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订单地产企业创新

3229

  订单地产与企业创新

  一、**订单地产概念

  **订单地产的概念,主要是四个方面:联合协议、共同参与、平均租金、先租后建。

  联合协议。经过几年发展,我们现在和全球12家跨国企业、其中8家是世界500强流通零售企业,签订了联合发展协议,约定了很多的条款,包括目标城市的选择、面积的要求、租金条件等等。

  共同参与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的选择,进哪个城市大家需要有一个协调,不能说你想去就去哪儿。第二是地块选择,我们把地选完以后要沟通,大家对地块进行确认。第三是规划设计与技术方面的对接,每一个店层高、面积、设备都要事先约定好。共同参与的结果是使我们的项目在开发之前就获得合作伙伴的认可。

  第三是平均租金。我们第一个长春商业地产项目,和沃尔玛的合同光租金就整整谈了六个多月。而且我们长春项目仅仅是个单店,后来做的综合购物中心差不多有6-8个主力店,如果照这样谈合同,可能一个项目一年时间就过去了,这就制约我们快速发展。于是我们跟所有跨国企业建议,能不能把中国的城市划定为两个等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第一等,剩下都算第二等,一等多少租金,二等多少租金事先规定好。这样合同洽谈的时间大大减少。这是我们两年多时间能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四是先租后建。面积、城市、租金都确定,开工之前先签一个协议,然后再投入建设。我们把上述四个方面合在一起取了一个名字,叫做订单地产。

  我们在全国首创了订单商业地产概念,也促进了自己的发展。从20**年到现在做了两年时间,目前全国跨区域做购物中心的企业仅**一家。我们的创新获得了市场大的空间和好的利润。如果竞争对手上来,我们已经做了很多,这样在租金的空间上,我们还有优惠余地,还有与对手竞争的优势。

  二、**为什么搞订单地产

  一是百年企业的战略需要

  **是中国第一家提出做百年企业的房地产企业。国际上对企业有一个划分,十年以下的叫短寿企业,10年到40年的叫中寿企业,40年以上叫长寿企业。**15年历史,已经进入中寿,基本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企业怎么发展,还需要怎么做?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经过讨论统一思想就是**要做百年老店,用一个长远目标激励大家。百年企业最核心的是三个方面:首先是物质基础,然后是制度设计,第三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尤其是一个想做的长一点的企业用来凝聚人心,统领思想,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东西,我在很多年前就说,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精神追求,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是经营文化。

  制度设计大家也很清楚,没有现代企业制度保障,管理上一塌糊涂,企业不能走远。

  百年企业物质基础可以总结很多,我们集团概括为一句话--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不但有现金流而且长期稳定。我们为什么要做购物中心,很重要的就是要追求长期现金流。**做了15年,已经是一个品牌企业,尽管如此,我们发现住宅地产现金流不稳定,政策制约非常大。靠什么解决稳定现金流?分析来分析去就是做收租物业。提出两个口号,一是做大项目,项目越大风险越小;二是向500强收租。根据这个思想我们找到沃尔玛,在长春做的第一个项目成功,一算帐觉得很好,一个店一年租金收几千万,由此我们决定,就照这个模式做。

  二是入世后竞争带来商业变革的要求

  中国零售业存在三大弊端。第一是体制不顺,第二是单打独斗,第三是业态单一。

  体制不顺。中国现在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国有商业企业,全球零售业基本上都是私营企业在做,国有企业体制适应不了激烈市场竞争。即便现在做得好的集团,比如上海华联、大商集团和北京华联,都存在很大问题,都在进行体制改造和国有股退出,我相信五年左右中国国有商业会基本退出零售竞争领域。

  单打独斗。中国零售业每个店基本都是单打独斗,现在全球零售业最大特点就是连锁经营,从区域连锁到国家连锁到全球连锁,这是今后商业发展最主要的方向,只有连锁才能做到集中采购,才能降低价格,才有竞争力。沃尔玛家乐福为什么厉害,就是集中采购,天天平价。

  业态单一。中国商业很少有适应现在人们"一站式"购物需求的综合购物中心。加入WTO后中国对全球开放零售业,随着跨国零售企业的进来,国际上流行的业态已经开始进入中国。**建一站式购物中心,适应了人们的需要,适应现在商业业态变革的形势要求。上海、沈阳、宁波**的购物中心,每一个项目有八至十个主力店,有百货、超市、家居、多厅影院、美食广场、图书超市等不同业态,再加上一、二百家小的服装店,花店等等。每个购物中心有很大的停车场,老百姓进这个店,把这个店逛完,一天时间都不够,它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购物需求。这种业态我相信会是中国商业业态最主要的发展态势。

  三是订单地产适应跨国企业经营规律

  大型企业跨国跨地区发展基本是租店经营,比如美国百盛集团、中国熟悉的肯德基和必胜客,在中国已经开了1千家店只买了一家店。沃尔玛在全球有4千多家店,自己拥有产权的不到1千家,而且都是在美国本土。所有跨国企业,除了制造业以外,凡是做经营做流通做金融的都是租,只租不买。我们给它们做订单地产,适应他们的发展规律,某种程度也是市场细分的结果。**是做地产起家的,七、八百员工全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但是我们对经营不明白,而跨国企业造房子不如我们精通,所以我们造房子他们在租店经营,这是市场细分的结果。

