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基坑施工分项质量验收标准

2996

  基坑施工分项质量验收标准

  1、导墙控制要点及验收标准

  1)槽段开挖前在沿地下连续墙墙面两侧构筑导墙,其设计净距为800mm,施工时放大50mm,做成850mm,采用现浇钢筋砼结构。

  2)导墙结构建筑在硬质地上,开挖时挖出原状硬土为止。导墙结构能承受水土压力和施工机械设备等附加荷载。

  3)导墙接头连接采用预埋钢筋的方式,在现浇砼养护期间用护栏围护,并在砼成品上摆放禁止大型机械在上边行走及作业标志。

  4)导墙高度采用1.5m,符合设计、规范及实际地质要求。顶部高出地面150mm。

  5)导墙施工允许偏差标准:

  ①内墙面与地下连续墙纵轴线平行度为±10mm;

  ②内外导墙间距为±10mm;

  ③导墙内墙面垂直度为5‰;

  ④导墙内墙面平整度为3mm;

  ⑤导墙顶面平整度为5mm。

  2、地下连续墙控制要点及验收标准

  1)泥浆制备:

  泥浆拌制材料选用膨润土、纯碱、CMC、清水拌制而成。泥浆性能指标控制指标见表4-3泥浆质量控制标准。

  新制泥浆贮存于泥浆箱内24h以上充分水化后使用。挖槽期间,泥浆面控制在高于地下水位且不低于导墙面0.5m。施工中严格控制泥浆的循环,达到废浆指标,及时的用泥浆灌车拉走废弃。

  2)成槽施工

  本标段成槽用SG35液压抓斗成槽机挖槽,按设计单元槽进行施工。每挖完一抓斗进行垂直度、泥浆指标、槽壁变形等检验观测。并制定相应(如坍方)的快速处理措施。挖到设计标高后及时的检查槽位、槽深、槽宽和重直度并做好记录。

  3)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钢筋在活动棚内搭设钢筋加工平台;钢筋笼纵向应预留导管位置,且上下贯通;钢筋笼底端在0.5m范围内的深度方向上做收口处理;钢筋笼迎土面设70mm保护层垫块,开挖面设50mm保护层垫块顺深度方向5m设2块;钢支撑斜焊接托架预埋钢板采用钢板上打孔锚接钢筋锚入地墙钢筋笼中;钢筋笼制作验收标准见表4-5钢筋笼制作控制标准表;钢筋笼在槽段接头清刷、清槽、换浆合格后及时吊放入槽。

  4)水下混凝土灌注

  地下连续墙浇注采用直径为250mm的多节钢管,钢管连接用法兰盘连接,导管水平布置为2.4m,距槽段端头为0.8~1.2m。导管至下端控制在0.5m以内;灌注砼时在导管口搁置气球起隔水作用。钢筋笼就位后在4h内灌注砼,导管埋深控在1.5~3m范围内,砼灌注速度不小于2 m /h,置换出的泥浆及时抽回泥浆箱进行检测循环或废弃,砼灌注高出设计高程0.5m;每一单元槽制作抗压试件一组,每5幅单元槽制作抗渗试件1组;冬季施工时,在砼强度未达到40%时用篷布将新灌注砼覆盖。地下连续墙接头用硬性工字钢接头连接,施工时用锁口管封闭槽端,锁口管沉入槽底500m,锁口管在灌注砼2~3小时后进行第一次提升,以后第半小时提升一次直至全部拔出,锁口管起拔后及时的清洗干净。后续槽段施工时用刷壁器对与前一槽段接头处进行清理土渣、泥浆等杂物。

  地下连续墙每一槽段施工时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测:

  (1)钢筋制作的长、宽、高和钢筋间距、焊接、预埋件位置及钢筋笼吊装、入槽深度及位置;

  (2)泥浆配制及循环泥浆和废弃泥浆的检测处理;

  (3)槽段成槽后的宽、深垂直度及起拔方法和时间;

  (4)砼配合比、坍落度导管布置等检查试验。

  (5)导墙开挖后对地下连续墙验收。

  3、地基加固控制要点及验收标准

  在深层水泥搅拌搅拌桩施工过程中,从原材料供应开始到桩机定位、钻进,乃至桩的搭接等各道工序层层把关,以形成优质的围护结构体。深层水泥搅拌搅拌桩围护施工技术要点如下:

  1)桩机垂直度控制

  (1)开机前必须探明和清除一切地下障碍物,须回填土的部位,必须分层回填夯实,以确保桩的质量。

  (2)桩机行驶路段必须平整,保证桩机行走安全。

  2)合理选择水泥土配合比

  (1)水泥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比按7%严格控制,水灰比一般选用1.0-1.5。

  (2)采用标准水箱,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水灰比,水泥浆搅拌时间不少于2~3min,滤浆后倒入集料池中,随后不断的搅拌,防止水泥离析,压浆应连续进行,不可中断。

  (3)每班需做7.07×7.07×7.07cm试块一组(6块)采用标准养护,28天后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

  3)控制注浆量和提升速度

  搅拌头提升速度不大于200cm/min以内,注浆泵出口压力控制在0.4-0.6Mpa,防止出现夹心层或断浆情况。

  4)桩间咬合施工

  (1)桩与桩咬合时间不大于24h。

  (2)如果咬合时间超过24h,致使第二根桩施工时无法咬合,则采取局部补桩或注浆措施。

  5)成桩偏差控制标准:水泥用量的误差不大于1%;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桩位偏差不大于5cm;深度偏差不大于5cm;搅拌机下沉或提升的时间误差不大于5秒。

  水泥搅拌桩质量检验:成桩7天后,采用浅部开挖桩头目测检查搅拌的均匀性,量测成桩直径。检查量为总桩数的5%。应检验桩位、桩数与桩顶质量,如不符合设计要求,应采取有效补强措施。

  4、基坑支护控制要点及验收标准

  1)钢支撑安装前先在地面上拼装然后从基坑一侧进行架设,两端支点中心偏心不应大于20mm,安装后总偏心量不大于50mm。

  2)横撑应在土方开挖至其设计位置后及时的安装,并按设计要求对坑壁施加预应力顶紧后固定牢固。施加预应力值见湖滨路站支撑轴力表。

  3)横撑安装允许偏差为:高程±50mm,水平间距±100mm。横撑上不得堆放材料及其它重物;若发现支撑变形、钢锲松动或支撑系统出现其它故障,及时的处理。

  4)横撑随基坑主体结构完成情况按设计要求进行自下而上逐层拆除,换撑最后拆除。

  5、基坑开挖控制要点及验收标准

  1)基坑开挖前做好了下列工作:

  (1)制定控制地层变形和基坑支护结构支撑的施工顺序及管理指标;

  (2)规划分层及分步开挖的流水段,拟定土方调配计划;

  (3)落实、弃土场地并勘察好运输线路;

  (4)测放基坑开挖边线,清除基坑范围内障碍物、修整好运输便道等。

  2)地下连续墙达到强度后,基坑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开挖,严禁掏

底施工,放坡开挖随基坑开挖及时刷坡,边坡平顺按规范要求进行。

  3)基坑开挖至基底200mm时,人工配合清底。

  4)基底平整压实,其允许偏差为:高程:+10,-20mm;平整度在20mm,并在1m范围内不超过1处。基底经监理及质量检测单位验收后及时的浇注砼垫层。

  5)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期间经常性的对支撑系统及地下连续墙、放坡边坡等进行监测。

  6)雨季施工时沿基坑做好挡水捻和排水沟,冬季施工时用保暖材料覆盖,防止基底受冻。

篇2: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学习体会

  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学习体会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已于20**年1月1日起施行,与其配套的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也已于20**年上半年陆续发布施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20**年1月1日起,凡新开工程,均应执行新版施工质量验收系列规范(简称新版系列规范,同时被废止的则简称原标准、原规范)。由于新版系列规范修改处较多,同时又增加了一些内容,在新旧交叉搭接过程中,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对新规范的理解产生了一些不同意见,甚至执行中发生不协调现象。笔者根据施工实践,结合监理质量控制的具体操作,对在学习和执行新版系列规范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几点体会和看法,与同仁们交流、探讨。

  1、尽快掌握系列规范主要内容

  系列规范是监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监理人员作为一名资深工程师,必须尽快掌握系列规范编制指导思想及其主要内容,以便好地规范监理行为,履行监理职责,不断提高监理水平。

