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地基置换工程施工方案

2076

  地基置换工程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中的地基置换处理主要是指上坝道路的灰土地基和砂砾石地基置换处理等。

  本工程的主要工程量包括:上坝道路路基灰土置换3549m3、道路挡土墙地基砂砾石置换228m3、管涵下置换石灰土:20m3等。

  2、石灰土置换

  1、施工工艺:

  灰土置换地基的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

  2、材料要求

  土、灰除满足规范要求外,施工中控制点为:

  1)石灰应符合Ⅲ级以上标准,石灰在使用前10天充分消解并过筛(10MM筛孔);

  2)消石灰存放时间宜控制在2个月以内;

  3)一个作业段内采用土质相同的土(击实标准和灰剂量相同),以便对压实度进行准确控制。

  3、准备下承层

  (1)石灰土施工前,应对路槽进行严格验收,验收内容除包括压实度、弯沉、宽度、标高、横坡度、平整度等项目外,还必须进行碾压检验,即在各项指标都合格的路槽上,用14T压路机连续碾压2遍,碾压过程中,若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当洒水继续碾压;如土过湿、发生翻浆、软弹现象,应采用挖开晾晒、换土、外掺剂等措施处理。路基必须达到表面平整、坚实,没有松散和软弱点,边沿顺直,路肩平整、整齐。

  (2)按要求设置路面施工控制桩。

  4、备土、铺土

  用于石灰土的土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不含树皮、草根等杂物。备土前要用土培好路肩,路肩应同结构层等厚。

  备、铺土分两种方法:

  (1)用汽车直接堆方备土

  按照每平米的松土用量及每车的运土量,用石灰粉标出每车的卸土位置(划出方格),直接整齐地卸土于路槽上。但须注意备土时纵向必须成行,每车的运土量要基本准确,同一作业段内土质基本均匀一致。该方法有利于机械化施工,但备土数量不易准确控制。铺土时,先用推土机大致推土,然后放样用平地机整平,清余补缺,保证厚度一致,表面平整。

  备土时应在备土位置用石灰粉标出两条标线(码条的边沿位置),保证备土顺直,码条应均匀、数量准确。铺土时可直接用平地机均匀地将土铺开,保证表面平整、厚度一致。此备土法数量控制准确、摊土方便。

  5、备灰、铺灰

  备灰前,用压路机对铺开的松土碾压1~2遍,保证备灰时不产生大的车辙,严禁重车在作业段内调头。

  备灰前应根据灰剂量、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石灰松方干容重及石灰土最大干容重计算每延米的石灰用量。

  根据计算出的每延米石灰的松方用量,分两条成梯形状均匀地码条备灰,并用卡尺逐段验收数量,不准用汽车直接大堆备灰。

  备灰前应事先在灰条位置标出两条灰线,以确保灰条顺直。

  铺灰前应在灰土的边沿打出标线,然后将石灰均匀地铺撒在标线范围内,铺灰应用人工撒铺。

  6、拌和

  采用灰土拌和机拌和,铧犁作为附助设备配合拌和。

  1)土的含水量小,应首先用铧犁翻拌一遍,使石灰置于中、下层,然后洒水补充水份,并用铧犁继续翻拌,使水份分布均匀。考虑拌和、整平过程中的水份损失,含水量适当大些(根据气候及拌和整平时间长短确定),土的含水量过大,用铧犁进行翻拌凉晒。含水量合适后,用平地机粗平一遍,然后用灰土拌和机拌和第一遍。

  2)拌和时要指派专人跟机进行挖验,每间隔5~10米挖验一处,检查拌和是否到底。对于拌和不到底的段落,及时提醒拌和机司机返回重新拌和。

  3)头两端在备土时应留出2米空间,将土摊入附近,拌和时先横向拌和两个单程,再进行纵向拌和,以确保桥头处灰土拌和均匀。

  第二遍拌和前,宜用平地机粗平一遍,然后进行第二遍拌和。

  若土的塑指高,土块不易拌碎,应增加拌和遍数,并注意下一次拌和前要对已拌和过的灰土进行粗平和压实,然后拌和,以达到拌和均匀,满足规范要求为准。压实的密度愈大,对土块的破碎效果愈好,采用此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否则既使再多增加拌和遍数也收效甚微。拌和时拌和机各行程间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对于桥头处拌和同样采用先横向拌和2个单程,再进行纵向拌和。

