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无法说不》读后感:双赢思维

3247

  《无法说不》读后感:双赢思维

  著名的世界级谈判专家威廉·尤里运用简洁而又生动且充满活力的哲理性文字将“谈判”的障碍、技巧演绎得精深而又有趣。透析出的深邃的哲学思想让我更多地感悟到那时一场头脑风暴,是一场思维的较量和抗衡,是一个个体和企业处事、做人的思维方式。

  现实生活中,一提到“谈判”,我们通常容易想到的就是狭义上的“有利益冲突的双方在谈判桌前面对面的正襟危坐,针锋相对、唇枪舌战一个存有争议的话题,一方咄咄逼人大获全胜,另一方迫于压力陷入困境草草收兵” 。

  但实际上从广义角度来说,“谈判是在自己利益与他人利益既有一致又存在冲突的情况下,为了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反复沟通的过程”,换句话说“谈判就是一个沟通过程”。它不仅仅限于围绕一个存有争议的话题,还包括当你想从他人那里争取到一些利益时所参与的一些私下的非正式活动。作者在讲述谈判含义、揭示谈判实质的同时就已经在向我们表明我们浮现出的谈判障碍之一“习惯性反应”“大脑的一种单线思维”,这是一种非赢即输、非此即彼的谈判结果。

  掩卷遐思,现如今随着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人们社会交往的频繁加剧,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就个人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停地与他人进行各种各样的谈判,谈判真的是“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同时又有多少事情都是通过与他人谈判才能最终做出决策的呢!“谈判”在我们生活中上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静心回想,又有多少原本应该成功的谈判或者在不失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创下“双赢结局”的完美谈判,都在我们过于追求“战斗胜利”的驱使下,都在我们忽视了“单方胜利的不稳定性”这样的思维状态下错失良机、无功而返呢,一个个体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组织一个企业呢!

  “双赢结局”无疑是我们生活工作中谈判双方所追求出的一种至高境界,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双赢思维”去挖掘发现,甚至是塑造雕琢,然而我们必须得首先付出,那就是准备准备再准备。我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千古俗谚也道出了付出的真谛。该如何准备呢,或许就需要扫清障碍达成协议,“自身实力的锤炼、双方利益的明确、潜在的规则标准、可行的甚至是可替代的方案等,接着就是掌握谈判的主动权、改变固有的谈判规则。

  就拿我们日常工作中每天不断上演的“谈判沟通”来说,作为雇员或服务者那种非赢即输的单方胜利是无法通行的。面对满腹牢骚、满腔愤怒的业主、访客等,这种力量往往会激起我们的愤怒,诱使我们做出习惯性的反应行为,即使我们的习惯性反应行为并未出现严重失误,但却无形中助长了双方之间的那种成效甚微的怒目而视、睚眦必报的行为,或许恶劣的后果使我们被牵着鼻子走,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从而落入谈判陷阱。

  一方面,我们需要明白,业内基本功的锤炼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平时的学习充电,具备谈判的实力,能经得其艰难处境下的沟通的考验;同时养成一种“简单实用的思维习惯--会谈前(或平日)做好充分准备,准备多种方案,结束后评估总结情况,适当调整策略,再作充分准备。

  另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具备的心理、智慧、思维的要求:记得牛顿物理原理中“对任何一种作用力,都会产生一个与其对应的同样大小的反作用力”“对物”适用,人的大脑却可以选择不予回应,不对对方做出习惯性反应行为,将自身的情绪反应和具体行为区分开来(尽管现实中难以做到心平气和,但为了与谈判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无疑是必不可少的),反而在这种艰难处境中退后一步,集中精力认真思考,运用“远观近物”的方法,对对方的问题洞若观火,客观分析,也可从对方的身体语言、语音语调中找出破绽,为自己赢得时间反思谈判内容,快速悟出对方的利益根源同时也紧盯自己的目标利益和基本原则,不急于做出最终决策,就像《圣经》的训言“敏于听,慎于言,谨于行”;

  相反此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让对方“大吃一惊”--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理解对方的心情,认可对方的判断实力和地位,根据情况赞同对方的部分观点;这样就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对方听取你说话的机会,树立自信(包括身体上的和语言上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不要激怒对方,关键是尽量让自己的观点作为对方视点的一个补充,而不是一个直接的反驳,使用“是的...同时”“我们...”等,像拨洋葱皮衣一样一层一层接近问题的核心,最后又给对方留有退路,不至于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就像孙子的“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最后还能利用实力引导说服对方,达到化敌为友的结局。

  运用这种共同谋求利益的双赢思维模式,寻找双方各自真正的核心需求,并为之努力创造出一个满足双方和新需求的方案,在这一进一退、一颦一蹙中影响着对方,共同走向一致,在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即在个人职业生涯、家庭生活、企业的管理中甚至在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显得更时如此的重要!

  当然这种思维的超然历练,需要我们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和高度来想问题看问题,克服习惯性思维,跬步积累,反其道而行之,多渠道构架,实现共赢,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努力达到“把投诉化为咨询”!

篇2:物业员工《礼仪金说》读后感

  物业员工《礼仪金说》读后感

  礼仪是现代人的处世根本;礼仪是成功者的潜在资本。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是一种为时代共识的行为准则或规范,即大家认可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和动作进行准确描述和规定的行为准则,并成为人们自觉学习和遵守的行为规范。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礼仪是一种潜在资本,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人们就能取得丰硕的成就。“大行不忘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若礼仪不当,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别人看作是“乌合之众”!