  四是市场空间大,可以做大企业

  美国2亿人,有1万多个购物中心,澳大利亚2000万人,有500个购物中心,中国有13亿人,现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但是到20**年,中国收入达到新加坡现在的水平,至少有2万个购物中心的建设空间,打一个折扣至少也是一万个。因此中国做购物中心市场空间比较大,**进入这个行业可以做大,符合我们要做百年企业、规模企业的思想。

  五是订单地产利国利民

  **购物中心开工的15个,报建的有10个,这25个购物中心都获得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因为**做这个东西有四大好处,我们叫做四大工程。

  第一是就业工程。我们的购物中心里最大可以新增1万人就业,最小的也有6、7千人就业,这符合中国国情,尤其是现在中央政府号召就业优先,它的好处就更突出了。

  第二是税收工程。任何一个购物中心开业以后每年有几千万的税收,大的就过亿,百姓喜欢政府也喜欢。

  第三是提升城市商业水准。我们的项目让所在城市的商业水准跟国际接轨,而且带进去的零售商,一般是500强企业,对政府招商引资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是购物中心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提升城市形象。

  三、**订单地产的运作模式

  **订单地产的运作模式,可

以概括为六大要素。

  (一)结合实际。

  做任何事情你都不能简单的克隆,必须创新学习,比如购物中心我去国外看过,除了法国和澳大利亚有少数三五家购物中心在城区边缘,全部都是在远郊,购物广场外露天停车不收钱。为什么?地便宜。我们中国能不能照搬这东西?不能照搬。

  第一中国交通条件不允许。我认为中国只能发展大交通,中国不能敞开发展私家车,将来肯定是有限制的发展。北京二百万辆车就弄成现在这样。中国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但真正能用的也就1/10,大多数是丘陵、山地等,中国土地太紧张,所以中国绝对不能敞开发展私家车,也不可能像国外似的,到郊外随便征1000亩地搞购物中心。

  第二是中国人的消费心理。虽然人们有车了,但在廊坊建购物中心,北京人也还是不愿意去。亚洲大型购物中心基本都在城里面,亚洲人、中国人好热闹不喜欢冷清,购物不完全是购物行为,还有情感交流是快乐的事情,买百货叫逛,女的进去逛,两小时出来什么也没买,这是中国人的天性,老外没这个,一去买一周的东西回来了,就再不去了。所以我们认为中国不可能走国外购物中心的发展道路,现在**做的购物中心基本上都是在城区,部分在商业核心区,很受欢迎。

  (二)准确选址

  房地产业有一句名言,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商业经营有句话叫一步差三成,差一步,两个店卖同样的东西业绩可能差3成。

  如何选址,第一看传统,它是传统商业的地段。最好不要去新创造商气。商业地段商气形成最重要的是历史,而不是购物中心多大,建的档次多高。心理上觉得那地方值得去,买东西他就去了,这是历史的心理作用。

  第二看租金,或者是预期租金比较高的地方。我们到很多城市发现,有地方你觉得不起眼,不怎么样,租金却很高,比如青岛我们一开始选中山路,但最后选址在台东三路,乍一看档次不是很高,房子比较破旧,但一调查那地方租金最贵,什么原因?因为卖大路货,东西越便宜人越多。

  第三看交通。购物中心一定要两边或者四边都是大马路,因为我们购物中心停车位最少是几百个,多的几千个,这对交通的影响非常大。

  第四看周边人口。现在周边人口一定要多,而且居住人口占大多数。这点很重要,因为购物中心服务半径原则上5公里到10公里,所以周边人口多少非常重要。

  第五看规划。比如我们在宁波的购物中心现在不是很旺的地段,但是我们决定去做。因为是新规划开发区,是城市发展方向。行政中心搬过去了,整个25栋楼,周边规划正在建一个大学城,包括全国首家境外办的大学。我们购物中心建设要两年,等建设起来,周边人口起码50万。长远看宁波这个购物中心可能是效益最好的。

  (三)规划为本

  一个项目除了把地选好之后能不能成功很重要的是规划。尤其现在**做的购物中心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要卖一点,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中国没有房地产信托,也没有房地产基金,所以我们没办法只好卖一点,比如投资10个亿,卖铺收回5个亿,剩下的可能四、五年把投资收回来,如果一点不卖负债率就太高了,银行更不借给你钱。

  第一交通优先。首先看交通,出入口怎样便捷,停车怎么到达各个店。我们现在做的都是地下停车,就要设计让停车的人流很快找到百货,找到超市,开车人要很容易找到你的店。

  第二块状为主。做了这么多年的经营,我感觉到做购物中心做块状比较好,最好不要做长条的,人流从这头到那头没有交流,围着一圈走,或者拐弯走,人气能够兜得住,滞留时间长。

  第三不留死角。千万不要走到头再折回来,这条路就死了。店租不上价,也卖不上价。一定不要有死角,宁可使用率降低一点也要做到路路相通,而且进来的人很容易看到垂直交通体系。

  第四小店优先。并不因为是主力店就放在最好位置,恰恰把不容易卖不容易租比较差的位置给主力店去做,反正主力店租金不是太高,但是它稳定、招人气。珠宝店美容店之类利润高,我们把最好的位置,人流最容易到达的位置给他们。我们计划从20**年开始只租不卖,一定要把最好的位置留给小店,以提高整个回报率。

