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室外雨污排放系统施工工艺

6256

  室外雨污排放系统施工工艺

  整个室外工程涉及的工作面广,工作内容复杂,分项工程种类众多。在前阶段的施工生产过程中,我们针对主体和装修阶段的分项工程编制了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如:土方开挖、边破支护、土方回填、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抹灰工程、混凝土垫层、屋面工程等。室外工程的很多部位也包含了这些分项工程。室外工程施工期间如遇也上分项工程施工时,可以参照前阶段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指导施工。室外工程除上述分项工程外,将其它室外工程特有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列举如下,在室外工程施工阶段指导施工。

  室外雨污排放系统施工

  室外污排放系统施工前,先由技术部门复核检查井的位置、数量,管道标高、坡度等。现场测量图纸设计的市政雨污系统接口标高和现场实测口的是否一致。确定无误后再进行施工。施工时总体上遵循由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具体顺序如下:

  1、化粪池、隔油池等小型排水构筑物的施工。本工程的五个化粪池均采用13号钢筋混凝土化粪池。首先根据图纸进行定位放线,确定化粪池位置,再根据图纸设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标高并结合图籍03S702,确定化粪池的深度,然后进行挖土、边破支护、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水、回填等施工。各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参照前阶段结构和装饰施工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隔油池施工参照化粪池施工。

  2、检查井的施工。该工程的检查井均为砖砌收口式检查井。首先将室内的雨污管引出,确定检查井的位置,再根据图纸上的标高并结合图籍02S515,确定检查井的深度。然后进行挖土、垫层、砌筑抹灰等施工。各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参照前阶段结构和装饰施工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注意事项:

  ①砌筑材料采用普通烧结砖。

  ②当混凝土基础验收后,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基础面处理平整和洒水润湿后,严格按设计要求砌筑检查井。

  ③工程所用主要材料,符合设计规定的种类和标号;砂浆随拌随用,常温下,在4小时内使用完毕;气温达30ОC以上时,在3小时内使用完毕。

  ④立皮数杆控制每皮砖砌筑的竖向尺寸,并使铺灰、砌砖的厚度均匀,保证砖皮水平。

  ⑤铺灰砌筑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和厚薄均匀、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接槎牢固。随时用托线板检查墙身垂直度,用水平尺检查砖皮的水平度。圆形井砌筑时随时检测直径尺寸。

  ⑥井室砌筑时同时安装踏步,位置应准确。踏步安装后,在砌筑砂浆未达到规定抗压强度前不得踩踏。

  ⑦检查井接入圆管的管口与井内壁平齐,当接入管径大于300mm时,砌砖圈加固。

  ⑧检查井砌筑至规定高程后,及时安装浇筑井圈,盖好井盖。

  ⑨井室做内外防水,井内面用1:2防水砂浆抹面,采用三层做法,共厚20mm,高度至闭水试验要求的水头以上500mm或地下水以上500mm,两者取大值。井外面用1:2防水砂浆抹面,厚20mm。井建成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3、室外雨污管安装。室外污水及雨水排水管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环刚度 S1 型。承插橡胶圈接口。

  管材插口与承口的工作面,表面平整,尺寸准确,既要保证安装时插入容易,又要保证接口的密封性能。管材及配件在运输、装卸及堆放过程中严禁抛扔或激烈碰撞,避免阳光暴晒以防变形和老化。管材、配件堆放时,放平垫实,堆放高度不超过1.5m;对于承插式管材、配件堆放时,相邻两层管材的承口相互倒置并让出承口部位,以免承口承受集中荷载。

  室外雨污管道的一般铺设过程是:挖土→管道基础→管材放入沟槽→接口→部分回填→闭水试验→全部回填。

  ①挖土:根据施工图纸所表示的管道走向、深度进行定位放线,然后进行土方开挖。

  ②管道基础:管铺设前,在沟槽内铺垫100mm厚砂基或过筛细土,砂基人工铺垫,振动夯夯实,夯夯相连,保证密实度符合规范要求。下管时管材在人工放入沟内时,平稳下沟,不得与沟壁或沟底激烈碰撞。