  7、整平

  用平地机,结合少量人工整平。

  1)灰土拌和符合要求后,用平地机粗平一遍,消除拌和产生的土坎、波浪、沟槽等,使表面大致平整。

  2)用震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稳压1~2遍。

  3)利用控制桩用水平仪或挂线放样,石灰粉作出标记,样点分布密度视平地机司机水平确定。

  4)平地机由外侧起向内侧进行刮平。

  5)重复(3)~(4)步骤直至标高和平整度满足要求为止。灰土接头、桥头、边沿等平地机无法正常作业的地方,应由人工完成清理、平整工作。

  6)整平时多余的灰土不准废弃于边坡上。

  7)要点提示

  ·最后一遍整平前,宜用洒水车喷洒一遍水,以补充表层水份,有利于表层碾压成型。

  ·最后一遍整平时平地机应"带土"作业。

  ·切忌薄层找补。

  ·备土、备灰要适当考虑富余量,整平时宁刮勿补。

  7、碾压

  碾压采用振动式压路机和18~21三轮静态压路机联合完成。

  1)整平完成后,首先用振动压路机由路边沿起向路中心碾压(超高段自内侧向外层碾压),有超高段落由内侧起向外侧碾压,碾压采用大摆轴法,即全轮错位,搭接15~20厘米,用此法震压6~8遍,下层压实度满足要求后,改用三轮压路机低速1/2错轮碾压2~3遍,消除轮迹,达到表面平整、光洁、边沿顺直。路肩要同路面一起碾压。

  2)要点提示

  ·碾压必须连续完成,中途不得停顿。

  ·压路机应足量,以减少碾压成型时间,合理配备施工设备。

  ·碾压过程中应行走顺直,低速行驶。

  ·桥头处10米范围内横向碾压。

  8、检验

  (1)试验员应盯在施工现场,完成碾压遍数后,立即取样检验压实度,压实不足要立即补压,直到满足压实要求为止。

  (2)成型后的两日内完成平整度、标高、横坡度、宽度、厚度检验,检验不合格要求采取措施预以处理。

  (3) 要点提示

  ·翻浆、轮迹明显、表面松散、起皮严重、土块超标等有外观缺陷的不准验收,应彻底处理。

  ·标高不合适的,高出部分用平地机刮除,低下的部分不准贴补,标高合格率不低于85%,实行左中右三条线控制标高。

  ·压实度、强度必须全部满足要求,否则应返工处理。

  9、接头处理

  碾压完毕的石灰土的端头应立即将拌和不均,或标高误差大,或平整度不好的部分挂线重直切除,保持接头处顺直、整齐。

  下一作业段与之衔接处,铺土及拌和应空出2米,待整平时再按松铺厚度整平。

  10、养生

  不能及时覆盖上层结构层的灰土,养生期不少于7天,采用洒水养生法,养生期间要保持灰土表面经常湿润。养生期内应封闭交通,除洒水车外禁止一切车辆通行。有条件的、对7天强度确有把握的,灰土完成后经验收合格,即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可缩短养生期;但一旦发现灰土强度不合格,则需返工处理。

  11、管涵灰土垫层施工

  管涵的灰土垫层处理采用的施工机械为蛙式打夯机夯实,灰土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并严格按照设计的配合比进行配置。灰土拌和时基础垫层灰土必须严格控制配合比。

  管涵灰土地基处理采用人工进行拌合。拌合时必须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两次,拌合好的灰土颜色应一致。

  1)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如土料水分过大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润湿。

  2)基坑(槽)底或基土表面应清理干净。特别是槽边掉下的虚上,风吹入的树叶、木屑纸片,塑料袋等垃圾杂物。

  3)分层铺灰土:

  每层的灰土铺摊厚度,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按下表选用。

  灰土最大虚铺厚度表

  道路管涵灰土置换处理选用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实,摊铺厚度为200mm左右。

  各层铺排后均应进行找平,并采用仪器进行平整度检查

  4)碾压(夯打)密实:

  管涵灰土地基处理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边角部位辅以人工夯实处理。

  碾压(夯打)的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土质量密度或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少于三遍。人工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纵横交叉以确保夯实质量。

  5)施工分段

  灰土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灰土的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

