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项目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

4592
1、内容
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包括公司的管理制度,ISO-9002国际标准,法律法规等。
2、职责
由质量安全科和综合办公室按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施工现场进行标准化管理。
3、施工现场
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现场平整、疏通交通道路,做好上下水、电力、电讯及能源安排。
2)掌握坐标位置、水平标高、建筑边界以及与相邻建筑物、周围管线的关系,建立工程测量控制图。
3)现场布局规划周密,使管理方便,合理压缩临时设施构筑,以减少费用支出。
4)大门、围墙等设置按照公司要求统一设置。
5)按定置管理要求设置材料、成品、半成品、机械的位置,避免不必要的场内运输,减少二次般运,提高劳动生产率。
6)符合劳动力保护、安全生产、消防、卫生及防范等有关规定。
7)以定置管理的方法管理场容,为文明施工打好基础。
8)在施工现场做好系统标志管理。
4、施工现场的场容管理
1) 场容管理总要求
①施工现场的设施、设备、构件、机械、材料等必须按施工总平面图规定位置设置、堆放,符合定置管理要求。[[为符合实际,对施工总平面图进行动态控制,随项目施工结构、装饰等不同阶段及时进行核对和修订调整,使之图实相符。
②努力实现"三优二好一无"
三优
(1)样板先行、规范操作、监控返修、工序验收的工程质量优;
(2)严格验收、定置堆放、限额领料、物尽其用的物料管理优;
(3)合理布置、路沟通畅、生活卫生、整洁高效的场容场帽优。
二好
(4)合理配置、按章使用、及时保养、进出有序的设备管理好;
(5)核算到位、台帐清晰、降本有方、信守合同的项目效益好。
一无
(6)进场教育、标志明确、防范周密。定期巡视,无重大和社会管理事故。
2)做好现场的材料储存、堆放、中转管理;按平面图布置设置机械设备;加强对现场仓库、工具间的搭设、保安、防火管理。
3)施工现场开展落手清管理。由项目副经理(生产)负责落手清工作的推行、检查、考核。
5、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1)建立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与施工班组组长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
2)全方位对职工进行技术教育,采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如广播、黑板报、职工大会、上岗交底、录像、标语等。
3)开展项目安全活动日和班组安全活动。
4)加强对安全设施管理。
5)在施工现场注意消防安全,严格按消防规定设置消防设施。

篇2:商业物业管理企业标准化的实践

  商业物业管理企业标准化的实践

  商业物业项目开发和商业设施更新改造的价值体现与保值增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业管理企业所提供的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服务。各级政府为了规范物业管理行为,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在物业管理规范化的进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很难替代各种具体业态物业管理的 标准化管理。这造成各商业物业管理的水平、标准参差不齐,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之间时常发生矛盾,有的矛盾还相当尖锐,而解决这些矛盾又缺乏统一的标准作为依据。

  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实行标准化管理,上海百联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率先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20**年4月公司按照“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原则,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有关商业物业管理服务的企业标准《华联商业物业管理企业标准》,为进一步制定地方性、行业性、全国性商业物业管理标准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这一体系包含了101项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服务标准、作业标准、管理标准和 工作标准。服务标准表示了公司对外所有服务的承诺;作业标准是公司所属管理处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实务运作;管理标准是用于各职能部门、管理处对公司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进行协调、指导和控制;工作标准则是规范了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的工作行为。

  基于对行业特点与规律的把握

  为使所制定的标准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公司召开一系列讨论会,请经营管理者、专家和部分职工代表对有关部门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力求准确把握商业物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 商业物业管理区别于其它物业管理在于:

  1、管理面积大,出入口多。电梯(客梯、观光梯、自动扶梯等)分散,配备的保洁、保安人员相对较多,管理幅度与难度较大。

  2、客流量大。一般商场每天要接纳数千人、上万人,甚至更多的顾客。客流量大,如发生突发事件时,其疏散分流工作十分复杂。

  3、时间性强。顾客到商场购物的时间,大多集中在节假日、双休日,而平时和白天顾客相对少些。

  4、服务繁多。商场提供的服务集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能够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相应的特色服务。

  5、车辆多。来商场的顾客,有开车的,也有骑自行车的。大量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对商场周边的交通管理和停车场管理增加了压力。

  商业物业管理企业标准的主要特点

  1、系统性。

  该标准共101项企业标准,形成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和作业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完整体系。涉及了购物中心、超市、卖场、百货等不同业态的服务标准,是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有关商业物业管理服务的企业标准。

  2、首创性。

  该标准不仅填补了我国在商业物业管理服务方面的标准空白,而且其中不少标准是我国商业物业管理服务中首次提出的,例如:参照了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商业物业管理特点,依据不同的商业业态,建立了系列化的应急预案标准,对大型商场如何应付突发性事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3、先进性。

  公司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把国际先进的商业物业管理的理念、经验、标准和方法与公司多年来为顾客(业户)提供服务形成的管理经验加以融和,并进行提炼、深化,使所制定的管理标准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例如根据商厦时有发生顾客带饮料污染地面、商品和其他顾客的现象,以及年老顾客不幸滑倒在地等难以处理的案例,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的、先进性的保安服务作业条款。

