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中海万科地下车库设计优化措施

6017

  中海、万科地下车库设计优化措施

  地下车库由于结构复杂,一旦设计存在失误,返工量和更改难度均较大,所造成的无效成本数额也巨大,因此,有必要对此类问题进行系统总结。本文提炼了万科、中海在地产车库设计优化方面的关键措施,以供同行小伙伴们参考。

  1.地下车库平面布置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设计成半地下室形式,且地下停车库宜集中布置。半地下车库尽量减小地下部分埋深,并利用顶板上部绿化覆土荷载,减少或不采用抗拔桩,节省地下工程量;全地下车库设计时,应尽量综合利用水浮力和上部荷载取值的平衡,减少桩基础抗浮,并控制绿化种植、综合管线埋设要求的最小覆土厚度,减少地库埋深。

  2.地下车库适应的柱网尺寸

  考虑停车效率与工程成本、车型适应范围,综合性最优柱网8.1m*8.1m,建议高档项目采用;经济柱网 7.8m*8.1m,为节省成本,建议大部分项目采用此种尺寸,同时另设10%大型尺寸停车位,解决大型车停车问题。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短跨小柱距的结构方案,尤其是杭州、宁波等对停车位尺寸要求高的城市,虽然理论上停车效率较 7.8m*8.1m 方案,单车面积上升 1.5平米左右,立柱数量增加近50%,但立柱对总成本影响甚微,且优点是层高可以降低200~300。在地质情况复杂、水位较高且基坑维护条件较差的项目中,可以节省相当的开挖量和基坑支护费用,成本节约显著。但此柱网选用,须经过结合具体地库方案的经济性比较后采用。

  3.地下车库面积优化设计

  集中地库面积优化设计方法:

  (1)使用效率最高的高效停车单元进行组合设计。高效单元是经设计研究优化的车道面积最小、停车效率最高、面积是 4000平方米(一个消防分区)的设计模数单元;方案规划设计阶段,增加地库适应性方案比较,使用地库停车标准,进行地库概念方案设计,调整住宅楼栋间距避免出现车辆单排布置、被动利用塔楼地下空间、支护间距预留不够等等问题。

  (2)停车库端头优化停车布置设计:近端式停车布置,在近端的两跨比循环式布置可多停车 7

  辆,因此,在满足规范 50 辆停车分组及防火间距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尽端式布置。

  (3)规整地库外轮廓,减少无效建筑面积。

  (4)充分利用地库角部空间,布置机房及竖向交通口。

  (5)在满足分组(50 辆)布置停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竖向通道 数量;鱼骨状排列为最经济布置方式。

  5.车道宽度

  (1)普通直线车道: 单行车道宽度4米为宜,如考虑停车,车道最小宽度为5.5米;双行车道宽度6米,停车方式为垂直式后退停车;

  (2)车库出入口宽度:单行车道宽度为4米,双行车道宽6米;

  (3)直线坡道:一般单车道宽4米;防火疏散用单车道4米;双行车道宽6米,防火疏散用双车道7米;

  (4)曲线坡道:一般单车道宽4米,双行车道宽7米。

  6.车库出入口设计

  (1)车库出入口宽度,国家规定最小宽度为单行车道3.5米,双行车道6米,万科项目设计常用数据,单行车道4米,双行车道宽6米。

  (2)车库出入口数量,停车数量≤50辆,设置一个单车道出入口;51~100辆的地下车库或51~150辆的地上车库(含半地下车库),一个双车道出入口,或者两个单车道出口;>100辆的地下车库,两个单车道出口。

