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现场执行力》读后感

1972

  《现场力》读后感

  1、执行战略的现场员工有极高的当事者意识,对方案认可的部分及积极给予配合,意见不一致的部分认真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真正理解了意图并达成一致意见之后,能够一丝不苟地执行下去。

  2、现场的每个人都有主人公的意识,现场的每个人都会思考,现场的每个人都能共享信息,现场的每个人都能坦率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现场的每个人都做实事,现场的每个人都坚持努力。

  3、与其每天尽想好事,还不如打量打量自己所踏的这块土地,好好地锻炼自己的腰腿,尝试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力量。埋头苦干、交换意见、动脑筋,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前进。

  4、有些指标只不过是光线照在企业实体上投射到地上的影子。光是盯着影子讨论“这个企业有实力”或“那个企业没实力”,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不耽于地上的虚影,而将目光集中到企业实体上,这才是创建有实力的企业的第一步。

  5、经营质量三要素:竞争战略质量、运营质量与领导力质量:

  6、选择合适的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分:

  ①、总成本领先:通过追求绝对的高效与规模,尽全力降低成本,以保证公司以具有业竞争优势的低成本进行运作。

  ②、差别化战略:要求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加以特殊化,是将竞争的重点放在产品或服务独特性上的战略。

  ③、专一化战略:是将有限的经营资源全部投入到可能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的领域,集中地进行资源分配的方法。集中战略的极致是创造“在这个领域里不输给任何人”的“区域冠军”。

  7、大和运输的前会长小仓昌男这样说:“事业发展的关键,一在努力,二在人才,三在战略。”

  8、远景目标和竞争战略本身只是一个空想,能将其变成现实的只能是现场,现场才是创造企业价值的主角。

  9、企业运营力不仅指执行战略的能力,同时也包括根据情况对战略适时调整的组织能力。能动地发现并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才是“现场力”。

  10、不让问题湮没在日常工作中,想办法培养现场对细微的问题做出敏锐反应的感觉能力和行动能力,这一点变化尤为重要。

  11、越是执行日常业务的现场,就越需要锤炼。在重复性的日常工作中“不松劲儿”的现场将提供企业无穷的竞争力。

  12、“以正确的做法坚持到底”,换言之就是全员都将“理所应当”的事情做到底。取得成果的企业有这样五个共同的“理所应当”的要点:

  a)现场拥有“做出结果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这样强烈的自豪感。

  b)现场正确理解并认同公司的战略方针,真正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

  c)为了达成目标,消除组织的隔阂,齐心协力想办法。

  d)知道拿出成果为止,决不松劲儿。

  e)达成目标后能戒骄戒躁,向更高的目标挑战。

  13、大和运输的小仓昌社长有这样的名言:“不要光盯着前面,要多长一只眼睛观察旁边和后面。”这些话包含了“工作正因为有连续性而创造价值”的思想。

  14、丰田汽车公司有“三现主义”,即“现地、现物、现实”。立刻赶到现地、确认现场、惹事现实,要比只是在脑子里空想“大概是这样的,大概是那样的”重要的多。

  15、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贯彻“三观注意”。现地、现物比道理更具说服力。

  16、特里莎修女说:“不关心是最大的罪恶。”

  17、曾担任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的绪方贞子这样说:“人应该在工作中成长。能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有好奇心。需要有经常找寻问题和答案的‘’心”和‘脑’。打开窗看新的实物。人本人有回答问题的本领,可却缺乏提问题的能力。

篇2:《做人做事做管理》读后感:企业执行力

  《做人做事做管理》读后感:企业执行力

  根据城建公司要求,近期我们反复研读《做人做事做管理》这本书,掩卷之余,我们深深理解和钦佩公司领导的良苦用心,更为这本书传递的诸多理念所倾倒,借此机会,简要谈谈细节运作与管理、细节运作与执行力的关系问题,并聊作阅读感悟。

