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论语》读后感(一)

4956

《论语》读后感

  说来惭愧,虽为人师,却很少看书。平时上班,不是上课,就是备课、批改,没时间看书。下了班,人已感到很累,回到家还要忙于生活琐事,够烦了。即使有时间,也宁可看看电视剧。偶尔翻翻杂志,看看散文,读读笑话。像我这样的,大概有很多。其实,看书是一种习惯,“忙、没时间、累”只是一种借口,一个人如果喜欢看书,无论多忙,他都会挤出时间来。

  曾经对低段老师要求低年级小朋友背《三字经》有不同看法。那些之乎者也的文字,成人都一知半解,要求孩子们一字不漏背下来,有何好处呢?但仔细一想,这些书籍都是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可以先熟记后领悟。当然,不同年段的孩子应该学习不同的版本,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宋代宰相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确实有许多精华供后人学习,关于学习,有两个过程,一是学,二是习,只学不习,仅是书本,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习要由生到熟,熟能生巧,由习到术,进而学术。术指导行动,为了更好地做一件件事。

  《论语》是一本博大的书,它包罗万象,总的精神是“正心修身”,讲的是做人的艺术,是成就人生的指南。人生的一切事业功绩,都从做人开始。最终所能达到的成就就是做人的必然结果。《论语》就是人学,是做人处世的经典,既是原则论,又是方法论,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无不包含在论语的思想照耀之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再三反省自己:替人家办事没有尽心竭力吗?与朋友交往不讲信用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用心复习吗?

  生活中能做到的人实在太少了,如果我们反省我们的人际关系,反省我们的人生道路,教训的背后,大多是对这些话的否定,谁践踏真理,真理就践踏谁。如果能把别人的事像自己的一样重视,别人能不信任你吗?把别人的利益看得像自己的利益一样重要,别人能不推举你吗?真诚地伸出自己的手,毫无私心地帮助朋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朋友能不多吗?朋友多了路好走,办事情能不容易吗?老师教的东西,温习了吗,总结了吗,对别人的劳动果实尊重了吗,不尊重别人,别人能尊重你吗?

  一连串的问题回荡在耳边,就像警钟让我们清醒,教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待我们的人生,让生活更踏实,更自信,更从容......

篇2:《论语心得》读后感:交友之道

  《论语心得》读后感:交友之道

  翻开《论语心得》,让我有种沐浴之后清凉的爽朗和清新,心灵上慰藉和滋补,受益良多,在看到交友之篇时,让我想起了一个人和一件事......

  自从大学毕业后,就踏进了社会,许许多多的社会化的现象让我有点无所适从。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但是,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朋友呢?

  在论语中,对朋友有明确的标准,所谓: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损者三友,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那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呢?在此,我以一个现实而极端的实例来分析交友之道:

  我儿时的一个同班同学,我和他直到初中都是比较好的朋友,他的英语特棒,在考高中时,以我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重点中学,在高一的暑假里,同村的几个在苏南打工的老乡受到了当地人的污辱,愤而想以此来报复以平息心中的怨气,而他就为了哥们义气,一帮人来到昆山,打起了群架,在混战中将对方的一个人砍成重伤,由于社会影响比较恶劣,为此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判了五年半的牢狱之灾。其实,正所谓造物弄人,我和他都在苏州,只不过我和他之间隔了一堵厚厚的墙。我在苏州求学,他在为他的冲动付出青春!更是让人心酸的是:最疼他的奶奶在他刑满释放的前两天过世了!他奶奶临终前还一直念叨:杨子,杨子,杨子......可惜的是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说到此时,他长叹一气,双肩在抽搐着,话中带着哭声,几乎说不出话来......

  之后,在苏州逗留了几天,未能找到一份工作,然后回去了,送他的那天,我不知道和他说什么好,看他远去的背影,我只能在心中默默地为他祝福:一路走好!