  (四)主力店进驻

  购物中心能不能成功很重要的是能不能招到有号召力的品牌主力店。主力店进来两大好处,第一人气保证。沃尔玛、时代华纳、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品牌就是号召力。第二是永续经营的保证。一般一个购物中心要成熟没有三年是不行的,刚开业头一年头两年比较冷清,这有一个过程。小的店只能同甘,不能共苦。需要守半年的时候,他三个月不挣钱就跑了,所以光租小店不行,至少有一半面积租给有品牌的主力店,它能守得住,即使不好也能调整。比如必胜客进中国的时候叫比萨,进中国整整五年亏损,百胜集团委托美国知名公司调查,通过多个城市十几万人次调查,得出结论一要调整口味,二要改更中国化一点的名字。后来把颜色和名字改了,味道也调了。以后4年时间,200家店开起来了,而且每个店都火,非常成功。品牌主力店有调整力,做的不好自己调整,小店行吗?不行就走了。

  我看过台湾第一家SHOPPING MALL台茂购物中心,开业时候非常火。开业那天台北国际机场停飞四个小时,因为是台湾第一个购物中心,所有人都去,车队排出几公里,路全堵死了。从市区到机场去的人,包括驾驶员都去不了,所以出港航班停飞四个小时,但是现在这个购物中心在走下坡,就是建设的时候没有安排主力店,只有一个超市,七层全部是小店。火的时候,小店找关系进去,但是小店都卖同样的东西,老百姓新鲜劲一过,觉得开车那么远也没什么特色,跟城里面差不多,没有吸引力了。经营一差,小店就跑了。又找第二批小店过来,不行又跑了。所以台茂购物中心处在不断招店不断出走的恶性循环中,租金也越来越便宜。

  (五)以租为主

  做购物中心**一开始卖部分铺,现在看不行,卖了以后经营很混乱,很多投资者回报期望值太高,一年百分之七、八的回报率都不满意。现在分析看,卖铺实际上是牺牲长期利益换取短期利益。以后做购物中心一定要只租不卖,卖了以后弊端毛病全来了,这一片区域做服装,他给你开一个卖小快餐的,全都影响了,很难保证整体性经营。

  (六)物业管理

  购物中心物业管理非常重要,物业管理能解决两方面问题,第一是提升租金,物业管理越好,品质越好,租金越高。第二、长期旺场经营要靠物业管理。

  做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执行,战略再好也需要有人执行,执行是非常重要的。韦尔奇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两句话"有想法就是英雄,最伟大的是执行"。全球为什么都叫首席执行官,不叫首席战略官?因为战略要靠执行层面贯彻,决定经营业绩差异的并不是战略而是执行力。战略设计再好,标准设计再好,如果没有执行力,没有人执行贯彻做下去就是白扯。战略这个东西基本是大同小异的,中国几万个企业能出几万个战略吗?战略是基本相同的,想法也是基本相同的,最终就是看执行层面怎样,你能不能执行下去。

我的自我定位是企业家,实实在在把执行做好就发展上去了,购物中心每年七、八个做下去,到20**年我可以做到1千万平米。

  四、**的订单地产与企业创新

  (一)**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的企业

  举三方面例子说明。

  **是中国第一家搞规模旧区改造的企业

  **从19*开始就在大连市搞大规模旧区拆迁改造。当时我们名字不叫**,名字也是花1千块钱征集来的,原来叫西岗住宅开发。当时是我们自己搞的公司,没有准生证,那时有计划指标才能批地,我们基本上是年年买计划指标,拿了计划指标申请地,好地也不能批给我们。当时市政府旁边有一块地,多年计划改造。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要动迁近千户居民。市政府让直属三家企业改造,找一家说亏损,再找一家也说亏损,都不去,为什么?当时大连市最高房价1200块,按照这个价钱计算确实是亏损,规划局找我们问要不要这地,我们说要。要了地以后公司反对声很大,我就跟大家算帐,1200元是亏损,我们卖1500还亏不亏损?但是凭什么卖1500元,要知道*,这在全国都是天价 。我们就动脑筋搞点创新。第一做三件套卫生间,当时县团级以上才允许住带洗手间的房子,我们洗手间做到6平方米。另外计划经济时代盖房子用的是苏联图纸,没有厅,我们就设计客厅还设计相当部分大客厅,厅有窗户,现在讲就是四明概念。当时住房面积限制非常严,我们就把面积设计较大,三房120平方米,四房140平方米,最低85平方米以上。

  实际上就小小三点创新,1600块一平方米,二个月全卖光。而且居然好几个副市级的领导买房子,很多人一看都说好。这一单挣了一千多万,这是**掘的第一桶金。从中我们发现一个秘密,市中心房子好卖,所以**前几年基本上在城里面开发。而且92年搞了全国最大旧区改造项目大连市新开路小区,总规划面积八十几万平方米,当时在全国是罕见的,企业由此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是最早跨区域开发的企业。

  1992年就去了广州。由于我们比较早的实行跨区域发展,到现在**保持了三个全国之最,第一是跨区域开发最多,在25个城市开发,中国最多。另外我们每年开发面积最大,一年300万平米左右,而且越做越大。第三销售额最大,我们房地产这一块一年超过70亿销售额。

  **在中国首创商业地产

  商业地产的概念也是**提出来的,订单地产概念也是**推广的,现在是中国商业地产做得规模最大的企业。

  除了以上三点,**还做了很多第一,比如第一个做欧式住宅社区、第一个使用塑钢门窗、第一个做节能住宅,等等。所以**是具有创新传统的企业。

  (二)创新能力是**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在全国,尤其是企业界争论比较大,有的说这个是核心竞争力,有的说那个是核心竞争力。其实我觉得核心竞争力是不用争论的,行业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可以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核心竞争力有两条。

