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我在物业管理工作中成长

3526


我毕业之后的第二份工作就是从事物业管理,之前我在工厂企业也是从事管理工作。初接触这一行时也不知道具体是干些什么工作,后来才慢慢知道其实物业管理是一项繁复而系统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花架子,每项工作都得细心、细致、耐心地应对。物业管理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物业管理人有很多故事,搞物业管理这一行,你想没有故事都不行。

前段时间的某一天,管理处接到一个投诉电话,我马上跑到住户家里。经了解,是因楼上住户卫生间渗漏水造成邻里间的矛盾。我赶到的时候,楼上、楼下的业主正吵得不可开交,争吵的焦点是维修费由谁出。楼上的住户坚持要管理处给付,理由是房屋的建筑质量有问题。我当时已经是心里有数,楼下的业主是想将责任推给管理处,于是我礼貌地说:“先生,您好。我想我们今天坐下来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所以请二位消消火。听说我两句好吗?”见他们都没吱声,我又接着说:“发生这样的问题,是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的。”或许是他们感到了我态度的诚恳,气氛也缓和多了。我便对楼上的业主说:“根据国家的规定,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保修期为 5 年,我们小区的楼房入住已十年多了,早已超出保修的年限,所以开发商是不会负责维修的。”随后楼上的业主又提出翻修费用应楼上、楼下各付一半,理由是楼下是受益者。于是我对楼上的业主解释,根据 《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规定 》 的有关条款,业主在装修时处理洗手间防水、防漏措施是业主在装修中的义务和责任。况且楼下的业主也未向他索要因渗漏水造成的损失,他应当尽快排除渗漏的问题,把损失降到最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楼上的业主答应尽快维修,双方终于和解了。

管理处作为物业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可不是好呆的地方,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业主、住户的感知之中。如何面对这样一个多样性的群体,能不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及时有效地为他们排忧解难,是我们工作中的难点。但是,越是艰难的环境,就越是能够锻炼人。

上面所说的事件才过没多久,我们又遇到一件更为棘手的事情:某业主搭建违章建筑。于是我马上赶到现场制止,要求他们立刻停止,恢复原状。第二天业主找到我,不分青红皂白地骂我一顿,然后说:“我花钱买房,用你来管头管脚?搭个架你也要拆除。还想收管理费吗?”由始至终,我都保持冷静。我知道此时不能跟业主吵,因为业主正在气头上。我一直在聆听业主的话,等他说完后,我请他到办公室坐下,并及时为他送上一杯热茶,稳住了他的情绪,于是我开始对他说:“首先您这样做是违反 《 城市管理处罚条例 》 的,同时也违反小区的有关管理规定和 《 小区管理公约 》 。就算管理处不理您,城管执法队也会处理您的。再说这小区是您的家园,您也不想生活在一个到处乱搭乱建的不美观的环境里吧!”业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最后答应了马上拆除违章建筑,恢复原样。这时我才舒了口气,终于避免了一起违章乱建的发生。

没过几天,业主打电话来说,真是太感谢你了,是你帮我挽回了不必要的损失。因为邻近小区一业户违章搭建让城管执法队强行拆除,还被罚了款。最后我跟这位业主还成了好朋友。

接下来的日子,自然又有不少故事。我们只有面对现实,背负艰难向前走。艰难逼着我们去思考,物业管理工作使我成长,从而走向成熟。

◇ 作者单位:珠海格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篇2:物业管理工作心得体会:我在工作中成长

  物业管理工作心得体会:我在工作中成长

  毕业之后的第二份工作就是从事物业管理,之前我在工厂企业也是从事管理工作。初接触这一行时也不知道具体是干些什么工作,后来才慢慢知道其实物业管理是一项繁复而系统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花架子,每项工作都得细心、细致、耐心地应对。物业管理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物业管理人有很多故事,搞物业管理这一行,你想没有故事都不行。

