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社区宣传:室内火灾发展过程

3534

  社区宣传: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

  根据室内火灾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将火灾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火灾初期增长阶段、火灾充分发展阶段、火灾减弱阶段

  1.初期增长阶段

  室内发生火灾后,最初只是起火部位及其周围可燃物着火燃烧。初期增长阶段的特点是:火灾燃烧范围不大,火灾仅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室内温度差别大,在燃烧区域及其附近存在高温,室内平均温度低;火灾发展速度较慢,在发展过程中火势不稳定。该阶段的火灾持续时间受点火源、可燃物质性质和分布、通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火灾发展一般会出现以下情况:

  (1)初始可燃物全部烧完而未能延及其他可燃物,致使火灾自行熄灭。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初始可燃物不多且距离其他可燃物较远的条件下。

  (2)火灾增大到一定规模,但是由于通风不足使燃烧强度受到限制,于是火灾以较小的规模持续燃烧。若通风条件相当差,则在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灾也会自行熄灭。

  (3)如果可燃物充足且通风良好,火势将迅速扩展,乃至将其周围的可燃物引燃,起火房间内的温度也随之迅速上升。

  根据初期增长阶段的特点可见,该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应设法争取尽早发现火灾,把火灾及时控制消灭在起火点。为此,在建筑物内安装和配备适当数量的灭火设备,设置及时发现火灾和报警的装置是很有必要的。初期增长阶段也是人员疏散的有利时机,发生火灾时,人员若在这一阶段不能疏散出房间,就很危险了。

  2.充分发展阶段

  在火灾初期增长阶段后期,火灾范围迅速扩大,当起火房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聚积在房间内的可燃气体突然起火,整个房间都充满了火焰,房间内所有可燃物表面部分都卷入火灾之中,燃烧很猛烈,温度升高很快。房间内局部燃烧向全室性燃烧过渡的这种现象通常称为轰燃。轰燃是室内火灾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标志着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开始,对于安全疏散而言,人们若在轰燃之前还没有从室内逃出,则很难幸存。

  轰燃发生后,房间内所有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放热速度很大,因而房间内温度升高很快。火焰、高温烟气从房间的开口大量喷出,把火灾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室内高温还对建筑构件产生热作用,使建筑构件的承载能力下降,甚至造成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倒塌破坏。

  耐火建筑的房间通常在起火后,由于其四周墙壁和顶棚、地面坚固,不会烧穿,因此发生火灾时房间通风开口的大小没有什么变化,当火灾发展到全面燃烧阶段,室内燃烧大多由通风控制着,室内火灾保持着稳定的燃烧状态。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持续时间取决于室内可燃物的性质和数量、通风条件等。

  3.减弱熄灭阶段

  在火灾全面发展阶段后期,随着室内可燃物的挥发物质不断减少,以及可燃物数量减少,火灾燃烧速度递减,温度逐渐下降。当室内平均温度降到温度最高值的80%时,则认为火灾进入熄灭阶段。随后,房间温度下降明显,直到把房间内的全部可燃物烧光,室内外温度趋于一致,宣告火灾结束。

篇2:火灾消防知识培训

  火灾消防知识培训

  一、火灾的危害

  火灾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是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但火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带来了健康和智慧,从而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火又是一种具有很大破坏性的多发性的灾害,随着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用火用电的不断增多,由于人们用火用电管理不慎、或者设备故障、或者放火等原因而不断产生火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以下列出近年的一些重大特大火灾案例:

  1994年12月8日下午,新疆克拉玛依市、新疆石油管理局为迎接自治区教委工作检查,在克拉玛依市友谊馆由克拉玛依市教委组织现场文艺汇报演出,由于光柱灯烤燃纱幕而引起火灾,当时七个安全出口仅有一个打开,造成325人死亡、130人受伤、经济损失211万元,其中280多名中小学生死亡。

  1994年11月27日下午1时30分,辽宁省阜新市面积200多平方米的艺苑歌舞厅营业时由于一17岁男青年点烟后将燃烧的报纸随手扔到沙发座下,造成特大火灾,死亡233人、烧伤20人。

