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科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及管理办法

2466

  科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及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教学建设与改革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调动广大教职工在教学建设与改革实践中的积极性,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鼓励广大教职工以人才培养为本,面向国家需求和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要求,结合高等教育教学发展趋势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坚持教育理论与教学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深入开展研究,重在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第三条 我校教学研究课题是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管理的一部分,纳入学校的教改课题管理体系。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工作由教务处统一组织与管理。

  第四条 学校制订“教学研究课题立项指南”,作为教学研究的宏观建议。我校教学研究课题面向全校,公平竞争,择优立项。通过目标管理和过程监控相结合,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第五条 学校将对课题进行验收,对课题成果加以宣传推广。

  二 课题的立项、申报与批准

  第六条 课题负责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为我校在职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的实验技术人员及教学管理人员,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务并有一定教学研究能力;

  2、应能全过程承担课题实施的组织与指导,并完成课题计划中的各项任务;

  3、每年限申报一个课题,同时主持或参加的校级在研课题不能超过2项。

  第七条 太原科技大学教学研究课题原则上每年申报一次,每次从教务处发出通知之日起开始受理,根据立项指南及有关通知的要求进行申报。

  第八条 课题的申报程序:

  1、根据学校的立项指南,结合各院系教学建设与改革的需求,组织教师参与立项的申报。

  2、课题申请人填写《太原科技大学教学研究课题申报表》,由所在院系进行初审、签署意见后统一按规定时间向教务处报送书面申请,并附电子版。

  3、教务处组织专家对申报课题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报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发文公布。获准课题的负责人应与学校签定《太原科技大学教学研究课题协议书》。

  三 课题经费管理

  第九条 课题负责人须制定详细的经费使用计划。

  第十条 课题经费一次核定、分期拨付、专款专用、超支不补。

  第十一条 国家级、省部级配套经费按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有关文件执行。

  第十二条 教学研究经费的10%作为校内结题、评审、录象等费用的支出。

  第十三条 课题经费使用范围:

  1、国内调研及教学研讨会差旅费;

  2、资料收集、复印、翻拍、翻译及图书购置费;

  3、课件的购买与制作费;

  4、研制新实验的耗材费;

  5、资助经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使用的额度不超过课题总经费的60%,其余30%在课题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支付。

  6、若资助经费开支后有结余,在课题全部完成经验收合格后,课题负责人可提出申请,按课题研究加班费领取,但不得超过总资助金额的20%。

  7、其它已预算中明确申请,并获批准支付的费用。

  第十四条 在财务制度和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范围内,由课题负责人按计划自主支配课题资助经费。所有费用凭发票(或收据)经教研科验收和教务处负责人签字后,并按计财处的相关规定办理支付手续。在课题经费使用中,若经费支出类别在第十二条规定的范围以外,须向教务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支付。

  第十五条 教务处和计财处对课题经费实施具体管理、并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六条 对课题负责人因工作调动、出国,生病、死亡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研究而被撤消或终止的课题,学校停止继续拨款,并收回己拔经费的剩余部分。

  四 课题运行管理

  第十七条 课题负责人应认真组织开展研究工作,并依据协议按时按质按量提交课题中期进展报告,在规定时间完成课题的各项工作。

  第十八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送教务处审批并备案:

  1、更改课题负责人;

  2、变更课题名称;

  3、变更成果形式;

  4、确有必要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5、因故终止或撤消课题。

  第十九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有权取消立项资格,终止课题实施,并冻结或收回剩余课题经费:

  1、获准延期,但到期仍未完成;

  2、课题承担人之间不能很好合作以及因故不能认真完成课题者,学校有权取消课题的立项和经费资助。

  3、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4、严重违反财经制度。

  五 进度检查

  第二十条 教务处教学研究科负责教学研究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年度检查、结题、鉴定、报奖、经费管理等。

  第二十一条 课题批准立项以后,课题负责人要同学校签定协议,认真完成课题的各项任务。

  第二十二条 课题负责人要按照立项进度要求,每年以书面形式作出进度汇报。学校根据情况不定期地对课题进展情况和所取得的阶段成果进行检查。

  六 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第二十三条 课题研究工作完成,课题负责人应填写结题申请书,并提交成果的相关材料(研究成果主报告,必要的附件等其它相关材料)。

