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桩基工程主要工艺技术措施

4023

  桩基工程主要工艺技术措施

  本桩基工程主要采用CZ30-60型钻机冲击钻进,泥浆护壁,二次清孔,并采用φ250(φ219)油轮式导管灌注水下砼,详见《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图》。

  (一)测量定位

  测量定位选用高精度的经纬仪和钢卷尺,工程测量基准点用混凝土浇筑固定,并安装防护标志,防止重车辗压和重物碰撞而产生的移位,基准方位安设在视线范围内的不产生变形物上,或设点加以混凝土保护。

  在测定桩位前,先复校建筑物基点,闭合测量。搞清基点与红线关系,符合误差允许要求后,再测定桩位。

  测定桩位分三次,在挖埋护筒前测量一次,在埋设护筒后复测一次使护筒中心与桩位偏差不大50㎜,拉好十字线,在护筒边上用油漆做好标记。然后用水准仪测量护筒标高,做好测量记录,第三次测量,在钻机就位前进行,并检查钻机是否对准桩心标记。

  (二)埋设护筒

  工程桩的孔口护筒是保护孔口,隔离上部杂填松散物,是防止孔口塌陷的必要措施,也是控制定位,标高控制的基准点。因此,每根工程桩施工前必须埋设护筒。护筒选用大于桩径10㎝的钢制护筒,埋入深度以满足隔离杂填土,防止孔口塌陷为准,护筒外周间隙用粘土回填并捣实,以确保护筒稳定牢靠。

  (三)钻机就位时,转盘中心对准桩位中心标志,偏差应小于15mm,用水平尺对转盘水平进行校核,并做到天车中心、转盘中心与桩位中心(三心)成一垂线。

  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图

  (四)成孔

  1.成孔

  本工程成孔采用冲抓造孔钻进的方法,冲抓造孔,机上安装导向钢丝绳,并设扶正器,以增加冲锤在孔中落锤时的稳定性,使钻进平稳,孔壁完整,冲孔垂直。

  冲进参数控制范围如下:

  冲压锤2.70KN,落锤力27-20KN

  施工中应根据地层情况,合理选择钻进参数,本工程要求以6-3岩土(中风化凝灰岩)为持力层,一般开孔时宜轻压,正常钻进时冲击高度控制在2-3m以内,能满足成孔要求。

  2.护壁

  孔形成时,由于受地层覆盖土压力的作用,使自由面产生变形,泥浆使用得当可以抑制变形的产生。根据本工程地质岩土物理性能,选用原地层自然造浆由地表调节泥浆性能易出现露浆现象。我们采用在钻进过程中掺入粘土,以保证泥浆正常护壁。

  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选用不同的泥浆性能参数,来平衡地层的侧压力,以抑制孔壁的缩颈、坍塌。

  泥浆性能参数指标控制范围如下:

  漏斗粘度:18-25S

  泥浆比重:1.15-1.30

  含砂率:≤8%

  根据设计要求,桩端6-3岩土(中风化凝灰岩)0.8米。故因在钻入该层时应控制泥浆比重为大值,加放一些膨润土改善泥浆性能。

  3.持力层的确定:

  根据设计孔深要求对照工程地质报告、上返岩样和冲击速度情况确定入持力层深度。进入持力层后,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进尺,以判定是否有夹层。若冲进突然加快,则应及时通知现场监理、业主,重新分析地层。

  (五)清孔

  清孔是钻孔灌注桩施工重要的一道工序,清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水下砼灌注施工、桩身质量与承载力的大小。为了保证清孔质量,本工程主要采用分二次清孔。在钻进将至终孔深度时,减缓钻进速度,使土层颗粒充分水化分散,为清孔的顺利进行,作好必要的前期准备。第一次清孔利用成孔结束时不提钻慢转清孔,调制性能好的泥浆替换孔内稠泥浆与钻屑,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第二次清孔是在下好钢筋笼和导管后进行,利用导管进行第二次清孔,清孔时,经常上下窜动导管,同时调好泥浆性能,,以清干净孔底沉渣。每次清孔后沉渣均达到100㎜之内,孔底500mm以内比重应小于1.25,含砂率小于8%,粘度小于28S.并在第二次清孔后立即灌入第一斗混凝土。为保证清孔质量,在钻进至持力层到终孔这段时间,应派专人清除泥浆池及排浆沟中的钻渣,并做到每成桩一根清理一次泥浆池。

  (六)水下砼灌注

  1.浇注前准备工作

  (1)对商品砼坍落度进行随时验收,并制作试块进行28天后测试。

  (2)清孔开始之前准备好浇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砼运输车是否运转正常,供水、供电是否正常,人员有无到位,砼运输道路有无铺好、是否可行;储料斗有无破损、是否满足初灌要求等。

  (3)清孔结束后,立即卸去清孔器具、装好储料斗,商品砼进料。

  2.导管

  导管采用φ250㎜×3.5㎜×2.5m油轮式导管。该导管密封性好、刚性强,不易变形。使用前必须检查管内是否有残留物;导管是否变形,渗

  漏。使用后将导管清洗干净,在指定位置排放整齐。

  3.水下砼灌注

  根据孔深的不同配置导管长度,导管下口距孔底0.4-0.6米。当二次清孔结束后,立即灌入足够的初灌量,满足导管埋入深度超过1000㎜的要求。灌注时应做到连续施工,每根桩的浇注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进行控制。