  一是盈利能力。

  我们强调盈利,不做亏损的事情,企业就是要赚钱,不赚钱就是违背了做企业的职业道德。我们提出口号**要开发抗跌性产品,有盈利空间才做。做商业地产也是看盈利能力,能够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开发到现在约有100个楼盘,没有一单是亏损楼盘,没有一单是死盘,就是前期目的明确,不赚钱不做,盈利小不做。我觉得盈利能力是**的核心竞争力。我在公司经常讲一句话,做100亿一个亿利润和做10个亿一个亿利润,一定是做10个亿的企业优秀。

  二是创新能力。

  正是靠创新求异,使我们领先一点,即使年开发300万平米,到现在竣工一年以上的空置房为零,**现在是竣工一个盘销售清一个盘。我经常讲一句话,"销售为首,现金为王"。盖房子不叫本事,盖好房子叫小本事,只有盖好房子卖好房子才叫真正的本事。我在企业一是抓发展,一是抓销售。我的两个副总裁,一个管住宅发展,一个管商业发展,我每天晚上问一遍销售状况,随时随地问下面总经理,今天卖得怎么样?董事长打电话下去就是一种敦促作用,他们都知道我这习惯。所以任何时候老总都要清楚,销售多少,应收款多少。正因为这些思路加上我们这些创新,使**现在保持着竣工房零空置。

  创新的同时我们十分强调工程质量。从1996年到现在,始终保持工程质量全优。我们开发的商品房没有合格产品,都是优良品以上,而且拥有好几个鲁班奖,还有好多省优产品。这种追求质量加上适当创新,保证楼盘卖的非常好,现在可以这么讲,从南边的昆明到最北边的哈尔滨,从上海到北京,凡是我们推出的楼盘都卖的非常好。

  (三)**形成机制创新

  **有创新传统说明我们的创新不是靠外力推动,不是靠高层推动,很大原因是我们自己形成了一定的机制创新能力。创新最核心的东西是机制创新,形成一种惯性作用。**形成机制创新有两个表现。一是**的企业制度支持创新,比如我们所有项目开工之前要签目标责任制,这里面对创新就会有要求,而且与奖励挂钩。我们每年评选一个优秀楼盘,优秀楼盘就是创新楼盘。住宅地产每年十来个楼盘,商业地产十来个楼盘,每年各评选一个,评上就有精神和物质的奖励。

  二是**的文化鼓励创新。主要两条。一条全员创新意识比较浓。企业鼓励求异思维,第二条创新允许失败,这也是企业文化的一方面。我们跨区域发展第一单是失败的,但并没有打击我们跨区域的信心。总结总结又走出去,正是这种不怕失败允许失败的精神,创新才能坚持下去,不然一失败就不敢做了,创新就不能持久。商业地产我们第一个长春项目,也不是成功的,一开始营销管理不规范,最后造成很多毛病。从那以后我们吸取了教训,制定了商业营销规定。我跟大家讲这是好事,第一单做坏了事情就露出来,解决了问题才会有今天十多个购物中心的发展。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冒险,要有冒险精神。先行者绝大部分会成为先烈,少部分会成为先进。当然冒险不是蛮干,这是有区别的,但做企业一定要有适度冒险精神,如果做企业心态非常稳,这个企业不可能做大,不可能持续进步。

  (四)**对企业创新的几点体会

  第一企业创新的根本是机制创新,企业创新要想形成持续创新最根本的是要解决机制创新,靠机制推动不是靠外力推动创新才能持续。

  第二创新的核心是思想创新。说穿了就是解放思想,敢于求异思维。中华民族教育传统就是求同思维,必须意见一致,所以我跟员工说我希望你们求异思维,你不要跟大家一样。

  第三创新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绝对不会是点子主义,不是灵感的闪现,创新不是策划出来的。就从我们订单地产的发展看,一开始想和沃尔玛合作,后来多几家合作,做了单店又创新做组合店。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完善不断琢磨,任何一个领先企业的创新都是持续完善的过程。

  第四创新要合理适度。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不能过度创新,创新是好的,但

是不能过度,真理和错误往往就是一小步,过度创新就走向反面了。对企业的设计、经营的发展一定要结合国情、结合市情、结合企业把握好这个度。举一个例子,美国99年破产的铱星公司,发了55颗卫星,全球只有千分之一的地方不能覆盖,真正的全球通,但是它的创新超出了的人们消费水平,买一个手机20多万,一个月话费1万多块,市场不接受,全球只卖了20多万部电话就卖不出去了,最后没有办法生存只好破产。所以不能觉得一切创新就是好事,要看适不适合自己的情况,适不适合市场的情况。

篇2:订单地产企业创新

  订单地产与企业创新

  一、**订单地产概念

  **订单地产的概念,主要是四个方面:联合协议、共同参与、平均租金、先租后建。

  联合协议。经过几年发展,我们现在和全球12家跨国企业、其中8家是世界500强流通零售企业,签订了联合发展协议,约定了很多的条款,包括目标城市的选择、面积的要求、租金条件等等。

  共同参与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的选择,进哪个城市大家需要有一个协调,不能说你想去就去哪儿。第二是地块选择,我们把地选完以后要沟通,大家对地块进行确认。第三是规划设计与技术方面的对接,每一个店层高、面积、设备都要事先约定好。共同参与的结果是使我们的项目在开发之前就获得合作伙伴的认可。

