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内部审核实施:不合格报告

6838

内部审核实施:不合格报告

  文 件 名:内部审核实施

  不合格报告

  ●不合格项的含义

  审核所述的不合格项是指“未满足规定的要求”。这里的规定要求主要有:

  (1)标准要求(如ISO9001标准要求)。

  (2)文件规定(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和质量计划或技术性文件和管理性文件)。

  (3)合同规定(与顾客签订的销售合同,与供方签订的采购合同等)。

  (4)社会要求(包括法律、法规、法令、条例、规章规则以及环境保护、健康 安全、能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等应承担的义务)。

  (5)其他规定,如最高管理者的要求,常识性要求(不一定形成文件)。

  (6)顾客投诉。

  不合格项的判定以ISO9001:2000标准明示的要求和顾客的投诉为依据,对隐含要求的不合格项可以观察形式表述或在审核报告中适当描述。

  ●不合格项的类型

  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中遇到的不合格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文件的不合格项。包括文件与要求不符合、规定没有实施、实施没有效果三种情况。

  (2)设备的不合格项。生产或测量监控设备不符合保证质量的技术状态或管理要求。

  (3)产品的不合格项。产品(包括采购产品半制品、成品等)不符合技术规范或社会要求。

  (4)人员的不合格项。审核内容涉及的具体岗位人员不符合标准或文件或实际操作应达到的素质和培训要求。

  (5)环境的不合格项。审核区域环境不符合设备、人员、材料、工艺、生产 、管理对环境提出的要求。

  (6)其他的不合格项。审核涉及到时间、信息、资源等对资源有影响的因素,尽管文件未规定,但与常识性要求不符合的项目。

  这样的分类便于突出重点采取纠正措施。

  ●确定不合格项原则

  (1)规定与实际核对的原则

  在审核时应坚持实际与规定核对的原则,不合格项必须是在规定范围内经过核对的、建 立在 客观证据上的审核发现。未经核对的不能判为不合格项;客观证据不充分的不能判为不合格 项;超出规定范围的,不宜提出不合格项。

  (2)以客观证据为依据的原则

  凡依据不足的不能判为不合格项。对那些受审核方有意见分歧的不合格项,可通过协商 或重新审核来决定。

  ●不合格项的分级与评定

  内部审核可根据自己需要和标准进行分级。分级的目的在于正确客观地得到审核结论。不同的审核对象会出现不同的分级方法,如产品质量审核是以缺陷的严重性进行分级,分为致命缺陷(A级)、严重缺陷(B级)、一般缺陷(C级)和次要缺陷(D级)。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则以不合格的严重性进行分级,如第三方体系审核时分为严重不合格和一般不合格两种。通过分级可带来两点好处,一是可突出重点,把力量用在纠正和预防关键的和系统的不合格或缺陷上;二是可按不同的等级给以不同的权数,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用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如产品质量审核A级缺陷分为100,B级缺陷分为50,C级缺陷分为10,D级缺陷为1。通过对缺陷加权计算和数学处理,得出质量指数I,以此得出综合评价结论。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可按严重性分成严重不合格、一般不合格、轻微不合格、观察项四级:

  (1)严重不合格项

  严重不合格通常是指系统性失效或缺陷。主要判断标准有:

  ①质量管理体系与约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或文件的要求严重不符。如关键的控制 程序没有得到贯彻,缺少标准规定的要求等。

  ②造成系统性失效的不合格(可能需要由多个一般不合格去说明)。如在用测量监控设备大部分未按周期进行校准(检定),不合格品的处置大部分未按规定要求进行评审和记录等。

  ③造成区域性失效的不合格(可能需要由多个一般不合格去说明)。如某组织质量管 理体系未 覆盖到应实施的某组织单元或该组织单元根本未按标准要求组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 所有的产品中有某个产品未按标准进行质量控制等。

  ④可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合格项。如压力容器的焊接达不到规定要求,家用电器没有 进行绝缘、耐压试验,按错误的图纸进行加工等,这些都直接危及到产品、人身安全,或会 给组织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损害组织声誉。