  上面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回想如果他当时不去该多好,一个在我们父辈眼中看来成绩如此优秀的孩子肯定会成为他日的栋梁之材,可如今......

  我不想多说什么,但我想说的是:那些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我们近而远之,那些优柔寡断的人我们应该和他保持一定的距离,而那些心术不正、心怀鬼胎之人,我们更是要避之。在中国古代像孟母三迁这样的典故比比皆是,在此就不详说了!

  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辨别好朋友和坏朋友呢?论语中讲到:平和的、谦逊的、团结他人的人是值得我们去交往的好朋友!可能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客观限制,在短时间内或者分隔两地的朋友,我们也无法辨别好与坏,这一点在论语中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理性的人对生命充满热爱的人也是值得我们去值得深交的朋友!

  在此我还想补充一点,交朋友时要注意三个原则:不要抢话说,不要有话不说,不要闭眼瞎说!因为再好的朋友也需要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朋友之间的这种尊重,好好地道出你的忠告,尽你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好朋友了。所以好朋友从不做过分的事,不要对朋友的态度过分,也永远不要鼓动朋友去做过分的事情。这其实就是孔子所说的: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就是在我们的身边永远让我们以清明理性,远离危险的人,同时又是用一种快乐之心鼓励我们坦荡而快乐去面对生活的人!

篇3:《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双休日,闲来无事,打开章丘广电信息网,正好有刚刚上传的《于丹《论语》心得》视频,喜出望外,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错过于教授的专家演讲,很是遗憾。一口气看了三级,真的感觉受益匪浅。正如于丹所说,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也不例外。

  读了《于丹〈论语〉心得》之后,才突然发现两千五百年前的哲学思想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原本晦涩深邃的宏篇巨著原来传递的是这样一种简单、朴素的人生态度;原来我们也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解读《论语》,并从中获得心灵的快乐和生命的从容淡定。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纷繁复杂、信仰缺失、道德滑坡,各种思潮交替激荡的时代。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大背景下,《于丹〈论语〉心得》的出现犹如一缕清风吹开了眼前的迷雾,吹进了迷惘的心灵,让更多的人以更简单、朴素的方式得以再次聆听那久远的心灵之声,重新走进古圣先贤的思想世界,并重新建立起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个人坐标。我是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于丹〈论语〉心得》的。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天十分钟的学习时间对我来说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授人玫瑰,手有余香”。通过广播,我感受着《论语》所传递的朴素和温暖,同时也感受着把这份朴素和温暖传递给大家的幸福。

  当有人打电话说,每天都在通过广播聆听《于丹〈论语〉心得》,并与我交流心得时,心中便觉自己从事着一份光荣而有意义的工作。在这个世界上,值得尊敬的,除了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还有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那怕是一只小蚂蚁,一棵小草,也有它生存的权利和存在的意义。我们最终所要建立的和谐世界,便是这样一种天、地、人共荣共生、和谐快乐生长的状态。读《于丹〈论语〉心得》,我们学习的不仅是处世为人、修身齐家的方法,更是一种态度。一种敬畏万物、顺应自然、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于丹将《论语》的深邃转化为一潭清可见底的碧水,映照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在纷扰繁杂的世俗中又回归单纯。尽管世人对《于丹〈论语〉心得》褒贬不一,甚至有知名院校的十余名知名教授联名声讨,但并不影响我对“她”的认同和喜爱。

  “《论语》给我们的,永远是一个人生动态的系统,我们不可以断章取义,不可以僵死的去理解。这些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当在你的血液中流动起来的时候,你欢心的态度本身就是我们今人对于古典最高的致敬!”读《于丹〈论语〉心得》,似乎每天都在呼吸新鲜空气,心里敞亮无比,对人、对事、对人生的态度也有了新的感悟,在修身养性、锻造自己的同时也拥有了一份难得的快乐和从容。感谢《于丹〈论语〉心得》!感谢风雨!感谢阳光!感谢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