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海滨三中薄弱学科跟踪管理方案

3889

  海滨三中薄弱学科跟踪管理方案

  近几年来,我校各个学科之间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对此,学校及时召开了教研会,进行了认真分析、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我校的英语和政史学科相比之下较薄弱。为尽快赶上,提高学生总体成绩,本学期特定以下加强薄弱学科的措施:

  一、组织领导

  1、在学校教务处和教研室的领导下设立薄弱学科跟踪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组员:z、政史备课组成员。

  2、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办公室:即英语办公室和政史办公室,每个办公室成员为若干。

  3、各办公室的职责就是具体负责该学科的指导及落实。包括师情调查、生情调查、学情调查、计划制定、计划实施等工作。

  二、领导重视,群策群力,筹划对策。

  校领导召开薄弱学科教师座谈会,薄弱学科教研组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探讨,筹划对策。

  三、给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通过*、班会等形式,让学科带头人及班主任给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指点迷津。使学生树立信心,懂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努力在英语和政史上多下功夫,争当各科全优的学生。

  四、加大对薄弱学科的听课、评课力度。

  通过对薄弱学科的听课、评课,依此对教师进行教法指导,督促教师认真备课,扎实上课,努力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另外、鼓励教师到多媒体室上课,增强课堂知识容量。

  五、开展帮差扶优活动。

  开学之初、每位老师要制定出详尽、客观实效的帮差扶优活动计划,教务处不定期予以检查,公布。努力使该活动落到实处。

  六、每两周对英语、政史学科进行抽考,竞赛。

  一月组织一次月考,依此检查督促学生,使学生通过各种测试不断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七、学校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安排教师出去参与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同时请名师到学校来传经送宝。

  八、考试后及时召开试卷分析会,英语和政史学科教师座谈会。互相交流,不断调整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本学期将由教务处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加英语和政史学科的教学和学习,努力提高学生英语和政史学科的成绩,使学生各科的学习能均衡发展,力争在本学期缩小与兄弟学校的差距,全面提高教学总成绩。

篇2:房地产策划学科建设构想

一、房地产策划学的提出

(一)房地产策划学的提出和建立,是房地产策划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房地产的策划实践。

丰富的房地产策划实践,是建立房地产策划学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从房地产策划的发展历史看,策划实践丰富多彩,策划成功的经典项目数不胜数,这些具体的策划案例为房地产策划学的提出和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房地产企业的具体运作中,迫切需要科学、规范的房地产策划理论来指导策划实践,在目前房地产业竞争相当激烈的状况下更加需要。这些客观需要在房地产界得到广泛支持,从而推动了房地产策划学的产生。

3、房地产策划理论的研究。

房地产策划理论的研究是伴随着房地产策划实践而进行的。通过对房地产策划理论的深入、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形成比较系统的房地产策划理论,将其体系化而形成房地产策划学。1995年以来,房地产策划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有关房地产策划的案例、论文、书籍和研讨会,相继出版和举行,形成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如李辉、郭辉着的《房地产营销策划实务》(海天出版社1996年版),倪时锋、黄长乐等着的《房地产营销策略与技巧》(广东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等。

特别是1998年以后,房地产策划理论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相继出现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房地产策划研究文献、专着、演讲实录和案例专集。具有代表性的有柴强的论文《全方位把握房地产开发项目策划》(中国房地产年鉴2000年版),黄福新的论文《房地产策划八年回顾》(南方房地产20**年第五期),曹春尧着的《房地产营销策划》(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柏秋、韦达编著的《房地产策划——房地产作局艺术》(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年版),王志刚演讲实录《策划旋风》(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冯佳、喻颖正等编著的《现代房地产经典营销全录》(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等。

4、房地产策划学的提出和建立。

房地产策划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为房地产策划学的提出和建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保证。《当代建设》20**年增刊刊载了黄福新的论文《建立〈房地产策划学〉的几个理论问题》,论文首次提出把房地产策划作为一门学科来建立的设想。

(二)建立房地产策划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建立房地产策划学是可能的。

首先,房地产策划实践创造了丰富的项目典范和独特的营销经典。这些项目典范和营销经典从实战中来,里面蕴含着不少的房地产策划理论观点和思想,使房地产策划研究有丰富的实践素材。

