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学年度市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实施方案

1573

  20**学年度市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实施方案

  一、目标定位

  根据宿州市20**-20**学年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的整体规划,为顺利实施本年度教师远程全员培训工作,特制订本培训实施方案。通过培训,拟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教师培训改革为抓手,推动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落实;

  (三)了解新课改动向,了解国家新课改方针政策,以新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培养在教学中主动应用新课改的意识;

  (四)善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保存、追踪和分析学生个体的受教育过程信息,为核心素养的落实和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五)促进参训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能力,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应用氛围;

  (六)提高教师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师应用技术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七)践行混合式研修模式,搭建区域研修社区,建立“网络研修-区域研修-校本研修”一体化的网络研修平台,提升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的质量,强化实践研修,促进校本研修常态化。

  二、培训阶段

  按照宿州市教育局的要求,根据教师全员培训的特点,将培训过程设计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网络研修阶段,区域与校本研修暨送培送教阶段,项目总

  结阶段,训后跟踪指导阶段。如图所示:

  三、内容设计

  我们充分考虑项目需求、专家建议、调研结果、学科特点、课程时长等五个关键因素来设计课程。培训课程覆盖高中、初中各个学科和专业领域,既设置了大量的前沿理论课程,又设置了丰富的学科案例课程,还有针对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的讲解。教学内容涵盖了高中、初中远程培训各个维度,教师专业标准,国家新程方案与新程标准,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与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路径、策略和评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考试招生评价改革等。知识点覆盖课程的各项教学目标,内容的深度与课程的教学目标相适应。适应广大教师的学习需求,包含要求学员应用新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与科研院所、县域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合作与开发,建立高水平的专家团队,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高质量与培训实效。

  四、研修活动设计

  设计多种研修活动,强化任务驱动,突出实践导向,根据开展网络研修与线下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要求,合理设置线上与线下研修任务,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教师专业标准》,激励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践行《专业标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修活动和研修任务贯穿培训的全过程,强化基于教育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增强教师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1.准备阶段

  活动

  主题 创建学习共同体

  活动

  任务 1.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创建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学校社区和区域社区,形成学习共同体;

  2.参训教师了解培训考核方案,完善个人信息,了解培训课程体系,完成选课,熟悉网络研修平台各项操作;

  3.发布辅导方案,确定研修内容;

  4.培训者团队掌握网络研修平台具体操作流程与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做好督导准备。

  活动

  方式 破冰活动+互动交流+实践操作

  活动

  时间 训前1个月

  师资

  团队

  引领 1.学科辅导专家:发布辅导方案,引领学员深度参与;

  2.骨干培训者:进入教师工作坊,指导学员及时注册,指导学员选课。

  预期

  成果 1.培训者团队熟悉平台操作;

  2.明确各方职责,初步完成建立学习共同体;

  3.提升骨干培训团队常态化校本研修引领能力。

  2.线上学习阶段(网络研修阶段)

  活动

  主题 理念引领、师德为先,开展专业标准专题研讨

  活动

  任务 以“理念引领、师德为先”为主题,开展专业标准专题研讨。在工作坊内开设研讨活动,专家专业引领、引导学员参与话题讨论,撰写反思文章,分享研修空间。

  活动

  方式 专题讲座+互动交流+行为反思+成果分享与展示

  活动

  时间 学习阶段内2个月

  师资

  团队

  引领 1.学科辅导专家:通过视频答疑、在线讨论、专题活动沙龙等形式进行活动指导与引领;

  2.县级骨干培训者:利用区域研修社区组织引导学员积极参与专题活动,营造活动氛围,评阅并推荐学员提交的作品,促进作品生成与分享。

  预期

  成果 1.根据教师专业标准理论与要求,反思自我教学行为,结合自身专业成长,专家引领,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实践;

  2.形成一套网络研修生成性资源;

  3.为下一阶段区域研修与校本研修做好知识储备。

  3.线下研修阶段(区域与校本研修阶段)

  活动

  主题 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开展教师专业标准课例研究

  活动

  任务 以“学生为本、能力为重”为主题,在校本教研中开展教师专业标准课例研究。通过关注个人已有经验、关注课程标准新理念的课例设计、更新理念、实践反思、改善专业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行为。

  活动

  方式 主题研修+案例分析+参与式研修+岗位实践+班组研修

  活动

  时间 学习阶段内1个月

  师资

  团队

  引领 1.学科辅导专家:以专业引领与行为跟进为关键模式,引导活动开展;

  2.县级骨干培训者:指导和组织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并将活动案例通过区域研修社区进行分享,生成优秀教学课例资源。

  预期

  成果 1.参训教师应用网络研修所学知识,指导校本教研,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

  2.收集整理、汇聚优秀教学课例,丰富并建设本地案例教学资源库。

  4.项目总结阶段

  活动

  主题 成果展示、聚焦生成,汇聚实践智慧

  活动

  任务 在项目总结阶段,以“成果展示、聚焦生成,汇聚实践智慧”为主题,开展培训过程生成性资源收集、整理与打磨,搭建生成性资源收集专题页面,开展评比活动,汇聚实践智慧。以活动促总结,检验研修效果,展示研修成果。