  7.转弯半径设计

  车库汽车环行道的最小内径:一般取3.9~4.2米即可。

  8.车库坡道设计

  在计算坡道坡度时,一定预选考虑缓坡要求。

  直线坡道:单行道为4米,双行道宽为6米,防火疏散用双车道宽7米

  曲线坡道:一般单车道宽4米,防火疏散用双车道宽7米。

  一般坡道的结构参数

  9.停车效率控制指标

  注:车位平均面积计算标准为地下总建筑面积除以总停车数

  10.车库楼面的基本设计

  (1)基本结构参数

  普通停车库的楼面活荷载取值为4KN/㎡,板厚取值为h=110~120,在合理跨度的情况下,配筋基本采用构造配筋。框架梁高一般采用1/10~1/12足够,次梁采用1/12~1/14的跨度。

  (2)面层和找坡

  普通停车库的面层和找坡应一起考虑,对于双面停车的车库楼面,一般采用1%上下都斜的同厚度结构找坡。面层做法最多为50,面层中需配Φ4@150*150~200*200的钢丝网片,提高面层的耐磨性和抗开裂。

  11.地下车库埋深及标高控制

  小高层、高层住宅地下室埋深一般为地上建筑高度的1/15~1/30,约 3.3 至 4.0 米;半地下车库埋深一般在 1.5 至 2.0 米;全地下车库埋深因考虑绿化种植、管线综合及场地设计,一般在 4.2 米至 5.0 米。地库埋深深度应尽量减小,以控制地下水浮力并减小开挖量;高层地下室埋深与地 下车库埋深应进行协调,综合计算高层结构增加成本和基坑支护节省成本之间关系,达到最佳经济性。

  12.地库主体结构含钢量指标

  13.地库主体结构混凝土量指标

  复式机械地下单层车库混凝土用量分布

  自走式地下双层车库混凝土用量分布

  14.地下室顶板

  (1)顶板厚度:顶板厚度和顶板所处的位置、顶板的覆土、跨度等有关。

  (2)顶板梁高:根据顶板的覆土、是否做人防而定,可大概估算:

  注:为降低层高,也可考虑采用宽扁梁,但会增加一些造价。一般不采用将大部分顶板梁上翻形成"水池",如确实要上泛,上泛高度至少≥300,并应在梁上合适位置预留Φ50的过水洞,洞底标高同板面。

  (3)顶板排水找坡:对于双面停车的车库顶面,一般采用≥2%的上下都斜的同厚度结构找坡。面层做法详景观设计要求。

  15.基坑支护成本控制

  基坑支护的大原则是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地质情况、周围环境采取合适的支护形式保证基坑安全。根据基坑形状,从支护形式角度看,狭长基坑使用内支撑较好;方形或圆形基坑采用外支撑较好; 从基坑面积大小角度看, 基坑面积超过 4000 平米,采用逆作法或外支撑比内支撑,便于施工并节省成本;从深基坑角度,用连续墙较安全,逆作法比大开挖安全;周围有重要建筑物或地下管线,对变形要求严格的,采用逆作法较好。

  16.地库排水优化设计

  地库排水设计主要有明沟和地漏排水两种:

埋深较浅的半地下车库,地下水位较低的条件下,可以采用地漏排水方式,优点是可以节省 200 厚左右垫层高度。缺点是地漏内卫生问题,容易造成异味散发、虫、鼠害等,且因全部水平管线均在底板下,清理疏通和维修均较困难。

  明沟式排水方式一般采用车库底板上做 200~300 厚垫层,垫层厚度主要由明沟长度决定。优点是明沟构造简单,清理维修方便,无虫、鼠害,无车库内异味等卫生问题。明沟设计布置,尽量沿停车位后部墙边或两排车之间进行。 在华东区条件较好的项目外, 应尽量采用明沟排水方式,地面找坡控制在 0.1%;排水沟坡度控制在 0.3~0.4%;

  17.地库底板成本优化方法

  优化排水明沟布置方案,减少集水井数量。据统计现有项目,每百平方米地库面积集水井数量差别在一倍以上,合理数量应在 0.15 左右。

  优化结构设计方案,减少后浇带长度。

  选择合理适当的柱网尺寸,以减少防水板厚度。

  18.地库排风优化设计

  地下车库采用通风采光窗或庭院设计,通过自然补风,可以减少或取消机械补风系统设置,并可进一步减小机房面积。一般通风面积为地库地面面积的 1%,或每个防火分区40㎡。自然补风设计结合诱导风机系统,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投入和维护费用。