其次,房地产策划人积累了不少具有真知灼见的策划思想和理论观点。几年来,一些有远见的房地产策划人在策划实践中总结了房地产策划的客观规律,这是房地产策划学的理论财富。

第三,有一大批热爱房地产策划理论研究和探索的同仁。据统计,从1996年起,在“中国房地产信息网”中所收集的房地产策划文献就有七十多篇,涉及的作者有五十多名。这支房地产策划研究队伍理论水平较高,是房地产策划理论研究不可多得的中坚力量。

第四、房地产策划实践由低级向高级蓬勃发展,策划观念不断更新、策划方法不断完善、策划技术日益成熟,使人们把房地产策划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成为可能。

建立房地产策划学也是必要的。

首先,是指导房地产策划实践的需要。目前,房地产策划在企业经营中越来越重要,但由于没有科学、专业的房地产策划理论来指导,故在策划中也出现了不少偏差。因此,必须对房地产策划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找出其规律性以指导实践。

其次,是丰富房地产决策理论的需要。在房地产决策前如何使项目方案完善、如何使销售成功,研究得不多。房地产策划就是在决策前提出各种尽可能完善的方案和执行计划,给决策者进行决策时参考。这一策划环节的出现且成熟,将丰富房地产决策理论。

第三、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策划咨询业的需要。自1993年到现在,房地产策划咨询业的产生也不过八年多的历史,这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产生的特有的咨询行业。要促进她的发展,除了规范这一行业以外,当前重要的是从房地产策划的理论研究着手,找出这一行业的特有规律。

第四、是澄清社会上一些人对房地产策划产生偏见的需要。当前,在房地产界对房地产策划还有不少偏见,诸如房地产策划根本不存在、没有多大作用、没有什么理论依据,等等。这些偏见的焦点归根结底是对房地产策划科学性的否定,因此,促使房地产策划科学化、规范化、理论化就不得不摆在人们的面前。

二、房地产策划学的理论依据

&nb

sp;(一)房地产策划学的涵义。

为发展房地产策划咨询业,客观上需要建立一门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综合性的《房地产策划学》。房地产策划学是研究房地产策划基本规律的一门边缘性的管理科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房地产策划学具有自己的特点:科学性,层次性,相联性,动态性。把握房地产策划学的特点,以便更加完善房地产策划资源,促进房地产策划学的发展。

(二)企业策划理论与房地产策划学。

企业策划理论是90年代末从管理科学分离出的一种理论,是经济决策理论的一门分支。企业策划理论强调:一是企业的任何决策应在策划以后进行,这是避免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二是“策划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三是在策划过程中,能影响管理者的决策、意见、方向等问题。

企业策划理论是房地产策划学的理论根基,企业策划理论的一般规律对房地产策划学在理论上有指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房地产策划学也是企业策划理论的子分支。不过,房地产策划学有自己的内在理论框架和特有发展规律。这些发展规律的揭示以及成熟,将进一步丰富企业策划理论。

(三)房地产经济理论与房地产策划学。

房地产经济理论包括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营管理等,它揭示了房地产经济的一般规律。房地产策划是在房地产领域运用科学规范的策划行为,因此,房地产经济理论是房地产策划学的基础,它的基本规律影响了房地产的策划行为。

(四)市场营销理论与房地产策划学。

房地产产品经过设计、建设以后,最终要推向市场。在推向市场时,市场营销理论的指导使产品转到消费者手里,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市场营销理论的贯穿是难以实现的。市场营销理论是房地产策划学的理论灵魂,房地产策划学离不开市场营销理论的指导。房地产全程营销策划的理念就体现了这一原则。

(五)项目管理理论与房地产策划学。

项目管理理论是近年来才从国外引进的一门理论,由于它的科学性和新颖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项目管理理论的最大特点是以项目的寿命周期来进行的管理。项目管理理论对房地产策划学影响较大,房地产策划学的子学科房地产项目策划学,实际上也是项目管理理论的一个分支。

