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酒店改造主体结构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

1477

  酒店改造主体结构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

  一、模板工程

  本工程模板采用早拆支撑体系。平面模板采用胶合板,早拆柱头采用螺杆与滑动结合的早拆柱头;支架采用碗扣式支架,木方作横梁。

  (一)方柱模

  18mm厚夹板按构件断面尺寸以面积大小现场配置安装,支撑采用φ48钢管支撑,加50×100mm木枋作模板竖向背楞立放,木楞间距300~400mm,φ48钢管做柱箍,间距500~750mm,沿柱高下密上稀。为防止模板中部变形,采用φ12钢筋作对拉螺栓,水平间距700mm,立面布置间距同柱模箍。

  施工顺序为:钢筋绑扎-- 模板拼装--加对拉螺杆--柱箍固定

  混凝土浇筑--养护--拆模--吊上一层使用。

  模板安装好后必须按图纸钻好预留构造梁插筋孔及插入φ6(L=200)外露80mm长的直筋做为拉墙筋的预埋筋。

  (二)梁板模

  本工程模板采用早拆支撑体系,平面模板采用胶合板,早拆柱头采用螺杆与滑动结合的早拆柱头;支架采用碗扣式支架,木方作横梁。

  1、支模施工方法

  (1)根据方案要求进行技术交底,以三个木工组成一个操作小组进行安装。

  (2)按钢支顶位置墨线安装钢支顶、水平拉杆,并将早拆柱头插入支顶上端。

  (3)调节可调螺杆,将早拆柱头顶板调至标高平水线。

  (4)安装桁架梁,将梁端的梁头挂在早拆柱头的梁托上。

  (5)铺模板块及补边角模板,当第一个支顶方格完全架好固定后,就可以开始铺模板,然后依次把周围的钢支顶和桁架梁架起来。根据桁架梁的长度调整钢支顶的位置,使其垂直,然后锥销紧固,直到完成整个面积。

  (6)钢支顶加斜撑,使支撑成为几何不变体系。

  (7)进行模板安装质量验收。

  说明:

  1、梁、板模采用七层胶合板(厚18)散拼散拆,50*100木枋作背楞紧贴模板立放,梁底模纵向背楞间距200~250,梁侧模竖向背楞和板底模纵向背楞间距均为350;梁侧模纵向模箍采用φ48*3.5钢管,间距500~750,沿梁高下密上稀;梁高超过700的应设置对拉螺栓,采用φ14钢筋制作,水平布置间距700,立面布置间距同梁模箍。

  2、采用φ48*3.5钢管满堂架作支撑体系:立杆:梁下立杆纵向间距≤600、横向间距200~250;板下立杆纵、横向间距≤1200;横杆:步距≤1800、剪刀撑:梁下横向剪刀撑间距≤1800、纵向两外侧剪刀撑间距≤3600,板下纵、横向剪刀撑间距≤3600;支撑体系采用快拆体系:梁下支撑体系为独立系统,施工时与板下支撑体系联接。当板下支撑体系拆除后,楼面荷载通过梁下支承体系传到下一层;支撑体系立杆布置应保证上下楼层同轴,以防因局部应力过大而破坏楼板。

  2、模板拆除

  楼板混凝土浇注后,当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左右就可以拆除模板块,做法是:

  (1)用锤子敲击早拆柱头的支承板,使桁架梁和模板块降落约115㎜,但柱头、钢支顶及调节螺杆仍然不动,如果模板块粘附在混凝土上,可轻轻敲击板块使可安全地落在桁架梁的边翼上。

  (2)把模板块升起一点,向一端移动、卸下,按指定位置堆放好,然后再把桁架梁拆下。

  (3)靠近墙及柱的钢支顶可在浇注后3~4天拆除,其余的钢支顶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的允许拆模强度时再拆除

  (三)楼梯支模

  楼梯支模采用全封闭支模体系,如下图:

  二、钢筋工程

  (一)钢筋的制作

  梁、板、墙、柱的钢筋在现场制作加工后,由塔吊进行垂直运输。钢筋的取样及实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钢筋的抽料、加工严格按图纸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以及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的规定进行。钢筋经调直,除锈后方可开始下料,加工制作必须严格按翻样单进行。成型钢筋制成后由专人及时进行验收、整理、按规格和区段部位分类堆放,并作好挂牌标志。堆放场地要干燥,钢筋由木块或木枋架起离地10~15厘米放置。现场设立钢筋加工棚作零星补料使用,绑扎前必须对钢筋的型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进行检查,如有错漏应及时纠正增补。

