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大学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

1481

  州郑大学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创新能力,促进我校高层次创新团队的快速建设和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团队品牌,参照国家和河南省创新团队建设办法,结合我校教学科研的实际和发展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州郑大学创新团队分为教学创新团队、自然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和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

  第二条 州郑大学创新团队培育期限为5年。学校对入选的创新团队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其中每个教学创新团队资助50万元;每个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资助150万元;每个自然科学研究创新团队资助200万元。

  第三条 州郑大学创新团队建设办法的实施由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

  第二章 选拔条件

  第四条 教学创新团队应该着眼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条 科研创新团队应着眼于国家、教育部和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主要从事重大基础理论方面的开创性、探索性研究;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前沿研究;有明确的技术路线、能产生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性研究。

  第六条 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或教学成就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创新团队中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第七条 创新团队应具备合理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创新团队中应至少有50%的成员为45岁以下的青年研究骨干,其中80%以上应具有博士学位;创新团队成员应具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或教育教学水平。

  第八条 州郑大学教学创新团队选拔条件

  1.团队方向和组成。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2.团队带头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原则上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团队带头人获得过省级以上教学名师称号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入选。

  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团队无教学事故。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育部教学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等。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第九条 州郑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选拔条件

  1.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的整体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应在河南省领先、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工作已取得突出的成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2.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必须具备开展创新研究的工作基础和实验条件,原则上依托省部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或省级重点学科、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3.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严谨的科学作风、创新性学术思想,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精神和较强的凝聚力,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研究工作。应是我校在编在岗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同时符合以下条件2项以上:

  近5年来,至少发表1篇被权威核心期刊收录的学术论文;在权威出版社公开出版个人学术专着1部以上;主持完成国家级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以上;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

  4.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级重点学科负责人或方向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得者、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入选。

  5.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集体,研究方向明确稳定,专业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鼓励学科交叉。骨干成员应具备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和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团队核心成员由5-8人构成,原则上不超过10人,核心研究成员应是我校在编在岗教师,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创新团队中至少有3人应主持或完成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第十条 州郑大学自然科学研究创新团队选拔条件

  1.自然科学研究创新团队的整体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在国内应具有明显的优势,研究工作已取得突出的成绩,或具有较强的创新潜力。

  2.申请建设的创新团队必须具备开展创新研究的工作基础和实验条件,一般应以省级(含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科研平台为依托。

  3.自然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作风正派,治学严谨,敢于创新,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应是我校在编在岗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同时符合以下条件2项以上:

  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至少发表一篇一区论文;至少主持一项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过省级以上科研奖励一等奖前两名或二等奖第一名;主持技术成果转化到校经费300万元以上。

  4.自然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原学者、国家或省重大项目主持人或首席科学家、国家级重点学科负责人或方向负责人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入选。

  5.自然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集体,研究方向明确稳定,专业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鼓励学科交叉。骨干成员应具备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和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团队核心成员一般由5-8人组成,原则上不超过10人。核心研究成员应是我校在编在岗教师,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核心研究成员中至少有3人应主持或完成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第三章 选拔办法

  第十一条 创新团队实行公开选拔,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的选拔方式。由所依托的各院(系)学术委员会初审;初审合格后提交学校,学校将相关材料送国内同行专家进行函评;函评结束后,学校组织专家组成评议组,结合函评结果进行终评。获得学校专家组评审通过的创新团队,按程序公示无异议后,报学校批准,公布创新团队名单。

  创新团队的选拔应着眼于团队实际合作和带头人培养,相关申报成果必须体现团队成员间已有的合作关系,对于拼凑型团队、临时型团队将不予支持。

  第十二条 鼓励跨院(系)、跨学科申报,坚持团队建设、平台建设和项目研究的有机结合。创新团队的带头人不得同时作为两个及以上团队带头人申报,但在担任一个团队带头人的同时,可以作为另一个团队的成员,团队学术成员只能归属一个学术团队。

  第十三条 创新团队以带头人所在院(系)为依托单位组建,由团队学术带头人提出并填写《州郑大学创新团队申请书》。

  第十四条 创新团队获批后,与学校正式签订《州郑大学创新团队建设任务书》。

  第四章 管理与考核

  第十五条 创新团队实行“3+2”的评价管理模式,培育期满3年进行中期考核,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合格以上的继续运行,不合格的停止资助。培养期满5年进行期终验收,验收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不合格团队的带头人将被取消后续申请资格。同时,学校将把对创新团队的管理成效纳入相关院(系)年终目标考核范围。

  第十六条 创新团队由校、院(系)两级共同管理。日常管理由带头人所在院(系)负责。学校设立有利于创新团队建设发展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为学术创新搭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教务处负责教学团队中期考核和期终验收;社科办负责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中期考核和期终验收;科研处负责自然科学创新团队中期考核和期终验收。