  1.1系列规范框架体系

  系列规范框架体系包括两个方面,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与其配套的14本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①建筑地基基础;

  ②砌体;

  ③混凝土结构;

  ④钢结构;

  ⑤木结构;

  ⑥屋面;

  ⑦地下防水;

  ⑧建筑地面;

  ⑨建筑装饰装修;

  ⑩建筑采暖与给水排水;⑾通风与空调;⑿建筑电气;⒀建筑电梯;⒁智能建筑。编制统一标准贯彻了“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并将有关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合并,组成了新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体系。统一标准全文共45条、7个附录,约4万字,其中有6条作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文中以黑体字表示。强制性条文主要内容为:

  ①施工质量的验收要求,包括质量标准、内容、程序和验收人员的资格;

  ②单位工程质量验收的合格标准;

  ③单位工程首先必须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

  ④单位工程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设计、监理单位负责人参加;

  ⑤单位工程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报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⑥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工程,严禁验收。

  1.2统一标准修改的主要内容

  ①增加了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②质量验收结论只设“合格”,取消了“优良”等级;

  ③增加了子单位工程、子分部工程和检验批。建筑与结构分部工程由6个减为4个,原地面、门窗分部并入装饰装修分部;

  ④分部工程验收增加了质量控制资料、安全功能检验和观感质量验收;

  ⑤检验批只设2个指标,即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对一般项目的允许偏差实行限值控制,提出了对检验批的多种抽样检验方案;⑥增加了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查;

  ⑦落实了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建设、监理、施工、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必须在竣工验收记录上签字;⑧明确规定了不合格工程的处理办法。

  2、允许偏差和允许偏差最大限值

  2.1允许偏差的两种不同概念新规范中一般项目允许偏差合格点率要求为80%及以上,原标准中涉及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的允许偏差则列入主控项目,如砖砌体轴线位移及垂直度允许偏差,混凝土原材料秤量允许偏差等。两者同为允许偏差,因列入“主控”或“一般”不同项目,而具有完全不同的概念:列入主控项目的允许偏差,对判定检验批质量合格与否具有否决权,只要出现超出允许偏差范围,该检验批就不符合质量要求。

  2.2允许偏差的最大限值原标准对允许偏差合格率检验未作限值规定,即使被评为优良,仍有10%以下的不合格点,甚至其中偏差值过大。这无疑是原标准评定办法本身存在的缺陷。新标准规定,一般项目允许偏差最大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1.5倍(钢结构为1.2倍),否则就应判为不合格。这样,实测允许偏差值就将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结构安全起到了保证作用。

  3、关于钢筋连接问题

  3.1钢筋连接要求已适当放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把“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作为主控项目,而把钢筋接头位置、同一连接区段接头面积百分率等作为一般项目。同时,还取消了原规范中一些关于接头面积百分率规定的强制性条文,这无疑为施工企业制订钢筋工程施工方案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十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加快工程进度。

  3.2监理质量控制要掌握好宽严尺度监理工程师在钢筋连接质量控制中,应严格依据设计图纸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则按施工规范执行,如同一连接区内,纵向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宜大于50%;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梁板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3.3柱筋绑扎搭接接头原规范对受力钢筋绑扎接头位置有强制性条文规定,如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因此,一般柱筋在楼面以上绑扎时,必须设置多个接头,这给施工带来一定难度,同时又增加了箍筋用量。新规范规定: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则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据此,笔者理解为柱筋连接允许设置为一个绑扎接头,但必须满足搭接长度,即按附录B表《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中的相应数值乘1.35系数取用。这大大简化了柱子钢筋,而且又节约了钢筋用量。

  4、受力钢筋保护层

  4.1保护层厚度略有增加

  这次新版施工规范中,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未予列出,而列入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如柱和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梁的主筋混凝土保护层,新规范均比原规范增加5mm。监理工程师在审图时应特别注意,凡施工图中混凝土保护层未标明者,应通过设计人员加以确认。

  4.2提高了对受力钢筋保护层的检验要求新标准一般项目允许偏差合格率为80%及以上,但对梁、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率,规定应达到90%及以上,且最大值不得超过允许偏差值1.5倍,同时,新规范又增加了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项目。