  前段时间的某一天,管理处接到一个投诉电话,我马上跑到住户家里。经了解,是因楼上住户卫生间渗漏水造成邻里间的矛盾。我赶到的时候,楼上、楼下的业主正吵得不可开交,争吵的焦点是维修费由谁出。楼上的住户坚持要管理处给付,理由是房屋的建筑质量有问题。我当时已经是心里有数,楼下的业主是想将责任推给管理处,于是我礼貌地说:“先生,您好。我想我们今天坐下来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所以请二位消消火。听说我两句好吗?”见他们都没吱声,我又接着说:“发生这样的问题,是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的。”或许是他们感到了我态度的诚恳,气氛也缓和多了。我便对楼上的业主说:“根据国家的规定,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保修期为 5 年,我们小区的楼房入住已十年多了,早已超出保修的年限,所以开发商是不会负责维修的。”随后楼上的业主又提出翻修费用应楼上、楼下各付一半,理由是楼下是受益者。于是我对楼上的业主解释,根据 《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规定 》 的有关条款,业主在装修时处理洗手间防水、防漏措施是业主在装修中的义务和责任。况且楼下的业主也未向他索要因渗漏水造成的损失,他应当尽快排除渗漏的问题,把损失降到最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楼上的业主答应尽快维修,双方终于和解了。

  管理处作为物业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可不是好呆的地方,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业主、住户的感知之中。如何面对这样一个多样性的群体,能不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及时有效地为他们排忧解难,是我们工作中的难点。但是,越是艰难的环境,就越是能够锻炼人。

  上面所说的事件才过没多久,我们又遇到一件更为棘手的事情:某业主搭建违章建筑。于是我马上赶到现场制止,要求他们立刻停止,恢复原状。第二天业主找到我,不分青红皂白地骂我一顿,然后说:“我花钱买房,用你来管头管脚?搭个架你也要拆除。还想收管理费吗?”由始至终,我都保持冷静。我知道此时不能跟业主吵,因为业主正在气头上。我一直在聆听业主的话,等他说完后,我请他到办公室坐下,并及时为他送上一杯热茶,稳住了他的情绪,于是我开始对他说:“首先您这样做是违反 《 城市管理处罚条例 》 的,同时也违反小区的有关管理规定和 《 小区管理公约 》 。就算管理处不理您,城管执法队也会处理您的。再说这小区是您的家园,您也不想生活在一个到处乱搭乱建的不美观的环境里吧!”业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最后答应了马上拆除违章建筑,恢复原样。这时我才舒了口气,终于避免了一起违章乱建的发生。

  没过几天,业主打电话来说,真是太感谢你了,是你帮我挽回了不必要的损失。因为邻近小区一业户违章搭建让城管执法队强行拆除,还被罚了款。最后我跟这位业主还成了好朋友。

  接下来的日子,自然又有不少故事。我们只有面对现实,背负艰难向前走。艰难逼着我们去思考,物业管理工作使我成长,从而走向成熟。

篇3:新论成长型社区物业管理

  新论成长型社区物业管理

  “成长社区”是相对于“成熟社区”而言的,正如“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笔者认为:现代中国的绝大多数住宅小区,仍处于“成长社区”及其雏形,离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社区”仍然相去遥远。因为物业管理作为一个初生的概念,对以往计划经济时代的社区精神文明已经形成实质上的冲击,在当今破而未立的时刻,对成长社区中的种种现象进行研究,应当是必要的而且迫切的。

  狭义的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单位接受委托,提供物业维护的服务行为;广义的物业管理则是一个社区文明的塑造过程,政府、开发商、业主、处于社区中的各经营或非经营实体如物业公司、居委会、业委会均承担着一定的角色与责任。本文所探讨的是广义的物业管理范畴。

  我们注意到:对社区文明的塑造,众多的房地产商和物业管理公司都非常重视,他们通过小区的楼盘定位、VI标识、社区文化以及各类各样的管理概念、理念以求达到他们的目标。但是在现实操作中,绝大多数小区物业管理的实践却使之流于形式,还有相当部分的小区为大小业主间的纷争和无休止的法律诉讼所困扰,从而导致社区的总体利益迟迟得不到提升。当然,我们也可以在一些城市找到相当成功的例子,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间,探讨的空间。为什么会有成功的样本?而一般性的楼盘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又是怎样?作为一个物业管理者,信心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破灭的?我们困惑的关键问题在哪里?社区作为社会的胞核,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物业管理的目标又是什么?社区文明的切入点必须回答上述问题。

  处于成长社区中的业主特征

  在我们的管理实践当中,我们可以经常得到类似的信息:

  “一名业主将烟头掷于地上,清洁员拾起烟头,上前告诉业主请勿......,业主随口回答:‘我不扔了,你不就失业了吗?’”