  6)检测

  灰土回填每层夯(压)实后,应根据规范规定取样检测,测出灰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上一层灰士的铺摊。

  7)找平与验收:

  灰土最上一层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超高处铲平;低洼处应及时补打灰土。

  8)雨、冬季施工:

  a、基坑(槽)灰土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坑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b、 雨天施工时,应采取防雨或排水措施。刚打完毕或尚未夯实的灰土,如遭雨淋浸泡,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灰上除去,并重新补填新灰土夯实,受浸湿的灰土应在晾干后,再夯打密实。

  c、冬期打灰土的土料,不得含有冻土块,要做到随筛、随拌、随打、随盖,认真执行留、接槎和分层夯实的规定。在土壤松散时可允许洒盐水。气温在-10℃以下时,不宜施工。并且要有冬季施工方案。

  12 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a、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b、灰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2)基本项目

  a、 配料正确,拌合均匀,分层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表面无松散、起皮等现象。

  b、留槎和接槎。分层留接槎的位置、方法正确,接槎密实、平整。

  3)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

  灰土地基允许偏差表

  13 成品保护

  1)施工时应注意妥善保护定位桩、轴线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2)对基础、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以及从基础墙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防止回填灰土时碰撞或损坏。

  3)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或配合比错误。

  4)灰土地基打完后,应及时进行基础的施工和地坪面层的施工,否则应临时遮盖,防止日洒雨淋。

  14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未按要求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灰土回填施工时,切记每层灰土夯实后都得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符合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的灰上。并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土料种类、配合比、试验日期、层数(步数)、结论、试验人员签字等。密实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均应有处埋方法和复验结果。

  2)留、接槎不符合规定:灰土施工时严格执行留接搓的规定。当灰土基础标高不同时,应作成阶梯形,上下层的灰上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接槎的槎子应垂直切齐。

  3)生石灰块熟化不良:没有认真过筛,颗粒过大,造成颗粒遇水熟化体积膨胀,会将上层垫层、基础拱裂。务必认真对待熟石灰的过筛要求。

  4)灰土配合比不准确:土料和熟石灰没有认真过标准斗,或将石灰粉花洒在土的表面,拌合也不均匀,均会造成灰土地基软硬不一致,干士质量密度也相差过大。应认真做好计量工作。

  6)雨、冬期不宜做灰土工程,适当考虑修改设计。否则应编好分项雨季、冬期施工方案;施工时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中的技术措施,防止造成灰土水泡、冻胀等质量返工事故。

  3、砂砾石垫层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

  砂砾石垫层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2施工准备

  1)、材料及主要机具:

  a 天然级配砂砾石或人工级配砂砾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砂砾石并且级配合理。

  b、级配砂砾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

  c、主要机具:使用的施工机具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 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作业条件:

  a、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撅。

  b、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c、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d、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操作工艺

  1)、对级配砂砾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砾石石,应将砂砾石石拌合均匀,其质

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2)、分层铺筑砂砾石

  a、铺筑砂砾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

  b、砂砾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搓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c、分段施工时,接搓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槎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

  3)洒水:铺筑砂砾石垫层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12%。

  4)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木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 遍。

  5)找平和验收:

  a、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环刀取样,或其他方法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b、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用仪器配合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

篇2:地基置换工程施工方案

  地基置换工程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中的地基置换处理主要是指上坝道路的灰土地基和砂砾石地基置换处理等。

  本工程的主要工程量包括:上坝道路路基灰土置换3549m3、道路挡土墙地基砂砾石置换228m3、管涵下置换石灰土:20m3等。

  2、石灰土置换

  1、施工工艺:

  灰土置换地基的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

  2、材料要求

  土、灰除满足规范要求外,施工中控制点为:

  1)石灰应符合Ⅲ级以上标准,石灰在使用前10天充分消解并过筛(10MM筛孔);

  2)消石灰存放时间宜控制在2个月以内;

  3)一个作业段内采用土质相同的土(击实标准和灰剂量相同),以便对压实度进行准确控制。

  3、准备下承层

  (1)石灰土施工前,应对路槽进行严格验收,验收内容除包括压实度、弯沉、宽度、标高、横坡度、平整度等项目外,还必须进行碾压检验,即在各项指标都合格的路槽上,用14T压路机连续碾压2遍,碾压过程中,若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当洒水继续碾压;如土过湿、发生翻浆、软弹现象,应采用挖开晾晒、换土、外掺剂等措施处理。路基必须达到表面平整、坚实,没有松散和软弱点,边沿顺直,路肩平整、整齐。