  4.桩顶

  因该工程空打部分稍长(约3米),为确保钻孔桩桩顶部分质量,一方面清孔时尽量降低泥浆比重及含砂率,另一方面经常检测混凝土灌注的上升速度,准确地掌握上升数据并及时拔管,同时须保证导管有2米以上的埋深之外,应合理地控制混凝土最后一次的灌入量。桩顶预留长度工程桩不少于1.5米,浇注结束后,每桩应由现场施工员、监理确认后方可拆除导管。桩顶空孔部分采用道渣回填,以确保场地平整,同时也可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5.试块制作和养护

  现场随机对搅拌机出料取样,每桩一组,采用150×150×150标准试模,按规定要求制作,隔日拆模后现场水中养护,五天内送规定的试验室进行标准养护。28天后做抗压强度试验,并及时做好试验报告的统计评定工作。

  (七)钢筋笼

  1.钢筋应具有质量保证书、并通过抽样复检合格的钢筋(不得使用小厂生产的钢筋)。钢筋笼由持证电焊工上岗制作,并对钢筋搭焊接头抽样送检,抽样数量为每200个焊接接头一组试验。

  钢筋笼在预制模中焊接成型,做到主筋成型直、误差小、箍筋圆,直观效果好。

  钢筋笼的制作偏差范围如下:

  主筋间距:±10㎜箍筋间距:±20㎜

  钢笼长度:±100㎜钢笼直径:±10㎜

  焊接长度:(单面焊)≥10d双面焊≥5d

  相邻两接头错开:≥700㎜,且≥36d(主筋直径)

  主筋保护层:±20㎜

  2.钢筋笼保护层

  为了保证钢筋笼主筋不产生露筋现象,Φ600、Φ800工程桩采用4φ100×50砼块(Φ800桩采用3个)在钢筋笼上设置,每3米一组,对称设置,详见《钢筋笼保护措施图》(附图二)

  3.钢筋笼下放

  钢筋笼下放时应保证其足够的垂直度,下放困难时应左右或上下旋转,不可强压,以免破坏孔壁和钢筋笼。每3米设置一道保护层,特别在上部应多设几道,同时下放时应保证二根吊筋长短一致,确保钢筋笼中心与桩中心一致。应钢筋笼较长,吊筋采用二根Φ12钢筋,长度计算准确,保证笼顶标高误差在100mm以内。

  钢筋笼保护层保护措施图

  附图二

  Ф16

  Φ140

  50

  砼垫块结构图

  Ф14

  说明

  1、单位为毫米(mm)

  2、砼垫块以1:3水泥

  砼垫块与黄砂拌制而成,三天后方可使用。

篇2:保障房项目桩基施工工艺

  保障房项目桩基施工工艺

  1、施工方法

  根据前期试桩情况,基桩进入持力层后,贯入度明显变小,故对于本工程,我公司为了能达到设计桩顶标高,对于Φ600桩拟采用DD10.3锤击桩机进行施工,对于Φ500桩拟采用DD8.3锤击桩机进行施工。

  2、施工工艺流程

  3、操作方法

  ①.放线、放桩位、订立控制轴线桩,并经验收合格。轴线误差1cm,桩位误差2cm。在测定桩位前,应对基准点进行校核,符合误差要求后,先引测桩位放样控制点,然后根据桩位放样控制点测放桩位。桩位放样控制点应设置在施工装置区附近且与施工现场通视良好,不易产生变形的位置,并安装防护标志。

  ②.在打桩现场或附近设置水准点,数量不少于两个,用以抄平场地和控制桩顶标高。所有引进的水准点都要请质检科先校核,后再请监理校核,无误后才能使用。

  ③.移动桩机找正桩位,桩身垂直度用经纬仪控制。当桩吊起就位后,要缓慢放下,插入土中,进行桩位和垂直度校正后,并在桩身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做好记录,才能开始施工。

  ④.锤击第一节桩至离地表1.0m左右。

  ⑤.起吊第二节桩段,找正,并控制误差在允许范围。

  ⑥.点焊四点,检查无误后,再用直径为4mm(或5mm)的E4300-E4313焊条满焊至规范要求,经现场监督人员验收后,锤击第二节桩至离地表1.0m左右。

  ⑦.起吊第三节桩段,找正,并控制垂直度误差在允许范围。

  ⑧.起吊送桩器,找正。

  ⑨.用送桩器将桩顶送至设计标高,用水平仪控制标高,桩顶标高控制在设计标高-50mm--+50mm以内。

  ⑩.打桩时若发现桩身突然倾斜、桩身或桩顶严重裂缝或破碎、地面显著隆起或沉陷、难以沉桩至设计标高等时,应立即停止沉桩,报告监理,待设计、勘察等部门研究处理后再继续施工。

  .沉桩全过程现场应有完整记录,应包括入土深度、桩顶标高,最终贯入度。

  .最终贯入度要满足设计要求。如达不到设计承载力或桩顶标高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停打听候处理方案。

篇3:桩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桩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1、桩机就位→起吊预制桩→稳桩→打桩→接桩→送桩→中间检查验收→移桩机至下一个桩位

  2、桩机就位: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3、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住桩上端吊环附近处,一般不宜超过30cm,再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

  4、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冷锤1~2次,桩入上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5、打桩:用落锤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宜超过1.0m。;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正常。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打桩顺序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心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6、接桩: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应连续焊满。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lm左右时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l‰桩长。接桩处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

  7、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则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8、检查验收:每根桩打到贯入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或打至设计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在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如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较大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