  “四楼卫生间漏水到三楼,且保修期已过,业主拒绝修理。理由有二:不是我人为的,不影响我自己用水。‘把房子倒过来,我就去修。’”

  “住户装修噪声扰民,遭遇其它业主投诉,管理员去劝说,该业主把管理员推出门:‘你再进来,我告你非法入宅!’”

  ......

  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基于人心理本性的一条铁则。但在自我之上,存在着超越自我直接于社会上的动机,这是马斯洛提出来的,他推动和发展了人本心理学,其主要理论成就是五层次需要理论,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了解马斯洛在晚年提出了超越性需要,因为处于晚年,未及充分研究,后来他的学生深入研究超越性需要,形成了超越性心理学。超越性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人的本能部分,生而有之者,得到后就马上满足,所以只能采取变化式的满足,比如小学生盼下课,人要吃饭一样。自我是人有意识地去采取行动追求满足,有正面的自我,比如挣钱去吃饭,等待下课;有负面的自我,比如去吃霸王餐,小学生逃课一样;超我是人通过惩罚或教育,形成一些行为内化,从“不敢”、“不该”到“我应”、“我要”,都属于超我的范畴。社会之所以存在、人之所以为人,均是因为“超我”在发挥作用的缘故。

  所以,支配人的行为的分两种基本模式,一个是自我动机,一个是超我动机。一个良性的社区文明,应当是双方同时发生作用而不相互抵触。但是在中国,离这个目标还很远。业主是活生生的人,不是雷锋、焦裕禄,象焦裕禄他们就没有自我动力吗?不是,也有,只不过他们是受超我动力支配得更多一些。中国人,曾经经历过全民受“超我”力量支配的一个时代,也就是*时代,现在回到自我,一下子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以前是只有超我没有自我,把一切都奉献给革命热情,现在是只有自我没有超我,只要自己方便省事,哪管洪水滔天。所以成长社区中的业主,其心理特征表现基本如下:

  一、自我动机强于超我动机,存在很强的戒备意识。例如:新入住业主普遍比较关注物业管理公司是否存在侵权行为。

  二、超我动机没有场合、没有机会发挥作用,反而得到否定乃至消失。例如:某小区业主签了业主公约,被其它未签字者斥为叛徒、“没用”!

  三、社区的价值观空缺。某些业主把自我动机凌驾于社区利益之上,沾沾自喜认为是“占了便宜”、“扞卫了自己的权利”。如公共花木取回家用,装修垃圾夜间随意扔掷,汽车停于草坪上,拒交物业管理费等。

  四、社区中只要容纳着各种价值观、消费观和社会背景不同的人员,其自我动机指向的目标就差异甚大,设计一个自我超我相结合的社区文明模式其难度就相应增大。

  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方式

  近来,关于物业管理公司自身定位众说纷纭,特别是“物业管理服务论”尤其引人注目,几成为上海、江浙物业管理的主流,这里笔者不敢苟同,我们认为:物业管理的角色定位,关乎成长社区的未来发展取向:是良性地发展还是恶性地发展,同样需要从超我、自我的关系上去分析。

  超我动机是基于社会的价值取向,放在社区,就是立足于总体社区公益的价值取向;自我动机是基于个人的价值取向,放在社区,就是立足于个别业主利益的价值取向。物业管理必须同时满足两者,所以物业管理必须以具体的管理手段来完成超我动机的塑造,以优质的服务能力来达成自我动机的满足。这几乎是一种艺术的过程和过程的艺术。