  (2)按要求设置路面施工控制桩。

  4、备土、铺土

  用于石灰土的土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不含树皮、草根等杂物。备土前要用土培好路肩,路肩应同结构层等厚。

  备、铺土分两种方法:

  (1)用汽车直接堆方备土

  按照每平米的松土用量及每车的运土量,用石灰粉标出每车的卸土位置(划出方格),直接整齐地卸土于路槽上。但须注意备土时纵向必须成行,每车的运土量要基本准确,同一作业段内土质基本均匀一致。该方法有利于机械化施工,但备土数量不易准确控制。铺土时,先用推土机大致推土,然后放样用平地机整平,清余补缺,保证厚度一致,表面平整。

  备土时应在备土位置用石灰粉标出两条标线(码条的边沿位置),保证备土顺直,码条应均匀、数量准确。铺土时可直接用平地机均匀地将土铺开,保证表面平整、厚度一致。此备土法数量控制准确、摊土方便。

  5、备灰、铺灰

  备灰前,用压路机对铺开的松土碾压1~2遍,保证备灰时不产生大的车辙,严禁重车在作业段内调头。

  备灰前应根据灰剂量、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石灰松方干容重及石灰土最大干容重计算每延米的石灰用量。

  根据计算出的每延米石灰的松方用量,分两条成梯形状均匀地码条备灰,并用卡尺逐段验收数量,不准用汽车直接大堆备灰。

  备灰前应事先在灰条位置标出两条灰线,以确保灰条顺直。

  铺灰前应在灰土的边沿打出标线,然后将石灰均匀地铺撒在标线范围内,铺灰应用人工撒铺。

  6、拌和

  采用灰土拌和机拌和,铧犁作为附助设备配合拌和。

  1)土的含水量小,应首先用铧犁翻拌一遍,使石灰置于中、下层,然后洒水补充水份,并用铧犁继续翻拌,使水份分布均匀。考虑拌和、整平过程中的水份损失,含水量适当大些(根据气候及拌和整平时间长短确定),土的含水量过大,用铧犁进行翻拌凉晒。含水量合适后,用平地机粗平一遍,然后用灰土拌和机拌和第一遍。

  2)拌和时要指派专人跟机进行挖验,每间隔5~10米挖验一处,检查拌和是否到底。对于拌和不到底的段落,及时提醒拌和机司机返回重新拌和。

  3)头两端在备土时应留出2米空间,将土摊入附近,拌和时先横向拌和两个单程,再进行纵向拌和,以确保桥头处灰土拌和均匀。

  第二遍拌和前,宜用平地机粗平一遍,然后进行第二遍拌和。

  若土的塑指高,土块不易拌碎,应增加拌和遍数,并注意下一次拌和前要对已拌和过的灰土进行粗平和压实,然后拌和,以达到拌和均匀,满足规范要求为准。压实的密度愈大,对土块的破碎效果愈好,采用此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否则既使再多增加拌和遍数也收效甚微。拌和时拌和机各行程间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对于桥头处拌和同样采用先横向拌和2个单程,再进行纵向拌和。

  7、整平

  用平地机,结合少量人工整平。

  1)灰土拌和符合要求后,用平地机粗平一遍,消除拌和产生的土坎、波浪、沟槽等,使表面大致平整。

  2)用震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稳压1~2遍。

  3)利用控制桩用水平仪或挂线放样,石灰粉作出标记,样点分布密度视平地机司机水平确定。

  4)平地机由外侧起向内侧进行刮平。

  5)重复(3)~(4)步骤直至标高和平整度满足要求为止。灰土接头、桥头、边沿等平地机无法正常作业的地方,应由人工完成清理、平整工作。

  6)整平时多余的灰土不准废弃于边坡上。

  7)要点提示

  ·最后一遍整平前,宜用洒水车喷洒一遍水,以补充表层水份,有利于表层碾压成型。

  ·最后一遍整平时平地机应"带土"作业。

  ·切忌薄层找补。

  ·备土、备灰要适当考虑富余量,整平时宁刮勿补。

  7、碾压

  碾压采用振动式压路机和18~21三轮静态压路机联合完成。

  1)整平完成后,首先用振动压路机由路边沿起向路中心碾压(超高段自内侧向外层碾压),有超高段落由内侧起向外侧碾压,碾压采用大摆轴法,即全轮错位,搭接15~20厘米,用此法震压6~8遍,下层压实度满足要求后,改用三轮压路机低速1/2错轮碾压2~3遍,消除轮迹,达到表面平整、光洁、边沿顺直。路肩要同路面一起碾压。