  (二)柱钢筋

  柱子钢筋工艺流程:

  套柱箍筋→竖向受力筋电弧焊连接→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立2~4根竖筋→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竖筋竖向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柱心,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夹角,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形扎牢)绑扎箍筋时,铁线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绑扎。下层柱的竖向钢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工具或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的钢筋搭接,当上下层柱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钢筋之前,先行收分准确。

  (三)梁板钢筋

  梁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模内绑扎: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直螺纹连接)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模外绑扎(先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

  板钢筋绑扎工艺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

  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毫米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毫米时,短钢筋直径与纵向钢筋相同。

  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飘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同柱。

  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钢筋)要防止踩下;特别是挑檐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

  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留有30毫米。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四)楼梯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

  施工要求: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底板筋绑完后,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五)钢筋的连接方法

  为保证钢筋搭接质量,本工程框架柱:二级抗震等级和三级抗震等级底层采用电弧焊连接接头;三级抗震等级的其他部位和四级抗震等级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框架梁:一级抗震等级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接头;二、三、四级抗震等级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当梁、柱、剪力墙中钢筋直径大于28mm时,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机头。框支梁、框支柱应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接头。

  架立筋、构造筋等小直径钢筋采用绑扎连接。钢筋原材接长闪光对焊连接技术。

  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规范要求及钢筋绑扎位置准确,我们采用了现场用定型模具加工钢筋定位梯子筋的技术措施。

  (六)电渣压力焊

  焊接钢筋时,要做好对中工作,上下钢筋安装中心线要一致,不同钢筋直径焊接时要加适当厚度的垫片,钢筋端头有歪曲部分切去。

  装上焊剂盒:先在安装焊盒底部的位置缠上石棉绳,然后再安装焊剂盒,并往焊盒满装焊剂。

  "造渣过程":按下开关,接通电源,将上钢筋微微向上提出,引燃电弧,同时进行"造渣延时读数"计算造渣通电时间。

  "电渣过程"随着造渣过程结束,即转入"电渣打过程"的同时进行"电渣延时读数"、计算造渣通电时间,并降低钢筋,把上钢筋的端部插入渣池中,徐徐下送钢筋直至"电渣过程"结束。

  顶压钢筋,完成焊接:"电渣过程"延时完成,电渣过程结束,即切断电源,同时迅速顶压钢筋,形成焊接接头。

  卸出焊剂、拆除焊剂盒、石棉绳及夹具。卸出焊剂,将接料斗在剂盒下方,回收的焊剂应除去溶渣和杂物,受潮的焊剂烘焙干燥后,可重复使用。

  钢筋焊接完成后,及时进行焊接接头外观检查,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切除重焊。

  在整个焊接过程中,要准确掌握好焊接通电时间,以及密切监视造渣工作电压和电渣工作电压的变化,并根据焊接工作电压的变化情况提升或降低上钢筋,使焊接工作电压稳定在参数范围内。在顶压钢筋,要保持压力数秒后方可松开操纵杆,以免接头偏斜或接合不良。在焊接过程中,采取措施扶正钢筋上端,以防止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

  对焊接部位、焊接人要作好记录,送检单亦应同样注明。每种规格按300个接头抽检一组,送去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工序施工。

  保证焊接质量措施:在整个焊接过程中,要准确掌握好焊接通电时间,以及密切监视造渣工作电压和电渣工作电压的变化,并根据焊接工作电压的变化情况提升或降低上钢筋,使焊接工作电压稳定在参数范围内。在顶压钢筋时,要保持压力数秒钟后方可松开操纵杆,以免接头偏斜或接合不良。在焊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扶持钢筋上端,以防止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钢筋焊接结束时,应立即并检查钢筋是否顺直。如不顺直,要立即趁钢筋还在热塑状态时将其扳直,然后稍延滞1-2分钟后卸下夹直。

  三、混凝土工程

  主体结构砼采用商品混凝土,采用泵送混凝土。

  混凝土泵车泵送入模浇筑。这是一个全盘机械化的混凝土施工方案,其关键是如何使这些机械相互协调。否则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调,都会打乱整个施工部署。

  1、混凝土泵车

  混凝土输送泵选用HBT-60型泵车,其技术参数:额定最大输送混凝土量为60m3/h,一般施工时的输送量为40 m3/h左右。最大水平运输距离为270;垂直输送距离100米(管径125)。计划每小时浇筑混凝土60 m3/h,泵车的工作效率系数一般为0.43。则

