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7249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这学期我们研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

时常在想,教师与一般职业的确是不同的,因为大多数职业一般是需要从业者个人努力从而求得成功,只要从业者个人业务熟练,技艺精湛,对待工作认真勤恳,必然会有所收获。然而教师职业的成功与否指向者并不是教师自身,而是学生,是另外一个个独立于教师之外存在的个体,教师无法包揽代替这些个体的态度、想法、情感等,而教育并非万能。正如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序言中所说:“假如你是一个裁缝,你给儿童做衣裳;假如你是理发师,你给儿童理发;假如你是牙医,你给儿童打理牙齿,这些职业都是改变儿童的外部。我们教师既不是裁缝,不是理发师,也不是牙医,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儿童的外部,不是装饰儿童,而是改变儿童自身。我们用语言来影响他,用环境来培养他,用活动来培养他,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做牙那样地对儿童剪裁、修剪、打磨,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这似乎有点无奈。”这无奈应该困扰过许多老师,尤其是当我们在面对传统意义上的“坏学生”“差生”时,这种无力之感尤为沉重,这时我们往往会抱怨教育的苍白,学生的品性,然而郭教授却认为这更证明了“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他认为正因为“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因此“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否则,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做不对、做不好、做不了了。”我觉得这也许就是教育家之所以成为教育家的缘由吧。教育家是智慧的,他不会被无力与苍白压倒,他会努力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不断探索总结,就算是逆境,也要开拓出一片希望的曙光之路,而不是怨天尤人。翻阅着这本书,感受着生本教育的神奇:一二年级才六七岁或刚刚八岁的孩子能写出洋洋洒洒数百上千字,充满创意的作品;汲取着生本教育的种种理念: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教育家,但教育家的智慧可以感染人,改变人的认识。必须先有“形而上”的意识形态的改变,方才能够指导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粗浅地谈谈我的几点认识吧:

为学生的设计真正把师本和生本分离出来,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了解为教师的设计和为学生的设计是不同的,两者有着巨大的差异。我认为,为教师的设计和为学生的设计并不完全矛盾。所谓的为教师的设计即一切指向教师,以方便教师教为主旨,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为主的设计;而为学生的设计则在这一基础上将学生的认识水平、思考方式等等考虑进去,从而对设计进行调整,使其更适合儿童学的设计。郭教授赞同为学生的设计,因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是一个个生命实体。

作为教师,备课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去询问一个教师“你会备课吗?”,可以说是一种侮辱——备课是教师的基本技能。然而看了上文郭教授的这段话,我们不妨再问问自己:“我会备课吗?”我们的备课多考虑的是自己怎样教还是学生怎样学?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是否只关注了自己和文本,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认识的基础等等?说到这里,又想起了沈大安的一段话:有人说教师解读文本,要有普通读者、教师、学生三种身份,我觉得说得很好。毕竟,教师读文本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我们在阅读文本时必不可少的一步是换位思考:如果让孩子们来读这个文本,他们会怎样解读?他们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他们会提出什么问题?他们会误读吗?如果发生理解错误,我们怎么去引导?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篇课文《三个儿子》,课后的思考题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按我们成年人的估计并不难,因为第三个儿子帮妈妈提水,孝顺妈妈,才是真正的儿子。可是我就听到课堂上有学生说:“老爷爷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只看见一个儿子。”我们备课时应当考虑,如果儿童解读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去引导,而不是一味往深处走。“文本”很重要,但“生本”更重要,语文教学要从“文本”走向“生本”。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这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如果在备课时遵循“为学生的设计”这一原则,课堂自然会以学生为主体,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是真正学会了备课。