  有这样一则故事:著名房地产公司万科公司前高管林少洲在重庆房地产公司参观样板房,当脱鞋进房参观完毕,出门再穿鞋时,发现鞋的方向变了--进屋前鞋朝着房间摆,出屋后鞋摆成朝外。当时,林少洲感言道,这个企业能成大器。的确,这个即将上市的企业市值估价已达600多个亿元。每每读到这个故事,首先想到的就是企业生命力问题。这个细小服务的表现,让万科公司高管都心涌激动,可见细节运作的威力。推而广之,对一个企业而言,细节运作不仅关乎产品服务,还关乎企业的管理和执行力问题。

  一、“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细节决定成败。

  在现代企业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同理,房地产企业不缺少运筹帷幄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完善的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中有这么几段话:

  一是细节决定成功差距。上海地铁一号线是一家德国企业设计,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很多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例如:入口处缺少三个台阶,就给二号线在雨天里带来严重质量后患。

  二是忽视细节必然付出代价。任何对细节的忽视,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比如小小白蚁,如果不加以重视,白蚁能将千里河堤造成溃决;对待白蚁,只有进行科学研究和防范,才能防患于未然。

  三是微利时代要求细节管理。纵观国内强势企业,都在细节运作上下过很大功夫,企业靠策划挣大钱的想法是落后的,不注意细节管理企业病已直接冲击企业的生命力,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反观我们房地产企业,细节运作无不渗透于每一个工作环节中。从管理层面上看,公共浪费问题、推诿扯皮问题、工作创新问题、市场信息不敏感、部门沟通有障碍、员工责任心不强,等等,每一个问题都能在细节管理上找到其根源所在。

  以销售部门为例,广告传单字号是否妥当、沙盘里灯管是否发光、销售顾问着装是否整齐,等等。这些小小细节,我们的企业有没有加以注意?对企业来说,小细节不会影响企业发展,但是,对于购房者来说,这些却是购房者对企业整体感知最明显的部分。如果这些细节存在问题,说明管理上缺乏对细节的重视,进一步说,我们缺乏的是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的精神,缺乏的是对工作完美的追求。

  二、我们探究一个问题--管理和细节的关系。

  管理出生产力。一个运转良好的企业,必然是细节有序、管理规范的企业。

  管理是有质量的,管理质量的好与坏,取决于企业、员工和消费者(购房者)对企业运作的体验。细节就是管理的基本构成元素,无数个细节组合完美度就是管理质量。应该说,细节衡量管理,管理决定企业。

  如何看待企业的管理质量?表面上看,就是要抓生产运营,实际上,需要我们用标准来规范,用细节来优化,惟有如此,才能真正让终端消费者(购房者)感受到企业优质的管理服务。

  所谓细节优化,就是从开工到交房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规范的管理体系。这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说是细节。任何一个细节的缺失,都会导致整个链条的崩溃。就施工现场而言,钢筋施工是工程管理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钢筋的出厂证明、品种标识、加工尺寸、形状精度、焊点检测、接头位置分布、受力筋接头设置、板筋负弯起筋长度,等等,每一个细节都决定着楼宇的质量和安全。

  再如,在楼盘销售中,销售员仪容仪表是否展示个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对客户所提问题是否以礼相待,予以解答?对产生怨言的顾客,是否耐心倾听,表示歉意?对意向性购房是否细心记录、及时跟踪......

  可以说,规范的管理体系都是由无数简单的细节组成。一个体系发展的基石就是细节管理的完善,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把重复的事情认真做,完美的管理质量也就出现了。

  追求完美,百细节而不足;造成失误,一细节则足矣!

  三、细节运作影响企业管理的执行力。

  计划制定、组织实施、绩效考核等都是企业执行力的内容。

  执行力,不仅仅在于管理者是否关注和重视细节,关键在于管理者是否用心去挖掘细节,并将这些细节运用的手段流程化和规范化。说到底,细节是执行力的问题。

  有关研究证明,一个真正成熟的公司,它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它成熟的管理、内部效率和外界资源整合能力。流程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企业经营的策划和创意对于竞争的差异化固然重要,但它们都是附着于外在的表现形式,它们所形成的竞争力是极为有限的。不妨考察一下“麦当劳”,有人说,麦当劳是服务的麦当劳,更是数字麦当劳。它内部的一切管理都是数字化的,从面点温度、食品烤制、牛肉饼大小到吸管粗细、柜台高度、等待时间,麦当劳都做到精确到位。