  第二十四条 由教师所在院(系)组织本院(系)5人以上的有关专家召开成果汇报与评审会。将会议评审意见与课题结题申请书、成果研究主报告和其他附件提交教务处。实践性课题的评审意见需说明该课题是否适合在本院系或在我校实施与推广,并提出实施或推广计划。

  第二十五条 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课题验收。根据不同课题类别的特点,可采用答辩现场考察,书面评审等不同形式进行验收。

  七 成果宣传、评奖和推广

  第二十六条 成果形式可有多种形式。教学研究论文、方案、研究报告、教材、教学实践效果报告与成果推广报告等均为课题研究成果认定的重要依据。学校将择优推荐校级课题的优秀成果申报省级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或推荐申报更高级别的教学研究课题。

  第二十七条 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媒体,建立优秀成果的宣传和推广渠道。通过交流汇报与教学成果交流研讨、现场教学观摩等活动,促进教学成果交流推广。

  八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暂时未列入资助范围的课题,经学校备案后,可按自选课题对待。当自选课题的承担者认为已经取得研究成果时,可向学校提出申请,由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评定、验收。为鼓励自选课题的研究,凡属于确有价值的教研成果,将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篇2:第二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立项制度

  第二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立项制度

  为了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管理与指导,加快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科研体系,进一步深化学校素质教育,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建立教育科研机构,配备教育科研管理人员,在分管教育科研副校长领导下,具体负责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评审和立项工作。

  二、凡我校教职工均可申报以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为主题的科研课题;可以教研组、备课组、自愿组成的小组或个人为单位申报,凡集体申报的均应有一名教师为课题负责人。

  三、申报课题的分类及管理

  1、根据学校教育科研的实际情况,积极参与有影响的国家、省、市级重点课题的研究,使其研究成果有利于学校的教育决策和对教育实践有指导作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具有推广价值。

  2、课题研究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教育的客观事实为依据,反映学校的特色。

  3、课题选择应针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某些前沿问题确立课题,体现选题的前瞻性、新颖性,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创新价值,具有可操作性。

  4、按课题立项级别分为校级立项课题和校级以上立项课题。其中校级课题中含组级课题,由学校科教处实施管理,并组织力量加以指导。其中校级以上立项课题是指市级、省级及国家级立项课题,由学校科教处协助上级部门做好管理、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5、不同级别的科研课题应填写相应级别的立项申请书,并送交一份《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能清楚地反映出较好的研究思路。不论申报何级课题,均应经学校备案,通过立项的要向科教处提供电子表格。

  四、课题申报

  1、参照省、市的《课题指南》或省、市教研室课题,选择并申报符合学校特色的研究课题。省、市级课题申报时间根据上级文件规定日期,逾期不予受理。

  2、校级课题研究期限一般为一年,省市级课题一般不超过三年。每一位课题负责人在同一年度只能申报同一立项级别的一项课题(不包括课题研究参加者)。

  五、课题评审、立项的程序和方法

  1、校级课题由课题申报人将申报表报送科教处;科教处组织教育科研管理人员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资格审查和评审;学校重大课题须邀请上级教科研部门的科研人员和有关领导、聘请有关专家,召开论证会组织论证评审通过的课题,在申报人根据评审组提出的意见修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后,送校长审定并书面公布确立为校级立项课题。2、申报校级以上课题,由上级单位组织论证,在申报人根据评审组意见修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后,由上级教科研部门负责统一报送。

  3、凡校级课题被确定为市级以上的立项课题后,校级课题立项取消。

篇3:《阅读融入学科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立项方案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重点课题