  ③橡胶圈承插接口施工:管材或管件在接口前,用棉纱或干布将承口内侧和插口外侧擦试干净,使接口面保持清洁,无尘砂与水迹。当表面沾有油污时,用棉纱蘸丙酮等清洁剂擦净。接口接前将两管试插一次,使插入深度及配合情况符合要求,并在插入端表面划出插入承口深度的标线。然后套入橡胶圈,为了使插入容易可以在橡胶圈涂抹肥皂水作为润滑剂。承插接口连接完毕后。

  ④回填:管顶400mm 以下沟槽回填的材料应严格控制,可采用砂砾,中砂,粗砂或开挖出的良质土。条沟槽回填应从管底向上用人工依次分层对称回填、夯实。检查井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不便同时回填时,应留台阶形接茬。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

  4、雨水口的施工

  雨水口的施工与道路工程施工配合进行。其位置按照道路设计图确定,同时按照雨水口位置及设计要求确定雨水支线管的槽位,雨水口圈面高程比附近地面低30mm,与附近地面接顺。依照设计图纸选择正确的雨水口井圈,对于不能及时加盖井圈和井篦的雨水口加盖保护。

  依照设定的雨水口位置及外形尺寸,开挖雨水口槽,开挖雨水口支管槽,每侧留出300~500mm的肥槽。槽底要夯实,遇有松软土质,换填石灰土,及时浇筑混凝土基础。

  雨水口圈面高程比附近路面低3cm,并与附近路面顺接,雨水口管坡度不得小于1%。在基础上放出雨水口侧墙位置线,并安放雨水管,管端面露于雨水口内,其露出长度不大于20mm,管端面完整无损。

  砌筑雨水口灰浆饱满,随砌随勾缝,雨水口内保持清洁,砌筑时随砌随清理,砌筑完成后及时加盖。雨水口底面用水泥砂浆抹出雨水口泛水坡。雨水口平面尺寸及位置施工误差不超过±10mm,高程误差不超过-10mm。

  连接管与雨水口壁连接处,添抹密实。路下雨水口、雨水支管根据设计要求浇筑混凝土基础,坐落于道路基层内的雨水支管做C25级混凝土包封,且在包封混凝土在75%强度前,不得放行交通。

  5、污水管道闭水试验控制点:

  所试验管段按井距分隔,带井试验;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验收合格,质检资料齐全;管道两端砌砖封堵,用1:2水泥砂浆抹面,必须养护3~4天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向闭水段的检查井内注水,注水的试验水位,应为试验段上游管内顶以上2m,如井高不足2m,将水灌至上游井室高度,注水过程中同时检查管堵、管带、井身,无漏水和严重渗水,再浸泡管和井1~2天后进行闭水试验;将水灌至规定的水位,开始记录,对渗水量的测定时间应不少于30min,根据井内水面的下降值计算渗水量,渗水量不超过规定的允许渗水量即为合格。

篇2:室外雨污排放系统施工工艺

  室外雨污排放系统施工工艺

  整个室外工程涉及的工作面广,工作内容复杂,分项工程种类众多。在前阶段的施工生产过程中,我们针对主体和装修阶段的分项工程编制了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如:土方开挖、边破支护、土方回填、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抹灰工程、混凝土垫层、屋面工程等。室外工程的很多部位也包含了这些分项工程。室外工程施工期间如遇也上分项工程施工时,可以参照前阶段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指导施工。室外工程除上述分项工程外,将其它室外工程特有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列举如下,在室外工程施工阶段指导施工。

  室外雨污排放系统施工

  室外污排放系统施工前,先由技术部门复核检查井的位置、数量,管道标高、坡度等。现场测量图纸设计的市政雨污系统接口标高和现场实测口的是否一致。确定无误后再进行施工。施工时总体上遵循由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具体顺序如下:

  1、化粪池、隔油池等小型排水构筑物的施工。本工程的五个化粪池均采用13号钢筋混凝土化粪池。首先根据图纸进行定位放线,确定化粪池位置,再根据图纸设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标高并结合图籍03S702,确定化粪池的深度,然后进行挖土、边破支护、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水、回填等施工。各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参照前阶段结构和装饰施工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隔油池施工参照化粪池施工。