  翻开深圳的物业管理史,作为中国第一本物业管理教材中,关于90年时莲花二村的物业管理方式让今天的学子们看过后都觉得很吃惊,上面把一系列罚则作为经验之谈,譬如“践踏草坪罚款20元”,这在今天可能不能再作为什么值得推广的模式,也许还隐约有些违法的影子。但是同样的一个例子出现在海尔,就是张瑞敏刚到海尔时,那个厂子没有人管上不上班,上班干什么,随地大小便,张瑞敏首先出台的十三条规定。第一条是“不能打人骂人”,第二条是“不准抢公司财务”,第三条是“不准随地大小便,违者罚款20元”,就这个罚款有效!还真的遏制住了随地大小便,然后经历很多变迁,才有了后来的“海尔模式”,再看看今天的莲花二村,居住了十几年的微福利房小区,比内地很多新的住宅区还要光鲜,至于其中人们的生活感受,可以用愉悦、和谐来形容,那里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社区文明,但是象这样成功的例子在中国毕竟太少了。

  这里就需要考虑一个问题,社区文明的创建,是不是非要让超我动机大于自我动机?非要业主利益让位于所谓的社区公益?答案是否定的。超我和自我不是谁战胜谁、谁压倒谁、谁决定谁的问题,而是两者并驾齐驱而不悖的问题。中国的物业管理就是从这个意义上产生的,在超我意识欠缺的地方,物业管理需要通过公众制度、通过社区文化去加强;在自我意识欠缺的地方,物业管理需要通过服务理念、通过高贵享受去引导。最终的结果,是达成超我自我的均衡。

  很多从业者都在管理实践中面临这样那样的困惑,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不知道采取何种方式面对业主负面的自我行为,很多物业管理人就在想:或许我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权利,也没有这样的责任,更没有这样的义务。所以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服务”吧!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这种姑息的作风、这种乖张的惰性,目前在我们行业正在大量地存在着,且还在蔓延,近年来我们经历了若干个不同类型的物业管理,总结的一条规律就是:只要你听之任之,业主就会“坏”到你所不能容忍的地步。一户砸了墙你不管,整幢楼的业主都会砸;一个人丢烟头你不管,其它人都会丢;公共设施损坏一次你不去找责任人赔偿,就不要指望以后还有什么平等对话的机会。放任自流的后果,就是大量的社区资源破坏和重复劳动,所谓的“劝阻、说服、报告”三步曲,在部分公众权利意识强,政府部门效率高的地区可以奏效,放之四海,就会弄得天下大乱。这么多业主把自己一生的财产托付给你,你碰见事情站在一旁说说风凉话就没事儿了,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但是单纯制定规则去约束业主,是不是能起到好的收效,这也是一个问题。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物业管理和企业管理联系起来观察,对员工的行为一个企业也有很多制度去管理,但是成功的管理往往是基于文化而不是简单的制度条文。制度的繁琐生硬只会使人厌恶、仇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永远不可能达到真正的成功,放在社区也是一样,现代的成熟的管理,都是文化与制度并重。文化是用于激发人们的超我动机和正面自我动机的,制度是用来形成超我动机遏制人们的负面自我动机的,其目的就是让好的成为表率,鼓励人们正向的自我冲动,而不是正好相反,都去效法一些不良的做法。物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作为善良人要代表大多数人利益对少数的侵权者进行制约,所以小区物业管理,要能够宽猛相济,遇见了严重违章,到能够当即立断,制止、没收工具、乃至停止服务;但针对具体问题,还要设身处地为业主着想,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一些管理举措,要管到业主心服口服,这就是物业管理的艺术。

  居委会和业委会的存在价值

  中国的现实国情,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因为这种发展不平衡,造成很多“南橘北枳”的例子。这就意味着现实中的中国社区管理,出现了更多的类型,更加复杂的因素掺杂其中。就在广东省逐步探索业委会的成熟模式的同时,北京最近公布了一个法规,以后由居委会负责监控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物业管理的责任如果物业管理公司不去承担,那自然有人承担,居委会、业委会的存在价值,以及因此派生出的一系列有趣的现象,也可以从超越性心理学的分析中找到结论。