  第三是平均租金。我们第一个长春商业地产项目,和沃尔玛的合同光租金就整整谈了六个多月。而且我们长春项目仅仅是个单店,后来做的综合购物中心差不多有6-8个主力店,如果照这样谈合同,可能一个项目一年时间就过去了,这就制约我们快速发展。于是我们跟所有跨国企业建议,能不能把中国的城市划定为两个等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第一等,剩下都算第二等,一等多少租金,二等多少租金事先规定好。这样合同洽谈的时间大大减少。这是我们两年多时间能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四是先租后建。面积、城市、租金都确定,开工之前先签一个协议,然后再投入建设。我们把上述四个方面合在一起取了一个名字,叫做订单地产。

  我们在全国首创了订单商业地产概念,也促进了自己的发展。从20**年到现在做了两年时间,目前全国跨区域做购物中心的企业仅**一家。我们的创新获得了市场大的空间和好的利润。如果竞争对手上来,我们已经做了很多,这样在租金的空间上,我们还有优惠余地,还有与对手竞争的优势。

  二、**为什么搞订单地产

  一是百年企业的战略需要

  **是中国第一家提出做百年企业的房地产企业。国际上对企业有一个划分,十年以下的叫短寿企业,10年到40年的叫中寿企业,40年以上叫长寿企业。**15年历史,已经进入中寿,基本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企业怎么发展,还需要怎么做?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经过讨论统一思想就是**要做百年老店,用一个长远目标激励大家。百年企业最核心的是三个方面:首先是物质基础,然后是制度设计,第三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尤其是一个想做的长一点的企业用来凝聚人心,统领思想,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东西,我在很多年前就说,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精神追求,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是经营文化。

  制度设计大家也很清楚,没有现代企业制度保障,管理上一塌糊涂,企业不能走远。

  百年企业物质基础可以总结很多,我们集团概括为一句话--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不但有现金流而且长期稳定。我们为什么要做购物中心,很重要的就是要追求长期现金流。**做了15年,已经是一个品牌企业,尽管如此,我们发现住宅地产现金流不稳定,政策制约非常大。靠什么解决稳定现金流?分析来分析去就是做收租物业。提出两个口号,一是做大项目,项目越大风险越小;二是向500强收租。根据这个思想我们找到沃尔玛,在长春做的第一个项目成功,一算帐觉得很好,一个店一年租金收几千万,由此我们决定,就照这个模式做。

  二是入世后竞争带来商业变革的要求

  中国零售业存在三大弊端。第一是体制不顺,第二是单打独斗,第三是业态单一。

  体制不顺。中国现在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国有商业企业,全球零售业基本上都是私营企业在做,国有企业体制适应不了激烈市场竞争。即便现在做得好的集团,比如上海华联、大商集团和北京华联,都存在很大问题,都在进行体制改造和国有股退出,我相信五年左右中国国有商业会基本退出零售竞争领域。

  单打独斗。中国零售业每个店基本都是单打独斗,现在全球零售业最大特点就是连锁经营,从区域连锁到国家连锁到全球连锁,这是今后商业发展最主要的方向,只有连锁才能做到集中采购,才能降低价格,才有竞争力。沃尔玛家乐福为什么厉害,就是集中采购,天天平价。

  业态单一。中国商业很少有适应现在人们"一站式"购物需求的综合购物中心。加入WTO后中国对全球开放零售业,随着跨国零售企业的进来,国际上流行的业态已经开始进入中国。**建一站式购物中心,适应了人们的需要,适应现在商业业态变革的形势要求。上海、沈阳、宁波**的购物中心,每一个项目有八至十个主力店,有百货、超市、家居、多厅影院、美食广场、图书超市等不同业态,再加上一、二百家小的服装店,花店等等。每个购物中心有很大的停车场,老百姓进这个店,把这个店逛完,一天时间都不够,它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购物需求。这种业态我相信会是中国商业业态最主要的发展态势。

  三是订单地产适应跨国企业经营规律

  大型企业跨国跨地区发展基本是租店经营,比如美国百盛集团、中国熟悉的肯德基和必胜客,在中国已经开了1千家店只买了一家店。沃尔玛在全球有4千多家店,自己拥有产权的不到1千家,而且都是在美国本土。所有跨国企业,除了制造业以外,凡是做经营做流通做金融的都是租,只租不买。我们给它们做订单地产,适应他们的发展规律,某种程度也是市场细分的结果。**是做地产起家的,七、八百员工全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但是我们对经营不明白,而跨国企业造房子不如我们精通,所以我们造房子他们在租店经营,这是市场细分的结果。

  四是市场空间大,可以做大企业

  美国2亿人,有1万多个购物中心,澳大利亚2000万人,有500个购物中心,中国有13亿人,现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但是到20**年,中国收入达到新加坡现在的水平,至少有2万个购物中心的建设空间,打一个折扣至少也是一万个。因此中国做购物中心市场空间比较大,**进入这个行业可以做大,符合我们要做百年企业、规模企业的思想。

  五是订单地产利国利民

  **购物中心开工的15个,报建的有10个,这25个购物中心都获得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因为**做这个东西有四大好处,我们叫做四大工程。

  第一是就业工程。我们的购物中心里最大可以新增1万人就业,最小的也有6、7千人就业,这符合中国国情,尤其是现在中央政府号召就业优先,它的好处就更突出了。

  第二是税收工程。任何一个购物中心开业以后每年有几千万的税收,大的就过亿,百姓喜欢政府也喜欢。

  第三是提升城市商业水准。我们的项目让所在城市的商业水准跟国际接轨,而且带进去的零售商,一般是500强企业,对政府招商引资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是购物中心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提升城市形象。