  本工程采用两台混凝土泵车集中施工。

  2、混凝土泵车的布置

  根据混凝土浇筑计划、顺序和速度等要求,在基础两端各布置一台泵车,用水平输送管泵送。在泵车布置上,应尽量使泵车靠近基坑,泵车的受料斗周围要有足够的场地。

  3、防止泵送混凝土堵管

  为了充分发挥泵车的效率,确保管道输送畅通,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①加强混凝土的级配管理和坍落度控制,确保混凝土的可泵性。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每隔2-4h进行一次检查,发现坍落度有偏差时,及时与搅拌站联系加以调整。

  ②严格泵车管理,在使用前和工作过程中特别重视"一水"(冷却水)、"三油"(工作油、材料油和润滑油)的检查。

  4、混凝土浇筑操作必须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章节内容执行。

  砼浇筑前,除对材料供应、机具设备、劳动力组织安排就绪外,还应对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作认真检查,钢筋、预留孔洞、预埋管线等应与监理人员办好隐蔽验收手续。

  ①楼板砼施工

  施工时必须有足够的措施保证混凝土不出现裂缝、冷缝。做到分段分层连续浇筑一次到顶。混凝土浇筑时,形成自然坡度,每个出料口的一个坡度内,从前到后设四个振捣点,三点在钢筋面上,一点在两皮钢筋之间。振捣时呈梅花状,每振点之间距离不大于500mm,新旧混凝土面加强振捣,振捣器插入先浇混凝土面内50mm保证新旧砼粘结成一整体。浇筑时,严格注意先浇的砼在浇好后4h内,必须有新浇砼覆盖,避免出现冷缝。

  要求水泥供应商选用低水化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掺入适量减水剂和粉煤灰,供应水化热低,可泵性好的混凝土,要控制砼的入模温度和砼的初凝时间在8小时左右。

  楼板混凝土浇筑采用巡回式浇筑,混凝土接槎时间加缓凝剂最长t=3h。混凝土一次浇筑宽度b=tq/Lh=3*20/60*0.3=3m

  为防止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在板面视情况建议设置Φ6~Φ8@200钢筋网片,浇捣时,对板面进行拍打、振实、去除浮浆,滚筒辗压,实行二次抹面,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梁、板结构的砼浇筑,要在浇筑前在板的四周模板弹出板厚平水线,并钉上标记,在板跨中每距1500毫米焊接平水标志筋,并在钢筋端头油上红漆,作为衡量板厚和平水的标尺,为避免产生施工的冷缝,砼应连续浇注,一般控制在4小时之间,超过时间视为施工缝。楼板砼采用砼泵输送管布料,采用平板震捣器捣实,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随打随压光,当混凝土面收水后再进行二次压光,以减少裂缝的产生。砼浇筑一般平行次梁方向推进,本工程每单幢每层砼浇筑,计划除在设计后浇带位外,其它连续进行,不留设施工缝。为保证砼的密实,梁浇筑采用震捧震捣时,间距应控制在500毫米左右,插入时间控制在10~20秒,以表面翻浆冒出气泡为宜。使用时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模板,并注意"快插慢拔,不漏点"上、下砼振捣搭接不少于50毫米。

  浇筑楼面砼采用"A"字凳搭设水平走桥,严禁施工人员辗压钢筋。楼梯浇砼,,应打铲浇灌,均匀布料,并用灰匙清理执平。专门派瓦工把高出的砼铲出、抹平,同时在模板边"插浆",消除蜂窝,终凝前,严禁人员上落。

  浇筑砼时应注意保持钢筋位置准确和砼保护层控制,特别要注意负筋的位置,发现偏差设专人负责及时校正。

  砼的养护在浇筑完后12h以内对其进行覆盖和采用浇水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②柱墙砼浇筑

  柱墙砼在楼面模板安装后,钢筋绑扎前进行,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工期。梁板与柱、墙的水平施工缝留置在梁、板底50毫米位置处,柱和墙砼浇筑采用导管下料,使砼倾落的自由高度小于2米,确保砼不离析。一次连续浇灌高度不宜超过0.5米,待砼沉积、收缩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砼浇灌,但应在前层砼初凝之前,将次层砼浇筑完毕,一般不再留置施工缝。要加强柱四角和根部砼震捣,防止漏捣造成根部结合不良,接角残缺现象出现。新老砼施工缝处理应符合规范要求,严格控制砼的震捣时间,不得震动钢筋及模板,以保证砼质量。