  2、检查井的施工。该工程的检查井均为砖砌收口式检查井。首先将室内的雨污管引出,确定检查井的位置,再根据图纸上的标高并结合图籍02S515,确定检查井的深度。然后进行挖土、垫层、砌筑抹灰等施工。各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参照前阶段结构和装饰施工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注意事项:

  ①砌筑材料采用普通烧结砖。

  ②当混凝土基础验收后,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基础面处理平整和洒水润湿后,严格按设计要求砌筑检查井。

  ③工程所用主要材料,符合设计规定的种类和标号;砂浆随拌随用,常温下,在4小时内使用完毕;气温达30ОC以上时,在3小时内使用完毕。

  ④立皮数杆控制每皮砖砌筑的竖向尺寸,并使铺灰、砌砖的厚度均匀,保证砖皮水平。

  ⑤铺灰砌筑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和厚薄均匀、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接槎牢固。随时用托线板检查墙身垂直度,用水平尺检查砖皮的水平度。圆形井砌筑时随时检测直径尺寸。

  ⑥井室砌筑时同时安装踏步,位置应准确。踏步安装后,在砌筑砂浆未达到规定抗压强度前不得踩踏。

  ⑦检查井接入圆管的管口与井内壁平齐,当接入管径大于300mm时,砌砖圈加固。

  ⑧检查井砌筑至规定高程后,及时安装浇筑井圈,盖好井盖。

  ⑨井室做内外防水,井内面用1:2防水砂浆抹面,采用三层做法,共厚20mm,高度至闭水试验要求的水头以上500mm或地下水以上500mm,两者取大值。井外面用1:2防水砂浆抹面,厚20mm。井建成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3、室外雨污管安装。室外污水及雨水排水管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环刚度 S1 型。承插橡胶圈接口。

  管材插口与承口的工作面,表面平整,尺寸准确,既要保证安装时插入容易,又要保证接口的密封性能。管材及配件在运输、装卸及堆放过程中严禁抛扔或激烈碰撞,避免阳光暴晒以防变形和老化。管材、配件堆放时,放平垫实,堆放高度不超过1.5m;对于承插式管材、配件堆放时,相邻两层管材的承口相互倒置并让出承口部位,以免承口承受集中荷载。

  室外雨污管道的一般铺设过程是:挖土→管道基础→管材放入沟槽→接口→部分回填→闭水试验→全部回填。

  ①挖土:根据施工图纸所表示的管道走向、深度进行定位放线,然后进行土方开挖。

  ②管道基础:管铺设前,在沟槽内铺垫100mm厚砂基或过筛细土,砂基人工铺垫,振动夯夯实,夯夯相连,保证密实度符合规范要求。下管时管材在人工放入沟内时,平稳下沟,不得与沟壁或沟底激烈碰撞。

  ③橡胶圈承插接口施工:管材或管件在接口前,用棉纱或干布将承口内侧和插口外侧擦试干净,使接口面保持清洁,无尘砂与水迹。当表面沾有油污时,用棉纱蘸丙酮等清洁剂擦净。接口接前将两管试插一次,使插入深度及配合情况符合要求,并在插入端表面划出插入承口深度的标线。然后套入橡胶圈,为了使插入容易可以在橡胶圈涂抹肥皂水作为润滑剂。承插接口连接完毕后。

  ④回填:管顶400mm 以下沟槽回填的材料应严格控制,可采用砂砾,中砂,粗砂或开挖出的良质土。条沟槽回填应从管底向上用人工依次分层对称回填、夯实。检查井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不便同时回填时,应留台阶形接茬。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

  4、雨水口的施工

  雨水口的施工与道路工程施工配合进行。其位置按照道路设计图确定,同时按照雨水口位置及设计要求确定雨水支线管的槽位,雨水口圈面高程比附近地面低30mm,与附近地面接顺。依照设计图纸选择正确的雨水口井圈,对于不能及时加盖井圈和井篦的雨水口加盖保护。