  ⑤违反法律、法规的不合格项。

  (2)一般不合格项

  一般不合格项判断标准:

  ①不是偶然的,明显不符合文件要求的不合格项。如有部分采购合同未进行评审, 检验员职责不明确。

  ②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合格项。如几台检测设备超过校准周期,未按规定进行首 检自检。

  ③造成质量活动失效的不合格项。如质量控制点没有针对关键质量特性或工序支配 因素进行控制等。

  (3)轻微不合格项

  轻微不合格项是指孤立的、偶发性的、并对产品质量无直接影响的问题。如卷宗里有一 张图 张或一份文件的版次不是最新的,某一份文件没有标明日期,用词不准确,签字不符合要求 等。

  (4)观察项

  对不合格项进行分级,在有些情况下会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其界线很难准确划定。这种区分往往取决于审核组长和审核员的经验和技巧。有时候会出现一种类似不合格项的 报告称为“观察项”。出现“观察项”的情况主要有:

  ①证据稍不足,但存在问题,需提醒的事项。

  ②已发现问题,但尚不能构成不合格,如发展下去就有可能构成为不合格的事项。

  ③其他需提醒注意的事项。

  观察项报告不属于不合格报告,也不列入最后的审核报告中去。“观察项”的设置无疑 为审 核方和受审核方各准备了一个台阶,对于缓解审核气氛会带来好处。使用得法,对内审有积极意义。

  ●不合格项评定方法

  在审核中通常采用矩阵图形,将每个审核员提出的不合格项填入表内,经统计分析,不合格项的总体概况就清楚了。

  不合格项统计分析的目的,在于对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程度进行评审,其评定有下列三种方法:

  (1)比例法

  按照标准或检查表确定的审核条款,审核后统计出的不合格条款数占总条款数的比例。

  (2)分值法

  对每级不合格给予加权分,审核后按不合格数乘以相应级别的加权分再求和得出总失分值。

  (3)分层分类法

  通常按照文件、设备、人员、环境、其他六种类型进行不合格项的统计分析。如文件的 不合格项,可分为文件与要求不符合的不合格项、规定没有实施的不合格项、实施没有效果 的不合格项等。

  总之,评定方法可有许多种,关键要把握三点:

  (1)应能正确、客观、公正地得出体系综合评价结论。

  (2)应能将定性分析转化为科学的定量分析。

  (3)应能进行客观合理的前后、上下、横向、类别比较。

  ●不合格项报告的内容

  不合格项报告的内容,可包括:受审核方名称,审核员,陪同人员,日期,不合格现象 的描述(应指出不合格、缺陷的客观事实),不合格现象结论(违反标准、文件的条文),不合 格项性质(按严重程度),受审核方的确认,纠正措施及完成时间,采取纠正措施后的验证 记录等。不合格项报告三要素是:不合格现象的描述,不合格现象结论和不合格项性质,这是任一不合格项报告不可缺少的。

  不合格现象的描述应严格引用客观证据,并可追溯。例如观察到的事实、地点、当事人 、涉及到的文件号、产品批号,有关文件内容,有关人员的陈述等。描述应尽量简单明了, 事实确凿,直笔表述,不加修饰。

  不合格现象的结论主要是指所描述的现象违反了约定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质量管 理体系文件、合同等)的哪条规定。

  ●不合格项报告的注意事项

  (1)不合格项报告必须写出标准要求下的不合格客观事实,描述应清楚、正确、完整 、并取得受审核方代表确认。

  (2)不合格项陈述应是:

  ①事实确凿,可追溯,不会引起受审核方争执或不予确认。

  ②陈述在何地、何时、为什么、何人等,涉及到具体人员时,宜提岗位或职务。

  ③为对其有所帮助,陈述应指出若使之正确需要做什么。

  ④适当陈述理由。

  (3)在审核结束前,所有的不合格项都应得到受审核方的确认。

  (4)受审核方拒绝确认不合格项报告情况及对策:

  ①受审核方认为这不是客观事实。

  对策:拿出充分证据,证明这是客观事实。如无充分证据,应取消不合格项报告。

  ②受审核方提出相反的客观事实。

  对策:验证其提供的相反客观事实是否真实有效,且发生时间在后。如其提供的相反客观事实成立,消;如不成立,应坚持原判。

  ③受审核方认为这不是标准要求。

  对策:对照标准、文件规定,如是,应坚持原判,如不是则予取消。

  ④受审核方认为这是方法问题。

  对策:审核员应坚持方法的多样性,只要该方法是有效的,能达到规定要求的就予 承认。如是无效的,应有充分理由和证据说服受审核方。审核员切忌用自己的想法、做法作 为标准进行判断,甚至强加于人,这会遭致受核方的强烈反感。

  总之,当受审核方不确认不合格项报告时,审核员应冷静、耐心,应在坚持审核原则的前提 下有“从善如流”的胸怀;审核员应阐明理由,指出这是不是客观事实,是不是标准要求, 让受审核方口服心服,而不是居高临下,以势压人。受审核方是审核员的“顾客”,审核员 应全心全意地为其提供优质服务。

  (5)不合格项报告应至少分发到不合格项的责任部门和有实施纠正措施责任 的部门,以便实施纠正措施并对其验证效果。

  (6)开具不合格项报告时,不能感情用事,不能用形容、夸张的语言描述,不能任意 扩大不合格的客观事实范围,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做法作为不合格判断的依据,不能任意拔 高标准、文件要求。

  (7)开具不合格项报告时,必须考虑其后纠正措施的效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其 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直接的、主要的,还是间接的、次要的。

编辑:www.pmceo.Com

篇2:内部审核实施:内审首次会议

  文 件 名:内部审核实施

  内审首次会议

  首次会议是实施审核的开端,是审核组全体成员与受审核方领导及有关人员共同参加的 会议 。首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向受审核方介绍具体内容及方法,并协调、澄清有关问题。到 会人员要有签到记录。

  ●首次会议的作用

  (1)传达并落实审核计划。

  (2)简要介绍审核采用的方法和程序。

  (3)建立审核组与受审核方的正式联系。

  (4)提出并落实审核有关要求。

  (5)澄清并协调有关审核问题。

  ●首次会议的要求

  (1)建立审核活动的风格。

  (2)准时、简短、明了,会议以不超过半小时为宜。

  (3)获得受审核方的理解并得到支持。

  (4)由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5)参加首次会议的人员应包括:审核组全体成员,高层管理者(必要时),受审核部门代表及主要工作人员等。

  ●首次会议的内容

  (1)会议开始。参加会议人员签到,审核组长宣布会议开始。

  (2)人员介绍。审核组长介绍审核组成员及分工,受审核部门介绍将要参加陪同工作的人员。受审核部门重要人物未到场时,应询问原因。

  (3)申明审核目的和范围。明确审核目的、审核准则和审核将涉及的部门、班组或岗位。

  (4)传达审核计划。审核计划应征得受审核部门的最后确认,一般情况下,审核计划不宜作大的调整。

  (5)强调审核的原则。强调公正客观立场,说明审核是一个抽样过程,有一定局限性 ,但审 核将尽可能取其有代表性的样本,使得审核结论公正;说明相互配合是审核顺利进行和获得 公正结论的重要条件,提出不合格项报告的形式等。

  (6)阐明、澄清有关问题。对有疑问的问题进行澄清,交流双方关心的具体问题,确定末次会议的时间、地点及出席人员等。

  (7)落实后勤安排。必要时,应对办公、交通、就餐作出安排。

  (8)会议结束。以审核组长的致谢词结束会议。

  ●首次会议的注意事项

  (1)首次会议应准时开始、准时结束,通常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

  (2)会议应始终围绕主题,简明扼要。

  (3)规模较小、时间较短或常规性内审,可不开首次会议,有关问题可以通知审核形 式替代,即使召开首次会议,上述内容及环节可视具体情况增删。

  (4)首次会议应致力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审核“风格”和“氛围”。

  (5)与会人员签到,审核组长发现受审核部门重要人物未到场时应询问原因。

  (6)审核目的、范围和计划一般不在首次会议上作更改,较小的计划变更是允许的。

  (7)陪同人员的作用

  ①为审核组提供支持;