(六)社会学理论与房地产策划学

房地产策划学与社会学理论也密切相关。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关系、社会群体、社会生活、社会人口、社会文化以及社区发展等问题,这些都是房地产策划的理论依据。因为房地产策划涉及的产品是社会最重要的消费品,这些消费品可以构成一个庞大的社会,这个社会涉及到众多的社会问题需要去解决。以大型的住宅小区为例,它相当于一个小社会,住宅社区的生活方式、群体倾向、文化需求、家庭爱好等要素,都是房地产策划要深入探讨的具体内容。没有社会学理论的有力支持,房地产策划是空洞无无物的。

三、房地产策划学的学科性质

房地产策划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的科学,它具有如下的学科性质:

(一)房地产策划学是一门实践科学。

房地产策划学与一些学科不同,它不是通过推理、假说来产生的,而是通过房地产策划实践的不断发展中产生的。房地产策划实践是这一学科形成的源头。从房地产策划历史可以看到实践性的主要表现:第一,房地产策划从实践中来,策划实践的不断深入使房地产策划理论更加成熟;第二,房地产策划不但要有很好的思路和谋略,而且要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第三,在房地产策划实践的动态中不断修正策略,使之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没有房地产策划实践,房地产策划要成为一门学科就无从谈起。

(二)房地产策划学是一门思维科学。

房地产策划作为一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实质上是一门思维科学。思维科学的最大特点是“脑力活动”。房地产策划“本质上是运用脑力的行为”,从思维特点、思维方法、思维习惯、思维创意等都体现了思维科学的基本特征。特别是房地产策划创意,要靠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如逆向思维、灵感思维、发散思维、超常思维等来综合完成,没有经过长期的策划实践和艰苦的创新训练是很难达到的。

(三)房地产策划学是一门整合科学。

在房地产策划的过程中,要面对各种不同的资源,如概念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社会资源等。这些资源在策划没有介入之前,是零乱的、无头绪的。房地产策划就是要参与到这些资源中去,理清它们的关系,分析它们的功能,分辨它们的主次,帮助它们团结一起,围绕中心,形成一个共同的目标,使房地产项目开发成功。杂乱的资源经过整合,就会变成裂变的效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房地产策划学也是一门整合科学。资源整合的好坏,将影响整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败。

(四)房地产策划学是一门策略科学。

房地产策划,实际上是给房地产开发项目出谋划策。在出谋

划策过程中,策略运用的成功与否,将影响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败。策略、谋略的合理运用,可为项目的发展获得成功。策略是思维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作为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是个体实现意志行动的智慧保证。只有策略、谋略在策划中到位了,房地产策划才会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策略的研究和探索,是房地产策划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因此,房地产策划学实际上也是一门策略科学。

(五)房地产策划学是一门艺术科学。

把房地产策划学说是一门艺术科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一是房地产策划是通过人的思维进行的,思维艺术的运用得当,会使策划更具活力,更具智慧,更具魅力,更有创造力。二是房地产策划除了依赖科学的房地产策划理论和方法外,还必须依赖房地产策划人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三是房地产策划也是运筹艺术。因此,房地产策划可以说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四、房地产策划学的研究对象

(一)房地产策划学研究对象的确定

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的房地产策划,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它的研究对象问题。从目前房地产策划理论界的情况看,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房地产策划的研究对象涉及到房地产开发的整个生命过程,即从投资、开发、施工、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

二是房地产策划的研究对象就是项目的营销,它贯穿于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整个过程。

三是房地产策划的研究对象是前期的项目开发和后期的营销推广。

第一种观点的研究对象过于广泛,不利于抓住房地产策划的研究重心,如施工建设方面、项目管理方面应由相应的学科来研究。第二种观点是研究项目的营销方面,并贯穿于项目开发的整个过程,这对强调整个项目的营销意识很有效,但由于它的研究对象也过于广泛,再加上对营销在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的重点不加区分,也较难把握房地产策划的研究重心。第三种观点把房地产策划的研究对象框定在前期的项目开发和后期的营销推广两个阶段,符合房地产策划实际,比较恰当地体现房地产策划研究对象的范围和重心。

