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东兴小学一年级五班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6592

  东兴小学一年级五班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数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篇2:X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某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工作目标和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一班和二班现在共有学生69人。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看,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对老师同学、对课堂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也有少数同学基础差,注意力易分散,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慢慢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们都活泼可爱,已经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体。根据上面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数学,并通过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指导思想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标和教学要求,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依据,尽量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联系生活实际,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获取更多的信息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学会学习主动发展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力求使学生成为一名全方位发展的人材。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①生活中的数;②比较;③加与减(一);④分类;

  ⑤位置与顺序;⑥认识物体;⑦加与减(二);⑧认识钟表;

  ⑨统计;⑩总复习。

  四、主要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1、能正确地写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同时让学和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4、结合生活经验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空间与图形

  1、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2、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有自己的语言表达。

  4、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统计与概率

  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体验数据、实物整理、统计过程。

  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以形式"大家来锻炼";"迎新年";"单项实践活动"出现,还穿插有小栏目:数学游戏9个,数学故事4个,这两个栏目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来学习数学;小调查3个,实践活动3个,这两个栏目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五、教学重点

  本册教学重、难点

  1、认识每个数所表示的含义,会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正确规范地书写数字。

  2、体验比较的过程,获得比较的不同方法。

  3、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4、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5、让学生学会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6、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7、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

  8、会读整点、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的含义。

  9、感受统计的必要性,掌握统计整理的正确方法,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3、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4、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6、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7、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9、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10、作业除了基础统一之外,要分层次留作业,多留研究实践性作业。

  11、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七、全册教时安排(62课时左右)

  (1)生活中的数8课时

  (2)比较4课时

  (3)加减法(一)18课时

  (4)分类2课时

  (5)位置与顺序5课时

  (6)认识物体2课时

  (7)加减法(二)15课时

  (8)认识钟表2课时

  (9)统计2课时

  (10)总复习4课时

篇3:第一学期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20**第一学期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 教学内容:

  1、 数一数

  2、 比一比

  3、 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 认识物体和图形

  5、 分类

  6、 11—20的认识

  7、 认识钟表

  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 数学乐园

  10、我们的校园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目标:

  1、 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组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认识符号“=”、“<</FONT>”、“>”,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 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 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习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六、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七、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1 8.26-8.30 数一数 比一比

  2 9.2-9.6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 9.9-9.1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 9.16-9.20 认识物体和图形

  5 9.23-9.27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6 9.30-10.4 分类

  7 10.7-10.11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 10.14-10.18 期中复习

  9 10.21-10.25 期中复习以及期中测试

  10 10.28-11.1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 11.4-11.8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2 11.11-11.1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3 11.18-11.22 11—20各数的认识

  14 11.25-11.29 11—20各数的认识

  15 12.2-12.6 认识钟表

  16 12.9-12.13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7 12.16-12.20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8 12.23-12.27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 12.30-1.3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 1.6-1.10 期末复习

  21 1.13-1.17 期末复习

  22 1.20-1.24 期末测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