  依照设定的雨水口位置及外形尺寸,开挖雨水口槽,开挖雨水口支管槽,每侧留出300~500mm的肥槽。槽底要夯实,遇有松软土质,换填石灰土,及时浇筑混凝土基础。

  雨水口圈面高程比附近路面低3cm,并与附近路面顺接,雨水口管坡度不得小于1%。在基础上放出雨水口侧墙位置线,并安放雨水管,管端面露于雨水口内,其露出长度不大于20mm,管端面完整无损。

  砌筑雨水口灰浆饱满,随砌随勾缝,雨水口内保持清洁,砌筑时随砌随清理,砌筑完成后及时加盖。雨水口底面用水泥砂浆抹出雨水口泛水坡。雨水口平面尺寸及位置施工误差不超过±10mm,高程误差不超过-10mm。

  连接管与雨水口壁连接处,添抹密实。路下雨水口、雨水支管根据设计要求浇筑混凝土基础,坐落于道路基层内的雨水支管做C25级混凝土包封,且在包封混凝土在75%强度前,不得放行交通。

  5、污水管道闭水试验控制点:

  所试验管段按井距分隔,带井试验;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验收合格,质检资料齐全;管道两端砌砖封堵,用1:2水泥砂浆抹面,必须养护3~4天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向闭水段的检查井内注水,注水的试验水位,应为试验段上游管内顶以上2m,如井高不足2m,将水灌至上游井室高度,注水过程中同时检查管堵、管带、井身,无漏水和严重渗水,再浸泡管和井1~2天后进行闭水试验;将水灌至规定的水位,开始记录,对渗水量的测定时间应不少于30min,根据井内水面的下降值计算渗水量,渗水量不超过规定的允许渗水量即为合格。

篇3: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1、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以质量为中心所制定的保证质量达到要求的循环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的设置是使施工过程中有法可依,关键工序运行正常,只有正常运转的质保体系,才能真正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而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必须以质量控制体系来予以实现的。

  1.1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设置

  (1)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是按照科学的程序运转,其运转的基本方式是pda 的循环管理活动,它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把经营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体系来保证施工质量。

  (2) 我们提出的质量目标,编制相应的分项工程质量目标计划,这个分项工程目标计划,使在项目参与管理的全体人员熟悉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3) 在目标计划制定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编制相应的工作标准在施工班组实施,在实施过程进行方式、方法的调整,以使工作标准完善。

  (4) 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施工工长还是质检人员均要加强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使所有质量问题解决在施工之中,并同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以保证在今后或下次施工时不出现类似问题。

  在实施完成后,对成形的建筑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追查原因,对不同问题进行不同的处理方式,从人、物、方法、工艺、工序等方面进行讨论,并产生改进意见,在根据这些改进意见而使施工工序进入下一次循环。

  1.2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运转的保证

  (1) 项目领导班子应充分重视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运转的正常,支持有关人员开展围

  绕质保体系的各项活动。

  (2) 强有力的质量检查管理人员,作为质保体系中的中坚力量。

  (3) 提供必要的资金,添置必要的设备,是确保体系运转的物质基础。

  (4) 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制度,是保证质保体系的运转方法。

  (5) 每周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议,使质保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处理和解决。

  全面开展质量管理活动,使本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1.3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落实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主要是围绕着'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进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差错,则势必使施工的质量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故在质量保证计划中,对着施工过程中的五大要素的质量保证措施必须予以明确的落实。

  (1) '人'的因素

  1) 施工中人的因素是关键,无论是从管理层到劳务层,其素质、责任心等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故对于'人'的因素的质量保证措施主要从:人员培训、人员管理、人员评定来保证人员的素质。

  2) 在进场前。我们将对所有的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劳务队伍进行各种必要的培训,关键的岗位必须持有上岗证。在管理层积极推广计算机广泛应用,加强现代信息化的推广;在劳务层,对一些重要岗位,必须进行再培训,以达到更高的要求。在施工中,我们既要加强人员的管理工作,又要加强人员的评定工作,人员的管理及评定工作应是对项目的全体管理层及劳务层,实施层层管理、层层评定的方式进行。使进驻现场的任何人员在任何时候均能保持最佳状态,以确保本工程能够顺利完成。