  19.地下车库室内排管优化设计控制

  (1)排管设计以尽量避免或减少管线交叉为原则,且所有主管线尽可能集中在地库公共区域内排布,以方便维修。

  (2)风管应尽可能按直线布置,减少转弯和分流,以减小风管尺寸。

  (3)采用标准长度的直线管段,将各种变径管和接头的数量减至最少;只要安装空间范围允许,建议采用螺旋圆风管。

  (4)建议低成本项目,采用镀锌铁管穿线,明装强、弱电管线。投入成本最低且便于检修和维护。

  (5)为节省成本,明沟式排水可仅在行人道、车行道宽度位置设置盖板;注意行车道上的明沟盖板构造设计,避免长时间汽车碾压破坏。

  (6)底板柔性防水层,按照惯例施工时可予以取消(设计施工图不允许),每平米可节约成本30~40 元。

篇2:结构设计优化作业指导书

  结构设计优化作业指导书

  1.作业目的

  结构设计是工程设计中降本潜力最大的一个环节,目前在设计单位还没有全面推行限额设计的情况下,开发单位只能依靠限定技术指标,要求多方案比较和专家评审等的办法,促进设计单位精心设计,使结构设计在保证安全和耐久使用的前提下,达到最经济合理的效果。设计优化工作可以推广应用到规划,建筑,环境,设备,施工技术措施等的设计管理环节上。

  2.主管岗位 总工程师:指导结构设计的优化工作,并对其合理性和经济性负责。

  主办岗位 土建设计管理:收集资料,组织研讨会的会务工作,督办设计的优化修改。

  3.紧前工作条件

  扩初设计的建筑和配套评审已通过。尚未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

  4.作业描述:

  4.1在签订设计委托合同时,应将扩初设计或施工图设计质量要求单列成合同条款,如:基础以上的结构设计中,混凝土单方折算厚度和钢材的单方耗用量,必须满足在限额以下的要求;桩基础必须有2~3套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的比较;结构计算必须采用至少两种计算机程序的相互校核;必须承诺向甲方公开计算假定条件和计算机输入输出的数据等。

  4.2召开结构设计优化研讨会

  4.2.1会前的准备工作

  设计单位完成多方案的计算比较,并已形成倾向性意见;本公司内部的技术主管如总工程师已组织内部智囊团进行研究,掌握了主要的研讨议题,并收集了相近类型建筑的有关资料,做到了心中有底;聘请公司外的结构专家3~4名已通知落实,确保能准时参加。

  4.2.2研讨会出席对象

  本公司人员:总工程师,土建设计管理,承担过类似工程建设的项目经理或现场土建工程师。并指定专人做好记录和负责编制会议纪要。

  本项目设计单位人员:室主任,项目设计总负责人,结构工种负责人,结构设计人。

  外聘专家:3~4名。

  4.2.3会议主持人

  本公司组织的研讨会由总工程师主持。为使专家意见更具权威性,也可委托房地局科技委,市建委科技委或市科委等科技协会组织,会议由专家推选的组长主持。

  4.2.4研讨议程

  4.2.4.1由设计单位介绍结构的体系,计算假定条件,输入数据的依据,多方案比较的结果,倾向性的意见。

  4.2.4.2专家询问,由设计单位补充解答和解释。

  4.2.4.3主持人组织研讨。不要先在枝节小问题上过多讨论,应首先判断结构体系是否适用,支承构件的分布是否合理,建筑重心和结构形心偏位程度,自振频率,最大水平位移,沉降量计算值等是否符合规范,有没有优化的可能;其次检查荷载和构件截面尺寸等输入数据是否过于保守,各种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安全度是否匀称,构件的位置尺寸体量是否影响使用的舒适性和视觉效果,有没有优化的可能。主持人要营造自由宽松的研讨气氛,不要停留在品头论足上,要启发大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具体办法来,倡导设计单位对不同意见进行辩论,直到大家的看法趋于统一。