(二)房地产策划的定义

对房地产策划的界定关键是弄清房地产策划的定义。从目前情况看,对房地产策划的含义众说纷纭。房地产策划是在房地产领域内运用科学规范的策划行为。它根据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具体目标,以客观的市场调研和市场定位为基础,以独特的主题策划为核心,综合运用各种策划手段,按一定的程序对未来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创造性的规划,并从具有可操作性的房地产策划文本作为结果的活动。

上述房地产策划涵义包括如下几层意思:一是房地产策划是在房地产领域内运用科学策划行为的活动;二是房地产策划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三是房地产策划是在市场调研和市场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四是房地产策划是按特定的程序运作的;五是房地产策划是以主题策划为中心的;六是房地产策划要综合运用各种策划手段;七是房地产策划要比较和选择多种方案。房地产策划的本质特征是地域性、系统性、前瞻性、市场性、创新性和操作性。

(三)房地产策划的系统

房地产策划的系统是指房地产策划研究的范围,可从房地产策划概念的外延着手。房地产策划应该包括贯穿房地产项目各个过程始终的主题策划,前期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项目策划和后期营销推广过程中的营销策划。

房地产主题策划亦称主题设计、概念设计。主题是项目集中表达的特殊优势和独特思想,是发展商倡导的一种生活方式。房地产主题策划是指为项目开发所赋予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贯穿项目发展始终的“灵魂”。它是房地产项目开发思路、市场定位、规划设计、营销推广、物业服务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房地产项目策划是对房地产项目进行选择和定位的前期规划活动,它是房地产项目开发成败的关键,为后期的房地产营销推广的成功做好铺垫。房地产营销策划是对房地产项目进行后期营销推广的活动,它秉承主题策划的理念和前期项目策划的宗旨,并进行创造性的市场推广,使项目销售成功。

主题策划、项目策划和营销策划三者的关系是:主题策划贯穿于项目策划和营销策划,项目策划和营销策划体现项目开发的总体指导思想;项目策划侧重项目前期开发的选择、定位和总体营销,而营销策划则侧重项目后期营销的分析、策略和计划执行。

五、房地产策划学的研究意义

当前,对房地产策划学进行系统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对房地产策划学进行研究,有利于找出房地产策划的特殊规律。

房地产领域自从90年代初引入科学的策划行为以来,发展商以及房地产策划人员凭着过人的胆量和创新的智慧,创造了一批又一批项目典范和营销经典,为房地产项目开发增添了光辉。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声音。一些人认为,房地产策划就是“炒作”,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对房地产策划实践得出的思想、理念存有怀

疑;一些人把房地产策划看得很神秘,动辄“大师”自居;甚至还有人认为根本没有什么房地产策划,项目开发的成功关键是经营管理,等等。这也难怪,房地产策划的出现是新鲜事物,有各种不正确的想法也在所难免。

今天,随着房地产策划产生的效益越来越明显,现在已经取得了房地产企业的普遍认同。不过,人们一直在想,房地产策划有那么大的能奈,是否有独特的规律可行。回答是肯定的,房地产策划与企业策划一样,有它自己的特殊规律。对房地产策划学进行研究,就是要找出这些特殊规律,将房地产策划的历程、经验、教训,上升到经济科学的理论高度,用以指导房地产经营管理,完善企业的运作机制,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二、开展房地产策划学的研究,对我国制定房地产策划咨询的政策和对策,具有指导意义。

房地产策划咨询是从房地产中介行业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兴行业,我国对房地产策划咨询的认识基本是个空白,还谈不上给它制订指导政策。几年来,房地产策划咨询伴随着争议在民间中不断发展壮大,慢慢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行业机构、行业协会纷纷对房地产策划进行研究和倡导,举办了各种研讨会和培训班;房地产策划研究的论文和专着也频频出现;一些主管部门的领导也开始对房地产策划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作了肯定。这一切,对房地产策划咨询行业来说,是个大好喜事。房地产策划咨询的健康发展,需要我国政府部门的帮助和支持,需要有关部门出面规范和管理。深入地开展房地产策划学的研究,对我国政府制订出房地产策划咨询的行业政策和规范管理对策,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第三、对房地产策划学进行研究,为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当前,在房地产企业中,设有房地产策划部门的有三种形式:一是开发企业中设立策划部门,二是咨询公司中设立策划部门,三是完全的房地产策划公司。这三种形式中,房地产策划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企业的“智囊团”、“思想库”,给公司决策者以智慧、方略、策略的支持。在策划从事人员中,一些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些人则默默无闻。无论他们对策划有无成效,他们都渴望有科学的房地产策划理论来指导实践。可当前提供学习的房地产策划理论相当匮乏,难以满足策划人的基本要求,因而策划理论肤浅而进行具体策划操作就可想而知了。对房地产策划的基本规律知之不多,只能盲目操作,摸石头过河。这对房地产经营管理是有坏无利的。对房地产策划进行系统的研究,找出其本质的、主要的、科学的规律、理念,为房地产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