  ③ 柱梁接头处不同标号砼浇捣的处理方法

  a)第一次将墙柱高强度等级砼一次性浇注至梁底50毫米部位。

  b)浇注梁板砼时,首先浇筑墙柱部位高强度砼,并且将高强度砼浇注范围扩大至墙柱四周各加宽30厘米的部位,在这一个部位,采用支模专用钢丝网封堵,保证在高强度砼初凝前梁板部位砼的连续浇筑。

  c)在砼脱模前后,定期洒水养护。在脱模后使砼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篇2:房产建筑项目钢筋砼结构工程质量检查要点(2)

  4.3.4 混凝土工程

  4.3.4.1混凝土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4.3.4.1.1 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准用证、交易凭证,要做到先检验后使用,杜绝使用无证和假冒伪劣水泥。重大工程、住宅工程必须使用旋转窑水泥,不得使用立窑水泥。

  4.3.4.1.2 水泥按不同品种、标号和牌号按批分别储存,如因存储不当质量有明显降低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快硬水泥1个月)时,使用前应进行复试。

  4.3.4.1.3 建设工程中禁止使用特细砂,钢筋混凝土工程中严禁使用海砂。对进场使用的砂料应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每验收批应严格按规范进行颗粒级配、粗细程度、含泥量和泥块量等试验。

  4.3.4.2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4.3.4.2.1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隙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4.3.4.2.2 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

  4.3.4.2.3 在浇筑竖向结构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4.3.4.2.4 梁柱节点部位的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当节点钢筋过密时,可采用同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

  4.3.4.2.5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其留置位置应符合GB50204-92第4.4.18、4.4.21条和JGJ3-91第7.3.4条规定。

  4.3.4.2.6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捣混凝土时,已硬化混凝土抗压强度应达到1.2N/mm2,并应清除水泥薄膜、松动石子及软弱砼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细致振捣,使新旧砼紧密结合。

  4.3.4.2.7 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预留,并按规定时间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将钢筋加以整理或施焊,然后浇筑早强、无收缩水泥配置的混凝土。

  4.3.4.2.8 在浇筑与柱墙连成整体的梁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再继续浇筑。

  4.3.4.2.9 大体积砼浇筑应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

  4.3.4.3混凝土的养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4.3.4.3.1 在自然气温>5℃时,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和时间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且表面不出现干缩裂缝。

  4.3.4.3.2 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用塑料布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4.3.4.3.3 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对用缓凝型外加剂和粉煤灰混凝土以及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4.3.4.3.4 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控温措施,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的温差不宜超过25℃。

  4.3.4.3.5 冬期施工时的养护措施必须按GB50204-92第七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4.3.4.3.6 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4.3.4.4混凝土质量检查

  4.3.4.4.1 评定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采用标准试件的混凝土强度,确定结构构件的拆模、出池、出厂、吊装、张拉、放张及施工期间临时负荷时强度,应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混凝土强度。

  4.3.4.4.2 混凝土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抗压混凝土试件留置应符合GB50204-92第4.6.7条的规定,抗渗混凝土试件留置应符合GBJ108-87第3.4.2条的规定。

  4.3.4.4.3 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验收,同一批验收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

  4.3.4.5 混凝土缺陷修整和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4.3.4.5.1 对影响混凝土结构性能的缺陷,必须会同设计等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4.3.4.5.2 对混凝土试块强度评定不合格或未按规定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工程,可按规定由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非破损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处理措施。

篇3:房产建筑项目钢筋砼结构工程质量检查要点(1)

  房产公司建筑项目钢筋砼结构工程质量检查要点

  1.目的

  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在施工阶段得到有效控制。

  2.范围

  适用于***有限公司开发的建筑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

  3.职责

  工程部负责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中间检查和隐蔽验收;竣工工程验收由工程部组织,相关部门参与。

  4. 内容

  4.1. 检查依据

  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

  4.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4.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87)

  4.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4.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4.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