  学校将以相关处室制定的团队建设基本指标和各创新团队所提交的《任务书》为基准,对各类创新团队进行严格考核验收。

  1.教学团队中期建设指标和期终建设指标

  考核团队成员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提升(包括学生教评、督导听课、学生发表论文、专利及获奖等);团队成员进修学习情况;团队成员发表教学论文情况;团队成员获得教学奖励情况,出版教材和专着情况;参加教改项目情况;发表科研论文情况;新入选教学质量工程情况;教学资源建设及共享使用情况;对学生督促、引导及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等。培养期满,教学创新团队应培养出省级以上教学名师1名以上。

  2.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中期建设指标和期终建设指标

  (1)中期建设指标基本要求如下

  ①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以上;②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③在权威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2部以上;④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项,或获得河南省省级奖(包括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发展研究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奖励1项。

  (2)期终建设指标基本要求如下

  ①获准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项以上,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②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上,或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以上(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③在权威出版社出版学术专着3部以上;或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部;④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项,或获得河南省省级奖(包括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发展研究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奖励3项以上。⑤培养出国家级各类人才计划项目入选者1人以上。

  3.自然科学研究创新团队中期建设指标和期终建设指标

  (1)中期建设指标基本要求如下

  ①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以上;②在二区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③主持技术成果转化,新增到校经费300万元以上;④研究成果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二等奖以上1项。

  (2)期终建设指标基本要求如下

  ①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上,或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重大项目1项;②在二区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上,或在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③主持技术成果转化,新增到校经费500万元以上;④研究成果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二等奖以上3项。⑤培养出国家级各类人才计划项目入选者(含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以上。

  第十七条 团队带头人负责编写团队建设计划、年度进展报告、中期考核报告和期终验收报告,组织制定年度发展计划、组织开展研究交流等;按照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要求,经费须由团队带头人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共同签字支出。

  第十八条 团队带头人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职责时,应及时向相关院(系)和负责处室提出报告,相关院(系)和处室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处理意见,报学校审批变更带头人。

  第十九条 获资助创新团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视情形分别采取通报批评、缓拨经费、停止拨款、撤销资助等措施:

  1.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2.执行建设计划不力,未开展实质性工作;

  3.未按要求及时上报研究工作执行和进展情况,无故不接受学校对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与审计;

  4.资助经费的使用不符合财务制度;

  5.评估结果不合格。

  第二十条 创新团队可结合实际,制定本团队的管理细则。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篇2:鹰的精神,雁的团队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鹰的精神,雁的团队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鹰,猛禽的一种,嘴蓝黑色,上嘴弯曲,脚强健有力,趾有利爪,翼大善飞。自古他就代表着一种精神,那就是一种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那就是一种百折不饶、无所畏惧、勇攀高峰的超越精神!在自然界,鹰要站在生物链的最顶端,在无垠的天空中高傲地飞翔,在扑食时矫健地俯冲,就必需经历了一个艰辛无比的磨练和褪变重生的升华。

  据说鹰是寿命最长的鸟类,一般不出意外能活到七十岁,跟人的寿命相当,但是想要活到那么长的寿命就必需经历一次痛苦的重生蜕变,在他四十岁时,他的喙变得又长又弯,他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捉猎物,他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他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鹰首先用他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鹰再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重新开始飞翔,重新再度过30年的岁月!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同样代表着那种坚忍不拔、永不言弃的鹰派精神!在现实中,一个人只有具备那种遇到困难永不言弃的精神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具备那种百折不饶、无所畏惧的精神才能一次一次的超越原来的自我成就一番事业。从三院的发展历程来看也是那样的,在三院经历了十年的权利真空,在马院长等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把医院从以前的摇摇欲坠的状态下改变成现在不管从医疗技术水平、医院硬件建设还是医院管理能力均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在惠州地区均名列前茅,这正是这种无所畏惧、永不言弃的精神的体现,也是一种成功的重生蜕变。

  雁,候鸟的一种,喙平褐色,蹼趾善泳,颈长翼大,喜群居,能长徙。一直以来大雁就代表着一种团队协作、服从领导的团队精神!那就是一种目标一致、自我牺牲的协作精神!在大自然作为一种候鸟大雁每年春天到北方繁殖,冬天到南方过冬,而要完成这种空间上的跨越,自然就免不了长时间的飞行。大雁在迁徙过程中,由一只领头雁领头其他大雁要么排成“V”型,要么排成“一”字型进行飞行。科学家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雁以这种方式飞行要比单独飞行多出12%的距离,飞行的速度是单独飞行的1.73倍。

  因为大雁在飞行过程中,一般是由一只比较强壮的大雁在前面开路,能帮助它后面或两边的大雁形成局部的真空,减少飞行的阻力,并且领头雁时常发出叫声,以此鼓励其他的大雁不要掉队。当领头雁感觉疲倦无力,另外的大雁会及时补上,以此保持飞行的速度,大雁就是通过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才完成长达1至2个月的飞行。当大雁遇到伤病时掉队就意味着死亡的可能。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精神被许多著名的企业家欣赏并推广,一个企业或者单位需要发展就需要一个像领头雁一样有魄力、有胆识的领头人,还需要像其他大雁一样团结互助、甘愿自我牺牲的成员。