  2)要点提示

  ·碾压必须连续完成,中途不得停顿。

  ·压路机应足量,以减少碾压成型时间,合理配备施工设备。

  ·碾压过程中应行走顺直,低速行驶。

  ·桥头处10米范围内横向碾压。

  8、检验

  (1)试验员应盯在施工现场,完成碾压遍数后,立即取样检验压实度,压实不足要立即补压,直到满足压实要求为止。

  (2)成型后的两日内完成平整度、标高、横坡度、宽度、厚度检验,检验不合格要求采取措施预以处理。

  (3) 要点提示

  ·翻浆、轮迹明显、表面松散、起皮严重、土块超标等有外观缺陷的不准验收,应彻底处理。

  ·标高不合适的,高出部分用平地机刮除,低下的部分不准贴补,标高合格率不低于85%,实行左中右三条线控制标高。

  ·压实度、强度必须全部满足要求,否则应返工处理。

  9、接头处理

  碾压完毕的石灰土的端头应立即将拌和不均,或标高误差大,或平整度不好的部分挂线重直切除,保持接头处顺直、整齐。

  下一作业段与之衔接处,铺土及拌和应空出2米,待整平时再按松铺厚度整平。

  10、养生

  不能及时覆盖上层结构层的灰土,养生期不少于7天,采用洒水养生法,养生期间要保持灰土表面经常湿润。养生期内应封闭交通,除洒水车外禁止一切车辆通行。有条件的、对7天强度确有把握的,灰土完成后经验收合格,即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可缩短养生期;但一旦发现灰土强度不合格,则需返工处理。

  11、管涵灰土垫层施工

  管涵的灰土垫层处理采用的施工机械为蛙式打夯机夯实,灰土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并严格按照设计的配合比进行配置。灰土拌和时基础垫层灰土必须严格控制配合比。

  管涵灰土地基处理采用人工进行拌合。拌合时必须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两次,拌合好的灰土颜色应一致。

  1)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如土料水分过大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润湿。

  2)基坑(槽)底或基土表面应清理干净。特别是槽边掉下的虚上,风吹入的树叶、木屑纸片,塑料袋等垃圾杂物。

  3)分层铺灰土:

  每层的灰土铺摊厚度,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按下表选用。

  灰土最大虚铺厚度表

  道路管涵灰土置换处理选用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实,摊铺厚度为200mm左右。

  各层铺排后均应进行找平,并采用仪器进行平整度检查

  4)碾压(夯打)密实:

  管涵灰土地基处理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边角部位辅以人工夯实处理。

  碾压(夯打)的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土质量密度或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少于三遍。人工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纵横交叉以确保夯实质量。

  5)施工分段

  灰土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灰土的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

  6)检测

  灰土回填每层夯(压)实后,应根据规范规定取样检测,测出灰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上一层灰士的铺摊。

  7)找平与验收:

  灰土最上一层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超高处铲平;低洼处应及时补打灰土。

  8)雨、冬季施工:

  a、基坑(槽)灰土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坑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b、 雨天施工时,应采取防雨或排水措施。刚打完毕或尚未夯实的灰土,如遭雨淋浸泡,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灰上除去,并重新补填新灰土夯实,受浸湿的灰土应在晾干后,再夯打密实。

  c、冬期打灰土的土料,不得含有冻土块,要做到随筛、随拌、随打、随盖,认真执行留、接槎和分层夯实的规定。在土壤松散时可允许洒盐水。气温在-10℃以下时,不宜施工。并且要有冬季施工方案。

  12 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a、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b、灰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2)基本项目

  a、 配料正确,拌合均匀,分层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表面无松散、起皮等现象。

  b、留槎和接槎。分层留接槎的位置、方法正确,接槎密实、平整。

  3)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

  灰土地基允许偏差表

  13 成品保护

  1)施工时应注意妥善保护定位桩、轴线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2)对基础、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以及从基础墙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防止回填灰土时碰撞或损坏。