  《阅读融入学科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立项方案

  开宗明义

  本课题重新思考阅读的内涵,从只关注语文学科阅读的狭隘观念中跳出来,在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音体美等多学科领域融入阅读的理念,形成小学各个学科阅读的意识,开创综合立体的阅读模式。以教材为原点,链接相关阅读材料,弥合“课内”与“课外”的鸿沟,建立重文本而又超文本的课程新理念,建设起开发而有活力的教学新机制。在立足课堂这一主阵地的同时,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做好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连接,引“水”入“塘”,使学生汲取丰富的营养,真正提高阅读效率,构建起学生课内外阅读的良好“生态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方案内容分为以下六部分: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三、课题研究的范围;四、课题研究的实施;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六、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0**年烟台市教育局提出在全市开展“绿色读书工程”,并且在20**年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读书活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长阶段和学科课程设置,结合学习内容,有针对性组织学生进行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读书活动,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深化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通过和课程紧密联系的阅读活动,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各学科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科阅读的指导和渗透。语文教学要注重阅读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中国阅读学会理事长曾祥芹认为:“阅读是未来教育的一块基石,阅读是语文教育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确实,当今信息社会,阅读成为个体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和必备的技能。学生将随时面临着阅读对象的选择和阅读信息的处理问题,而这一能力也将直接影响个体的终身发展。现在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不再是单纯的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外语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信息阅读能力等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为此,进行阅读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与探索,让学生的阅读之旅走得更有效,更坚实,更宽广。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因此,教师也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角色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新的课程标准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就一门学科而言,注重联系儿童经验和生活实际;就不同学科而言,提倡和追求彼此关联,相互补充。新课程结构重视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改变了现行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基于社会的呼唤、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以及学生个体发展的必需等方面考虑,我们决定进行《阅读融入学科教学》课题实验。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

  二战以后,许多发达国家都把阅读看成是一种“准生产力”。特别是近20年来,美、英、法、日、俄罗斯等国家在全社会掀起了阅读指导运动。美国政府大力提倡“国家工程”助阅读;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阅读进行到底,打造一个举国皆是读书人的国度;日本政府积极推广儿童阅读运动,颁布儿童阅读推进法,日本的语文教育很重视“读书指导”,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帮学生养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阅读报刊、使用工具书、利用信息等能力

  4月23日,是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和纳博科夫等世界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这一天为“世界阅读日”。表达对书和书的作者的尊敬,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快乐。世界各国都有所响应,把提倡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从国内来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这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我市也有不少学校步入改革的先河。海阳市新元小学、莱州市莱州中心小学、龙口市实验小学、润新小学等已经涌现出一批走在“阅读融入学科教学”之路上的优秀老师,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阅读是跨越语文学科的,在数学、科学、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都呼唤着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科内与科外的整合,在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综合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从只关注单门学科阅读的狭隘观念中跳出来,形成阅读融于各门学科的意识,开创综合立体的阅读模式,以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终极目标。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试图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态的阅读环境,根据小学阶段各学科教学的知识点,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材料。运用不同学科阅读指导策略,达到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课堂内外的科学沟通,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激发不同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将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融入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标中关于“学生观”的理论支撑

  作为具有主动性生命形式的人,学生与无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正是这种主动性,使人能够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超越自我。因此,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生具有“未完成性”。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这种未完成性是指: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具有丰富的潜能,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蕴藏着对于复兴中华民族大业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认为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跨越多种学科的阅读,将会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3、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著名学者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由于每个人各种智能的组合方式不同,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体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倾向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个体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效率等方面出现明显差异,而人只有按照自身的适应方式,才能有效地获取、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多条途径构建立体化的阅读融入学科教学的模式,能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总目标”及“阶段目标”为行动指南,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渐进性原则。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对教师,先动员,再选择性实施;形成经验后,再培训其他教师,逐步实现阅读融入各门学科,全面开花。

  2.合作性原则。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强调教研员与实验教师之间、本校实验教师之间、校级实验教师之间、专家与实验教师之间的有效合作,共同构建起一个教科研共同体。

  3.实践性原则。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师各自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创建各年级段的不同学科的阅读融入教学新课型,逐渐形成教学模式。

  4.自主性原则。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自主选择与教材相配套的课外读物的篇目及其与课本教学有机整合的策略,自主选择与教材相配套的整本书的篇目及阅读方式,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方法,为实验研究的自主发展、创造性发展搭建广阔平台

  三、课题研究的范围

  (一)概念界定

  所谓“阅读融入学科教学“,就是从语文学科阅读的狭隘观念中跳出来,把阅读引向数学、科学、音乐、美术、英语等所有学科,实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科内与科外的整合,达到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课堂内外的科学沟通,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

  (二)研究对象

  全市14个县(市)区的首批实验学校的实验班级的所有学生

  (三)研究目标

  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各种信息资料的兴趣,使之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具备有效捕捉信息,选择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师实践探索,提高学生阅读的实效;积累各学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涵,师生之间有效对话,落实教学目标;用常规性读书活动促进学生热爱阅读,并在这个活动中实现老师学生的精神共同成长。