  活动

  方式 总结反思+资源建设+评比活动

  活动

  时间 项目总结阶段

  师资

  团队

  引领 1. 学科辅导专家:指导县级骨干培训者、参训学员设计整合生成性资源;

  2. 县级骨干培训者:组织开展区域内生成性资源建设与提交活动,指导鼓励学员踊跃参加资源评比活动。

  预期

  成果 1. 通过生成性资源建设活动,促进教师反思培训过程,找不足,促改进;

  2. 打造系列化的高质量的生成性资源,建设区域生成性资源库。

  5.训后跟踪指导阶段

  活动

  主题 提升文化素养、促进终身学习,开展行动研究

  活动

  任务 以“提升文化素养、促进终身学习”为主题,开展行动研究。继续将网络研修阶段的知识理论应用于教学,继续在校本教研中开展实践研修,将自身专业成长对照《教师专业标准》,找差距和不足,在行动研究中继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文化素养,促进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活动

  方式 课题研究+岗位实践+行动研究+班组研修

  活动

  时间 训后跟踪指导阶段

  师资

  团队

  引领 1.学科辅导专家:持续引领训后阶段的活动开展,为训后活动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

  2.县级骨干培训者:继续开展常态化的校本研修活动,开展小课题研究,善于总结典型经验,并及时分享推荐优秀成果在区域内共享。

  预期

  成果 1.通过小课题研究、岗位实践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在项目后的教学中主动践行教师专业标准,不断提升、完善自我,提升文化素养。

  2.通过训后活动的开展,促进校本研修的常态化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持续化,促进教师持续成长。

  五、考核评价

  根据多年实施教师培训项目的经验和需求调研,我们科学设计考核评价指标,以推动应用为导向,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反馈评价信息,确保教师学用结合。评价指标以推动应用为导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指标相结合,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评价对象多元,反映培训各主体行为。

  1.对学员的考核评价。我们设计了思路清晰、指标合理全面的培训评价方案。评价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机器评价和人工评价相结合、合格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考核方式,考核评价贯穿培训全过程,突出绩效评价,反映学员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激励和督促参训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注重发挥参训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习成果用于教学,做到训教合一。

  具体考核内容见下表:

  考核环节 考核类别 考核项目 评价指标 分值 计分方式 评价方式

  网络研修 过程性评价 课程学习时间 自主选学,观看视频课程、阅读课程文本资料,要求达到648分钟(占年度培训24学时的60%,1学时=45分钟)。 30 必做,学完648分钟计30分。 自动评价

  线上互动交流与分享 1.上传共享资源

  2.上传学科文章

  3.学科论坛发帖

  4.教师工作坊发贴 40 1-4每点最高10分,本项至少10分。 自动评价

  研修作业一 完成1份学科作业 15 必做,合格9分,优秀15分。 人工评价

  校本研修 终结性评价 研修作业二 完成1份岗位实践评价表 15 必做,审定合格计15分。 人工评价

  评价结果应用

  (1)合格学员颁发学员结业证书,培训学时纳入当年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并作为职称晋升、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

  (2) 考核提交的优秀生成性成果加工升级,建立本土化的区域和学校资源库。

  (3)考核不合格的学员与师训部门协商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学。

  2.对班级辅导者的考核评价。结合集中培训、网络研修及校本研修期间辅导情况综合考量,评价指标如下:

  类别 评价指标 指标描述 评价方式 权重

  过程性评价 集中培训 认真参与班级辅导者集中培训,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提交培训成果。 人工评价 15%

  学员指导与管理办法 按时、按要求制定学员指导与管理办法,在工作坊中予以呈现。 平台自动评价 5%

  学员注册 督促并指导班级学员按时注册、自主选学,注册率学习率达100%。 平台自动评价 5%

  活动组织 组织班级学员参与学科视频答疑活动、网上竞赛评比类活动及线下送培送教活动。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0%

  主持“教师工作坊” 学情统计 每周在教师工作坊中进行学情通报。 平台自动评价 5%

  作业批阅 及时准确批阅本班学员提交的作业,并积极向学科领域专家进行推荐。 平台自动评价 10%

  研修组织 利用多种方式组织工作坊研修及现场校本研修不少于2次,并按时上报活动材料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5%

  工作坊简报 在教师工作坊中编辑发布工作简报不少于5期,简报内容详实,形式美观,对学员的学习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0%

  资源整合 积极推送学员优秀资源,整合加工培训生成性资源不少于1件。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0%

  终结性评价 学员测评 客观评定学员培训成绩,配合开展培训测评及评优工作,合格率不低于98%。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0%

  培训总结 撰写研修工作总结。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5%

  评价结果应用

  (1)将评价结果与指导费核算挂钩,多劳多得。

  (2)将评价结果反馈到项目市区县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本市区县对其工作考核的组成部分。

  (3)评价结果作为评选“优秀班级辅导者”的标准,优秀班级辅导者入库,在后续培训项目中优先聘用。

  (4) 培训机构建立与班级辅导者的联系,对其专业发展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3.对培训管理者考核评价。对培训管理者的考核评价结合集中培训参训情况、研修期间组织管理情况综合考量。考核细则如下:

  评价指标 指标描述 评价方式 权重

  集中培训 认真参与培训者集中培训,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人工评价 15%

  区域性教师培训规划 按时、按要求制定区域性教师培训规划并上传至区域研修社区。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0%

  区域内培训者团队管理及活动支持 跟进、督促本区域内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及中小学校长工作,并积极为各类研修活动提供组织支持,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人工评价 20%

  学员学习管理 区域内学员学习率100% 平台自动评价 20%

  学员培训

  测评管理 衡量区域内学员现场实践及校本研修等成效,配合项目开展学员培训测评,区域内学员培训测评合格率不低于98%。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20%

  培训总结 积极配合项目开展各类评优工作,撰写研修工作总结。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5%

  评价结果应用:

  (1)评价结果作为本区县对培训管理者工作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评价结果作为培训管理者队伍调整的重要依据。

  (3)保存培训过程管理资料,为培训管理者上级主管部门评选“年度优秀师训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提供证明材料。

  4.对校级培训者的考核评价。对校级培训者的考核评价结合集中培训参训情况、校本研修规划、组织管理情况等综合考量。考核细则如下:

  评价指标 指标描述 评价方式 权重

  集中培训 认真参与项目区县组织的集中培训,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人工评价 15%

  校本研修培训规划 按时、按要求制定校本研修规划并上传至学校研修社区。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5%

  校本研修活动设计与组织 设计校本研修活动并组织学员参与,督促其撰写课例报告、制作教学案例资源等通过学校社区进行分享。 人工评价 30%

  学员学习管理 本校学员学习率100%。 人工评价 15%

  学员培训

  测评管理 衡量本校学员校本研修成效,评定其信息技术应用成绩,联合机构开展培训测评,本校学员培训考核合格率不低于98%。 人工评价 20%

  培训总结 积极配合项目区县及培训机构开展各类评优工作,撰写研修工作总结。 人工评价 10%

  评价结果应用:

  (1)评价结果作为本区县对校级培训者工作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评价结果作为校级培训者队伍调整的重要依据。

  (3)培训机构将建立与校级培训者的联系,对其的专业发展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六、自主选学

  (一)建立运行有序的自主选学机制。训前,对培训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结合培训需求分析,设计课程研发方案,有针对性的建设课程资源,做好自主选学的资源准备。

  (二)通过培训者培训会提升骨干培训者(班级辅导者)的指导能力,指导学员合理选学,确保学员自主选学过程顺利进行;省教师网做好学员选学的支持服务和保障工作,制定评价和反馈制度,保障自主选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三)研修平台提供自主选学功能模块,学员根据培训要求、个人学习兴趣和专业发展需要,通过“个人空间”定制课程,平台跟踪、记录并评价学员的学习行为。

  (四)选学课程内容丰富适用,省教师网提供课程远超过规定网络研修48学时,供学员自主选学。注重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聚焦学习研究的焦点和难点,有效整合典型案例。同时,平台及时将各级辅导者和学员在研修社区中生成的优质资源、网络开放性资源收集整理,打造本土化的生成性资源库,实现学员动态选学。

  七、网络研修与辅导

  (一)专家在线值班

  实施专家在线值班制度,每天安排5名专家值班(具体值班安排表将在学科辅导方案中明确),根据专题内容、以及学员提交的问题等设计讨论主题,有效引领学员交流研讨,包括主题研讨、作品点评、集中答疑、现场示范指导等,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引领学员学习进程。具体包括:

  1.通过学科工作坊发起网络教研活动,引领学员积极参与网上互动交流,并点评、回复学员在交流区的发言。

  2.在网上定期发布导学公告,如学科辅导方案、学科教学改革以及课程辅导资料等。

  3.利用教师工作坊开展学科(领域)问题研究,引导参训教师共同研究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4.结合研修主题、学科教育教学实际和学员的教学实践,分层次分梯度研制学科作业,对班级辅导者推荐的优秀作业进行及时点评和梳理汇集。

  5.指导市、县、校科学设计校本研修等线下的岗位实践活动,在网络研修社区通过网上诊断、课例点评等多种方式引领岗位实践。

  6.定期编辑学科简报,内容包括解答学员关注的共性问题、重难点问题,典型案例评析,前阶段学习的总结与反馈,下阶段学习的引领等。

  7.建立学科培训生成性资源库。

  (二)集中辅导答疑

  1.线上集中答疑

  定期组织学员参加在线集中辅导答疑,预先在“答疑区”开展学员问题征集,针对共性问题,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室,采用文字、音视频等方式进行集中答疑,首席专家主持,学科辅导团队全程参与,引导学员深度学习。集中辅导答疑每6学时安排1次,每次时间2小时以上。

  每6学时编辑1期学科简报,利用教师工作坊开展学科(领域)问题研究,引导参训教师共同研究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促进辅导答疑活动的深入开展,指导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2.线下送培送教

  组建名师讲学团,安排专家开展送培送教等指导活动。活动采取现场专题讲座、示范教学、主题沙龙等形式,围绕焦点问题,引领教学活动反思、开展主题研讨、进行经验交流,促进学员合作研究、信息共享、交流互动,达到探讨问题、引发思考、发现问题、提高认识、促进发展的目的。