  3)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或配合比错误。

  4)灰土地基打完后,应及时进行基础的施工和地坪面层的施工,否则应临时遮盖,防止日洒雨淋。

  14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未按要求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灰土回填施工时,切记每层灰土夯实后都得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符合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的灰上。并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土料种类、配合比、试验日期、层数(步数)、结论、试验人员签字等。密实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均应有处埋方法和复验结果。

  2)留、接槎不符合规定:灰土施工时严格执行留接搓的规定。当灰土基础标高不同时,应作成阶梯形,上下层的灰上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接槎的槎子应垂直切齐。

  3)生石灰块熟化不良:没有认真过筛,颗粒过大,造成颗粒遇水熟化体积膨胀,会将上层垫层、基础拱裂。务必认真对待熟石灰的过筛要求。

  4)灰土配合比不准确:土料和熟石灰没有认真过标准斗,或将石灰粉花洒在土的表面,拌合也不均匀,均会造成灰土地基软硬不一致,干士质量密度也相差过大。应认真做好计量工作。

  6)雨、冬期不宜做灰土工程,适当考虑修改设计。否则应编好分项雨季、冬期施工方案;施工时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中的技术措施,防止造成灰土水泡、冻胀等质量返工事故。

  3、砂砾石垫层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

  砂砾石垫层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2施工准备

  1)、材料及主要机具:

  a 天然级配砂砾石或人工级配砂砾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砂砾石并且级配合理。

  b、级配砂砾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

  c、主要机具:使用的施工机具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 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作业条件:

  a、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撅。

  b、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c、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d、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操作工艺

  1)、对级配砂砾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砾石石,应将砂砾石石拌合均匀,其质

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2)、分层铺筑砂砾石

  a、铺筑砂砾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

  b、砂砾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搓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c、分段施工时,接搓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槎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

  3)洒水:铺筑砂砾石垫层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12%。

  4)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木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 遍。

  5)找平和验收:

  a、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环刀取样,或其他方法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b、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用仪器配合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

篇3: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1、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以质量为中心所制定的保证质量达到要求的循环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的设置是使施工过程中有法可依,关键工序运行正常,只有正常运转的质保体系,才能真正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而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必须以质量控制体系来予以实现的。

  1.1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设置

  (1)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是按照科学的程序运转,其运转的基本方式是pda 的循环管理活动,它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把经营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体系来保证施工质量。

  (2) 我们提出的质量目标,编制相应的分项工程质量目标计划,这个分项工程目标计划,使在项目参与管理的全体人员熟悉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3) 在目标计划制定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编制相应的工作标准在施工班组实施,在实施过程进行方式、方法的调整,以使工作标准完善。

  (4) 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施工工长还是质检人员均要加强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使所有质量问题解决在施工之中,并同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以保证在今后或下次施工时不出现类似问题。

  在实施完成后,对成形的建筑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追查原因,对不同问题进行不同的处理方式,从人、物、方法、工艺、工序等方面进行讨论,并产生改进意见,在根据这些改进意见而使施工工序进入下一次循环。

  1.2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运转的保证

  (1) 项目领导班子应充分重视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运转的正常,支持有关人员开展围

  绕质保体系的各项活动。

  (2) 强有力的质量检查管理人员,作为质保体系中的中坚力量。

  (3) 提供必要的资金,添置必要的设备,是确保体系运转的物质基础。

  (4) 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制度,是保证质保体系的运转方法。

  (5) 每周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议,使质保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处理和解决。

  全面开展质量管理活动,使本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1.3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落实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主要是围绕着'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进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差错,则势必使施工的质量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故在质量保证计划中,对着施工过程中的五大要素的质量保证措施必须予以明确的落实。

  (1) '人'的因素

  1) 施工中人的因素是关键,无论是从管理层到劳务层,其素质、责任心等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故对于'人'的因素的质量保证措施主要从:人员培训、人员管理、人员评定来保证人员的素质。

  2) 在进场前。我们将对所有的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劳务队伍进行各种必要的培训,关键的岗位必须持有上岗证。在管理层积极推广计算机广泛应用,加强现代信息化的推广;在劳务层,对一些重要岗位,必须进行再培训,以达到更高的要求。在施工中,我们既要加强人员的管理工作,又要加强人员的评定工作,人员的管理及评定工作应是对项目的全体管理层及劳务层,实施层层管理、层层评定的方式进行。使进驻现场的任何人员在任何时候均能保持最佳状态,以确保本工程能够顺利完成。

