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挪威的森林》读后有感

4426

  《挪威的森林》读后有感

  --死者的安魂曲,青春的墓志铭

  《挪》是村上由短篇小说《萤》扩写而来,其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和印象式描述,以二十世纪代六十年代的事件、生活、个人感受为背景,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符号串联起现代青年一幕幕苦涩的爱情美梦。从“我”拥有恋人和爱情到最终失去她们,小说借此寓意了现代人理想、信念的破灭,表现了工业社会中人们对原有价值观崩塌后的迷茫和人们的内心孤独与相互间的不可交流,而这贯穿全文的孤独感,建立在死亡与病痛的光圈里。

  《挪》是一曲青春的哀歌,在个体与社会的边缘,拉上了一层朦胧的帘幕。其对未知的摸索,对青春的细腻感知,对成长伤痛的体验都十分深刻,它同样在对现世抗争和发问,与社会接轨,需要曲曲折折的不停试探、思索以及遗失。我喜欢《挪》,也许因我正值青春,太多思绪牵扯,撞了不少南墙,抖落了太多解不开的难题,迷惘,孤独,伤痛,遗失......都在笼罩着我的身躯。

  《挪》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因为它通俗完整,不同于村上其他作品那样,或拼图,或双轨,或交错,或跳跃的结构,没有神出鬼没的迷宫,也没有卡夫卡式的隐喻,它平铺直叙,有条不紊,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它几乎包含了所有的青春元素:连带与孤独,开朗与感伤,追求与失落,坚定与彷徨,充实与寂寞,纯情与放荡,时尚与乡愁,奔走与守望,无奈与救赎,忏悔与迷惘......它给人情感上的震动是极大的,而且极其全面、细腻,从身体的每一处感知细胞开始,向全身蔓延。

  我仍然记得,小说的题词写的是“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这本书最震撼我的就是不断的死亡以及生者的抗争。成长,便是与孤独抗争,受伤,失落,失去,却又要活下去。而死亡的意义在于给生者留下唯有死亡才能够明白的东西,正如木月的死让渡边明白“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通过直子的死,明白任何哲理都不可能治愈失去所爱之人造成的悲伤,小说里,每个人都在摸索,抗争,寻求救赎,总有人死在探寻的路上,也总有人带着死者残留的意念孤独前行。

  而此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初美的死,在失去永泽后她选择与一男子结婚来消磨自己的执念,可终究无法逃避难以妥协,割了动脉,结束了生命。这个近乎完美的女人的死亡,代表着某种质的变化。在渡边眼里,初美身上有一种引起他情感震撼的东西,而直至时隔十余年,渡边才猛然想起,那东西类似于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恰恰就是在时间的长河里被遗忘的长眠不醒的“我自身的一部分”,热情开朗的木月、温柔可人的直子、娴静善良的初美甚至于纯粹迂腐的“敢死队”都具有这种东西--一种“纯真”的品质,代表着年轻时代才有的憧憬,这种憧憬随着他们的死亡而消逝,一次次直击渡边的内心,带给他疼痛,也指引着他继续摸索。

  书中一路弥漫着幽森的死亡气息,遗失与痛苦也指引着人获得真正的救赎。书中获得真正的救赎者,我认为只有渡边与玲子二人。

  渡边,一个孤独、被动而又温和随意的人。他没有太多的欲望,不喜欢被束缚,他是书里唯一有独立性的人,不同于其他任何人:害怕给人带来麻烦的直子、一心要成为强者的木月、主动适应社会规则的永泽、单纯死板逃避现实的敢死队、沉迷幻想稚气未脱的绿子、为永泽而存在的初美......一个为自己而活的人,才能够获得救赎。

  玲子前30年过得十分顺当,但依旧在为别人而活,缺少独立性。她钢琴弹得好,参赛获奖可以进音乐学院学习,但却不曾为自己弹过琴。她潜意识里一直在反抗,所以她的手后来才无法灵活使用,在遇到同性恋女孩骚扰后,她更是对自己是否值得被爱产生怀疑,乃至逃避,割裂与外界的关系。但玲子最终获得的救赎,是我在此书获得的意外之喜。在渡边的帮助下,玲子开始与现实社会接轨,尝试相信自己,开始新的探寻。