  ②可代表受审核方见证审核活动;

  ③其他职责。如确保现场审核员知道有关安全和保安方面的要求。审核员应注意确保陪同不施加过分的影响或进行干预。

  (8)强调在审核所安排日程(时间)段中,被审核部门负责人应在场。

篇3:内部审核实施:内审末次会议

  文 件 名:内部审核实施

  内审末次会议

  ●末次会议的任务

  (1)向受审核方介绍审核情况,以便他们能够清楚地理解审核的结果,并予确认。

  (2)报告审核发现(重点在不合格项)和审核结论。

  (3)提出后续工作要求(纠正措施、跟踪审核等)。

  (4)结束现场审核。

  ●末次会议的内容

  审核方对受审核方的整个审核期间的合作表示感谢,要真诚具体,但不必声势很大,过分热情。与会者应签到。

  (1)重申审核目的和范围。考虑到参加末次会议的人员不一定参加过首次会议,审核组长应重申。

  (2)强调审核的局限性。审核是抽样进行的,存在一定风险。但审核组已尽量使这种 抽样具有代表性,使审核意见具有公正性。

  (3)宣读不合格项报告(可选择主要部分)。

  (4)提出纠正措施要求。审核组向受审核方提出采取纠正措施的要求,包括确定纠正 措施的时间,完成纠正措施的期限,验证纠正措施的方法等。

  (5)宣读审核意见。审核组长宣布审核意见,并说明审核报告的发布时间、方式及其 他后续工作要求。

  (6)受审核方领导表态,并对纠正作出承诺。

  (7)会议结束,审核方表示谢意。

  ●末次会议的注意事项

  (1)末次会议不仅是第三方审核结束时的一个重要会议,也是内部审核结束时的一个重要会议,不能省略。

  (2)末次会议的重点应围绕着不合格项提出纠正措施及要求。

  (3)审核结果、意见涉及到的重要部门和人员应到会,以便实施纠正。所有到会的人员应签到。

  (4)末次会议的召开时间是在审核计划中确定的,应保持审核风格和良好的氛围。“ 准时开 始、准时结束”,会议时间通常为一小时。受审核方想延长会议时,可满足其正当要求。末 次会议切忌拖沓,发生争执。审核组长见已达到末次会议目的后,应坚决而有策略地予以“ 关闭”。

  (5)末次会议应有会议记录,并保存。记录应包括到会人员的签到。

  (6)有些不合格项受审核方已在末次会议前采取了纠正措施,经审核员验证也较满意 ,可不在会上提出或在会上表示满意态度。

  (7)末次会议应适当肯定受审核方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不要一味谈问题。

  (8)宣读不合格项报告或对受审核方不利结论时,应充分准备,选择适当措辞,防止 陷入“僵局”。

  (9)所有的审核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由于审核是利用有限资源在有限时间内开 展工作 ,因此审核期间所收集的信息不可避免地只是建立在对可获得信息的抽样基础上。所以这就 导致了所有的审核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审核结论的使用者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加以关注 。

  (10)在末次会议之前审核组应进行内部商议,以便:

  ①评审所有审核发现;

  ②达成一致的审核结论;

  ③讨论审核的跟踪措施。

篇4:必需的六个程序文件:内部审核程序

  文 件 名:必需的六个程序文件

  内部审核程序

  1.0目的

  通过策划和实施内部审核,查明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是否符合策划安排、标准的要求以及公司确定的管理体系的要求,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3.0职责

  ●总经理聘任内部质量管理审核员,并规定其职责。

  ●质量部负责制订“年度质量管理审核工作计划”,并经总 经理(或管理者代表)批准。

  ●在管理者代表主持下,质量部组织实施审核,编制并管理有 关审核的文件、报告和资料。

  ●各相关部门配合完成审核,并对不合格项采取纠正措施。

  4.0工作程序

  ●人力资源部推荐、总经理聘任内部质量审核员,被聘人员应 具有一定资格,有管理工作经验和熟悉审核工作,并经过培训且是非从事受审核活动的人员 (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并独立于受审核部门,以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审核次数、时机、内容

