学生手机、学习机充电一律在宿舍有人的情况下进行。

  3.宿舍做到按时熄灯、人走灯熄。停电时要检查电源是否关闭,放假离校前认真检查宿舍所有电器(尤其是厕所排气扇)关闭情况,避免电器无人看管长时间工作而出现用电浪费及安全事故,

  4.白天非特殊阴暗天气原则上不开走廊灯。

  5.宿舍内禁止学生私自使用自带用电设备,宿舍安装的照明灯学生不得私自更换功率更大的灯具。

  6.宿舍无人时电扇应关掉,务必做到人走扇停。不能疲劳使用电扇,让电扇连续工作。

  7.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

  (1)睡觉之前、出门之前,应检查水龙头是否关闭,特别是停水时离开宿舍,更要认真检查,避免来水时造成水资源浪费。

  (2)严禁将茶叶、食物残渣等废弃物丢进蹲坑或洗手池,更不得将废弃衣物、塑料袋、矿泉水瓶等物件扔进下水道,避免造成下水道堵塞,避免用水浪费。

  (3)注意节约用水,洗手时不能把水龙头开得过大;洗漱、洗衣,不让水长流;学会一水多用。洗脸、洗脚后的水用于冲厕所。

  8.公寓住宿学生均有管理、监督、检查、维修上报水、电设备、设施的义务与责任,发现水电设施、设备损坏,及时到楼管处报修,如遇紧急安全问题,及时当面告知公寓管理人员,以便及时安排维修,排除安全隐患。

  9.公寓维修工是分管公寓楼水电设备维修直接责任人,接到报修任务需要及时予以处理,维修不了及时上报公寓维修科,并采取切实措施杜绝由此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和水电浪费现象的扩大。平时采取报修和主动巡修相结合,保证学生宿舍及公共用电、用水开关、水阀等正常使用,并经常做好安全检查和维护,发挥开关作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二、管理考核办法

  1.楼管员和宿舍长是公寓楼、宿舍用水用电设施直接责任人,实行谁损坏,谁赔偿原则。找不到当事人,由共用人一同承担。用水用电设施损坏如未上报,一经发现,则扣相应管理责任人工作考核分。

  2.宿舍长是宿舍用水用电安全管理责任人,平时必须坚持用水用电安全排查,发现损坏及时报修,如因责任人管理不到位出现安全事故,公寓将依制度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3.公寓楼、宿舍用水实行学校规定的定额,公寓公共部分用电由学校定额,宿舍用电为每学期100度免费,超出自负。

  4.学生公寓每周对学生公寓和学生宿舍用水用电情况进行检查,工作人员检查与考核和个人工资挂钩,学生检查与学生宿舍内务违纪检查挂钩,具体见下《用水用电考核细则》。

  三、学生用水用电考核细则

  序号 考核项目 扣分标准

  1.未经同意私自搭接电线、装插座 5分

  2.宿舍内使用电热、冷设备 10分、通报批评

  3.未按规定关灯、扇、厕所排气扇、水造成浪费 5分

  4.私自更换大功率用电器 10分

  5.向蹲坑及洗手池内扔废弃物 3分

  6.私自拆、装水龙头 10分

  7.发现损坏未及时上报维修造成长流水 3分

  8.故意破坏水电设备设施 10分 赔偿并予以处罚

  有扣分的宿舍,不能参加文明宿舍、优良学风宿舍的评比,所扣分数计入学生综合测评,影响学生奖学金、优秀先评比。

  四、公寓工作人员考核细则

  1.公寓管理员、门卫、保洁等工作人员使用违章电器,除没收外罚款100-200元,第二次予以解聘,公寓公共区、管理员办公室出现人走灯未熄或水未关现象,予以通报批评。

  2.管理责任人未能及时上报水电设备损坏,维修不及时,造成不必要浪费水电、损毁公私财物现象,将视情节予以处罚并予以赔偿。

  3.维修工没按工作要求及时处理报修和主动巡修,由此造成的水、电、暖气、及没有正常巡检等的浪费和水电暖元器件的损坏,将是情节予以相应处罚。

  学生公寓管理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