  另外,我们将全员培训的送培送教与国培项目的专家实地指导等活动梳理、提炼,形成了具有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特色的线下指导“五环”模式。在培训开始前,预设活动类型和内容;确定承担培训任务后,通过现场会议或网上视频会的形式与项目单位开对接会,磋商活动细节,撰写完整的活动实施方案;在落地指导中力求活动形式的多元化,解决共性和个性问题;活动中主动反思活动过程,评价活动效果;注意收集过程材料,汇聚生成性资料,建设本地化的资源库,共建共享生成性资源,使活动效益最大化。

  “五环”模式如图:

  3.训后跟踪指导

  训后跟踪指导常态化。将线下送培送教、专家实地指导、线下校本研修等活动向训后延伸,项目结束后,根据项目县区的培训需求,可以继续开展线下活动,不拘泥于具体的项目,将训后跟踪支持服务常态化,进行问题诊断,固化研修成果。

  (三)班级辅导

  1.训前

  (1)通过骨干培训者集中培训,熟悉该项目特色和要求,科学制定区域学员管理办法,使其更有针对性、更有指导意义。

  (2)积极与市、县、校联系沟通,为学员创造必需的学习条件,帮助解决学员参训的实际困难。

  (3)建立或修订与其他各级辅导团队及班级学员的联系机制。

  (4)对学员集中进行远程培训技能训练,督促学员在研修平台及时注册并自主选学,通过教师工作坊对学员进行分组管理。

  2.训中

  (1)全程全员全方位跟进学员的学习,保证每天登录平台的时间,主持教师工作坊,及时发布区域公告和各类教学通知,负责班级学员线上学习的组织与管理,对本班学员的参训率、有效学习率、在线学习时长等进行及时统计与督导;根据培训进程以年度为单位,编辑并发布学习简报不少于3期。

  (2)引导学员参与工作坊开展的各类教研活动。

  (3)引领学员积极交流,提炼学员的典型问题和疑难问题,组织本班级学员认真参与网上集中答疑活动。

  (4)认真及时批阅本班级学员提交的作业,并积极向学科(领域)专家推荐优秀作业。

  (5)选择讨论主题,组织本区域学员分组开展现场实践活动,督导并保证活动的实效性,记录学员参与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时整理汇集活动材料。

  (6)指导校级培训者制定校本研修活动主题,引导学员利用学校社区和区域社区参与网络校本研修活动,督促学员撰写研修报告。

  (7)引导学员善于利用网络研修平台贡献并分享资源。

  3.训后

  (1)综合评定本班级学员培训成绩,配合开展学员评优工作。

  (2)整理本班级成员培训活动成果,整合生成性资源不少于1件。

  (3)撰写培训总结。

  (4)配合项目办开展训后跟踪指导工作等。

  八、培训方式

  项目培训依托“远程培训学习+校本研修指导”两个平台,实行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相结合、规定任务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方式组织实施。据此,我们设计了新颖、实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注重学员参与,有针对性,以网络研修为基点,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虚拟学习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整体规划与突出特色相结合,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员的需求为中心,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创设参与式的教学情境,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案例示范、反思与反馈、实践体验、成果分享与展示等培训方式,形成学习共同体,促进常态化学习。

  网络研修与岗位实践相结合。我们构建了“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的网络研修体系,为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培训者和专家之间搭建更加顺畅的立体化交互式“立交桥”,将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观摩考察与反思体验相结合,在理论学习中强调岗位实践,在岗位实践中突出理论与能力提升,在交流研讨中分享经验,在反思中改善教育教学行为。

  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在线上学习阶段,学员自主选学,观看视频课程、研读文本材料、浏览课程相关案例;学员加入教师工作坊,参与教师工作坊活动,实现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专家之间的教学互动,撰写研修日志,分享心得体会;学员可以参加学科集中视频答疑活动,面对面的与专家进行交流与沟通,解决学习难点,实现答疑解惑,提升网络研修效果;学科专家根据年度培训主题,制定学科作业,学员按时完成学科作业,检验学习效果,完成阶段考核任务;在线下学习阶段,推动学员及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实现学用结合,通过名师巡讲、主题论坛和现场交流等方式,定期组织学员开展线下集中研修活动,巩固学习效果。

  主题研修与自主选学相结合。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中,根据学员需求设定研修主题,实行主题研修与自主选学相结合。主题研修阶段主要学习必修课程,同时准备了大量的选修课程资源,有效的保证了学员自主选学,实现按需施训和个性化学习。

  专家引领与团队协作相结合。专家通过网络辅导和实地指导引领研修。在网络学习中,学科专家在学科工作坊中根据年度研修主题、课程学习内容、教学实际需求设计工作坊活动,开展学科问题研究,引导参训教师研究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预先在“答疑区”进行学员问题征集,针对共性问题,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室,进行集中答疑,首席专家主持,学科辅导团队全程参与,引导学员深度学习;在实地指导中,配合宿州市做好“送培送教”活动,我们采取现场专题讲座、示范教学、主题沙龙等形式,围绕阶段研修主题,引领教学活动反思、开展主题研讨、进行经验交流,达到探讨问题、引发思考、发现问题、提高认识、促进发展的目的。