  (1)人力资源部负责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 结果,制订“质量管理审核年度工作计划”,并于年初报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实施,一般情况下,每年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所涉及的部门审核1~2次,对重要部门,根据总经理的指令可临时增加审核次数。

  (2)当出现下列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①组织机构或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

  ②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变更时;

  ③第二、三方审核之前;

  ④在质量认证证书到期换证之前;

  ⑤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发生顾客重大投诉时。

  (3)“质量管理审核年度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

  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审核的依据、审核的主要项目及时间安排、受审核的部门和审核频次。

  ●审核准备

  (1)在管理者代表主持下,成立审核组(一般由3~4人组成),指定组长,成员适当分工。组长负责本次审核的具体组织工作。

  (2)准备审核专用文件

  “质量审核通知”、“质量审核计划(即日程安排)”、“质量审核检查表”、“质量审核现场检查记录表”、“不合格项报告”。

  (3)收集审核的依据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法律法规、合同、技术标准和有关制度、技术规范、质量计划和管理文件等。

  (4)审核组长提前一周向受审核部门发出“质量审核通知”及本次“质量审核计划”。

  (5)受审核部门收到“质量审核计划”后,要作好必要的准备工作。若对审核日期和审核的主要项目有异议,可在两天内通知质量部,经协商后可以另行安排。

  ●审核实施

  (1)在审核组长的主持下,召开首次会议,宣布审核目的、方法、程序、日期安排及有关事项。做好记录,到会人员签到。

  (2)审核员根据“质量审核检查表”进行现场审核(检查),必要时还要检查表以外的相关内容,确保审核的独立性。

  (3)审核员通过交谈、阅读文件、检查现场、收集证据,核实被审核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按规定作好记录。

  (4)审核现场发现问题时,应由该项工作的负责人或操作者确认,并由审核人员填写“质量审核现场检查记录表”,以保证不符合项能够被理解,以利于纠正。

  (5)审核结束后,由审核组长召集审核组成员会议,讨论审核结果,确认不合格项,并填写“不合格项报告”。

  (6)由审核组长召开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审核组成员及其他有关人员会议(末次会议),宣布审核结果。提出制订纠正措施的建议。参加末次会议的人员和要求与首次会议相同。

  ●审核报告

  (1)审核报告由审核组长(或授权的审核员)编写,经签署后,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2)审核报告的内容包括:审核目的、范围和日期、受审核部门、审核依据的文件、审核员、受审核部门联系人员和主要参加人员、审核综述及结论性意见;不合格项目汇总表及纠正要求。

  (3)审核报告发放范围:总经理、管理者代表、有关副总经理、人力资源部、受审核部门、不合格项涉及的有关部门。

  ●审核后的跟踪

  (1)受审核部门管理者在收到“不合格项报告”后一周内,对不合格项目采取纠正措施,填写“纠正措施报告表”中的纠正措施栏,交审核员和管理者代表验证后,组织实施。

  (2)审核员跟踪检查实施结果,并填写“纠正措施报告表”中的相应栏目,审核组长及时向管理者代表报告,以便协调处理。

  (3)对短期内不能纠正的不合格项目,受审核部门(或责任部门)应制订纠正措施计划,交质量部确认后,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实施纠正。审核员对其进行跟踪监督,写出跟踪审核报告。

  (4)纠正措施计划的发放范围:总经理、管理者代表、有关副总经理、人力资源部、不合格项涉及的有关部门。

  ●质量审核报告、记录、文件由质量部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保存。

  ●质量审核结果是管理评审和质量改进的输入。

  5.0支持性文件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

  6.0相关记录

  ●《年度质量管理审核工作计划》

  ●《质量管理审核检查表》

  ●《质量管理审核通知单》

  ●《质量管理审核现场检查记录表》

  ●《不合格项报告》

  ●《审核报告》

  ●《内审员名单》

篇5:物业公司ISO9000程序文件: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物业公司ISO9000程序文件: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EJ-QP9.2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1.目的:

  审核质量活动是否符合公司的要求,以及质量体系在实现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方面是否有效和适合。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组织的质量体系审核工作。

  3.引用文件:

  3.1质量手册第4.17章

  3.2 ISO9002标准第4.17章

  4.职责:

  4.1管理者副代表负责制定内部质量审核计划,组织实施内部质量审核。

  4.2管理者代表批准组成审核小组,并由管理者副代表担任或指定他人担任审核小组组长,负责审核工作的准备和具体实施。

  4.3综合办公室负责每次内审文件的记录、保存,每次内部质量审核完成并记录后,由综合办公室存档保管。

  5.工作程序:

  5.1审核计划:

  5.1.1滚动式审核:

  5.1.1.1管理者副代表负责编制全年度公司《年度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管理者副代表负责组织实施。

  5.1.1.2《年度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应保证公司质量手册的全部要素内容和各部门至少一年进行一次审核。

  5.1.2集中式审核:

  5.1.2.1除上述例行审核外,公司根据下列情况做出进行内部质量审核的决定,由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实施临时内部质量审核。

  a体系的功能发生重大变化,如公司机构设置的变动或程序修改等;

  b由于不合格影响或可能影响到物业管理服务的效果及住户使用;

  c必须验证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及其有效性;

  d需要按质量体系标准评价质量体系。

  5.1.2.2集中审核计划内容包括:审核的各种活动和范围,应包括质量体系中各种主要活动、审核人员、审核目的、有关审核结果、结论和建议的报告程序、审核日期安排。

  5.1.3在文件首版至正式通过认证前,由管理者副代表负责安排计划,采取集中式审核的办法,至少进行两次内部质量审核。

  5.1.4在体系正式建立的第一年采用集中式审核,由管理者副代表计划每半年安排一次内部审核,两年后,主要采用滚动式审核。

  5.2审核准备:

  5.2.1内部审核员应通过ISO 9000认证机构或咨询机构的培训考试合格,安排时应考虑避免其审核与自己有直接责任的部门。

  5.2.2审核之前,管理者副代表负责组织审核小组,管理者代表批准并产生审核小组组长。由组长编写《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实施计划》,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5.2.3审核小组应准备以下文件:

  a审核的依据性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

  b相关部门过程或活动不合格报告和纠正措施报告;

  c审核组员编写检查表,由审核组长审阅。

  5.3审核的实施:

  5.3.1审核小组成员通过访谈、查问、查阅文件、考察各项工作现状、表现和服务活动获取证据,并填写《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检查表》。

  5.3.2审核小组成员将所有的观察结果进行审核,以确定不合格项目提出不合格报告,所有不合格报告需要审核组长批准并由受审核部门领导确认。

  5.4审核报告:

  5. 4.1滚动式审核只在全部计划的审核活动完成后,一个审核周期提交一份审核报告,每个审核分阶段提交《不合格报告》;集中式审核在每一次审核活动结束后应提交当次审核报告,并附全部的《不合格报告》。一个审核周期每次集中审核完成后,由管理者代表列出《不合格项目分布表》。

  5.4.2《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由审核小组组长编写,并交管理者代表审核。

  5. 4.3《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内容包括:审核的范围和目的、审核小组成员、受审核部门和审核日期、审核依据性文件、不合格项目统计分析、审核结论综述、审核报告的发放清单。

  5.4.4《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由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发至各受审部门领导,审核报告正本按EJ-QP6.5《质量记录的控制》规定保存。

  5.5采取纠正措施:

  5.5.1受审部门负责人对审核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反馈给审核组长。

  5.5.2审核组长委派成员负责纠正措施实施效果的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填写在《不合格报告》中,达到满足表格所有项目要求后,交综合办公室存档。

  6.支持性文件与质量记录:

  6.1《年度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 EJ-QR-QP9.2-01

  6.2《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检查表》 EJ-QR-QP9.2-02

  6.3《不合格报告》 EJ-QR-QP9.2-03

  6.4《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实施计划》 EJ-QR-QP9.2-04

  6.5《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 EJ-QR-QP9.2-05

  6.6《不合格项目分布表》 EJ-QR-QP9.2-0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