  4.3建议施工规范仍应列入保护层厚度内容虽然新规范把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列为一般项目,但从目前实际施工水平看,笔者认为其允许偏差值要求还是比较严的(如基础为±10,梁、柱为±5,板、墙为±3),而且规范规定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毫米,证明精度要求极高。如果施工规范中对保护层厚度不作严格规定,那末,在施工过程中必然增加随意性,造成合格率精确度大打折扣,这显然不妥。故建议施工规范中仍应列入保护层厚度,如施工图中保护层有规定时,则可按设计要求执行。

  5、预制桩的桩位偏差和桩顶标高

  5.1新规范统一了桩位偏差规定原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和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两本规范中桩位允许偏差值不统一,而且差异较大,使执行者操作起来无所适从,甚至引起混乱。新规范施行后,原国家规范即GBJ202-83同时废止,而国家行业标准中的桩位偏差与新规范基本吻合,稍有差别之处,相信今后会按新规范规定修正(即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允许偏差应由桩径或边长的1/3修正为1/2)。

  5.2桩位偏差列入主控项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在桩基础的一般规定中,桩位偏差属于强制性条文,列入主控项目。监理人员在桩基质量控制中必须严格掌握,如有超出允许偏差范围,就应判为不符合质量要求,其处理方案必须经设计人员认可。

  5.3精确复核桩顶标高笔者在监理过程中,经常遇到施工图中桩顶标高定得偏低的情况,有的甚至影响桩基质量或造成隐患。监理人员要认真审图,如发现桩顶标高有误,应在图纸会审时加以纠正。确定桩顶标高,应考虑桩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锚筋焊接长度以及设计要求桩顶嵌入承台深度等因素,按预制桩主筋直径φ18为例,沉桩后桩顶高出垫层面长度宜为190mm至240mm。桩基技术规范规定,桩顶嵌入承台大直径桩不宜小于100mm、中等直径桩不宜小于50mm,如果根据此规定来简单确定桩顶标高,显然是不妥的。

  5.4控制桩顶标高宜高勿低新规范把桩顶标高列为一般项目,允许偏差值±50mm。笔者建议沉桩时控制桩顶标高宜高勿低,因为正偏差可以通过破桩头来解决,其对桩的承载能力影响甚小;如果造成过大负偏差,则处理起来比较麻烦,甚至会影响桩基质量和工程进度。

  6、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处理

  6.1可能出现质量不符合要求,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

  ①主控项目不能满足要求,或允许偏差超值;

  ②一般项目抽检达不到要求,合格率低于80%,或允许偏差最大值超过1.5倍(钢结构超过1.2倍);

  ③质量控制资料不完整,或测试项目未通过;

  ④安全和功能检查项目未通过;

  ⑤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不合格;

  ⑥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不合格。

  6.2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处理办法如下

  ①采取翻修、返工或更换器具设备等相应措施后,重新验收;

  ②请具有资质的法定检测单位检测,当鉴定结果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时,仍应认为可通过验收;

  ③如经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可以予以验收;

  ④经与建设单位协商,同意按一定的技术方案进行返修或加固补强处理后,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7、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和施工验收规范,已经多次修订,作为一名长期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笔者曾亲历这些演变过程。这次新版系列规范,总结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实践经验,又考虑到与国际接轨的前瞻性,在标准与规范两者之间,时间配合紧凑,内容结合紧密,并具有检测手段较完善、可操作性较强等措施。笔者深信,随着系列规范的全面深入执行,我国建设工程参与各方的生产、工作和管理行为,必将逐步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的国际轨道。

篇3:食堂供应原料质量合格验收检查制度

  食堂供应原料质量合格验收检查制度

  一、学校采买的食用物品,必须到有上级相关部门发给的营业执照,合格证等供应商处购买。

  二、必须与供应商签订书面合同,分清责任,定点采购。

  三、每次所购买物品到校后,必须请有关人员验收后方可入库。

  四、验收检查人员必须本着替学校,自己负责,工作需认真负责,不卖人情,有问题的物品坚决予以退回,还要给购买人员批评教育,情节严重上报学校给予严重处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