  我们采用多举措鼓励学员间的团队协作学习,在研修平台的工作坊中建立学习小组,形成区域社区和学校社区,促进学员合作研究、信息共享与交流互动。在校本研修阶段,将网络研修中的学习小组活动向线下延伸,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市县区、校组织的区域与校本研修活动,在线下研修活动中建立学员相互指导和帮扶机制,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建立区域间、学习小组间的有效联结机制,实现团队协作学习。

  问题解决与案例研讨相结合。在网络研修中,学科辅导专家不仅及时的回答学员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还积极的总结学员提出的各种共性问题,并在研修社区和工作坊活动中进行问题征集,发现个性问题,通过组建工作坊主题活动引领讨论,通过定期的阶段性的学科视频答疑解惑,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学科专家根据年度研修主题,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典型案例,引领学员进行分析研讨,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路径。

  行动研究与成果评价相结合。在网络研修中,基于年度研修大主题,设立行动研究小课题,以网络班级为单位、采取小组合作或个体研究方式,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驱动学员深度学习,在设立行动研究课题时,将网络研修与线下岗位实践串联起来,形成一体化的行动研究链条,专家理论引领、学员实践操作,形成系列学习成果;建立学习成果专家评价与学员互评机制,将数量评价与质量评价相结合,激励学员积极分享行动研究成果,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综合成果评价。

  九、学习过程

  (1)网络研修

  学员自主选学,学习视频、文本等课程资源,获得与年度学习主题相关的理念和专业知识,通过BBS、答疑室、QQ、微信等交流方式,参与教师辅导和互动交流。

  自主选学。学员登录网络研修平台,根据需要选学相应课程;自主观看视频课程、研读文本材料、浏览课程相关案例及培训生成性资源。

  主题活动。学员加入教师工作坊,参与各类教研活动,根据活动方案和研修主题,实现与辅导教师或学员间的教学互动,分享培训成果和教学经验,进行资源共建共享。

  问题答疑。学员参与各级辅导者在“答疑区”开展的问题征集,参与辅导教师文字、视频等方式的集中答疑。

  完成作业和考核。学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培训课程作业和相关考核任务。

  (2)区域与校本研修

  在骨干培训者团队的引导下,将区域网络班级学员按学段、学科(领域)进行分组,学员根据年度研修主题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跨校开展现场实践活动,进行学习、交流、对话、研讨和观摩,生成研修成果利用区域研修社区进行共享,重点关注监督宿州市所辖乡村学校活动开展,支持乡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根据学校制定的校本研修规划,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在骨干培训者团队的指导下,学员要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校本研修等岗位实践活动。研修活动可以结合备课、上课、评课和班级管理等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采用技能训练、课例研究、专题研讨、同课异构、同行评价等方式,着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能力;研修活动也可以采取诊断示范、专题讲座、主题研讨、行动研究、成果展示等方式,着力解决岗位实践中的突出问题。通过研修生成研修成果并充分利用学校研修社区展示分享。

  十、培训者队伍建设与使用

  培训者队伍建设和管理按照“择优遴选、集中培训、明确职责、跟踪指导、绩效考核”的原则来建设。训前,分学科组建骨干培训者队伍,通过扎实有效地集中专项培训,提升其对校级培训者的指导能力、研修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及研修资源的整合加工能力。督促并指导学员按时注册、自主选学。训中,主持工作坊,定期组织校际交流研讨活动,展示成果,指导校级培训者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训后,客观评定学员培训成绩,配合机构开展评优工作,汇聚校本研修中生成的优质资源,协助本地优质资源库建设。具体要求为:

  1. 线上研修辅导

  ① 全程全员全方位跟进学员的学习,保证每天登录平台的时间,负责本区县学员线上学习的组织与管理。对本区域学员的参训率、有效学习率、在线学习情况等进行统计与督导,并及时在平台进行发布。

  ② 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学科教师工作坊活动;通过教师工作坊发起区域特色的教师教研活动并带动区域学员参与交流研讨;梳理学员的典型问题和疑难问题,形成“问题包”,组织学员认真参与学科集中答疑活动。

  ③ 督促区县学员及时提交作业,及时、客观、公正的给予评阅,并积极向学科专家推荐学员的优秀作业;引导学员开展作业互评。

  2. 校本研修指导

  ① 及时将培训项目各类通知公告转发通知到校,确保学员及时参训。

  ② 指导和帮助项目市区县建设并培训校级培训团队,组织跨校区域研修活动。

  ③ 指导学校制定校本研修规划和实施方案,引导学员参与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活动。

  ④ 根据研修进程编发区域研修简报,内容包括近期培训安排、学情、精品选萃、学员心声、研讨活动实录、研修心得、阶段工作小结等。

  ⑤ 做好培训各类信息的传递,努力提高参训学员的满意度。

  宿州市师训部门会同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加强对骨干培训者队伍的管理和考评,建立骨干培训者考核激励机制,实行动态调整,激发培训者的工作积极性。强化过程监测,对培训者工作进行绩效考核,提升管理及辅导效率与水平。

  十一、训后跟踪指导

  我们一直重视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工作,采取多项具体措施做好后续跟进,构建培训对象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实时跟踪指导,及时答疑解惑,通过QQ群、微信平台、短信平台、电子邮件和电话等形式,让培训对象交流培训所得、共享培训成果,使培训可持续、常态化。训后跟踪指导具体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持续开放研修平台