  4.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

  4.1.10 国家建委(80)建发施字82号《进口热轧变形钢筋应用若干规定》

  4.1.11 建设部建科(1996)588号《关于限制使用水平电渣焊的通知》

  4.1.12 国家建材局、经贸委、建设部、农业部、技监局建材生管发字(1993)183号《关于加强水泥产品质量管理的通知》

  4.1.13 国家冶金部、经贸委、建设部、农业部、内贸部、技监局(1993)冶质字第256号《关于严禁生产、经销、使用假冒伪劣建筑钢材的通知》

  4.1.14 施工图设计文件、资料

  4.2. 检查内容

  4.2.1 现场质保体系检查

  4.2.1.1施工单位的资质条件;

  4.2.1.2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和贮运条件;

  4.2.1.3试块标准养护条件;

  4.2.1.4材料构配件见证取样送样制度;

  4.2.1.5混凝土搅拌计量情况。

  4.2.2. 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检查

  4.2.2. 详细查看设计图纸说明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混凝土结构形式、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连接方式、锚固搭接长度、重要部位的钢筋配置、现浇混凝土施工缝后浇带的设置部位及要求等。

  4.2.3. 质保资料检查

  4.2.3.1钢筋、水泥、粗细骨料等原材料的质量证书、准用证、生产许可证、交易凭证、复试报告、进口钢筋的商检报告;

  4.2.3.2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证明和坍落度检验记录;

  4.2.3.3混凝土强度和抗渗试验报告及评定结果和钢筋连接试验报告;

  4.2.3.4大体积混凝土浇捣记录;

  4.2.3.5预制构件的安装记录;

  4.2.3.6隐蔽验收记录:

  4.2.3.6.1 柱、梁、板、梯、阳台、雨篷钢筋;

  4.2.3.6.2 基础混凝土的浇筑;

  4.2.3.6.3 施工缝、后浇带的处理等;

  4.2.3.7施工单位的质量评定资料。

  4.2.4 现场实物质量检查

  4.2.4.1模板工程

  4.2.4.1.1 模板体系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4.2.4.1.2 模板体系的起拱度;

  4.2.4.1.模板拆除时间和方法;

  4.2.4.1.4 脱模剂的品种。

  4.2.4.2.钢筋工程质量检查

  4.2.4.2.1 钢筋规格、数量和间距,检查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是否有变形、松脱和开焊及污染现象;

  4.2.4.2.2 钢筋弯钩或弯折角度及断料长度;

  4.2.4.2.3 钢筋连接的接头形式和连接工艺;

  4.2.4.2.4 钢筋连接接头的间距和设置位置;

  4.2.4.2.5 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和焊接接头长度;

  4.2.4.2.6 箍筋加密区长度和箍筋间距、直径;

  4.2.4.2.7 墙板拉筋直径、间距和位置;

  4.2.4.2.8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4.2.4.3混凝土工程

  4.2.4.3.1 混凝土存在的蜂窝、孔洞、露筋、漏浆等缺陷及缺陷修整工作;

  4.2.4.3.2 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高度;

  4.2.4.3.3 大体积混疑土的浇筑方法、测温及内外温差控制方法;

  4.2.4.3.4 混疑土的自然养护条件;

  4.2.4.3.5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位置。

  4.3. 检查要点

  4.3.1 现场质保条件

  4.3.1.1建设工程所用的全部原材料及现场制作的混凝土、砂浆所有试块,均应执行见证取样送样制度,见证人员应取得上岗证书。

  4.3.1.2建设工程用的计量器具(电子计量仪、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全站仪等)应按规定按期检定。

  4.3.1.3处于桩基及结构施工阶段的在建工程,在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设置混凝土、砂浆试块的标准养护室,面积最小不少于5㎡,应配置恒温装置,室内温度控制在20℃土3℃范围,水温须与室温相同,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环境或水中的标准条件下;须配置温度计和湿度计,水泥混合砂浆养护控制湿度为60%~80%,水泥砂浆养护控制湿度为90%以上,温湿度应由专人记录。试块制作后应在终凝前用铁钉刻上制作日期、工程部位、设计强度等。

  4.3.2 模板工程

  4.3.2.1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

  4.3.2.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涂隔离剂,对油质类等影响结构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不宜采用,严禁隔离剂沾污钢筋与混凝土接搓处。

  4.3.2.3当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跨度≥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起拱高度易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4.3.2.4现浇多层房屋,上层支架的立柱与下层支架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4.3.2.5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严,对本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4.3.2.6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GB50204-92第2.4.1、2.4.2、2.4.3条的规定,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4.3.2.7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mm)

允许偏差

轴线位置

5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柱、墙、梁

+4

5

层高垂直

全高≤5m

6

全高>5m

8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表面平整(2m长度上)