第四、对房地产策划学进行研究,将进一步丰富房地产企业决策理论,具有开创性意义。

在以往的房地产企业决策中,对项目的取舍取决于方案的优劣、市场的占有、盈利的多少、技术的可行、财务的平衡,等等。但为什么看好、算好的项目还是“死火”呢?通过长期的“交学费”实践,人们才慢慢的认识到决策前缺少了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策划。现在城市街道两旁看到的一些“半拉子”工程,无不如此。房地产项目引入策划行为,就是从项目卖不动、无法走向市场开始的。从顺德“碧桂园”到北京“现代城”,从广州“锦城花园”到北京“青青家园”,没有事前的精心策划哪会变成如今的项目经典。房地产项目的策划与决策结合一起,给房地产开发项目如虎添翼。正因如此,加强房地产策划学的研究,对房地产企业决策理论进行充实、完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策划学,具有开创性意义。

篇3:安全科学技术学科建设研究

一、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及拓展思路

安全科学在国家标准GB/T13745-92《科学分类与代码》中称为安全科学技术。关于它的学科体系及分类情况可追溯到本世纪80年代初,我国劳动保护科学界对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科体系就开始研讨和争鸣。特别值得铭记的是,由当时国家劳动总局领导支持,由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具体组织,对我国安全科学的创建和推动产生过奠基作用和巨大影响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两次劳动保护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会议。

1.1从劳动保护科学到安全科学

从劳动保护科学到安全科学在1982年于(青岛)和1985年于(北京香山)召开的两次“全国劳动保护科学体系学术讨论会”上,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探讨了劳动保护科学体系的框架结构、层次及学科、专业教育等问题。集众家之长,以刘潜为代表的学者群,1984年9月较系统地提出了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结构设想。

经过近10年的充实和提炼,由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联系和组织的一批专家、学者,在原国家劳动总局及劳动人事领导的支持和授权下,默默地进行着艰苦的工作,千方百计与国家科委、教委、国家技术监督局沟通了并建立正式对话的渠道;申报并论证了建立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必要性可能性;使不少专家和主管领导理解了安全科学,建议大专院校开设安全工程专业;又使安全科学(即劳动保护学科)在国家图书分类法中取得了合法地位,与环境科学合占*类;国家的主题词表和叙词库正式收入了安全学类的内容;1991年创办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劳动部2000年发展纲要将发展安全科学技术列入规划;安全工程专业的学历教育及三级学位教育的建立,为学科建设的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安全科学的学科建设理论得到政府领导人和教育界、科技界专家、学者的认同和支持等一系列有成效活动并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绩,就在1992年11月1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745-92《科学分类与代码》中安全科学技术(安全科学)终于获得了一级学科的地位,并在1993年7月1日正式实行,此学科包括有5个二级学科和27个三级学科,成为58个一级学科的一员,又以综合性学科著称;其“学科分类与代码”详见表1.