  三、**订单地产的运作模式

  **订单地产的运作模式,可

以概括为六大要素。

  (一)结合实际。

  做任何事情你都不能简单的克隆,必须创新学习,比如购物中心我去国外看过,除了法国和澳大利亚有少数三五家购物中心在城区边缘,全部都是在远郊,购物广场外露天停车不收钱。为什么?地便宜。我们中国能不能照搬这东西?不能照搬。

  第一中国交通条件不允许。我认为中国只能发展大交通,中国不能敞开发展私家车,将来肯定是有限制的发展。北京二百万辆车就弄成现在这样。中国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但真正能用的也就1/10,大多数是丘陵、山地等,中国土地太紧张,所以中国绝对不能敞开发展私家车,也不可能像国外似的,到郊外随便征1000亩地搞购物中心。

  第二是中国人的消费心理。虽然人们有车了,但在廊坊建购物中心,北京人也还是不愿意去。亚洲大型购物中心基本都在城里面,亚洲人、中国人好热闹不喜欢冷清,购物不完全是购物行为,还有情感交流是快乐的事情,买百货叫逛,女的进去逛,两小时出来什么也没买,这是中国人的天性,老外没这个,一去买一周的东西回来了,就再不去了。所以我们认为中国不可能走国外购物中心的发展道路,现在**做的购物中心基本上都是在城区,部分在商业核心区,很受欢迎。

  (二)准确选址

  房地产业有一句名言,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商业经营有句话叫一步差三成,差一步,两个店卖同样的东西业绩可能差3成。

  如何选址,第一看传统,它是传统商业的地段。最好不要去新创造商气。商业地段商气形成最重要的是历史,而不是购物中心多大,建的档次多高。心理上觉得那地方值得去,买东西他就去了,这是历史的心理作用。

  第二看租金,或者是预期租金比较高的地方。我们到很多城市发现,有地方你觉得不起眼,不怎么样,租金却很高,比如青岛我们一开始选中山路,但最后选址在台东三路,乍一看档次不是很高,房子比较破旧,但一调查那地方租金最贵,什么原因?因为卖大路货,东西越便宜人越多。

  第三看交通。购物中心一定要两边或者四边都是大马路,因为我们购物中心停车位最少是几百个,多的几千个,这对交通的影响非常大。

  第四看周边人口。现在周边人口一定要多,而且居住人口占大多数。这点很重要,因为购物中心服务半径原则上5公里到10公里,所以周边人口多少非常重要。

  第五看规划。比如我们在宁波的购物中心现在不是很旺的地段,但是我们决定去做。因为是新规划开发区,是城市发展方向。行政中心搬过去了,整个25栋楼,周边规划正在建一个大学城,包括全国首家境外办的大学。我们购物中心建设要两年,等建设起来,周边人口起码50万。长远看宁波这个购物中心可能是效益最好的。

  (三)规划为本

  一个项目除了把地选好之后能不能成功很重要的是规划。尤其现在**做的购物中心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要卖一点,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中国没有房地产信托,也没有房地产基金,所以我们没办法只好卖一点,比如投资10个亿,卖铺收回5个亿,剩下的可能四、五年把投资收回来,如果一点不卖负债率就太高了,银行更不借给你钱。

  第一交通优先。首先看交通,出入口怎样便捷,停车怎么到达各个店。我们现在做的都是地下停车,就要设计让停车的人流很快找到百货,找到超市,开车人要很容易找到你的店。

  第二块状为主。做了这么多年的经营,我感觉到做购物中心做块状比较好,最好不要做长条的,人流从这头到那头没有交流,围着一圈走,或者拐弯走,人气能够兜得住,滞留时间长。

  第三不留死角。千万不要走到头再折回来,这条路就死了。店租不上价,也卖不上价。一定不要有死角,宁可使用率降低一点也要做到路路相通,而且进来的人很容易看到垂直交通体系。

  第四小店优先。并不因为是主力店就放在最好位置,恰恰把不容易卖不容易租比较差的位置给主力店去做,反正主力店租金不是太高,但是它稳定、招人气。珠宝店美容店之类利润高,我们把最好的位置,人流最容易到达的位置给他们。我们计划从20**年开始只租不卖,一定要把最好的位置留给小店,以提高整个回报率。

  (四)主力店进驻

  购物中心能不能成功很重要的是能不能招到有号召力的品牌主力店。主力店进来两大好处,第一人气保证。沃尔玛、时代华纳、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品牌就是号召力。第二是永续经营的保证。一般一个购物中心要成熟没有三年是不行的,刚开业头一年头两年比较冷清,这有一个过程。小的店只能同甘,不能共苦。需要守半年的时候,他三个月不挣钱就跑了,所以光租小店不行,至少有一半面积租给有品牌的主力店,它能守得住,即使不好也能调整。比如必胜客进中国的时候叫比萨,进中国整整五年亏损,百胜集团委托美国知名公司调查,通过多个城市十几万人次调查,得出结论一要调整口味,二要改更中国化一点的名字。后来把颜色和名字改了,味道也调了。以后4年时间,200家店开起来了,而且每个店都火,非常成功。品牌主力店有调整力,做的不好自己调整,小店行吗?不行就走了。

