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为什么不向美丽征税》读书心得:双重标准

843

  《为什么不向美丽征税》读书心得:双重标准

  我一直怀疑父母们都有着双重标准,在读完《为什么不向美丽征税》之后,我的想法更加肯定了。文中也实在地提到了父母们的双重标准:我怀疑父母们都在有系统地鼓励孩子对事物采取一种谨慎的态度,原因如下:当孩子进行冒险行动时,父母们要分担的成本比收益要多得多。如果我的女儿爬到一个悬崖边,摔了下去,对我,对她,都是件可怕的事情。如果她爬到悬崖边,感到非常刺激,对她来说,就是一次异常辉煌的经历,而对于我来说,就远非这种感觉了。也就是说,在衡量了成本和收益后,也许她爬悬崖的次数比我希望的要多得多。

  一、父母期望中的双重标准

  有的父母因为心中有一个“理想自我”没有实现,于是把希望寄托在让自己的孩子帮自己再来一次上面,其结果是非要孩子做一个艰难的选择题:“好孩子”、“坏孩子”。孩子们无论选择了那一种,其结果都是不快乐的,因为这不是他们所选择的。

  父母们惯用亲情来绑架我们的孩子,他们习惯以自己的期望来要求孩子,当他们希望孩子以自己的意愿来做事情的时候,他们会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但当他们想要孩子们自立的时候,就会说:“你已经长大了,要敢于自己去面对困难,不要一直指望我们了”。这些听起来确实是荒唐的。

  父母们这样的双重标准通常也会被孩子们完美继承,将来带给他们的孩子,一代又一代,循环存在着这样一种悲剧。

  二、父母们对自己和孩子的双重标准

  在家庭教育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当中,如果你做不到言行一致的话,你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强调的东西,你越强调的东西,孩子做的往往越差,表现得越不好。

  言传身教中,身教的作用甚于言传。父母对孩子有期望时,必须先要求自己,再“施加”给孩子。当孩子对父母的行为存有疑惑时,则要及时讲解,培养他们正确的认识。但是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如果自己都难以做到的事情,更不要去要求孩子。

  我们可能经常会听到父母回忆自己的往事,谈谈在他们的幼年时期,自己是多么的捣蛋调皮,多么的不重视自己的的学习,但在他们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可到了他们的下一代身上,这便成了无所作为、以后没有出路的孩子才会有的。于是,在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身上,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在学习之余,你还要学一些他们以及社会人认为将来可能在职场、婚姻、社交上为你加分的的各种才艺,这让你的生活利益化了,让我们误解:我们生来便是来挣钱的,来取悦他人的,来活的更富贵的。在大多数的教育机构他都会在时刻提醒你:我们要活的漂亮。确实,追求生活的富足这是无可厚非的,可如果人们只追求这物质上的满足,会不会有乏累的感觉呢?

  这种错误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反而会让孩子们越来越颓废,越来越厌恶。父母们从小就给孩子们灌输一些不平凡的思想,因为他们不想让他们的孩子成为一个平凡的人,他们告诉孩子们:你们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第二个马云等等言论。要求别人去努力当然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家庭的镜子效应同样重要。所以,不要再无休止的给予孩子更多的压力,平凡之人自有他的不平凡之处。

  这类家长不能以身作则,对自己对孩子双重标准,宽于待己,严于待孩子。

  自己家里没有几本书,自己从来不阅读,却希望孩子爱上阅读;

  全家围在一起谈笑风生地看着电视,却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写作业;

  自己整天手机不离手,却希望孩子戒掉游戏;

  自己天天坐在麻将桌上,管不住自己,却指望孩子管住自己,自觉去学习;

  三、父母们对自己孩子和他人的双重标准

  看过这样的一个电视节目,主要讲的是当今社会父母对孩子们的双重标准,由两个小孩扮演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一个谈话:

  场景一

  (妈妈):你一天天的就知道玩手机,你看人家小明,他玩手机吗?

  (孩子):玩啊!

  (妈妈):那他成绩好吗?

  (孩子):不好!

  (妈妈):你看,玩手机的孩子成绩都那么烂!

  场景二

  (妈妈):你一天天的就知道玩手机,你看人家小明,他玩手机吗?

  (孩子):玩啊!

  (妈妈):那他成绩好吗?

  (孩子):好!

  (妈妈):你看别人玩手机,成绩还那么好,你呢!

  场景三

  (妈妈):你一天天的就知道玩手机,你看人家小明,他玩手机吗?

  (孩子):不玩!

  (妈妈):那他成绩好吗?

  (孩子):不好!