  与一般礼仪类图书最大的区别是,本书的风格幽默、风趣,非常生活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对不同行业的读者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书的目的就是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值得参考的读本,直接可以修正自己日常言行中的错误部分,进而用规范礼仪约束自己,成为一个有尊严、有教养现代公民。

  读完全书,对问候、握手、介绍、交谈、待客、拜访、沟通、装束、仪表等诸多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的礼仪更了解,并且会做得更规范。在日常生活与商界往来中,更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促进双方了解,塑造自己和公司的良好形象。

  “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游客成为中国的最新出口品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近几年来,一些中国公民的旅游陋习,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中央文明办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我觉得整本书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就是交往中,一定要以对方为中心,多换位思考,多替别人着想,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同时,对别人的尊重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也是很重要的。

  就这点来说,我觉得对于象我们这样的服务业来说尤其显得重要,我们的所提供的良好服务也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礼仪上的,如故光有好的服务而不重视礼仪,那我们服务的结果势必会大打折扣,在观看了《礼仪金说》之后,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礼仪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是多么的重要而又无处不在,同时觉得在今后有必要更多的学习礼仪,使自己的修养能更上一层。

篇3:《向解放军学习》读后感:创建高效率组织

  《向解放军学习》读后感:创建高效率组织

  很多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的时候,随着人数的增多、机构的增加,基于工作流程的效率却越来越低,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也就越来越慢,如何使组织高效运转,已成为很多企业的一大困扰的一大难题。

  解放军有80多年的军史,是中国最有效率的一个组织。向解放军学习,成为现今企业界比较流行的一句话。联想的柳伟志、海尔的张瑞敏、华为的任正非、华润集团的宁高宁、杉杉集团的郑永刚等等,他们都是中国优秀的企业家,都出自解放军,他们都用军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从市场、竞争、制度建设、传承、员工忠诚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模仿与复制,提高组织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加速组织的成长,创建了中国最有效率的企业。

  那么,如何才能创建高效率组织呢?读完《向解放军学习》,体会如下

  1、有效沟通

  “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从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再到解放军,每战必作思想动员,是这支军队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一个重要保证。政治思想工作是部队各级军政主官必会的一项工作。“下部队”就是军队各级领导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倾听广大基层官兵心声的一个好制度和方式。

  对于企业来说,当今年代是个沟通的时代,沟通是组织赖以生存的重要过程。一个企业要实现高速运转,要让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有赖于下情能为上知,上意能迅速下达,有赖于部门之间互通信息、同甘共苦、协同作战。良好的沟通能让员工感觉到企业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极大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促使员工以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为企业工作.

  2、建立健全竞争机制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在军队里面,除去一般性、日常性的竞争,还设计了“大练兵”、“大比武”、红蓝军对抗和实战演习等等科目,在部队中不仅同年兵在竞争,而且班与班、连与连、团与团之间都有竞争,以此来带动官兵的训练热情和士气,在对抗性演练中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生存能力和处突应变能力。从组织管理策略上说,在企业内部制造“鲶鱼效应”,进行自己人与自己人竞争,有时候其实比自由市场竞争更能符合公司利益。对企业来说,能够形成一个内部竞争的战略布局,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可以培养企业内的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夯实企业的“内功”,在市场上才更有竞争力。在成功的企业中都有内部展开竞争的办法和途径。海尔的“赛马不相马”,是海尔人力资源战略成功的一个标志。竞争没有身份的贵贱、年龄的大小、资历的长短之说,只有技能、能力、活力、创造精神、奉献精神之比。

  3、完善激励机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在解放军组织中具有现实意义。在部队中按照规定,要悬挂张思德、雷锋、黄继光、董存瑞等我们能耳熟能详的英雄模范的照片。解放军这个组织深信,只要有了模范,就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有了规范--这是组织最有效、最好的激励。

  在现代军队管理中,精神激励占有主要地位,物质激励只起辅助作用。精神激励还包括满足官兵的情感需要,鼓励他们参与管理,增加他们的工作兴趣等内容。工作目标是工作激励的主要源泉。工作目标告诉员工需要做什么,以及需要作出多大的努力。具体化的工作目标可以使员工预期自己行为的目的和结果,减少行为的盲目性,提高员工自我控制的程度。如果工作目标的设定超出了员工个人的能力水平,则会令员工产生挫折感,丧失信心;如果过于简单,又会缺乏挑战性。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表扬和鼓励。在组织中,对待自觉性比较差的员工,无须一味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去帮助他,并不一定非让他们感受到“胡萝卜”的重要,有时还离不开“大棒”的威胁。偶尔利用你的权威对他们进行“威胁”式的激励,会及时制止他们消极散漫的心态,激发他们发挥出自身的潜力。自觉性强的员工也有满足、停滞、消沉的时候,也有依赖性,适当的批评和惩罚能够帮他们认清自我,重新激发新的工作斗志。

  4、监督检查机制

  组织的效率来自组织的执行能力。执行力的具体表现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 ,解放军的执行力更源于督促与检查形成了制度。部队团以上的司令部、政治部、联勤部和装备部四大机关,主要职责之一是对所属部队执行命令、军官履行职务进行督促、检查,表现在对所有工作的落实上。做得好的部队希望通过上级首长、机关的检查,对工作有一个肯定;首长、机关也希望通过督促检查,发现问题,为指导部队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在企业外部,是市场配置资源;在企业内部,则主要是计划配置资源。由于这个特性,在企业内部,强调了一致和统一,强调了服从。在企业中,不是你愿意做什么,更多的是企业需要你做什么。海尔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张瑞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因为比别人更有效的通过上层对下层的有效介入--监督检查。因为人们通常不做你所希望的,他只做你检查的,你布置了什么,就要检查什么,不检查就等于不重视。现代企业管理者往往通过监督和检查来实现对企业的控制。

  需要阐明的是:《向解放军学习》指明了组织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及时调整组织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组织与其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任何组织来说,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最好的管理方法。管理的秘诀在于管理者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采取合理的行动的成功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