  (2) '机'的因素

  现代的施工管理,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为工程更快、更好的完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机械对于施工质量的影响以越来越大,故必须使机械处于最佳状态,在施工机械进场前必须对机械进行一次全面的保养,使施工机械在投入使用前就已经达到最佳状态,而在施工中,要使机械处于最佳状态就必须对其进行良好的养护、检修。在施工过程前,我们将制定机械维修计划表,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机械在任何施工阶段均处于最佳状态。

  (3) '料'的因素

  材料是组成本工程的最基本的单位,亦是保证质量的最基本的单位,故材料采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本工程的内在及外观质量。'料'的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为确保'料'的质量,我们必须从施工用材、周转用材进行综合的落实。

  (4) '环'与'法'的因素

  '环'实质施工工序流程,而'法'则是指施工的方法,在本工程中的施工建设中,必须利用合理的施工流程,先进的施工方法,才能更好的、更快的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在本《施工组织设计》中,我们已经对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法作了具体的介绍,其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在施工过程中能否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全面的落实才是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只有建立良好的实施体系、监督体系才能按照既定设想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详见《施工工艺、方法流程落实流程图》。

  2、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是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具体落实,其主要是对施工各阶段及施工中的各控制要素进行质量上的控制,从而达到施工质量目标的要求。

  2.1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

  (1) 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并通过这三个阶段来对本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行有效的阶段性质量控制。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详见《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措施图》。

  1) 事前控制阶段

  ⑴ 事前控制是在正式施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质量控制活动,事前控制是先导。事前控制,主要是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保证计划》,制定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针对质量通病,制定预控措施。对工程项目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检验方法。

  ⑵ 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等工作,并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确定施工流程、工艺及方法。对本工程将要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均要审核其技术审定书及运用范围。检查现场的测量标桩,建筑物的定位线和高程水准点等。

  ⑶ 坚持样板带路制度,每一份部分项工程开始前必须现做出样板,待建设单位、监理等施工方验收,符合质量标准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2)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是关键。主要有:

  ⑴ 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控制的因素都纳入管理范围之中。

  ⑵ 严格工序间交接检查,做好各项隐蔽工程验收工作,加强交检制度的落实,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前一道工序决不交给下一道工序施工,直至质量符合要求为止。

  ⑶ 对完成的分布分项工程,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

  ⑷ 如施工出现特殊情况,隐蔽工程为经验收而擅自封闭,掩盖或使用无合格证的

  工程材料,或擅自变更替换工程材料等,项目总工程师有权向项目经理建议下达停工令。

  3) 事后控制

  ⑴ 事后控制就是指施工过的产品进行质量控制,是弥补。按照规定的质量评定的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⑵ 整理所有的技术资料,并编辑目录、建立档案。在保修期间,对本工程进行跟踪服务。

  2.2各施工要素的质量控制措施

  (1) 施工计划的质量控制

  1) 作为总承包商在编制施工总计度计划、阶段性进度计划、月施工进度计划等控制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人、财、物及任务量的平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计划,合理配置各施工段上的操作人员,合理调拨原材料及各周转材料、施工机械,合理安排各工序的轮流休息时间,在确保工程安全及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把工期抓上去

  2) 鉴于本工程工期紧,分包单位多,质量要求高,故再施工中应树立起工程质量为本的工程的最高宗旨。如果工期预质量发生矛盾,则应当把质量放在首要位置上,工期必须服从于质量,没有质量的保证也就没有了工期的保证。

  综上所述,无论何时都必须在项目经理部中树立起'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观念,但工期的紧迫性,就要求项目经理部的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熟悉图纸,熟悉施工工艺,了解工艺流程,编制合理、科学、简便、经济的作业指导书,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每周、每月直至整个总计度计划的各大小节点的施工计划,并确保其保质、保量地完成。

  (2) 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1) 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决定了施工质量的优劣。发放图纸之后,专业技术员会同施工工长先对图纸进行深化、熟悉、了解,提出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难点、错误,并在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时予以解决。对设计图纸要求中,有质量难以控制,或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新的施工工艺才能解决,才能达到保证质量目的内容进行摘录,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从而在技术上对此类问题进行质量上的保证,并在实施过程中予以改进。