  线上学习结束后,我们持续开放网络研修社区,继续履行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的职责,学员可以继续观看视频课程,继续利用研修平台开展丰富的网络教研活动,继续使用平台内的研修工具开展协同备课、在线制作课程、下载生成性资源、制作调查问卷等,继续在平台内与专家进行互动、接受专业指导,为参训教师的成长提供开阔的发展空间。

  2. 定期进行回访活动

  我们定期开展训后回访活动,了解学员的培训满意度和训后指导需求。一是建立训后跟踪服务呼叫中心,接听学员服务需求电话、主动回访学员,记录学员需求,为开展各类训后跟踪指导活动做好信息收集与反馈;二是以网络问卷、深入学员所在学校进行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了解学员将网络研修知识应用于岗位实践的情况;三是建立与项目市县的联络机制,了解项目市县师训管理者的培训管理需求,提高培训实效。

  3. 继续开展实地指导

  我们将校本研修阶段的“送培送教”等实地指导活动继续往岗位实践、训后指导方向延伸。继续分析研究培训学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课题,指导学员进行“微课题”研究,联合项目市县开展本区域内参训教师岗位实践、行动研究等工作,继续为学员提供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4. 协助打造生成性资源

  我们制定了生成性资源建设规范,提供生成性资源建设案例,为项目县、校组织建设生成性资源提供规范的指导意见,支持项目市县、校做好本地化资源的遴选、加工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我们协助项目县通过定向征集、择优遴选等方式,从参训学员、班级辅导者、学科专家中收集生成性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打磨与加工升级,汇聚成本土化的生成性资源库,帮助项目县做好生成性资源的再利用,打造本地化的生成性资源库,指导学员自主选学生成性资源,在校本研修中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作为观课磨课、主题研讨、示范教学等校本研修活动的鲜活资料,激活生成性资源。联合项目市县及时发掘典型,做好典型经验、典型案例、先进做法的总结与宣传推广。训后跟踪指导结构图:(略)

篇2:县学年度中小学教师评好课专题远程培训实施方案

  县20**学年度中小学教师“评好课”专题远程培训实施方案

  远程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优势越来越明显。为贯彻落实《z市20**—20**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评好课”专题学习指导方案》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全县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工作,确保本年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深入、规范、有序的开展,逐步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目标

  以服务“评好课”专题学习为宗旨,积极整合教师教育优质培训资源,促进教师远程继续教育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更新,利用远程教育手段,促使参训教师逐步形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基本具备教育教学和课程评价等理论素养,提高学科教学能力和提高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

  二、培训内容

  课堂教学评价与师德行为调整、课程论与课堂教学评价、听课评课问题诊断与解决、听课与评课案例研修、学生学业评价中的师德渗透、教学评价论与学生发展性评价。

  三、组织实施

  1、培训对象

  高中教师必须全员参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具备上网条件的也应参加;暂不具备条件的要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分步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规定的远程培训学时,如果因客观条件不具备未完成,可以采用集中培训模式弥补。

  2、培训形式

  学员使用个人学习卡账号和密码登录“z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z)”自行注册后进入学习平台,使用项目注册码选课学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年度学习任务。本学年度高中教师远程学习为30学时,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远程学习为20学时。

  3、培训流程

  参训教师自主学习网上资源——提出学习和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辅导教师收集整理问题后在网上答疑——辅导教师引领和指导参训教师网上互动——参训教师结业考核。

  4、培训安排

  (1)时间安排

  组织报名:20**年6月26日~20**年7月30日

  培训和考核:20**年7月25日~20**年10月15日

  结业发证:20**年10月15日~20**年3月15日

  (2)报名、缴费、发卡

  全县20**—20**学年度中小学教师“评好课”专题远程培训所有参训教师必须重新报名、重新发卡(原学习卡作废)。远程培训报名数据为统一格式的电子表格(报名样表下载地址:zz)学员如实填写,以保证准确获得个人信息。www.pmceo.com各校负责汇总学员名单、电子报名表(电子稿和文本稿)和学习卡费,于20**年8月10日前报送县师训中心。高中教师学习卡费75元/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习卡费50元/人。报名确认后,以县为单位于8月15日前到市师训中心领取学习卡(征订单见附件)。

  联系人: 电话: 邮箱:z

  5、上网学习

  (1)注册选课

  参训学员按照“z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首页上的“学习操作指南”在网上注册,并根据本人参训学段和学科选课学习。

  (2)自主学习

  根据所选课程认真自学,包括文本阅读、视频观摩等,并按系统提示进行学时保存。

  (3)互动辅导

  各科辅导教师将根据本学科特点,组织专题讨论和问题研讨,引领学员积极参与讨论互动。

  6、结业考核

  结业考核在远程学习过程中进行,考核方案届时将在“z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上发布。

  考核结束后,省远程教育中心将组织辅导教师阅卷、统计考核结果、审定学员成绩、评选优秀学员和组织证书发放。

  四、加强管理

  省教育厅师资处、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对全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工作予以指导、过程评估和远程学习资源的评审。