  4.2.4.4主持人汇总,宣读会议纪要,收齐外聘专家的书面意见,并最迟于第二天把会议纪要,甲方声明和专家意见一并交设计单位签收。其中甲方声明的主要内容是要求设计单位必须按会议纪要的决议进行结构施工图设计,专家意见中如有与会议纪要决议不一致的,除涉及国家强制性规定外,可仅作参考。

  4.2.5对于重大的或特别复杂的工程,结构设计优化的研讨会可以在总体协调下不为例分阶段地多次举行。如桩基,地面以下结构,地面以上结构,屋顶结构等分别专题研讨,针对专题如一次研讨不够,还可以另行组织。总之,在结构优化上化再大的功夫也不为过。在这里面不仅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的潜力,也能够充分体现出工程技术人员一丝不苟的职业道德和追求。

篇3:建筑设计优化作业指导书

  建筑设计优化作业指导书

  1.作业目的

  中标方案既已中标,自有其高人一筹的亮点,作为建设单位应该尊重设计师的设计成果,不要大刀阔斧地随意修改,避免将原创概念抹杀诒尽,除非设计师主动请缨更有高招。但中标方案也并非完美无暇,总有拾遗补缺的优化和细化的可能,要求总建筑师和本主办岗位多方听取意见,在众说纷纭,七嘴八舌中提炼精华,环绕设计任务书中明确的理念目标,和设计师平等地研究探讨,把建筑方案设计到满意为止。

  2.主管岗位总建筑师:主持专家评议会议,必要时与设计师讨论交换意见,决定修改方案的取舍。

  主办岗位土建设计管理:收集汇总各种优化建议,在总建筑师的指示下和设计师联络,完善建筑设计方案。

  3.规划设计优化

  3.1作业依据

  规划设计的中标方案,评标组专家建议。

  3.2紧前工作条件

  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招标结束,规划审批之前。

  3.3重点是路网和建筑相互关系的精细调整:

  3.3.1规划设计中道路布局是龙头,区内主干道不宜靠近建筑,沿途应有景观布置;弯曲的主干道不仅有利于景观的变化,而且也便于限制车速;建筑物的出入口应通过次级道路与主干道连接;住宅前后的三级道路应创造条件设计成尽端形式;形成私密到半私密半开放到开放三种层次的环境氛围;道路的规划还须注意转弯半径、路口的视线遮挡、车灯和噪声干扰、人车交叉穿越等细部的设计。

  3.3.2要使建筑融入环境,环境设计必须提早加入。为给环境设计的创新提供空间条件,在不违反规划技术规定的前提下,容许建筑和道路的位置稍作改动,使二者兼顾。

  3.3.3以鸟瞰的俯视眼光去审视规划图或规划模型,往往容易忽略人性化方面的缺陷。只有降低视点高度,象行路人或乘车人一样地走近或走进规划模型,甚至登上阳台,身临其境一样地环顾四周,才能感觉视线是否遮挡,视野是否开阔,气流是否畅通,是否有压抑的感觉。特别是板式建筑群。从俯视的视角去看,各列建筑前后错位,蜿蜒曲折,活泼流畅,但以行人平视的视角去看,则可能变成高山峡谷,重岚叠障。

  3.3.4过分强调人车分流,往往违反了便捷的原则,减少了绿化的共享程度,结果事与愿违,反而人车混杂。

  3.3.5建设和维护城市绿地是政府的职能,房产开发企业没必要不惜紧缩建筑的间距和占地,在小区内部开辟大型绿地和人工水景,使小区居民长期承担很高的维护费用。尽管景观很秀丽,但利用率不高,缺乏公众的共享和参与,这是对土地这种宝贵的社会资源的浪费。