见表

1.2老教授遗训与安全科学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黄元平教授,生前就有较深刻地思考。在1994年8月7日,向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秘书处提出书面建议。他认为,应在学会全国代表大会修改章程时,应该对学会从事学术活动的学科领域即安全科学的内涵及范围交代清楚,他亲笔写出:安全科学应包含以下的内容:

1)安全自然科学——安全物理,安全化学,安全数学。
2)安全社会科学——安全哲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安全心理学。
3)灾害防治学——自然灾害防治(指地震、洪水、台风、山崩、火山喷发、泥石流),各行业灾害防治(指火灾、爆炸、水灾、塌陷)。
4)安全技术工程——通风工程,高温高压防治工程,防尘工程,防毒工程,航空事故防治工程,航天事故防治工程,航海事故防治工程,交通事故防治工程,噪音、震动、照明事故防治工程,救护工程,个体防护工程,安全机电设备防护工程,安全检测与自动监控技术。
5)安全卫生工程——各种职业病防治,辐射防治。
6)安全管理——安全信息管理,安全系统分析,事故逻辑分析,安全状况评估与预测。
7)安全教育——安全知识宣传与普及,职工安全培训,安全技术人员专业继续教育。

黄元平教授生前书面遗训值得后人认真思考,为拓展思路,改变观念,科学、系统地完善安全科学而提出较为完整的学科构想,特别是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安全科技学科建设者深思。

1)安全自然科学类:应增设安全物理、安全文化学、安全数学
2)安全社会科学类:应增设安全哲学、安全心理学。
3)灾害防治学类:应增设自然灾害防治即减灾科学,其中包含了自然灾害,也包含了各行业灾害的防治(火灾、爆炸、水灾、塌陷等)。

二、安全科学学科建设树立全新的观点

安全科学技术虽然取得一级学科的地位,但在学科建设中,必须坚持以符合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的需求为最高目标。因此,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充实和完善,必须与各时期的社会经济基础,人民对安全的需求程度及其安全文化背景紧密结合,必须树立安全文化观、科学的大安全观、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和综合安全减灾论的全新观点,才能不狭义,才有希望保障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

2.1安全文化与安全科学

学科的诞生标志着学科自身发展的理论知识体系的基本成熟。而学科建设则标志着学科的完善、发展和拓变的过程。安全科学的完善和拓展除自身发展内动力外,更需要得

到社会、全民和政府的理解和支持,拥戴和支持。通过安全文化知识和哲理的宣传和教育,改变固有的观念,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自我约束安全习俗和规范,让大众懂得安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对安全知识及安全的意识提高新的水平,当人民对安全科学的知识和需要显示出无比渴望和热衷追求的积极性时安全才能有保障。万万不可忽视对全民、全社会安全知识的传播和安全逃生的教育,从中、小学,从下一代抓起,用安全文化影响未来的接班是重大举措。灾害的意外性,随机性,可能给每个人带来灾难,但都能在临场的几秒钟或几分钟内妥善处理意外灾害就能转危为安。可见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对全民安全,对推动安全科学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993年以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吴邦国以及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大力支持和倡导的安全文化建设,在短短的五年间,在国人的心目中,已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从劳动部举办的安全周,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七部开展的“中小学生安全日”活动,到公安部推行“交通安全周”、“11.9消防周”以及“7.28震灾日”、“10月减灾日”等等都渗透着安全文化的知识和应急、自救、互救、逃生的技能,同时也发挥了安全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但是,必须懂得安全文化是安全科学技术的母体,只有全民安全文化素质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才能使安全科学技术被公众普遍接受并采用,安全科学技术才能在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应用领域中得到发展。学科的产生是自身发展和社会、公众需要的产物,有怎样的安全文化背景,自然也有相应水平的安全科学。安全文化是安全科学创建和发展的基础,而安全科学是安全文化的特殊形式,是安全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的结晶,安全科学学科的建设正是安全文化丰富和繁荣的一种文化过程。安全文化与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相互关系见框图。

2.2树立科学的大安全观点

要力行安全、力创安全,首先要树立以下国民安全新观点:

1)护展对安全认识领域

要把以生产领域的安全,不断扩展到生活安全、生存安全领域,这是基于国内外意外伤亡事故和灾害的现状分析及惨痛的经验和血的教训而提出的:1993年,欧共体在奥地利召开“国际共同安全”大会上,代表们强调要重视非职业性伤害事故并公布了以下的数字:职业事故仅占7%,交通事故占37%,其它事故总和占56%;美国1993年的事故数据(Accident Facts)公布:生产事故为10.1%,交通事故为46%,其它(家庭和公共场所)事故之和为43.9%;我国“八。五‘期间伤亡事故统计表明:生产性事故占13.8%-~20.3%;交通事故占61.5%~76.2%;其它事故之和为5%~11%.