  省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中心负责远程培训的组织实施,规范教学管理,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服务,以切实提高培训实效。

  各校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工作,加强远程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保证远程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质量监控,落实考核措施。建立科学的检查和考核办法,针对远程学习特点,强调过程考核,使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对教师远程学习中出现的舞弊行为,实行网上公开通报批评制度,并记入教师本人培训档案。

篇3:学年度高中教师有效学习内容专题远程培训实施方案

  20**学年度高中教师“有效学习内容”专题远程培训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z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教师〔20**〕16号)和《20**-20**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指导方案》(皖教秘师〔20**〕2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大幅度提升高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远程教育规律,适应高中教师学习的特点与要求,发挥教师的学习主体作用,以提升教师师德和业务水平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有效教学能力为重点,以省、市、县、校四级培训体系为支撑,以现代网络技术为载体,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逐步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师资队伍。

  二、培训主题和目标

  本年度培训主题为“有效学习内容”,围绕该主题对高中教师实施远程培训,实现如下目标:

  (一)师德修养得到提高,职业发展动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二)准确理解《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概念,全面把握《专业标准》的具体要求。

  (三)树立现代知识观,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四)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构建学科教学知识。

  (五)掌握新技能新方法,准确诊断和有效解决学科学习内容疑难问题,提高学科教学内容分析能力和研究水平。

  (六)养成良好的远程学习、研讨习惯,提高远程学习能力。

  三、培训学科、学时、内容

  (一)培训学科、学时

  培训学科: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共14门学科。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z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培训学时。

  (二)培训内容

  根据培训目标,在对高中教师现状和培训需求调研基础上,围绕“有效学习内容”主题,设置师德与专业理念、现代知识观与学生能力培养、教学理念与学科教学知识(PCK)构建3个模块,每个模块包括若干专题,其中《教师职业道德解读与实践导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为公共课,所有学科教师均需学习(各学科培训课程设置详见z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

  四、培训方式

  利用z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z)网络平台优势,采取线上学习、线下集中研讨和校本实践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

  (一)教学组织方式

  1、依托市县教师进修学校构建学习共同体

  以市、县(区)为单位,构建学习共同体,形成学习区域,每个学习区域设区域管理员1名,负责区域内学员学习的管理与监控。区域管理员由市、县(区)教师培训机构指派,经各市教育局审批后报送至z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无市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由市教育局指派人员担任区域管理员(学习区域管理团队的组建办法见附件:《z省高中教师远程培训学习区域管理团队组建实施意见(试行)》)。

  2、组建网络虚拟班级

  区域管理员本着就近、同学科的原则,将学习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络虚拟班级(原则上每个班级100人),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合作式网上、网下的学习、研讨、交流活动等。每个班级配备班级辅导者1名,负责跟进班级学员的学习、引领学员交流研讨、组织线下学习活动等,班级辅导者由市、县(区)教师培训机构选派和管理。

  (二)学习方式

  培训学员采用线上学习与线下研修相结合的“双线并行”学习方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结合,在理论学习中强调实践案例分析,在实践研修中突出能力提升,在反思中改善教育教学行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线上学习:自主学习环境下,学员登录z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学习视频、文本等课程资源,更新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通过BBS、E-mail、短信平台等交流方式,参与教师辅导和互动交流。

  (1)自主学习。学员登录网络平台自主观看视频课程、研读文本材料、浏览课程相关案例。

  (2)主题讨论。学员根据专题内容、讨论主题等,通过交流平台的各项交流功能参与互动交流,实现与辅导教师或学员间的教学互动,共享培训和教学的经验。

  (3)问题答疑。学员参与问题征集,参与辅导教师文字、视频等方式的在线集中答疑。

  (4)完成作业。学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培训课程作业。

  2、线下学习:学员以学习区域内班级为单位,参与班级组织的线下学习研讨活动。学员根据培训主题、学习内容、讨论主题等,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拟定小组发言提纲,参加小组交流与研讨。

  3、校本实践研修:学校围绕年度培训专题,以远程学习资源为重点,组织校内教师进行研讨活动,集体备课,结合岗位实践,展开评课、议课等学习和研讨。

  (三)辅导方式

  为增强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z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根据参训人数800:1的比例成立学科专家辅导团队,专家辅导团队由高校教师、高中教师和教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负责本学科的培训辅导,达到名师引领、专家治教的目的。

  1、线上辅导

  定期组织学员参加学科在线集中辅导答疑。预先在“答疑区”开展学员问题征集,针对共性问题,由辅导教师采用文字、音视频等方式进行集中答疑,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引导学员深度学习。

  2、专家访问式指导

  安排学科辅导专家指导组到市、县进行访问式指导。活动采取现场专题讲座加视频直播的形式,开展学科研讨活动,引领探索教学反思,互动交流,优化教学过程,积淀教学经验。使学员学到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解决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某些新困惑、新问题。

  (四)考核方式

  采取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评价贯穿培训全过程。突出绩效评价,促进学习成果用于教学

,做到训教合一。(具体考核细则和标准届时将在z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上发布)

  五、时间安排(20**年5月-20**年2月)

  (一)准备阶段(20**年5月20日-20**年8月20日)

  1、开展学员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培训计划,完善培训平台,整合培训资源;