  1995年12月8日晚21时40分,广东省广州市装修豪华的“广涛阁芬兰浴”大楼发生火灾,烧死18人,经济损失145万元。

  1993年8月12日22时左右,北京十大商厦的隆福大厦发生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49万元,34人受伤。

  1998年5月5日下午5时35分,北京玉泉营环岛家具城由于电铃线圈过热引起大火,造成经济损失近亿元。

  1991年5月30日凌晨3时30分,广东东莞兴业制衣厂工人乱扔的烟头引燃可燃物造成火灾,造成死亡72人、伤47人、直接经济损失190万元的特大火灾,这是一起典型的三合一厂房火灾事故。

  1987年3月15日凌晨2时39分,我国最大的麻纺企业哈尔滨亚麻厂发生粉尘爆炸事故,死亡58人、伤82人、直接经济损失650万元。

  19*3月5日下午3时许,西安煤气公司液化气发生泄露着火,引起储罐爆炸,造成44人伤亡(其中死亡11人,消防人员7人、液化气站工作人员4人) 19*8月12日上午9时55分,山东省黄岛油库雷击引起火灾,火灾中发生喷溅、爆炸,造成死亡19人(消防官兵14人、油库职工5人),伤78人(消防官兵66人、油库职工11人),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并因原油流入海洋使130公里海岸线受到污染,海产品损失和清理污染也需要数千万元。

  1988年1月7日,272次列车因旅客郭中奇违章带入的易燃易爆品油漆泄露,郭点烟后随手扔掉的火柴梗引起火灾,造成死亡34人、伤30人,6节车厢烧毁,直接经济损失149万元。

  由以上火灾事故可以看出,火灾对人类的危害是巨大的。它能烧掉茂密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原,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乌有,还污染了大气,破坏了生态环境;能烧掉人类经过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使工厂、仓库、城镇、乡村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化为灰烬,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能烧掉大量文物古建筑等许多人类文明,毁灭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造成无法挽回和弥补的损失;甚至还涂炭生灵,夺去许多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难以消除的身心痛苦。因此,如何正确的使用火和防止火灾的发生,是我们生活生产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二、燃烧与火灾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一)燃烧的必要条件

  物质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能发生燃烧现象,无论缺少哪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但是,并不是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就一定会发生燃烧现象,还必须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燃烧。

  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三种类别。可燃烧物质大多是含碳和氢的化合物,某些金属如镁、铝、钙等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燃烧,还有许多物质如肼、臭氧等在高温下可以通过自己的分解而放出光和热。

  2.氧化剂: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空气中游离的氧,另外如氟、氯等也可以作为燃烧反应的氧化剂。

  3.温度(引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能量来源。常见的是热能,其它还有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等转变的热能。

  4.链式反应:有焰燃烧都存在链式反应。当某种可燃物受热,它不仅会汽化,而且该可燃物的分子会发生热烈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形态,能与其他的自由基和分子反应,而使燃烧持续进行下去,这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2)一定的氧气含量;

  (3)一定的点火能量;

  (4)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汽油的最小点火能量为0.2mJ,乙醚为0.19mJ,甲醇为0.215mJ。对于无焰燃烧,前三个条件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燃烧即会发生。而对于有焰燃烧,除以上三个条件,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游离基(自由基),形成链式反应,使燃烧能够持续下去,亦是燃烧的充分条件之一。

  三、火灾的定义及分类

  火灾的定义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等引起的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四、燃烧中的几个常用概念

  1.闪燃:在液体(固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2.阴燃: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

  3.爆燃: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称为爆燃。

  4.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明火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称为自燃。亦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生物、物理、化学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最后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

  5.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固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同系物中异构体比正构体的闪点低;同系物的闪点随其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其沸点升高而升高。各组分混合液,如汽油、煤油等,其闪点随沸程的增加而升高;低闪点液体和高闪点液体形成的混合液,其闪点低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木材的闪点在260摄氏度左右。

  闪点的意义:

  (1)闪点是生产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的重要依据;

  (2)闪点是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的依据;

  (3)闪点是甲、乙、丙类危险液体分类的依据;

  (4)以甲、乙、丙类液体分类为依据规定了厂房和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防爆设置等;