5

  4.3.3 钢筋工程

  4.3.3.1混凝土结构所采用的钢材应具备出厂质量证明书和生产许可证,对进场的钢材必须按规定进行抽样复验,检验不合格的钢材不得使用在工程上。钢筋在运输和储存时,不得损坏标志,并应按批分别堆放整齐,避免锈蚀和油污。

  4.3.3.2进口钢筋应有出厂质量保证书和商检报告,进场后,应按规定进行机械性能复检,如用于焊接,应分批进行化学分析试验。

  4.3.3.3对有抗震要求框架结构纵向受力钢筋,其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一级抗震设计,不应大于1.25;二级抗震设计,不应大于1.4。

  4.3.3.4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当需要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4.3.3.5Ⅰ级钢筋末端作1800弯钩,弯曲直径D≥2.5d,平直长度≥3d;Ⅱ、Ⅲ级钢筋末端作900或1350弯钩,Ⅱ级钢筋弯曲直径≥4d。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5d(d为钢筋直径)

  4.3.3.6钢筋接头形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4.3.3.6.1 电渣压力焊不得用于梁、板等构件中水平钢筋的连接。

  4.3.3.6.2 一级抗震纵向钢筋的接头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二级抗震纵向钢筋的接头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框架底层柱、剪力墙加强部位纵向钢筋接头,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对三级抗震等级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4.3.3.6.3 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均应焊接,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柱中的受压钢筋,当钢筋直径大于32mm时,应采用焊接接头。抗震墙分布钢筋,直径大于22mm时,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4.3.3.6.4 当焊接网片只有一个方向受力时,受力主筋与两端边缘的两根锚固横向钢筋的全部交点必须焊接;当焊接网片同时两个方向受力时,则四周边缘的两根钢筋的全部相交点均应焊接;其余的相交点可间隔焊接,焊接骨架的所有钢筋相交点必须焊接。

  4.3.3.6.5 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用铁丝扎牢外,保证受力钢筋位置不偏移时,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用铁丝扎牢。梁柱箍筋与受力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柱角筋弯钩方向平分模板夹角,柱筋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不得小于150。

  4.3.3.6.6 钢筋的绑扎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4.3.3.7钢筋接头的设置位置、锚固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4.3.3.7.1 焊接接头及绑扎接头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4.3.3.7.2 采用绑扎接头时,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到搭接长度L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为: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接头处钢筋净距≥d及≥25mm。

  4.3.3.7.3 采用焊接接头时,从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35d且<500mm的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而且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为:受拉区非预应力筋不宜超过50%、预应力筋不宜超过25%。

  4.3.3.7.4 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35d的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为:受拉区不宜超过50%。

  4.3.3.7.5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GB50204-92规范中表3.5.3规定。受压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取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的0.7倍。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受压钢筋不应小于200mm。

  4.3.3.7.6 框架梁、柱和抗震墙连接中的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一、二级时应比非抗震设计的最小锚固长度相应增加5d。钢筋的锚固长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表6.1.4的规定。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

  4.3.3.7.7 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

  4.3.3.8箍筋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4.3.3.8.1 箍筋应按设计图纸设置,框架柱、梁端加密区的箍筋配置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程》;

  4.3.3.8.2 框架节点核芯区内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与柱端加密区相同。

  4.3.3.8.3 箍筋的末端应作135°弯勾,弯勾的平直部分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4.3.3.8.4 在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4.3.3.9洞口的加固钢筋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4.3.3.9.1 剪力墙上门窗洞口周边应配置不小于2φ12的水平和竖向构造钢筋,从洞边角算起伸入墙内长度≥40d。

  4.3.3.9.2 对于现浇墙板、楼板预留孔洞(如厕所、厨房间等)处四周钢筋(包括后凿洞)必须采取设计认可的加固措施。

  4.3.3.10钢筋的固定及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4.3.3.10.1 为防止墙、柱主筋偏位,墙板内外排钢筋间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撑筋,墙板筋在模板上口加一道水平筋,并采取措施(如电焊)加以限位。

  4.3.3.10.2 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且应符合GB50204-92第3.5.7条规定。

  4.3.3.11钢筋位置允许偏差见下表(mm)

项目

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排距

±5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绑扎骨架

±20

焊接骨架

±10

焊接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5

水平高差

+3

0

受力钢筋保护层

基础

±10

柱、梁

±5

板、墙、壳

±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