  企业执行力对细节的把握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的。企业执行力是富有弹性的,执行力的完善是在细节的发掘、确认和积累中慢慢实现的。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要做到在繁重日常事务中有条不紊,百密无疏,就必须注重将一个个管理细节固化于组织的流程和制度中。

  执行力并无所谓的细节,每一个细节都决定着最终的执行效果,企业管理中的细节演绎到最终是执行,因为只有执行过程的完美才会有完美的结果产生。

  执行终究靠的是人。培育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其实就是培育强有力的执行力,建设稳定高效的管理团队,使他们能够有责任感和权力去完成企业期待的目标,这是每个企业都希望做的。

  细节和执行力如果简单规范一下,一是制度与流程的固化,二是管理者自身能力,三是团队作用力。有个著名的管理三段论法,即“管理就是把想到的事情记下来、把记下来的东西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做、然后把做过的事情再写下来”。这是对企业管理本质性的描述,将管理中的细节和执行力者运用、实施到实际管理当中去,管理者才具效果。

篇3:《请给我结果》读后感:执行力

  《请给我结果》读后感:执行力

  现下讲"执行"的书很多。"执行"话题的火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我们工作中执行是一个薄弱环节。《请给我结果》无疑也是讲"执行"的,因为结果来自于执行,什么样的执行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每个工作者都期望结果的完美,不管他是任务接受者还是任务交付者,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在现实中这种美好的愿望常常难以达成,为什么?《请给我结果》这本书从某些方面给了我们一些关于这个问题的提示。以下是我认识到的两点。

  首先,虽然任何工作者在期望结果圆满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但对于什么是圆满结果恐怕就未必人人一致了。书里面的一个例子说明了这种情况。面对一个安排会议的任务,从一段秘书到九段秘书的做法不同(原书7~9页),体现了对于任务理解的程度不同,最后达成的结果自然也不同。这里想说的倒不是认识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我想没人会否认--,而是想提出"如何提高这种认识"这个问题,因为认识是做到的前提。拿前边的例子来说,认识当然是基于对工作职责、工作全局整体的把握和理解,基于接到工作任务后的深入思考。能够认识到位,做到也就不难了。

  然而我们能否要求任何一个工作者都具备九段秘书那样的思考水平呢?答案并不乐观,许多任务被就事论事地完成了,虽然完成了,但结果让我们感觉很不爽,还无法去责怪执行者。面对这种情况,实际上我们还可以有退一步的做法,即任务交付者在交付任务时对任务要达成的结果提出明确要求,这样只要任务布置者和任务执行者一方达到这样的认知程度就够了。当然,这是退一步的办法,我们当然希望每个工作者都能能动地追求尽善尽美。这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将工作全局、组织愿景、长短期目标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工作和布置工作中虑及久远。这是体会之一。

  另一点启示是面对复杂的局势如何定位问题。书中也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关于在濒临坠毁的热气球上的三个科学家的生存选择问题。究竟应该舍弃哪个科学家以保全另外两个?众多的成人没有回答对这个问题,我想倒不是因为成人们比那个孩子愚蠢,而是因为成人的对信息的理解比那个孩子更全面而深刻,然而就是这种所谓的"全面深刻"在具体问题中,误导了我们对于问题的判断,使我们把排在首位的生存问题排在了几位科学家的专业的所谓重要性问题之后。

  可见面对某一个问题,信息量过多并不是好事。这需要我们学会抓问题的实质,即排除冗杂信息,简化问题。我想,具体做法应是将信息和其能够解决的问题归类,然后按照面临的具体情况定位先后顺序,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其它信息和问题暂时剔除在外。当然,解决问题的习惯和程序是需要进行培养的,我们必需要有这种培养自己的意识并不断强化,才能不断向这方面进步。

  以上是我读《请给我结果》的两点认识,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共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