  不同的省份和城市,有着不同的经济和法制环境,不同的产业发展水平,物业管理企业所面临的中观行业环境,拥有的自身资源能力也各不相同,如果我们把现阶段中国的物业管理发展状况进行一个排序,就会看到一条明显的发展轨迹,经济上求得生存的目标,辅以政治上争夺权力的诉求,这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斗争史。

  在新中国住宅出现的早期,从我们刚懂事的那个时代开始,那时还是“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时候,那一时期的社区基本上由企业、由房管所和居委会去管理,住房是分配的,交纳房租。现在这样的房子在内地还大量存在,但是住宿条件确实已不堪了,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房管以前管用,现在不管用?我们也可以以同样的形式问一句: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干什么的?主要是刺激什么动力?超我动力。超我动力是好的,但是它是有基础的,超我动力的基础就是自我动力,这就是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象早期的劳模、入党积极分子要讲奉献,把分房、加工资的实惠让给那些调皮捣蛋的人一样,长期以来中国的内地社区只讲超我动力,不讲自我动力,起到的只是反作用,结果是负向自我动力的广泛蔓延:杂物挤占楼道,野广告贴满墙壁,从上到下没有一盏灯,墙体到处是裂缝。不言而喻,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条件极端恶劣。

  相对应这种情况,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反例,这就是深圳,深圳的物业管理走在前面,因为深圳市有着很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条件其它中国城市大多不具备,一是极端充裕的优质劳动力市场,二是灵活的法制环境,三是背靠香港的比较优势,迫使深圳从一开始就把自我和超我相结合的现代文明作为物业管理的切入点,“原来生活是可以这样子的”。深圳的物业管理企业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简单地说就是功能完善到担纲社区物业管理主角地位的程度,取代了居委会,遏制了业委会。前些年备受争议的业委会的问题,甚至有个时期提出“取消业委会”之说,这里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是:物业管理企业和业委会之间的定位错位了,业委会本来也就需要代表业主公益的,需要发挥其刺激超我动机作用的,结果都不是,都用于自我动机的要求。这样的业委会自然很快进入了历史。

  再来看一下比较普遍的大中城市的物业管理现状: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杭州......,这些地方政府向社区、社区向服务企业的权力让渡大多数是不完善和不充分的,居委会、管委会、业主大会和物业公司共存,就象很多企业中党委、工会、董事会、股东会和经营管理班子共存一样。在这些城市的社区之中,居委会是政府派出机构,业委会是业主自治机构,这两者对社区“管理”有着天生的话语权,作为企业性质的物业管理公司,则是言“服务”易言“管理”难。其实物业管理公司自身,事实上也有自我超我的考虑,基于自我的目的很明确,作为企业赚取自己的利润,寻求生存和企业价值最大化,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但是说到社会责任方面,物业管理公司的超我动机则相对模糊,说到底是应对具体的物业管理项目负起责任,确保物业的保值增殖。但因为作为长期性的耐用品消费,物业的具体维护使用当中多一点少一点区别不大,一时半会效果优劣也不明显,加之处于行业发展初期,服务水平半斤八两,于是给了很多物业管理公司逃避的藉口和想象的空间。物业管理企业的超我意识匮乏,直接导致社区公益代言人地位让位于他人,这个位置,自然而然回落到同属社区一份子的“居委会”和“业委会”身上。之所以居委会迟迟不退出历史舞台,业委会能够强势发展壮大,因为他们一方面拥有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在战略上他们比当前的绝大多数物业管理公司更能意识到将超我自我相结合,去进行社区管理、去进行社区文明的塑造。他们理所当然处于有利位置。