  三院的马院的带领下锐意进取,对多个职能科室的行政职务进行调整提高了其管理能力,加大了医院的硬件建设投入使得现在医院的医疗设备在惠州地区跃居前列,种下梧桐则引来凤凰,在加大硬件建设的同时大力引进人才使得医院某些科室的诊疗水平也处于惠州领先地位。近几年来,医院有设备及技术成长的收获,也同时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打破医院以前那种一盘散沙的局面。在这样的领头雁领头下,祝福三院在未来的道路上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篇3:团队建设与品质管理--《核心团队打造》培训心得

  团队建设与品质管理--《核心团队打造》的培训心得

  物业管理作为服务性行业之一,主要支出是人力成本的投入,因此打造一支核心团队是物业服务企业最强大的战斗力。从步入社会就一直处在某个“大家庭”的品质管理工作岗位中,曾与领导无数次的提过团队这个词,也曾与各个管理层讨论过什么是团队,也知道团队的力量就是要实现1+1>2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是没曾想过团队真正的内涵,也没有真正领悟出如何从品质管理的角度来为公司整个团队的建设出一份力,只有在发现问题时会想到持续改进、优化工作流程及确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钟彩民老师关于《核心团队打造》的培训深刻地阐述了“团队”的内涵及团队的建设、领导的风格、冲突管理等等,在培训过程当中我首次清晰地意识到了自己在团队里的定位,通过角色的描述我属于完美者与实干者,在团队打造过程中具有以身作则的作用,具备推动品质管理的潜质,但缺乏灵活性,易焦虑,对于未被证实的想法不感兴趣。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延伸到品质工作岗位中,这次培训让我真理感悟到我的品质管理的理解尚不全面,还缺少一重要的灵魂,在以往的工作当中我忽视了团队建设在品质当中的地位,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了一个深刻的反思。

  团队,从象形学上来分析,即是一个有口才的人对一些有耳朵的人说话。团队是一个组织,大家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走到了一起,通过有效的沟通、共同奋斗、共同负责、共同承诺形成互补、团结和谐的组织。理解了团队的涵义后我深思了品质工作中尚存的另一重要灵魂──团队建设,在物业管理企业旧的管理体系中,是以职务为重心,以职务功能划分部门,各部门相互独立,缺乏横向联系;而现在,对于物业服务企业、物业职业经理人而言,须面对的难题是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断层衔接起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意识,将分散的部门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着强大战斗力的团队。那么,品质的工作就是根据组织者的标准及团队整体的标准罗列、归纳总结团队内每岗位每天/人做的事情,整理出明确的方向和标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不断的持续改进、优化每步的方向及标准,从而通过内部机制创造战无不胜的团队,让每个人都在在快乐工作中来成就自我。

  从品质管理的角度来考虑,要打造一支核心团队就需要建立四大机制:

  1、决策机制:由组织者牵头组织团队内的每个成员参与决策,对于公司的流程、准则及目标都须广纳意见集众智,不断的补充修正定决策,通过民主决策的过程统一思想而形成共识。大家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参与决策是从经济上直接关注了效益,这从根本上凝聚人,调动人的积极心,因此决策机制包含尊重人、依靠人、凝聚人的机制。

  2、执行机制:决策之后品质部将会根据结果形成相关的规范、规章,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在体系的整个运行过程当中就是重在运行,行政指挥有力、技术指导精当、计划调度灵活,必须牢牢抓住积极作为、规范行为,确保每个部门之间的节点没有出现脱节现象。人是执行机制的主体,为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业务水平,强化综合素质,得有学习培训机制,同时也得有检查评估机制等等,因此,执行机制包含提高人、激励人的机制。

  3、反馈机制:为了保障团队的目标、准则及团队内的成员适应公司的发展,达到一致步调,保证正常运行,这就需要建立反馈机制。对反馈的信息我们必须进入相关的处理流程,实行闭环性的管理。反馈机制可以形成良好的沟通,从而营造理解、和谐的氛围,这样团队内部就有了带动力、协同力和制约力。因此,反馈机制也是了解人的机制。

  4、监督机制:品质部从某定位来说还起到监督的作用,监督机制是保护团队的机制,缺乏制约和约束的企业则会逐步走向松散。监督机制必须要透明,保证团队能够健康地发展,对安全要建立保障机制,定期必须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检查活动。监督机制在某种程度包含了关心人的机制在内。

  作业物业品质人员,我明白团队解决问题及决策的速度、项目管理的效率、在服务上的创新及其他成就都不太容易量化,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可以借以作为评估团队工作质量最有力的指标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