  2、z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管理团队,组建学科辅导团队;

  3、各市教育局于 8月20日之前将区域管理员、班级辅导者和高中参训教师名单报送至z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各项报名表在z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公告栏下载)

  4、z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组织学科辅导教师和区域管理员培训;市、县(区)教师培训机构组织班级辅导者培训。

  (二)线上学习与线下集中研讨阶段(20**年8月21日-10月20日)

  1、学员观看视频课程、阅读课程文本资料;

  2、通过交流平台的各项交流功能组织学员参与互动交流,通过文字、视频等形式开展在线集中答疑,实现辅导教师与学员以及学员间的教学互动;

  3、通过线上作业初步检验学员学习成效;

  4、各学习区域管理员根据实际情况,督促班级辅导者组织本班参训教师开展线下集中研讨;

  5.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参照各项学情数据,管理协调本县培训工作。

  (三)校本实践研修阶段(20**年10月21日-11月20日)

  1、参训教师所在学校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2、参训教师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岗位实践,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z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对校本实践研修活动进行总体指导和评估,县(市、区)教育局指导本地校本实践研修活动的开展。

  (四)访问式指导阶段(20**年11月21日-11月30日)

  z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组织学科专家到市、县开展访问指导活动,通过现场专题讲座加直播课堂的形式,开展学科研讨,引领探索教学反思,在互动交流中优化教学过程,积淀教学经验。

  (五)总结阶段(20**年12月1日-12月31日)

  1、学科汇报交流,学员培训成绩评定;

  2、开展优秀学员、优秀辅导教师等各项评选活动;

  3、充分挖掘培训中的优秀成果和典型案例,及时整理汇编;

  4、进行项目自评,同时接受第三方评估,及时做好反馈工作;

  5、建立学员学习档案。

  (六)结业发证(20**年1月1日-20**年2月底)

  六、跟踪指导

  培训结束后,加强后续跟进,构建培训对象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实时跟踪指导,及时答疑解惑,通过QQ群、电子邮件和电话等形式,让培训对象交流培训所得、共享培训成果。

  (一)成立训后服务工作室:对培训开展调查摸底,把所有参训教师的基本情况、所在单位的情况、服务需求信息等汇编成参训教师信息库,及时掌握有关情况。

  (二)建立训后跟踪服务呼叫中心:接听参训教师服务需求电话、主动回访参训教师。

  (三)搭建专家服务平台:在辅导教师和参训教师之间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为教学教研提供咨询服务。

  (四)组织训后回访:组织各个层面的培训工作者和专家教授进行训后回访,定期邀请参训教师开展训后座谈活动。

  七、质量监控

  (一)z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对学员的学习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实时通报。将参训率、在线学习时间、参与互动情况、作业质量等作为定量监控的重要指标。

  (二)各市教育局师训部门负责人担任培训督导,强化培训管理,完善培训督导机制。

  (三)有关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参www.pmceo.com照各项学情数据,管理协调本县培训工作。

  (四)参训教师所在学校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实时掌握参训教师的研修成果,引导参训教师有效学习,避免形式化。

  (五)加强考核管理,运用平台的评价系统,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评。

  (六)对培训进展、培训实施、培训创新与经验、培训问题与绩效及时进行自评。建立激励机制,制定评优奖励办法,对优秀学员、优秀辅导教师等进行表彰,并上报省教育厅。

  八、组织管理

  为确保远程培训的顺利推进,按照教育厅师资处的总体要求,建立省、市、县、学校“四级联动”培训管理模式,坚持“统一组织、分工负责、分级管理、联合培训”的管理体制。

  (一)z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负责远程培训全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制定培训方案,提供优质学习资源、优秀培训师资和平台技术支持服务,切实提高培训实效。

  (二)各市教育局负责统筹协调本市远程培训工作。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审定区域管理员和班级辅导者人选,做好参训学员的报名信息收集、报送和培训经费的落实;指导、监管和督查本市远程培训工作。

  (三)各县(区)教育局负责统筹协调本县(区)远程培训工作。督促县(区)教师培训机构实施区域管理员和班级辅导者选派工作,组织本地参训学员的报名,指导远程培训线下研修活动,及时向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报送本地培训动态。

  (四)各参训教师所在学校负责本校参训教师的管理。组织参训教师成立线下研修班,校长任班长,在市、县(区)教育局的指导下落实远程培训岗位实践研修环节,切实把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结合起来。

  (五)各市、县(区)教师培训机构负责本地远程培训的组织实施。对班级辅导者开展业务培训,并督促其完成班级管理和辅导等任务;协同z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做好本地参训学员的导学促学工作。

  九、技术支持和远程服务

  组建技术支持团队,负责培训网络平台建设和管理工作,根据培训需求不断更新改造,构建灵活、高效、开放

的远程培训网络服务平台,融合学习、辅导、管理、远程在线视频课堂等系统功能,实现培训中“教”与“学”的互动,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做好培训期间的各项技术支持工作,为远程培训提供技术保障。

  提高服务水平,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帮助参训教师顺利进行远程学习;实行12小时值班服务机制,保证学员的咨询及时得到答复,提高培训满意度。

  十、联系方式

  联系人:z

  电话:z

  E-mail:z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