教育总是要对人进行限制的。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教育就是限制。教育在给人以限制的时候,同时也要给人以自由,好让他们用自身的内存、自身的自然物,去获得外部的知识、外部的自在物。初看起来,这两段话是矛盾的,细究一下,其实并不,关键在于处理好自由与限制的度。教育是限制,郭教授举了一个学单词的例子:看到一个单词,我们要学生按照人类的规范去读它和理解它。我们要让学生去认识和掌握人类认识的一切有用的东西,要适应人类的社会生活,这就需要有某种制约。教育要给人以自由,郭教授举了一个更为形象的例子:插秧与抛秧。与插秧讲究整齐、细密相比,抛秧无疑是自由的,随心所欲的。不再需要规范,那样随意地一抛一撒,任它落于何处,任它东倒西歪,然而带来的却是丰收。这看起来不是很奇怪吗?其实,这不正是因为插秧过多地限制、束缚了秧苗,而抛秧则给了秧苗自由生长的空间吗?那么到底如何处理这个度?我认为还可以用插秧与抛秧的例子来谈。抛秧固然是自由的,然而这个自由依然是相对的——你抛撒的范围应该是在你的这一片水田之内,而不是信马由缰,海阔天空。这一片水田就是限制,在限制的范围内给予最大程度的自由。延伸到课堂上,作为一个引导者,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限制:不偏离文本与某一阶段应解决的问题或应习得的本领。而在此基础上,则应允许学生的讨论、争议以致与教师不同的见解,给其最大的思考、发言空间。掌握好自由与限制的度,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们的校长、家长,还有教师自己,一直以为教师做得多,是一种光荣传统,是服务充分的表现,教育质量会由此提高。然而,现实却使我们开始怀疑,今天我们是不是教得太多了。这段话可以说是一个颠覆性的认识了。一直以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任劳任怨的老黄牛”都是人们歌颂的教师形象,郭教授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质疑呢?书中引用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广东茂名市南区公馆中心小学莫云老师的,他曾因工作繁忙采用过让学生课后辅导学生的方法,结果学生成绩优异,因为想更上一个台阶,第二年他更加勤奋,凡事亲力亲为,学生成绩反而退步了;他按自己的方案认真教导学生仪仗队操表演时,效果很不好,而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并采用其中一条方案后,学生获得了比赛第二名。另一个故事则是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的,他在两个班上同样的课,第一课由于自己的失误只好请学生自学,第二节课由于吸取了教训,讲授十分顺利。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教学效果反馈考察,胜出的是第一个班!这一正一反两个故事的确会让我们发出如上文郭教授一样的感慨。由此,我不禁联想到老子“无为而治”的法则,老子强调治理天下要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学做一个会“偷懒”的聪明人,并不是倡议我们做一个无责任心,凡事马虎的教师,并非将勤奋踏实与聪明对立起来。聪明地“偷懒”是让我们信任学生的自然学习能力与创造力,给学生展示才华的空间与舞台,是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参与、投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更牢固的知识技能。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然而一群人的力量是巨大的。“懒“能享福,但这懒,要偷得智慧,偷得巧妙,什么懒得,什么懒不得,这中间的的分寸就是智慧。

教师的“懒”往往能锻炼学生,造就学生。一个“懒”教师,会把班级工作分成若干份,寻找若干个负责的学生,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样即算教师不在,学生自己也能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一个“懒”教师,会在课堂上抛出问题,等待学生的思考与解答,这样教师不用讲得那样辛苦,学生体会却会更深刻;一个“懒”教师,组织活动时会甘愿退居幕后,放手让学生“折腾”这样,教师间或充当“军师”或“裁判”的角色,学生的智慧、个性、创造力被激发……“懒”教师并不整天忙得像陀螺,却依然可以收获多多。反之,如果一个教师事事放不下,事事都要自己去操劳,结果不仅自己疲于奔命,学生也会在长期“保姆式”的教育方法中学会了被动地接受与等待。正如民间俗语所言“勤娘养个懒孩子,懒娘养个勤孩子”。

生本教育,一种美好而理想的境界,也许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有很多时候忽视了这一理念,那就让它成为我们今后不断追求与努力的目标。

篇2:《礼仪金说》读书心得体会

  《礼仪金说》读书心得体会

  人应该要有精神上的追求,对我们年轻人来讲,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对知识的追求,我们要不断在追求中实现理想。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

  我们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就理应多读书,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净化自己的心灵。而且不仅要学会,还要扎实的掌握,更要学以致用,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这才是我们对知识的追求所应有的目标。

  多读书,读好书,现在各种各样的书籍纷至沓来,对于书本中的知识也要有选择的采纳,即所谓的取其精华。我们要用这些精华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鲁迅先生曾说过:“学习知识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我们应尽力使自己的知识成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开阔视野,博采众家!

  管仲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礼仪方面的要求也开始日益重视。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学好礼仪方面的相关知识,也非常有必要性,且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礼仪金说》融合了金正昆教授多年以来礼仪讲座的精华,该书从琐碎的日常生活到正式的国际交往,每篇都引用了生活与工作中的典型事例。书中系统地将普通人在职场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应遵循的礼仪一一加以介绍,如登门拜访、接待来宾等诸多方面。以生活的实例讲述礼仪知识,将礼仪的知识具体化、实用化。如书中的服装三色原理、打电话的基本礼节等,都以生活化的场景,将普通人的工作、生活与礼仪的关系展示得淋漓尽致。从而帮助我们改善沟通能力并提高个人素养。