  4.房型设计优化

  4.1作业依据

  已通过审批的规划设计方案。`

  4.2紧前工作条件

  从规划方案审批通过起,直至施工图设计开始之前。其中扩初方案审批之前,主要是对房型的舍取,轴线的调整,扩初审批之后,主要对细部尺度的调整。

  4.3优化的重点是更加突显人性化:

  4.3.1按照客户定位,掌握舒适型和紧凑型的区别,逐户审视面积标准和功能标准。

  4.3.2就算是特定的客户群体,其职业、生活习惯、人员结构也有所不同,所以房型的布局一定要有变化,品种必须多样。

  4.3.3每个房间的长宽尺度既要满足功能需要,也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特别是厕所、厨房和次卧室等小面积的房间更要精心布置,协调好门、窗、墙、家具、设备的相互关系。

  4.3.4把最需要阳光的房间布置在南侧,不少家庭认为单身老人和儿童的次卧室比客厅和书房更需要阳光。

  4.3.5敞开无必要封闭的空间,审视每扇门和窗的位置,有时只需稍作改动,室内通风立刻得到改善。

  4.3.6审视每垛内墙,可取消的尽量取消,可减薄的一定减薄,可改成轻质的一定改成轻质。

  4.3.7注意避让不便取消的柱和梁。

  4.3.8室内管道井应尽量利用死角和暗角,不能为了缩短水平管距而挤占显要位置。

  4.3.9难以修改的房型要舍得放弃,推倒重来比勉强修改效果更好。

  5.立面造型优化

  5.1作业依据

  规划方案,扩初方案和建筑施工图。

  5.2紧前工作条件

  规划方案审批通过后可一直延续到结构封顶。其中,扩初方案审批之前,侧重于立面方案的比较,扩初方案审批通过之后,侧重于立面用料,质感和色彩搭配等的方案比较。

  5.3优化的重点是更加突显个性化:

  5.3.1传统的协调观只是让新的建筑被动地迎合和融合到现有的周围环境里去,这长期以来束膊了设计师的创新意识。应该倡导一种主动的协调观念,那就是让现有环境和新建建筑相互烘托和陪衬,既可以有似曾相识的回味无穷,也可以有标新立异的强烈对比。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哪种感觉更适宜而已。

  5.3.2高层建筑的屋顶是立面造型的点睛之笔,也是最显个性之处。上海地区的建筑屋顶从最早的鸭头颈到道士帽,从铅笔头到一柱擎天,从转*到苍蝇拍,大家生搬硬套,跟风逐流,以至举目皆类同,缺乏创新,更何谈个性。

  5.3.3清一色的板式建筑不仅使户型品种单调,缺乏选择余地,而且外观造型也是大同小异,个性特征难以体现。

  5.3.4减少甚至取消如屋顶飘板等华而不实的非功能性装饰,但遮阳板,空调架,花盆架等有实际功能的外墙附件应该有细部的装饰设计。

  5.3.5注意外窗与墙面的尺度比例,在满足自然通风的前提下减少开启窗扇的面积,以降低能源损失。

  5.3.6精心布置用于墙面绿化的附属构件


,当建筑投入使用后会使立面质感和色感产生画龙点睛的意外效果。

  5.3.7不同的阳台形状和布列会使立面产生不同阴影的效果。阳台栏板和扶手的用料最能调节建筑立面的虚实搭配。

  5.3.8仔细研究空调外机的位置,既要就近,又要相对隐蔽,还要便于客户自行安装和检修。拖接的冷媒供徊管应嵌入统一安装的墙面管线槽内,或在墙内预埋套管内穿接。

  5.3.9外墙采取保温构造后要注意所有墙面附属构配件安装的节点设计是否牢固和可靠。

  5.3.10把握外墙装饰材料的质感和色彩关键在于搭配巧妙,并非价格贵的一定好。利用电脑技术做多方案比较,一定会有满意的效果。

  5.3.11广开思路,多请几位建筑师创作立面方案;广开言路,多请几位不同年龄层次的专家审视评判。在这方面多花些时间和费用非常值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