  (四)研究内容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阅读融入学科阅读是建立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针对各学科课程的知识点选择富有童趣性、知识性的阅读教材,组织开展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活动,以达到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课堂内外的科学沟通,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是为适应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而进行的,针对全学科的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所实施的,广泛、统整、动态的教学实验研究。不能仅仅将教学看作是单纯的理解知识,而是将阅读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孩子在学校中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研究过程的设计

  1.准备阶段(20**年3月——20**年6月)

  (1)思想发动,建立组织。

  (2)聘请专家指导,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培训。

  (3)调查有关数据,了解课题研究的有关具体情况。

  (4)制定研究方案及子课题具体实施计划。

  (5)开题论证,修订方案计划。

  2.实施阶段(20**年6月—20**年12月)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课题研究,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方案,积累相关资料。

  (1)整理学科知识,确立各个学科阅读目标

  各学科教研员组织骨干力量将各学科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明确两层学科教学目标,第一层是课程要求的教学目标。第二层是我们希望通过学生的阅读所提升的学生的学习内容的关注度和理解力,从而进一步内化为自身的积累。

  (2)充分利用资源,储备各个学科阅读材料

  实验学校结合各门学科教学所需,整理好学校图书室现有的与之相匹配的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学生感兴趣的并推荐的书及时买进,为学生的全面阅读做好强有力的后盾。

  (3)实验教师典型引路,进行阅读融入学科教学模式引领。

  a.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整本书阅读读书会(以语文学科为例)

  b.自主探究式+科普整本书阅读读书会(以科学学科为例)

  c.合作分享式+数学科普整本书阅读读书会(以数学学科为例)

  d.品读鉴赏式+美术整本书阅读读书会(以美术学科为例)

  e.多元互动式+音乐整本书阅读读书会(以音乐学科为例)

  各县市组织实验教师,进行阅读融入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并在实验中注意及时沟通,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将实验中的有效案例以教学随笔的形式积累下来,为共同研讨阅读策略提供案例支持。

  (4)作好阶段性总结和检查,每学期召开一次小型研讨会,子课题承担者必须在会上作中期报告,交流经验,发现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每学期以经验交流,现场展示等方式对外宣传课题实验成果,造成一定的社会效应和校际连环效应,使课题研究能圆满完成结题工作。

  3.总结阶段:(20**年1月——20**年6月)

  整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活动方案、教学随笔、读书报告、学生习作、论文案例集、实验心得等),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举行成果展示会、报告会、展览会等,并请专家评议鉴定。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及课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为实验研究寻找更有力的智力支撑。

  2.实验研究法。分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如为了证明开设“自由读写课”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实验班每周开设两节“自由读写课”,对比班按常规教学。

  3.行动研究法(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即所有实验人员要把课堂作为实验研究的主要场所,通过集体备课、上课、听评课等教研手段,将课题研究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贯穿于整个研究活动中,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不断优化阅读融入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

  4.调查研究法。围绕实验过程中的某一个重点,编写调查提纲,通过听课、召开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从中找出实验研究中即时生发的创新型经验和实验研究工作的不足。

  5.经验总结法。总结、推广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总结开展实验后学生的发展及社会反响,及时根据情况调整研究方案。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本课题研究的预期完成时间为20**年6月,可能形成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储备好与各个学科相配套的相应的阅读资料库;初步形成像扩展解读式、自主探究式、合作分享式、品读鉴赏式、

  多元互动式等不同学科的比较成熟的阅读融入学科的教学模式;实验学生进行了海量的关于文学、数学、科学、文化、艺术等各种门类的书籍,学生心灵得到丰盈,阅读能力得以提升,综合素养得以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能力及科研能力得到提升;因多种阅读环境的创设,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专业引领,强化培训。课题主持人及各县区课题组领导人员深入各实验学校,对实验进展情况随时跟进指导,与实验教师共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实验教师排忧解难,促进实验顺利进行。

  2、划片参与,定期研讨。为使课题研究有条不紊地扎实开展,课题组将开展分片定期研讨活动,每学期至少一次,网络研讨随机进行,以构建起实验研究共同体。

  3、建立实验机构,加强管理。为了保证实验工作有序进行,组建课题实验领导及研究机构,定期召开研究例会,确保实验稳步进行。

  《阅读融入学科教学实验与研究》总课题组

  20**年3月3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