  随着该书的讲解分析,我们能够掌握礼仪的规范,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时刻留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提高自身修养。

  该书以风趣幽默的风格,将问候、握手、介绍、交谈、待客、拜访、沟通、装束、仪表等以非常生活化的方式使读者在快乐之余得到启发,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且印象深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修正自己日常言行中的不足,进而来规范礼仪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有助于在工作中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

  礼仪是现代人的处世之本,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人的修养体现于细节,细节的拿捏需要知识与智慧。礼仪就可以从语言、文字、动作等方方面面的细节来展现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个人修养、风度和魅力,还能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礼仪是一种潜在资本,如果能够恰当运用,就能取得丰硕的成就。安德鲁。卡内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专业知识,85%是靠人际关系与处世能力。”由此可见,礼仪在当今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因此,《礼仪金说》可谓是提升品位的礼仪教程,追求优雅的魅力范本。

篇3:《阿米吧经营》读书心得

  《阿米吧经营》读书心得

  此书是日本的“经营之圣,人生之师”的稻盛和夫的著作,他用40年时间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公司和第二电电。这两家世界500强公司的诞生,关键在于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和实学。

  什么是经营哲学?涉及人心、人的意识和存在、人的思想行为同人生结果之间的关系、人和企业应有的精神规范,以及经营企业的辩证法。在我看来就说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包含了企业精神层面的、制度层面、行为及物质层面。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哲学,这才是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东西。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其实就是做人的哲学,把做人的哲学引入到企业里面,

  “做人何为正确”作为公司经营的原则,以此为依据对所有事情做出判断。

  何为正确:公平、正义、勇气、诚实、忍耐、努力、善意、关心、谦虚、博爱等。这是全球通用的普遍价值观。所以企业才能够走向世界,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经营理念: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另外就是“实学”,可谓实学?就是经营企业时实际的管理技术,具体的操作手法。就如本书里讲的把企业分成小的经营单位。

  《阿米巴及经营》这本书表面看是讲技战术的,但中间穿插了很多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阿米巴经营的三个目的:

  1、确立于市场挂钩的部门核算制度;

  2、培养具有经营者意识的人才;

  3、实现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经营。

  第一条“确立于市场挂钩的部门核算制度”很厉害,公司的月刊是找广告公司制作的,第三期由于印刷出现了点问题,我拒绝接收,拒绝付费。如果同样的事情在公司内部发生?如果这个广告公司是内部的一个部门,就只有公司买单。员工工作时出现了差错,办砸了事,同样是公司买单。每个小单位都没有次品,都合格,公司整体产品就是合格的。

  这种方法比绩效考核更进一步,每个阿米巴的绩效是放到市场上去衡量的,这点很厉害。更绩效。另外可以全天候触摸市场脉搏,随时调整,规避风险。

  第二条“培养具有经营者意识的人才”,诸多的小单位为大量的员工提供了当领导的机会,也就培养了大量的有经营意识的领导。现在无论大公司,小公司,都会遇到人才培养的问题,没有什么资产和特殊资源的公司,靠的就是人。下放经营权也是一种激励。

  第三条“实现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经营”,全员参与。实际上是激活了神经末梢,如何激励员工,可以说是每一个老板闹心的事。

  小结一下,其实是说了三件事情:绩效→更绩效人才培养员工激励

  稻盛和夫不谈企业文化,不谈激励、绩效、考核、人才梯队建设,但实际上是一个道理。

  另外重要经营手法:

  1、时刻调整组织,优化组织

  2、定价公平、公正

  3、领导是公正的裁判,裁判的依据就是正确的做人原则

  4、让德才兼备,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成为领导

  5、不断从外部引进能力与人品兼备的人才

  6、根据职能设立组织,并明确职能

  7、单位时间核算制,解决了部门之间协作的问题。空闲的阿米巴可以去支援人手不够的阿米巴,这样提供支援的部门的总时间就会减少,接受支援部门的总时间就会增加。整体上是有效地利用了时间。

  8、一一对应原则:物资和票据一一对应

  9、双重确认原则

  10、完美主义原则,就是不折不扣地完成目标

  11、肌肉型经营原则:消除任何不能产出利润的库存和设备等多余资产。

  12、玻璃板、般透明的经营原则

  制定年度目标→分解月度目标,通过确定目标来统一方向,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等,都和我们现在推进的绩效管理不谋而合。

  读书总结:

  1、经营哲学先行(企业文化的贯穿)

  2、阿米巴小单位核算经营中实现了:灵活应对市场、追求效率、人才培养、绩效考核、员工激励、成本控制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