  (2) '机'的因素

  现代的施工管理,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为工程更快、更好的完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机械对于施工质量的影响以越来越大,故必须使机械处于最佳状态,在施工机械进场前必须对机械进行一次全面的保养,使施工机械在投入使用前就已经达到最佳状态,而在施工中,要使机械处于最佳状态就必须对其进行良好的养护、检修。在施工过程前,我们将制定机械维修计划表,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机械在任何施工阶段均处于最佳状态。

  (3) '料'的因素

  材料是组成本工程的最基本的单位,亦是保证质量的最基本的单位,故材料采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本工程的内在及外观质量。'料'的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为确保'料'的质量,我们必须从施工用材、周转用材进行综合的落实。

  (4) '环'与'法'的因素

  '环'实质施工工序流程,而'法'则是指施工的方法,在本工程中的施工建设中,必须利用合理的施工流程,先进的施工方法,才能更好的、更快的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在本《施工组织设计》中,我们已经对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法作了具体的介绍,其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在施工过程中能否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全面的落实才是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只有建立良好的实施体系、监督体系才能按照既定设想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详见《施工工艺、方法流程落实流程图》。

  2、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是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具体落实,其主要是对施工各阶段及施工中的各控制要素进行质量上的控制,从而达到施工质量目标的要求。

  2.1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

  (1) 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并通过这三个阶段来对本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行有效的阶段性质量控制。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详见《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措施图》。

  1) 事前控制阶段

  ⑴ 事前控制是在正式施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质量控制活动,事前控制是先导。事前控制,主要是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保证计划》,制定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针对质量通病,制定预控措施。对工程项目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检验方法。

  ⑵ 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等工作,并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确定施工流程、工艺及方法。对本工程将要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均要审核其技术审定书及运用范围。检查现场的测量标桩,建筑物的定位线和高程水准点等。

  ⑶ 坚持样板带路制度,每一份部分项工程开始前必须现做出样板,待建设单位、监理等施工方验收,符合质量标准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2)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是关键。主要有:

  ⑴ 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控制的因素都纳入管理范围之中。

  ⑵ 严格工序间交接检查,做好各项隐蔽工程验收工作,加强交检制度的落实,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前一道工序决不交给下一道工序施工,直至质量符合要求为止。

  ⑶ 对完成的分布分项工程,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

  ⑷ 如施工出现特殊情况,隐蔽工程为经验收而擅自封闭,掩盖或使用无合格证的

  工程材料,或擅自变更替换工程材料等,项目总工程师有权向项目经理建议下达停工令。

  3) 事后控制

  ⑴ 事后控制就是指施工过的产品进行质量控制,是弥补。按照规定的质量评定的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⑵ 整理所有的技术资料,并编辑目录、建立档案。在保修期间,对本工程进行跟踪服务。

  2.2各施工要素的质量控制措施

  (1) 施工计划的质量控制

  1) 作为总承包商在编制施工总计度计划、阶段性进度计划、月施工进度计划等控制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人、财、物及任务量的平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计划,合理配置各施工段上的操作人员,合理调拨原材料及各周转材料、施工机械,合理安排各工序的轮流休息时间,在确保工程安全及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把工期抓上去

  2) 鉴于本工程工期紧,分包单位多,质量要求高,故再施工中应树立起工程质量为本的工程的最高宗旨。如果工期预质量发生矛盾,则应当把质量放在首要位置上,工期必须服从于质量,没有质量的保证也就没有了工期的保证。

  综上所述,无论何时都必须在项目经理部中树立起'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观念,但工期的紧迫性,就要求项目经理部的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熟悉图纸,熟悉施工工艺,了解工艺流程,编制合理、科学、简便、经济的作业指导书,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每周、每月直至整个总计度计划的各大小节点的施工计划,并确保其保质、保量地完成。

  (2) 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1) 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决定了施工质量的优劣。发放图纸之后,专业技术员会同施工工长先对图纸进行深化、熟悉、了解,提出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难点、错误,并在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时予以解决。对设计图纸要求中,有质量难以控制,或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新的施工工艺才能解决,才能达到保证质量目的内容进行摘录,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从而在技术上对此类问题进行质量上的保证,并在实施过程中予以改进。