  结语:物业管理的责任

  按照这么样一个思路,我们回头审视一下中国社区(姑且称之为社区)近十年物业管理的实践,得到两个结论:北方居委会长期存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就是促进超我动力存续的作用。但是自我动力去哪一方面完成呢?通过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服务来满足。那么从gg开放以后,我们在南方一些城市试点,开始了业主自治的探索,重视服务,重视业主权利,慢慢就走向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单纯过分重视自我,而不重视超我,这里物业管理公司又必须扮演起促进“超我”的作用,也就是管理的作用。所以北方的居委会发挥激发“超我”动机的功能,南方的业委会发挥激发“自我”的功能,而物业管理公司和它们两者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社区的发展,物业管理有必要成为社区中的核心内容,尽管物业管理的主角可能不必是物业公司,也有可能是居委会、业委会,或者其它什么组织。

  而今,在大多数城市,物业管理企业越来越趋向于业主自我动机的无条件满足,规避业主超我动机的意识形成,这样的定位无疑使其具有相当的依赖性,并且管理业绩同其管理期望差异甚大;很多地方的居委会,却在这样的空隙间发展成熟,利用社区中潜伏着的巨大的商业机会和广泛的价值诉求,纵横捭阖,开展创收,担任起社区领袖和仲裁者的角色,把业主的信任和信心集中过来;一些业委会则依据自身的主体优势,从总体上评估和控制社区资源,取得全新的强势地位。这里我们发现一个规律:谁能在业主的自我超我动机指向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谁就在社区文明中处于支配地位。有时候清官难断家务事,做物业管理就是一揽子鸡毛蒜皮,业主碰见了问题,其第一反应是找谁,找物业公司?找楼长?找律师?找开发商?......,从这种排序之中,我们可以些许领会到其中深意。

  说到这里,本文现提出如下几点结论:

  一、物业管理公司与居委会、业委会的关系问题,将在一定角度上决定物业管理公司的生存空间。目前这种关系有三种:一是物业管理公司是居委会的替代品,二是物业管理公司是业委会的互补品,三是物业管理公司是居委会、业委会的供应商。除此之外,作为企业性质的物业管理行业还面临日益强大的购买者(业主)和供应商(专业二级公司,如家政服务公司、专业保洁、保安公司等)的讨价还价能力上升的挤压,所以,对行业使命的定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对国家而言,国家的构成要素是公民和政府;对社区而言,社区的构成要素是业主和物业管理。有效的物业管理在于设计出一个系统,将业主的超我和自我相结合的系统,其最终责任是将全体业主的意志结合起来,促进社区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这种文明同时包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也将成为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政府力量仍将在社区文明中扮演首要角色。

  三、随着物业管理的发展,行业细分将达到令人惊异的程度,成长社区与成熟社区中的种种内在差异,将导致“前期物业管理”和“正常期物业管理”之间出现更多的不同,更多的基础理论和管理科学将运用到物业管理行业当中来,作为一个市场主体,物业管理企业配置资源的能力,应较非市场主体的能力为优;而作为带有公共管理性质的行业,物业管理企业就有必要考虑:更加广泛的社会责任,是否带来了更高的成本和风险?认清机会、识别威胁,依据自身优势弱点所作出的选择,就已经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四、但是事实上,最先是政府,其后是开发商,最后轮到了物业管理,成功的社区文明来源于一系列负责任的行为,而不是漠视、欺骗和纵容。无论广义还是狭义下的物业管理,都必须管理与服务并重,在入伙之初、社区建设初期更是如此。在业委会、居委会缺位的情况下,物业公司的权力,在业主签下《业主公约》、交付物业管理费时就已经赋予给这个小区的管家了,至于他能否有效地承担起责任,这是一个能力问题、素质问题,与其它的外界环境或资源无关。只要想管,无论如何都会管好的,当然难度是有的,正是这些难度与挑战成为促进这些市场主体成熟发展的最大动力,但是就是就怕不想管,就怕在思想上把什么都放弃了。这样的意识给行业造成的伤痕,将较“保安打人”更甚。

  五、最后,无论物业管理企业选择“进入”还是“退出”,在广义范畴内的物业管理现状必须发生改变,一个社区的物业管理者(他可能是一个管理处主任,也可能是一个居委会主任或业委会主任,甚至一个自由职业者)应当同时提高效率与效能。自我超我的心理学理论为这种职业定位仅仅是提供了一条思路,就象施展魔术一样,要提高社区中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这确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

  《现代物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