  我看过台湾第一家SHOPPING MALL台茂购物中心,开业时候非常火。开业那天台北国际机场停飞四个小时,因为是台湾第一个购物中心,所有人都去,车队排出几公里,路全堵死了。从市区到机场去的人,包括驾驶员都去不了,所以出港航班停飞四个小时,但是现在这个购物中心在走下坡,就是建设的时候没有安排主力店,只有一个超市,七层全部是小店。火的时候,小店找关系进去,但是小店都卖同样的东西,老百姓新鲜劲一过,觉得开车那么远也没什么特色,跟城里面差不多,没有吸引力了。经营一差,小店就跑了。又找第二批小店过来,不行又跑了。所以台茂购物中心处在不断招店不断出走的恶性循环中,租金也越来越便宜。

  (五)以租为主

  做购物中心**一开始卖部分铺,现在看不行,卖了以后经营很混乱,很多投资者回报期望值太高,一年百分之七、八的回报率都不满意。现在分析看,卖铺实际上是牺牲长期利益换取短期利益。以后做购物中心一定要只租不卖,卖了以后弊端毛病全来了,这一片区域做服装,他给你开一个卖小快餐的,全都影响了,很难保证整体性经营。

  (六)物业管理

  购物中心物业管理非常重要,物业管理能解决两方面问题,第一是提升租金,物业管理越好,品质越好,租金越高。第二、长期旺场经营要靠物业管理。

  做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执行,战略再好也需要有人执行,执行是非常重要的。韦尔奇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两句话"有想法就是英雄,最伟大的是执行"。全球为什么都叫首席执行官,不叫首席战略官?因为战略要靠执行层面贯彻,决定经营业绩差异的并不是战略而是执行力。战略设计再好,标准设计再好,如果没有执行力,没有人执行贯彻做下去就是白扯。战略这个东西基本是大同小异的,中国几万个企业能出几万个战略吗?战略是基本相同的,想法也是基本相同的,最终就是看执行层面怎样,你能不能执行下去。

我的自我定位是企业家,实实在在把执行做好就发展上去了,购物中心每年七、八个做下去,到20**年我可以做到1千万平米。

  四、**的订单地产与企业创新

  (一)**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的企业

  举三方面例子说明。

  **是中国第一家搞规模旧区改造的企业

  **从19*开始就在大连市搞大规模旧区拆迁改造。当时我们名字不叫**,名字也是花1千块钱征集来的,原来叫西岗住宅开发。当时是我们自己搞的公司,没有准生证,那时有计划指标才能批地,我们基本上是年年买计划指标,拿了计划指标申请地,好地也不能批给我们。当时市政府旁边有一块地,多年计划改造。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要动迁近千户居民。市政府让直属三家企业改造,找一家说亏损,再找一家也说亏损,都不去,为什么?当时大连市最高房价1200块,按照这个价钱计算确实是亏损,规划局找我们问要不要这地,我们说要。要了地以后公司反对声很大,我就跟大家算帐,1200元是亏损,我们卖1500还亏不亏损?但是凭什么卖1500元,要知道*,这在全国都是天价 。我们就动脑筋搞点创新。第一做三件套卫生间,当时县团级以上才允许住带洗手间的房子,我们洗手间做到6平方米。另外计划经济时代盖房子用的是苏联图纸,没有厅,我们就设计客厅还设计相当部分大客厅,厅有窗户,现在讲就是四明概念。当时住房面积限制非常严,我们就把面积设计较大,三房120平方米,四房140平方米,最低85平方米以上。

  实际上就小小三点创新,1600块一平方米,二个月全卖光。而且居然好几个副市级的领导买房子,很多人一看都说好。这一单挣了一千多万,这是**掘的第一桶金。从中我们发现一个秘密,市中心房子好卖,所以**前几年基本上在城里面开发。而且92年搞了全国最大旧区改造项目大连市新开路小区,总规划面积八十几万平方米,当时在全国是罕见的,企业由此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是最早跨区域开发的企业。

  1992年就去了广州。由于我们比较早的实行跨区域发展,到现在**保持了三个全国之最,第一是跨区域开发最多,在25个城市开发,中国最多。另外我们每年开发面积最大,一年300万平米左右,而且越做越大。第三销售额最大,我们房地产这一块一年超过70亿销售额。

  **在中国首创商业地产

  商业地产的概念也是**提出来的,订单地产概念也是**推广的,现在是中国商业地产做得规模最大的企业。

  除了以上三点,**还做了很多第一,比如第一个做欧式住宅社区、第一个使用塑钢门窗、第一个做节能住宅,等等。所以**是具有创新传统的企业。

  (二)创新能力是**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在全国,尤其是企业界争论比较大,有的说这个是核心竞争力,有的说那个是核心竞争力。其实我觉得核心竞争力是不用争论的,行业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可以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核心竞争力有两条。

  一是盈利能力。

  我们强调盈利,不做亏损的事情,企业就是要赚钱,不赚钱就是违背了做企业的职业道德。我们提出口号**要开发抗跌性产品,有盈利空间才做。做商业地产也是看盈利能力,能够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开发到现在约有100个楼盘,没有一单是亏损楼盘,没有一单是死盘,就是前期目的明确,不赚钱不做,盈利小不做。我觉得盈利能力是**的核心竞争力。我在公司经常讲一句话,做100亿一个亿利润和做10个亿一个亿利润,一定是做10个亿的企业优秀。