  (妈妈):你看人家,成绩不好就不玩手机了,你呢!

  场景四

  (妈妈):你看看人家小明,他像你这样玩手机吗?

  (孩子):不知道!

  (妈妈):你看看你,一天除了玩手机,什么都不知道!

  父母们总有很多大道理来说服你不做他们不想你让你做的事情,可是父母们也做不到对我们孩子的要求。我们经常会听到“别人家的孩子”这类的话语,有些父母常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大气,自己的的孩子如何无能。直到别人家的孩子从985名校毕业甚至从海外留学归来,在事业上披荆斩棘时,还在嘟囔怎么自己的孩子就没他们那么出色。这都是父母们的期望太大。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父母应该用一个正确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不完美。而之所以存在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父母们的双重标准,从上述的一个案例可以看出,父母们总是一味的赞同别人家的孩子,而一味地挖苦自己的孩子,这不仅会压低孩子的自信,也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

  关于什么是双重标准,知乎上有一个高赞的评论:

  张大妈,你媳妇怎么样啊?

  哎哟,懒死了,天天睡懒觉,啥事也不做,家务都是我儿子做,就连早饭都是我儿子端到床上去吃呢,看着就心烦。

  张大妈,那你女儿嫁过去怎么样?

  好得很呢!我女儿福气着呢,每天在家玩,啥事也不用干,家务都是女婿做,连早饭都是女婿端到床上去呢,舒服得很呀!

  同样是啥事也不干,媳妇就是懒死了,到女儿这里,就是福气好着呢。亲疏有别而已

  双重标准带来的往往都是消极的影响。从社会层面来说,不仅仅存在父母对孩子们的双重标准,就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存在双重标准。对自己一套标准,宽松待己,对别人另一套标准,严于待人,这大概就是典型的双重标准。生活中这样的人真不少。

  举个例子:到某个公共停车场停车,旁边一位男士见我倒车,便停下来告诉我,小伙子,你的车停歪了!我看了看,几乎和停车的那条黄线是平行的,没有什么差错,那个男士便说只有一点点,等到他停车的时候,他的车几乎就要挨着旁边一辆车子的“屁股”了,我便提醒他,可他却说“没事,就那么一点点,我停一下,等下就走了”。这种双重标准确实是存在的。

  影响比较轰动的就是明星的捐款了。遇到捐款的时候,明星大腕总是会躺枪,网上总是会有一批键盘侠义愤填膺地站出来,扮演着各种品德高尚的侠义之士:赚了那么多钱,却只捐50万?也拿得出手?要我的话,我就捐个一千万!什么?马云还没捐款?他不捐一个亿,我就卸载淘宝!

  而真的轮到他们自己捐款的时候,则是各种难处各种推诿。

  我们不能成为这样的拥有双重标准的人,同样地,我们也要远离那些双重标准的人。不要一味的宽于待己,严于待他人。“一视同仁”这才是我们要做的。

  在我们要求孩子们爱阅读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拿起手边的书。

  在我们要求孩子不玩游戏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关掉手机。

  在我们要求孩子们成龙成凤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为他们做出榜样。

  一味的单向要求他人,得到的结果只会反噬你自己。同样的标准,同样的对待,同样的期望与现实。

篇2:《礼仪金说》读书心得体会

  《礼仪金说》读书心得体会

  人应该要有精神上的追求,对我们年轻人来讲,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对知识的追求,我们要不断在追求中实现理想。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

  我们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就理应多读书,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净化自己的心灵。而且不仅要学会,还要扎实的掌握,更要学以致用,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这才是我们对知识的追求所应有的目标。

  多读书,读好书,现在各种各样的书籍纷至沓来,对于书本中的知识也要有选择的采纳,即所谓的取其精华。我们要用这些精华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鲁迅先生曾说过:“学习知识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我们应尽力使自己的知识成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开阔视野,博采众家!

  管仲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礼仪方面的要求也开始日益重视。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学好礼仪方面的相关知识,也非常有必要性,且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礼仪金说》融合了金正昆教授多年以来礼仪讲座的精华,该书从琐碎的日常生活到正式的国际交往,每篇都引用了生活与工作中的典型事例。书中系统地将普通人在职场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应遵循的礼仪一一加以介绍,如登门拜访、接待来宾等诸多方面。以生活的实例讲述礼仪知识,将礼仪的知识具体化、实用化。如书中的服装三色原理、打电话的基本礼节等,都以生活化的场景,将普通人的工作、生活与礼仪的关系展示得淋漓尽致。从而帮助我们改善沟通能力并提高个人素养。