  (5)以甲、乙、丙类液体的分类为依据规定了液体储罐、堆场的布置、防火间距、可燃和助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布置、防火间距等。

  6.燃点: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一切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7.自燃点: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是该物质的自燃点。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主要方式是:

  (1)氧化发热;

  (2)分解放热;

  (3)聚合放热;

  (4)吸附放热;

  (5)发酵放热;

  (6)活性物质遇水;

  (7)可燃物与强氧化剂的混合。

  影响液体、气体可燃物自燃点的主要因素:

  压力:压力越高,自燃点越低;

  氧浓度:混合气中氧浓度越高,自燃点越低;

  催化:活性催化剂能降低自燃点,钝性催化剂能提高自燃点;

  容器的材质和内径:器壁的不同材质有不同的催化作用;容器直径越小,自燃点越高。

  影响固体可燃物自燃点的主要因素:

  受热熔融:熔融后可视液体、气体的情况;挥发物的数量:挥发出的可燃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

  固体的颗粒度:固体颗粒越细,其比表面积就越大,自燃点越低;受热时间:可燃固体长时间受热,其自燃点会有所降低.

篇3:生产车间火灾知识

  一、扑救带电火灾:

  用干粉灭火器或“1211”、二氧化碳灭火器效果好,因为这三种灭火器的灭火药剂绝缘性能好,不会发生触电伤人的事故。酒店目前只配备了干粉灭火器。

  二、干粉灭火器的使用

  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时,应扯掉保险销头上铅封,拔去保险销,一只手握住胶管,将喷嘴对准火焰的根部;另一只手按下压把或提起拉环,干粉即可喷出灭火。喷粉要由近而远,向前平推,左右横扫,不使火焰窜回。

  三、电气火灾形成的原因

  电气火灾形成的直接原因有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漏电、雷电、静电等。

  究其深层次原因,还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自然因素所致。如人们思想麻痹、不遵守有关消防法规,违反操作规程,管理不善等。

  四、电气火灾的时间特点

  许多电气火灾容易发生在节假日或夜间。因为在节假日下班之前,值班人员对正在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处理不善,匆忙离去;值班人员思想不集中疏忽大意;值班人员很少,故不能及早发现火情,而酿成大火后加大火灾损失;因暂时停电,或值班人员下班只切断总电源,没有关闭用电设备开关,待正常供电产生瞬间大负荷引起火灾;

  五、电气火灾的季节性特点

  一般电气火灾容易发生在夏季和冬季。

  1、夏季风大、雨多、雷多,气候变化大、气温高、环境温度高。

  由于风吹雨淋,室外线路易发生断线、短路等引起事故,电缆也会受潮发生短路击穿现象;露天安装的电气设备(如电动机、开关、电灯等)淋雨进水,使绝缘受损,运行中发生火灾;夏季气温很高,对电气设备散热有很大影响,使一些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发热严重;雷电活动频繁,可能导致避雷系统故障,引起雷击火灾。

  2、冬季风大物燥、昼短夜长,电力负荷增大。

  冬季风很大,室外电线在风力影响下发生导线相碰放电起火;天气寒冷使用电炉取暖、廉价、安全性能差或保护功能不足的取暖设备取暖而引燃可燃物起火;冬季气候干燥,人们穿戴的化纤织物、毛织品或皮大衣等最容易产生静电,引起静电火灾;冬季取暖用电量增大而电源线太细,或私拉临时电源,或接触不良、操作不当形成过负荷火灾。

  六、不宜用水扑灭火灾的几种火灾:

  1、天然气、液化气火灾,扑救方法:首先应关闭可燃气阀门,防止可燃气发生爆炸,然后选用干粉灭火器、卤代烷、二氧化www.pmceo.com碳灭火器灭火。同时将燃烧区容器内可燃液体排至安全地区,并用水冷却燃烧区可燃液体的容器壁,减慢蒸发速度;

  2、厨房油锅失火,只能用布或锅盖扑灭;

  3、高温黏稠的可燃流体。发生火灾时如用水扑救,会引起可燃液体的沸溢和喷溅现象,导致火灾蔓延。

  4.其他用水扑救会使对象遭受严重破坏的火灾,如高温密闭容器、计算机房、配电室、档案室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