  《挪》让我懂得,青春是一场漫长而又孤独的摸索,也是希望与绝望的彼此消磨,总有遗失,也必有守望。

篇2:《物业管理》读后有感

  《物业管理》读后有感

  物业管理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是近十年来为适应gg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及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而形成的新兴行业。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和秩序的活动。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企业应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一定的资质;物业管理企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物业服务合同,采用先进的维修养护技术和方法,对建筑物与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安全保卫、公共绿化、道路养护统一实施专业化管理,为业主提供全方位高效、优质、经济的服务,使物业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物业管理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当时一位名叫奥克维姬·希尔的女士为在其名下出租的物业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从而改善了居住环境。自此以后,物业管理逐渐得到业主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被推广到世界各国。迄今为止,物业管理作为现代化城市管理和房地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十分流行并获得了蓬勃发展,被人们视作现代化城市的朝阳产业。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国住宅小区的兴建,现代物业管理从香港传入我国内地。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产业,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但不同物业管理企业在生存现状与发展空间方面差异较大。作为微利性服务行业,物业管理所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服务,是一种全方位、多功能的管理,同时也是一种平凡、琐碎、辛苦的服务性工作。目前,物业管理可分为前期物业管理与使用期的物业管理。而使用期的物业管理不仅仅是对房地产开发的后续维护,提供服务产品的过程中对“物”的管理,追求物业的保值、增值。而且还应该为业主(使用人)创造“安全优美、方便快捷、舒适温馨”的“软环境”。实际上,无论是住宅小区还是商业大楼,都是人们工作、生活、休闲的基本空间,相对于“物”而言,人是最主要的。他们(业主)更需要通过物业管理获得精神上的舒适和愉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因此,物业管理不但要确保建筑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良好状态,延缓各种设施的重置周期,使建筑得以保值增值,而且要通过良好的服务,为用户提供便利,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因此,我认为物业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时刻以业主的需求为中心,一切从业主需求出发,树立“想业主之所想,急业主之所急,做业主之所需”的服务宗旨,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为业主提供整洁、优美、安全、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当前的物业管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业管理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壮大,除了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序的市场竞争体制外,还需加强内部管理和建设:

  首先,要强化服务理念,树立品牌意识。优化服务质量。努力向业主及物业使用人提供规范、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在服务中孕育品牌。同时,物业公司要注重品牌形象设计。加强品牌宣传,在对业主实施服务的过程中传播企业形象,以展示企业个性、特点。可以通过CIS设计,使服务质量标准化、规范化。树立品牌意识,也可通过开展社区社会活动、社区文化建设,增强物业小区的文化氛围,提升物业管理企业的信誉度。

  其次,物业公司应扩大规模,集体经营。可提高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可通过新建、联合、兼并或重组的形式,把房地产业内具有相承关系的部门联合起来,使房地产投资、产品研究、开发、设计、施工、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部门融为一体。也可进行跨地区联合,实现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充分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拓宽企业经营领域,发挥人才优势。

  再次,物业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的范围很广泛,需要我们具有丰富的物业管理经验,精通物业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具有创新和独到的项目策划能力,具备强烈的市场意识、公关意识及市场活动能力。公司应注重培养人才,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一方面,可通过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在职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另一方面,公司为优秀的物业管理人才创造优越的条件,使他们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最后,物业管理可利用高新技术,可通过电子信息手段为业主提供便捷的通讯、防卫及信息服务,实现物业管理的专业化和现代化。例如互联网报警系统、网络系统、以及智能化的水、电、气、通讯为一体的集中划卡收费系统等等。

篇3:《服务礼仪》学习心得:有感善始善终是礼仪的关键

  《服务礼仪》学习心得:有感善始善终是礼仪的关键

  很久没有静下心来听一次讲座了,今天,去听了金正昆教授关于《服务礼仪》的讲座,却深深吸引了我,三个多小时的时间竟然很快就过去了。重要的是,它给了我极大的启迪。

  做为**物业的一员,我们所从事的都是服务性的工作,在你为别人服务的空间中,你也享受着无数人为你的服务。只是做为服务行业中的一员,为他人服务是我们的本职工作。那么,如何尽好这份本职,更好的提供服务呢?《讲座》给了我们最佳的答案。

  金正昆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生动风趣,从待人接物、仪表服饰、言谈举止等等,可谓面面俱到,总的核心,应该是“善始善终”。

  天下万事万物,均有始终。有开头就有结尾,这是客观规律。因此“始、终”是客观存在。但如何去开始、去终止,是我们应该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修养和方法,即是“善”。我想,“善”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和善”,二是“善于”。

  “和善”是提供服务、处理问题的态度,它包含了我们的服饰、仪表、言谈、举止。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在“首轮效应”中显得尤为重要。

  中华民族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礼仪之邦,前贤早就提出了“与人为善”的处事理念。做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本具“善”根。只要把“善”深植心中;把服务他人视为自己应做的善事;不断吸收“善”的营养;充实“善”的理念,我们的个人素养就会得到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就会得到升华。“和善”也就不难体现。

  “善于”则是要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不同的方法,其处理事情的过程和结果往往不同。这也就是要注意“善于始,善于终”。

  万事开头难。“善于始”并非易事。三秒钟的第一印象,可能决定事件的成败。第一印象好,接下来的过程就会相对顺利;第一印象不好,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功败垂成。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就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不断学习和掌握妥善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要善于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拿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要能够在突发事件中,迅速把握事件关键,掌控事态的发展。并通过主动的沟通、换位的思考,得出最佳的处理方案。

  “善始”不易,“善终”更难。说它难,不是方法掌握难,而是时间上、信念上的难。“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在当今社会上,有多少人,多少企业,在提供服务上是“虎头蛇尾”啊。因此,坚持“善终”即“末轮效应”,更加难能可贵。而且,一件事、一个服务的“善终”,将为下一件事、下一个服务打下“善始”的良好基础。“善始”与“善终”是相辅相成的。

  要做到“善终”,需要我们本着“和善”之念、怀着感恩之心去处理事情,去处理人际关系。不论本次处理的事件多么棘手,不论处理的结果对我们是否有利,不论因我们的服务是否使对方受惠,我们都应感激对方,因为,是对方的配合、协作,才使事情得以解决,才使服务得以完善。而我们从中得到了经验、吸取了教训。才能有精力、有能力更好的处理和完善我们下一步的工作。

  “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让我们都本着一颗“和善”之心,用妥善之法,使我们的工作、生活“善始”、“善终”。那么我们拥有的将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无怨无悔的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