  2) 施工人员在熟悉图纸、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的前提下,合理的编排施工工序、并向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落实质量保证计划、质量目标计划。特别是对一些施工重点、难点,更应该落实到施工班组的每一个操作人员,而且应让他们了解本次交底中的施工流程、施工进度、图纸要求、质量控制标准,以便于操作人员心中有数,从而保证在操作中按照要求施工,杜绝质量问题的出现。

  3) 在本工程中采用两极交底模式进行技术交底。

  第一级为项目总工程师,根据经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对本工程的施工流程、进度安排、质量要求以及主要施工工艺等项项目全体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施工员、质检人员进行交底。第二级为施工员向班组进行分项专业工种的技术交底。

  4) 在本工程中,将对以下技术保证进行重点控制:施工前各种大样图;原材料的材质证明、合格证、复试报告;各种实验分析报告;基准线、控制轴线、高程、标高、沉降观测;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的试配及强度报告。

  (3) 施工操作中控制措施

  1) 施工操作人员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故从施工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对他们的管理均要有严格的要求,对操作人员加强质量意识教育的同时,加强管理,以确保操作过程中的质量要求。

  2) 首先,对每个进入现场本项目施工的人员,均要求达到一定的技术等级,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对每个进入现场的劳动力进行考核,同时,在施工中进行考察,对不合格的操作人员坚决退场,以保证操作者本身具有合格的技术素质。

  3) 其次,加强对每个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自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质量控制上加强其自觉性。

  4) 再次,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工长及质检人员,应随时对操作人员所施工的内容、过程进行检查,在现场为他们解决难点,进行质量标准的测试,随时指出达不到质量要求及标准的部位,要求操作者进行整改。

  5) 最后,在施工中各工序要坚持自检、互检、专业检验制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施工前有交底,过程中有检查,工序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式,以确保工程质量。

  (4) 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

  1) 物资采购:

  ⑴ 施工材料的质量,尤其是由于结构施工的材料质量,将会直接影响的整个工程结构的安全,因此,材料的质量保证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前提条件。

  ⑵ 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现场所需的材料均有材料部门统一采购,对本工程所需采购的物质,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控制。

  ⑶ 采购物资必须在合格的材料供应商范围之内采购,如所需材料在合格的材料供应商范围之内不能满足,就要进行对其他厂家的评审,合格后再进行采购。物资采购遵循在诸多厂家中优中选优,执行首选名牌产品的采购原则。将采购的物资分为a、b 两类,a 类材料必须是提供材料质量证明和《准用证》并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入场;b 类材料必须有合格证。一些材料还要有《准用证》和使用说明。

  ⑷ 为充分控制进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在施工现场设样本间,对各供应商提供的合格样本进行封存,已备材料等进场验收比照。

  ⑸ 建立物质评审小组,由材料部门、项目经理部及吸收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对材料供应上的能力、产品质量、价格和信誉度进行预审,建立材料供应商评定卡。采购部门负责人定期(半年度)组织对于选定的材料供应商进行审核,如审核中发现不合格的,从合格的材料供应商花名册中除名。

  2) 产品的表示和可追溯性:

  ⑴ 为了保证本工程使用的物质设备、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防止使用不合格的产品,必须以适当的手段进行标识,以便追溯和更换;

  ⑵ 钢筋:必须有材质证明、准用证、复试合格报告,原材必须有规格、型号等标识,成形钢筋进场按照规格型号、使用部位挂牌标识。

  ⑶ 水泥:必须有材质证明、准用证、复试合格报告,入库必须分类对号,挂牌标识。

  ⑷ 砂石:复试合格报告,入场必须分规格插牌标识。

  ⑸ 砖:必须复试报告合格。

  ⑹ 空心砖:必须有材质证明、准用证、复试合格报告。

  ⑺ 防水材料:必须有出场合格证和认证书,工艺标准,复试合格报告,按包装标识分类存放。

  ⑻ 其他材料必须有合格证,其包装必须有出厂标识。

  ⑼ 所有砂浆试件必须标明工程部位、成形时间与强度等级。

  ⑽ 所有标识均应建立台帐,做好纪录,以具有追溯性。

  3) 施工中的计量管理工作的保证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