可以看出:生产性的意外伤害和灾祸,比非生产性的要少得多。专家们认为:正常情况下,生产性的意外伤害和灾祸有可能出现缓慢下降趋势,而交通事故、家庭及公共场所事故之和,约为生产性事故的5—12倍。必须充分重视非生产领域的安全问题。

2)保护从事活动的人的安全

从劳动安全的观点,要把保护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扩展到保护从事一切活动的人的身心安全即公共安全、家庭安全、产品安全、保健、休闲与娱乐领域安全,甚至高新科技探索和开发中心,要特别重视对人的保护及其风险问题的研究。

3)普及安全教育极大影响公众,重点培养和造就下一代

利用一切宣传和教育的手段影响公众和社会,树立跨世纪的大安全观。当务之急是培养和造就幼儿和中小学生,树立起科学的大安全观,使他们具有安全文化知识,职业伦理道德,安全行为规范,自救互救应急逃生的技能。

4)坚持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尤其要影响国家决策层

用安全文化知识启迪人、教育人、造就人、形成全国安全文化氛围的大气候,呈现安全、卫生、舒适的文明环境,成为当代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国家领导人和决策层有责任力行安全、有义务对社会、对人民的安全、健康负责,也应该成为他们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

5)培养和树立科学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思维

应用安全科技高新技术,对灾害和意外伤害事故进行评估预测、预报、减灾、依靠科学方法和全民参与的行动来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预防文化”的宗旨,保护大众的身心安全与健康,要有远虑,更要注意力排近忧,对灾害的预防,时刻不容放松和怠慢。

6)宣传城市综合减灾意识和风险观

21世纪初,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集居城市,都市和社区的安全、减灾和环保问题成为国家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重大难题,国民必须树立综合协调的安全减灾风险观。做到工业、建筑、交通、用电、供水、防火、环境等在工程及学科领导领域的交叉、联合与协调,最大限度地发动公民和全社会,以家庭、社区安全为基础,推动城市综合安全减灾行动计划,时刻应急各种灾难和风险。

2.3安全减灾

论与安全科学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及减灾的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环境灾害、宇宙灾害已有系统的研究成果,有关这些灾源的产生、预测和减灾的理论及灾情记录,均出版了有关灾害科学的系统编著。由于自然灾害给人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的安全稳定造就难以估量的损失,夺取了生命(生产力),破坏了生产,毁坏了家园,也恶化了环境生态,以致诱发出新的灾害,因此,减灾是自然科学问题,也是社会科学问题,是关系到人民身心与健康、社会稳定、环境保护及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大问题。灾害科学及其科学体系较为完整,本世纪中期,我国的灾害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开始综合研究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及其减灾工程技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灾害科学结合灾害社会科学,形成了综合减灾科技体系,更加丰富了安全减灾的科学理论,成为中国安全减灾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灾害论的理论及其实践得以发展。减灾科学,从地质、气象、农林灾害的研究,转向了局部的、区域性预测和减灾,进而深入到人口密集,灾源众多的城市,并采取了全球的统一行动,联合国支持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已取得巨大成就如《减灾风险学》、《城市灾害学》、《减灾科学管理指南》等专着出版。更为可喜的是我国减灾科学与安全科学界的专家携手合作的《中国安全减灾战略论》新着即将于1998年末问世。

值得注意,使安全科学与灾害、科学、环境科学有关部分产生渗透与交叉,基于提出更符合科技发展和时代需要的安全减灾科学构架,如下几点原因:

1)力求减少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突出生产(劳动)安全的色彩;
2)力求加强和拓展安全科学的基础学科内容;
3)把灾害学(自然的、人为的、两者兼有的)及减灾科学的新概念引入安全科学;
4)把环境科学中保护人民安全与健康的相关技术引入安全科学;
5)把全民安全文化建设引入安全科学学科建设之中;
6)把城市灾害作为安全减灾科学研究的重点来考虑;
7)对自然的、社会的、人为的灾害采用科学、系统的综合安全减灾对策;
8)建立安全、减灾、环保三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安全观和安全减灾科学体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