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面对挫折

4532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面对挫折

  教学内容:挫折中勇敢站起来

  教学目标:

  通过有意识地对孩子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其心理承受力,让他们身心俱健,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时也很无奈。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要如何勇敢的站起来,面对挫折,这需要我们有一个良好的承受能力和坚强的意志。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经历过的挫折和解决的方法。

  二、同学交流

  三、讲述科学家战胜挫折的故事。

  四、战胜挫折的方法

  切实有效地开展对青少年学生的挫折教育,以增强其社会心理适应能力。

  1、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教育。在挫折教育实施过程中,让自己明确并认同:一是挫折不可避免,人生的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二是挫折成就人生,挫折处理得好往往就会成为人们走向新天地,进入新境界的起点,是人生的一种“特殊财富”。

  2、正视挫折的非凡勇气教育。

  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即帮助自己树立自信心和勇气,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学会战胜自己的虚荣和胆怯。

  3、要有战胜挫折的信念教育。人的行为,只有以坚定的信念作支撑,才能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面对各种考试或竞赛名落孙山这样的严重挫折,如果缺乏信念,失去信心,就会前功尽弃。如果信念坚定坦然面对,吸取教训,重振旗鼓,就会条条大道通罗马。

  五、总结

  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万事如意、处处顺利。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敢断言永远不会遭遇挫折?从社会心理学意义上讲,挫折是指由于妨碍达到预期目标的现实的或想像的阻力,因此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常表现为不快、不安、失望或愤怒等。这些心理反应的强度则依赖于受阻行为的重要性,以及与达到目标的主观距离。在遭受挫折情况下的行为反应会因人而异,有的表现为侵权行为、逃避行为、否认行为、冲动行为、自伤自杀行为和简单化行为等;有的为摆脱挫折困境而进入反思,并作出积极的心理调适。

  挫折既可能磨砺意志,也可能不同程度地给心理造成损伤,或者是自信心丧失、行为能力降低,面队挑战,为了将来不被挫折所吓倒,能经得起挫折的考验,战胜挫折奋勇向前,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要经受起挫折的考验。让他们成为经风雨、见世面、搏击长空的雄鹰。

篇2:第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第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一、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

  二、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三、班主任工作要扎实,要成为学生发展健康心理的启迪者和榜样,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指导班集体和团队工作中,要发展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培养自主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四、心理辅导室轮值人员要热情接待学生和家长来访,进行个别辅导,随时保密,并做好记录。

  五、切实开展好咨询信箱心理热线,接受不愿当面咨询的学生的咨询,并做好记录。

  六、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提高认识,全面促进心理素质。

  七、搞好宣传板报,用黑板报集中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八、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并做好家长学校心理教育工作。

  九、建设好校园环境,使学生有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篇3:世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条例

  世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条例

  第一条 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第三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

  (二)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其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三)关注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第四条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心理科学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矛盾和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五条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实行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辅导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体系。

  第六条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心理学、教育学为理论基础,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

  第七条 心理辅导教师应符合如下条件:

  (一)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健全的人格;

  (二)热爱并乐意从事学生心理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有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有开拓进取和创新意识;

  (三)具有一定教学、科研能力和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四)无条件尊重求询者;有较强的自我分析、调节能力;

  (五)具有一定的接谈、测量、指导和矫治能力。

  第八条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形式有:

  (一)个别心理辅导与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课;

  (二)电话咨询、信函咨询、心理健康普查以及心理健康档案等;

  (三)帮助学生在能力、性格、气质以及心理健康状况方面了解自己、发展自己。

  第九条 心理辅导教师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排解、消除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

  (三)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学生了解个人能力、兴趣、人格、气质以及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咨询服务,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辅导以及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供资料和依据;

  (四)为广大教师的生活、工作提供心理指导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