  随着该书的讲解分析,我们能够掌握礼仪的规范,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时刻留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提高自身修养。

  该书以风趣幽默的风格,将问候、握手、介绍、交谈、待客、拜访、沟通、装束、仪表等以非常生活化的方式使读者在快乐之余得到启发,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且印象深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修正自己日常言行中的不足,进而来规范礼仪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有助于在工作中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

  礼仪是现代人的处世之本,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人的修养体现于细节,细节的拿捏需要知识与智慧。礼仪就可以从语言、文字、动作等方方面面的细节来展现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个人修养、风度和魅力,还能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礼仪是一种潜在资本,如果能够恰当运用,就能取得丰硕的成就。安德鲁。卡内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专业知识,85%是靠人际关系与处世能力。”由此可见,礼仪在当今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因此,《礼仪金说》可谓是提升品位的礼仪教程,追求优雅的魅力范本。

篇3:《阿米吧经营》读书心得

  《阿米吧经营》读书心得

  此书是日本的“经营之圣,人生之师”的稻盛和夫的著作,他用40年时间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公司和第二电电。这两家世界500强公司的诞生,关键在于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和实学。

  什么是经营哲学?涉及人心、人的意识和存在、人的思想行为同人生结果之间的关系、人和企业应有的精神规范,以及经营企业的辩证法。在我看来就说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包含了企业精神层面的、制度层面、行为及物质层面。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哲学,这才是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东西。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其实就是做人的哲学,把做人的哲学引入到企业里面,

  “做人何为正确”作为公司经营的原则,以此为依据对所有事情做出判断。

  何为正确:公平、正义、勇气、诚实、忍耐、努力、善意、关心、谦虚、博爱等。这是全球通用的普遍价值观。所以企业才能够走向世界,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经营理念: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另外就是“实学”,可谓实学?就是经营企业时实际的管理技术,具体的操作手法。就如本书里讲的把企业分成小的经营单位。

  《阿米巴及经营》这本书表面看是讲技战术的,但中间穿插了很多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阿米巴经营的三个目的:

  1、确立于市场挂钩的部门核算制度;

  2、培养具有经营者意识的人才;

  3、实现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经营。

  第一条“确立于市场挂钩的部门核算制度”很厉害,公司的月刊是找广告公司制作的,第三期由于印刷出现了点问题,我拒绝接收,拒绝付费。如果同样的事情在公司内部发生?如果这个广告公司是内部的一个部门,就只有公司买单。员工工作时出现了差错,办砸了事,同样是公司买单。每个小单位都没有次品,都合格,公司整体产品就是合格的。

  这种方法比绩效考核更进一步,每个阿米巴的绩效是放到市场上去衡量的,这点很厉害。更绩效。另外可以全天候触摸市场脉搏,随时调整,规避风险。

  第二条“培养具有经营者意识的人才”,诸多的小单位为大量的员工提供了当领导的机会,也就培养了大量的有经营意识的领导。现在无论大公司,小公司,都会遇到人才培养的问题,没有什么资产和特殊资源的公司,靠的就是人。下放经营权也是一种激励。

  第三条“实现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经营”,全员参与。实际上是激活了神经末梢,如何激励员工,可以说是每一个老板闹心的事。

  小结一下,其实是说了三件事情:绩效→更绩效人才培养员工激励

  稻盛和夫不谈企业文化,不谈激励、绩效、考核、人才梯队建设,但实际上是一个道理。

  另外重要经营手法:

  1、时刻调整组织,优化组织

  2、定价公平、公正

  3、领导是公正的裁判,裁判的依据就是正确的做人原则

  4、让德才兼备,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成为领导

  5、不断从外部引进能力与人品兼备的人才

  6、根据职能设立组织,并明确职能

  7、单位时间核算制,解决了部门之间协作的问题。空闲的阿米巴可以去支援人手不够的阿米巴,这样提供支援的部门的总时间就会减少,接受支援部门的总时间就会增加。整体上是有效地利用了时间。

  8、一一对应原则:物资和票据一一对应

  9、双重确认原则

  10、完美主义原则,就是不折不扣地完成目标

  11、肌肉型经营原则:消除任何不能产出利润的库存和设备等多余资产。

  12、玻璃板、般透明的经营原则

  制定年度目标→分解月度目标,通过确定目标来统一方向,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等,都和我们现在推进的绩效管理不谋而合。

  读书总结:

  1、经营哲学先行(企业文化的贯穿)

  2、阿米巴小单位核算经营中实现了:灵活应对市场、追求效率、人才培养、绩效考核、员工激励、成本控制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