  2) 施工人员在熟悉图纸、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的前提下,合理的编排施工工序、并向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落实质量保证计划、质量目标计划。特别是对一些施工重点、难点,更应该落实到施工班组的每一个操作人员,而且应让他们了解本次交底中的施工流程、施工进度、图纸要求、质量控制标准,以便于操作人员心中有数,从而保证在操作中按照要求施工,杜绝质量问题的出现。

  3) 在本工程中采用两极交底模式进行技术交底。

  第一级为项目总工程师,根据经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对本工程的施工流程、进度安排、质量要求以及主要施工工艺等项项目全体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施工员、质检人员进行交底。第二级为施工员向班组进行分项专业工种的技术交底。

  4) 在本工程中,将对以下技术保证进行重点控制:施工前各种大样图;原材料的材质证明、合格证、复试报告;各种实验分析报告;基准线、控制轴线、高程、标高、沉降观测;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的试配及强度报告。

  (3) 施工操作中控制措施

  1) 施工操作人员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故从施工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对他们的管理均要有严格的要求,对操作人员加强质量意识教育的同时,加强管理,以确保操作过程中的质量要求。

  2) 首先,对每个进入现场本项目施工的人员,均要求达到一定的技术等级,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对每个进入现场的劳动力进行考核,同时,在施工中进行考察,对不合格的操作人员坚决退场,以保证操作者本身具有合格的技术素质。

  3) 其次,加强对每个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自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质量控制上加强其自觉性。

  4) 再次,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工长及质检人员,应随时对操作人员所施工的内容、过程进行检查,在现场为他们解决难点,进行质量标准的测试,随时指出达不到质量要求及标准的部位,要求操作者进行整改。

  5) 最后,在施工中各工序要坚持自检、互检、专业检验制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施工前有交底,过程中有检查,工序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式,以确保工程质量。

  (4) 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

  1) 物资采购:

  ⑴ 施工材料的质量,尤其是由于结构施工的材料质量,将会直接影响的整个工程结构的安全,因此,材料的质量保证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前提条件。

  ⑵ 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现场所需的材料均有材料部门统一采购,对本工程所需采购的物质,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控制。

  ⑶ 采购物资必须在合格的材料供应商范围之内采购,如所需材料在合格的材料供应商范围之内不能满足,就要进行对其他厂家的评审,合格后再进行采购。物资采购遵循在诸多厂家中优中选优,执行首选名牌产品的采购原则。将采购的物资分为a、b 两类,a 类材料必须是提供材料质量证明和《准用证》并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入场;b 类材料必须有合格证。一些材料还要有《准用证》和使用说明。

  ⑷ 为充分控制进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在施工现场设样本间,对各供应商提供的合格样本进行封存,已备材料等进场验收比照。

  ⑸ 建立物质评审小组,由材料部门、项目经理部及吸收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对材料供应上的能力、产品质量、价格和信誉度进行预审,建立材料供应商评定卡。采购部门负责人定期(半年度)组织对于选定的材料供应商进行审核,如审核中发现不合格的,从合格的材料供应商花名册中除名。

  2) 产品的表示和可追溯性:

  ⑴ 为了保证本工程使用的物质设备、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防止使用不合格的产品,必须以适当的手段进行标识,以便追溯和更换;

  ⑵ 钢筋:必须有材质证明、准用证、复试合格报告,原材必须有规格、型号等标识,成形钢筋进场按照规格型号、使用部位挂牌标识。

  ⑶ 水泥:必须有材质证明、准用证、复试合格报告,入库必须分类对号,挂牌标识。

  ⑷ 砂石:复试合格报告,入场必须分规格插牌标识。

  ⑸ 砖:必须复试报告合格。

  ⑹ 空心砖:必须有材质证明、准用证、复试合格报告。

  ⑺ 防水材料:必须有出场合格证和认证书,工艺标准,复试合格报告,按包装标识分类存放。

  ⑻ 其他材料必须有合格证,其包装必须有出厂标识。

  ⑼ 所有砂浆试件必须标明工程部位、成形时间与强度等级。

  ⑽ 所有标识均应建立台帐,做好纪录,以具有追溯性。

  3) 施工中的计量管理工作的保证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