  4、操作性。

  该标准的制定突出了为顾客(业户)提供服务的“实质效用”,不仅使企业员工好操作,也要使顾客(业户)看得见,摸得着。为此,在标准中,比较注重可识别的量化要素。商业物业管理提供的服务产品要素一般难以量化,但经过仔细分析、研究,把操作内容进行了分解,解决了这个难题。如 保洁服务方面的量化:清洁面积、频次、拖把一次拖地面积、清洁药水的剂量等;保安服务方面的量化:单位小时内巡逻的面积、单位时间内不同管辖区域内巡逻的频次、应急处理到位的时间、商场清场时间等。还有设备、设施维修保养,绿化养护,应急处理等许多服务要素尽可能进行量化,改变了过去商业物业管理服务“毛估估”的概念。通过定量标准既增强了员工的操作性,又加强了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

  5、互动性。

  顾客(业户)是物业管理中的服务对象。在服务过程中,他们也会出现许多不规范的行为,会给物业管理带来很大隐患。公司在贯彻执行企业标准化管理中,从维护全体业户共同利益出发,分别制定了《业户公约》、《装修管理规定》、《携带出门规定》、《安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管理规定,并以标准化文件形式进行明文告示。同时要求各管理处加强与业户沟通和联系,注入“人情化”的管理服务,取得业户对标准化管理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宣传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内容,提升了业户的社会道德水准,增强了业户的凝聚力、向心力,得以共同遵守公司企业标准化中的有关物业管理规定,从而有效地实现管理的双向性、互动性和有序性。

  任何标准必须经受实践检验

  制定任何标准、规范的过程,都必须经历一个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的循环,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调整、完善。公司制定商业物业管理企业标准几年来,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该类物业类型规范管理做出了有益探索。

  1、缩短了与业户之间的距离。

  公司实施企业标准,坚持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始终把标准作为核心内容赋予岗位教育的始终,让每个员工深刻认识到有标准不依或无标准作业均是违规行为。企业标准规范了企业和员工的行为,规范了流程,规范了操作,使客户的满意度不断提升,由前期的93%提高到97%。易初莲花 等业户决策层表示:愿与公司长期合作,“我们的商业网点到哪里,你们的物业管理就到哪里”。公司信任度指数也不断提升,赢得了业户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许多业户与公司鉴定了“精神文明共建协议书”;联合举办了“共创温馨家园活动”;建立了“阳光驿站”等。

  2、推进了制定商业物业管理地方(行业)标准的进程。

  《华联商业物业管理企业标准》受到了国家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和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市标准化协会、市技监局、市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市物业管理协会等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各项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机整体,该企业标准系列体现了商业物业管理服务的特色,具有前瞻 性和指导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原则性和可操作性。对推进商业物业管理服务行业标准、规范商业管理,具有普遍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建设部全国城建培训中心、华夏当代后勤管理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全国后勤部门物业管理经理班的培训将公司的商业物业管理创新作为学员现场学习及观摩的基地。 最近,上海市物业管理协会已邀请公司领衔组织制定地方性商业物业管理企业标准。

  3、企业效益明显提升。

  有形效益:管理面积年递增33%;收入年递增 41%,利润实现同步增长。商业物业管理费收缴率100%。员工素质得到了普遍提升,员工培训率为100%;特殊岗位持证上岗率100%。客户有效投诉率为零;重大事故发生为零;中高层管理人员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80%以上。 无形效益:加强了服务理念,提高了全员素质,夯实了管理基础,规范了流程操作,提升了竞争能力,树立了企业形象。

  4、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拓展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公司吸收社会待岗人员2000余人,为个人解了难,为社会分了忧。 通过规范化管理,规范化操作,大大改善了公司与业户之间的关系,不仅构建了和谐的工作环境,还建立了友好和谐的伙伴关系。 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减少了内部部门之间及人与人之间的磨擦,增进了员工之间的团结友爱,部门之间的真诚合作,构筑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了和谐、融洽、真诚、愉快的团队氛围。

篇3:建筑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标准化管理

  建筑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标准化管理

  一般包括:基础、内外承重墙体、柱、梁、屋顶、户外墙面、门厅、楼梯间和走廊通道等;房屋的共用设施设备主要指所有权人共同拥有,并由其共用的房屋设施设备,主要包括电梯、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弱电系统、热源系统、防雷系统、消防系统、绿地、道路、小品景观、沟渠、池、非经营性车场或公益性文体设施等。

  一、制定分类标准指导管理

  要实现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就应当制定《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维修项目分类》的维修管理标准,用标准着力规范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管理,是确保房屋使用功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的有效管理手段。

  首先应制定分类管理标准。配置在建筑区域内各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是支撑物业使用功能正常运行的保障,由于覆盖面广,保障对象各异,因而保养、维修、更新的条件不同,为充分发挥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效能,就必须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和专家深入调研现行各类房屋共用部位和设施设备的维修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根据建筑设计使用规范和设施设备使用型材的构成,进行科学的维修管理分类,在分类标准中依据设施设备的材料科学界定其使用时限、保养和维护升级的管理办法,分别明确维修、更新、改造的技术标准,指导物业管理单位对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实施正确的维修管理,提醒业主在关注物业服务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同时更好的监督其做好经常性的维修管理。