  二是创新能力。

  正是靠创新求异,使我们领先一点,即使年开发300万平米,到现在竣工一年以上的空置房为零,**现在是竣工一个盘销售清一个盘。我经常讲一句话,"销售为首,现金为王"。盖房子不叫本事,盖好房子叫小本事,只有盖好房子卖好房子才叫真正的本事。我在企业一是抓发展,一是抓销售。我的两个副总裁,一个管住宅发展,一个管商业发展,我每天晚上问一遍销售状况,随时随地问下面总经理,今天卖得怎么样?董事长打电话下去就是一种敦促作用,他们都知道我这习惯。所以任何时候老总都要清楚,销售多少,应收款多少。正因为这些思路加上我们这些创新,使**现在保持着竣工房零空置。

  创新的同时我们十分强调工程质量。从1996年到现在,始终保持工程质量全优。我们开发的商品房没有合格产品,都是优良品以上,而且拥有好几个鲁班奖,还有好多省优产品。这种追求质量加上适当创新,保证楼盘卖的非常好,现在可以这么讲,从南边的昆明到最北边的哈尔滨,从上海到北京,凡是我们推出的楼盘都卖的非常好。

  (三)**形成机制创新

  **有创新传统说明我们的创新不是靠外力推动,不是靠高层推动,很大原因是我们自己形成了一定的机制创新能力。创新最核心的东西是机制创新,形成一种惯性作用。**形成机制创新有两个表现。一是**的企业制度支持创新,比如我们所有项目开工之前要签目标责任制,这里面对创新就会有要求,而且与奖励挂钩。我们每年评选一个优秀楼盘,优秀楼盘就是创新楼盘。住宅地产每年十来个楼盘,商业地产十来个楼盘,每年各评选一个,评上就有精神和物质的奖励。

  二是**的文化鼓励创新。主要两条。一条全员创新意识比较浓。企业鼓励求异思维,第二条创新允许失败,这也是企业文化的一方面。我们跨区域发展第一单是失败的,但并没有打击我们跨区域的信心。总结总结又走出去,正是这种不怕失败允许失败的精神,创新才能坚持下去,不然一失败就不敢做了,创新就不能持久。商业地产我们第一个长春项目,也不是成功的,一开始营销管理不规范,最后造成很多毛病。从那以后我们吸取了教训,制定了商业营销规定。我跟大家讲这是好事,第一单做坏了事情就露出来,解决了问题才会有今天十多个购物中心的发展。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冒险,要有冒险精神。先行者绝大部分会成为先烈,少部分会成为先进。当然冒险不是蛮干,这是有区别的,但做企业一定要有适度冒险精神,如果做企业心态非常稳,这个企业不可能做大,不可能持续进步。

  (四)**对企业创新的几点体会

  第一企业创新的根本是机制创新,企业创新要想形成持续创新最根本的是要解决机制创新,靠机制推动不是靠外力推动创新才能持续。

  第二创新的核心是思想创新。说穿了就是解放思想,敢于求异思维。中华民族教育传统就是求同思维,必须意见一致,所以我跟员工说我希望你们求异思维,你不要跟大家一样。

  第三创新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绝对不会是点子主义,不是灵感的闪现,创新不是策划出来的。就从我们订单地产的发展看,一开始想和沃尔玛合作,后来多几家合作,做了单店又创新做组合店。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完善不断琢磨,任何一个领先企业的创新都是持续完善的过程。

  第四创新要合理适度。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不能过度创新,创新是好的,但

是不能过度,真理和错误往往就是一小步,过度创新就走向反面了。对企业的设计、经营的发展一定要结合国情、结合市情、结合企业把握好这个度。举一个例子,美国99年破产的铱星公司,发了55颗卫星,全球只有千分之一的地方不能覆盖,真正的全球通,但是它的创新超出了的人们消费水平,买一个手机20多万,一个月话费1万多块,市场不接受,全球只卖了20多万部电话就卖不出去了,最后没有办法生存只好破产。所以不能觉得一切创新就是好事,要看适不适合自己的情况,适不适合市场的情况。

篇3:完善基础管理创新服务观念

  完善基础管理,创新服务观念。

  管理处要高效的完成小区的日常基础服务工作,如:保洁、绿化、工程维修等,保证小区时刻处于优秀的状态,时刻的让服务人员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

  (一)、服务观念的创新。物业管理要彻底的改变说教式的和近乎死板的服务方式。要把“被动式的服务”转化成为“主动式的服务”。要在员工的入职之初和管理处的日常培训中,给员工灌输“认同工作、主动付出、被动收获、从而感恩”的心态。可用“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理论跟他们沟通:对待一项工作,除了付出,还要学会坚持,这样才能成功!引导员工给自己定好位,树立为业主服务的主动意识,那么余下的问题就有可能迎刃而解。

  (二)、管理处要针对业主关注的不同点制定不同的服务方案。物业管理提供的是服务,是无形的产品。比如,小区年迈的老人,他们的身体或腿脚往往不方便,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要求我们的员工,要记得他们住在那一栋,为他们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老人带东西的时候,我们尽一切力量帮助他们提东西,护送他们回家;有些老人在小区会过的比较孤单,我们的员工就要时时的留意他们的心态,这个时候,我们的员工就不仅仅是服务人员了,同时也要承担着心理辅导师的作用,我们要尽可能陪老人聊天,聊家常,通过谈话了解老人的心态,尽自己、尽物业管理处的能力去帮助老人解决问题。只要老人开心,他们的子女往往会爱屋及乌,一般情况下不会对物业管理处有过多的不满。

  (三)、只有真正的了解了业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去改正以前的工作方式,去迎合业主的真正需求,尽最大的努力让业户满意,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