  其次应当明确项目分类标准的维修管理办法。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类别不同决定其管理和维护的方式各异,因此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管理程序和方法应当各异,不宜采取特定或泛泛的维修模式,而是应当将相同或相近的共用部位和设施设备并行纳入管理,如将外挂玻璃幕墙和外挂石材墙面的保养维修纳入一个标准,将屋面渗透和屋面开裂等相似的共用部位纳入同类维修标准,从而增强维修管理的针对性;对电梯、供配电和安全消防等系统应明确维修、更新、改造的技术要求,提高维修保障的及时性。其三应明确分类标准的技术保障要求。分类标准应当确定维修、更新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要求,同时明确只要符合条件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将技术标准转化为管理制度是全面推进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证。

  二、根据分类标准规范管理

  采用标准化的维修管理是确保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可持续运行的有效途径,所谓《标准》就是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有的放矢的解决房屋共用部位和设施设备使用过程中维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即通过科学而又合理的管理保持房屋使用功能的正常化。首先管理行为应当标准化。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管理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维修或更换,其管理涉及的对象具有专业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重的特点,如物业区域的安全防范系统、楼宇智能系统等,需要专业化的维修管理才能满足其正常使用要求。因此,标准化管理就是根据技术标准要求全面推行专业化的维修管理,即将标准和专业化有机的结合进来,科学的实施维护和修缮。其次管理过程应当标准化。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标准化管理,应充分体现逢坏即修的原则。

  一)相关部门要强力推行维修管理的标准化。

  应当向业主广泛宣传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让业主深切领会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使用功能的正常保障攸关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而充分调动业主参与标准化维修管理的热情。同时组织物业服务企业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系统的学习标准,领会标准化维修管理的基本要求,把握实际操作要领。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物业服务企业落实标准化维修的管理指导,将物业服务企业贯彻标准化维修管理作为年度企业资质评级晋级的重要参考和依据,要求物业服务企业组织员工进行标准化管理的岗前学习和培训,对落实标准化维修管理不到位的物业服务企业要严肃查处,限期整改,可选用新旧不同的物业区域先行试点,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

  二)物业服务企业要加强领导,用标准践行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管理。

  物业服务企业要组织员工或设专人负责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监管,做到勤检查、勤保养,根据分类标准管理要求提前拟定维修方案交业主讨论,按标准使用要求提醒业主及时采取标准化的维修管理措施。建议物业服务企业逐步将标准纳入合同服务管理,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采用标准化维修管理的措施来即时解决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管理问题。三是业主应当自觉遵守和执行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标准化的维修管理。业主或业主委员会要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履行标准化的维修管理义务,配合其做好设施设备的经常性的维修管理,自觉建立和缴存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为保障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即时维护和修缮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管理结果应符合标准要求。

  标准化管理最终目的,就是确保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完好率符合标准化运行的技术要求,符合现代城市整洁、文明、和谐的管理形态,物业服务企业和维修单位应当以确保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为管理核心,确保整洁的内外物业环境秩序延续物业区域的风貌品质,同时帮助业主,充分了解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主要构成以及使用保障的时限和技术规范,从而增强业主参与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管理意识,最终实现齐抓共管的和谐局面。

  二、创新标准内容强化管理

  创新管理就是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摈弃落后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内容。

  一)要总结项目分类标准的维修管理经验。

  维修项目分类标准不是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科学管理的唯一法宝,更不是解决所有规范性维修管理的灵丹妙药,而是规范维修管理的重要依据,所以要不断研究实施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标准化维修管理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适应房屋共用设施设备快速更新的实际需要,用标准化的管理思路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维修、改造、更新等具体问题。

  二)要不断拓宽维修项目分类标准的内容。

  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配置不是绝对永恒的,在保障使用功能的同时需要不断的优化和更新,因而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项目分类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应当不断的添加和完善,需要广泛吸收和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夯实标准的管理内容,增强标准化管理的权威性。

  三)要增强管理的主动性。

  结合物业区域实际要推行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标准化维修管理的分片包干的责任制,责任管理要具体落实到班组或个人。老旧物业区域的标准化维修管理应当实行承包管理责任制,将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标准化维修管理承包给特定的自然人或维修单位。同时以物业区域为管理单位设立监督管理责任人,专项监督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即时通报业主和维修单位,增强主动维护和管理的能力。

  随着房屋使用时限的不断延续,确保房屋使用功能正常的管理任务更加紧迫,遵照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项目分类标准加强其维修管理,不仅是物业管理内容的创新,而且是破解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管理不规范的重要举措,是保障房屋使用功能正常且始终处于常态化管理的重要内容。用标准促规范、用标准促保障,需要物业服务企业认真落实,需要业主的积极配合与支持,需要社会各方形成有效的管理合力,才能实现房屋功能的可持续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