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研究所大学生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英文版)

615

研究所大学生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英文版)

  研究所大学生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Enmory University)

  At the end of these past five weeks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研究所), I feel as though I have grown in more ways than one. I entered this unfamiliar place as a student who had never e*perienced life on my own in China, never immersed myself in an academic environment in Mandarin, and never participated in stem cell research. But during my time in this program, I’ve learned a great deal and gained so many valuable lessons, memories, and friends.

  The very first day of the program, I found myself with my 3 other summer lab mates headed to our lab’s weekly meeting. It was here that I first got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atmosphere of my lab: intelligent and inquisitive people. Listening to criticisms and questions from lab members and Dr. Chen during each presentation, I gained insight into not only the scientific content of the presentations, but also the thought process and critical reasoning that you need to have in academia.

  This summer I’ve met two strong female role models as well as numerous generous and kind mentors. They shared with me their e*periences during their time as students and as scientists, and compared cultures with me. Our mentor led us through several e*periments concerning hair follicle stem cells and melanocyte cells. I had my first e*posure to using lab mice for e*periments, confocal microscopy, and software like Adobe Illustrator and Imaris for data analysis. Our mentor provided guidance and was always there to help, but also gave us the chance to be independent and take a certain degree of responsibility for our own scientific work. Although time has been limited, the knowledge and e*posure I’ve gained at 研究所 has been plenty.

  The things I’ve learned this summer:

  Don’t stress when something goes wrong, things are bound to go wrong in e*periments.

  Always make time to take care of yourself (mind and body), and schedule your work accordingly. It’s easy to get overwhelmed.

  G7 Instant Coffee mi* 3 in 1 is delicious.

  Be specific in the e*amples you give.

  Organize your data, analyze it, and come up with your own conclusion and next plan of action before you talk with your PI.

  Be clear on what the question you are asking is. Then orient your scientific figures in a way that addresses that question directly.

  Always be critical of protocols and test your own conditions as needed.

  FIRST do what you MUST do, then comes the others (the important but non-urgent, the urgent but non-important, the non-urgent and non-important).

  The magic happens outside of your comfort zone.

  When you have the chance, always use your own name when naming new discoveries!

  Lastly, I’ve met friends of a lifetime here on the 研究所 campus, in Changping, a relatively isolated section of Beijing. Sitting through meals with them, living and working in the same space, and spending free time e*ploring all that Beijing has to offer with them, I have grown to love these people and cherish the time that we’ve had together. It’s a unique thing to meet students from across the world and still find a common thread to communicate. It will be hard leaving this place and these people.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研究所大学生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西南交大)

  研究所大学生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西南交大)

  来到研究所的第一天,研究所人的指路,前台和食堂的工作人员,以及之后接触到的每个人都很友好,便让我一来就对北生所有了很好的印象;

  同时研究所也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和轻松的环境;实验室的氛围也很好,在做项目的师兄师姐都埋头于实验中,他们也会有遇到问题和迷茫的时候,他们和老师探讨之后的方向和解决办法;年会期间各位PI们对科学严谨的态度也让我印象深刻。

  在进实验室的前4天,我主要看了代谢组学相关的4篇文献,我看得很慢,虽然做了笔记,也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不过在叶永鑫师兄和马燕师姐的讲解下,我对代谢组学和质谱的数据分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董老师给了我两个任务,一个是整理之前赵博洵师兄等人关于17年和18年线虫daf-2和wild type的QTOF代谢组报告;一个是继续处理17 18 QTOF的代谢组数据。

  在整理赵博洵师兄的报告时,我因为不敢动师兄的报告,刚开始把PPT上的每个字都复制上去了;之后叶永鑫师兄告诉我,要写分析,写总结,我也基本上是将PPT上结论性的句子整理后放在了每个PPT前面;在整理了3天后,当然3天也包括我理解PPT上的英文和图片,产生了一个50页的超大文档;交给师兄看后,他一上午就写好了整个报告的总结,而且简明扼要,突然就认识到了我和师兄之间的差距,觉得我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提升。

  对于数据的处理,我来之前只是学习过R语言相关的书,没有用R语言处理过实际的数据,所以刚开始非常担心自己的编程水平会遭到嫌弃。不过师兄刚开始会告诉我一个主要的函数或者方法,之后就由自己去摸索,从合并18年的QTOF和MRM Annotation两个表,到提取17,18 QTOF的Unique ID,取17和18 Unique ID相同,m/z严格相近,rt相近的数据,其中有看师兄2个小时编了一段好长的代码,又突然特别觉得我编程的能力需要提升。

  在这一阶段里我慢慢对R编程熟悉起来,学会了编写函数,PCA分析等方法,从30行的代码到每个表几百行的PCA分析,在PCA分析的总结中,我也开始加入自己的话,自己的分析,这是我认为我这段时间在北生所最大的进步。

  其次,师兄教我每编一个程序,都要写好记录,它的输入输出以及位置是怎么样的;每完成一个工作,要写一个总结;我问师兄的每一个问题师兄也非常耐心地回答我。所以我非常感谢师兄师姐们尤其是叶永鑫师兄和董老师对我的帮助和鼓励。

  这一个月里,我也非常努力地在学习,学习编程,学习分析问题,学习整理自己的文件,学习写好每天的记录,学习成为一个研究生,成为科研工作者。一个月太短,能给我带来编程和分析问题等能力的提升或者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对我来说都是非常幸运和值得珍惜的。我也相信,北生所的经历会对我之后的研究生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篇3:研究所大学生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郑州大学)

  研究所大学生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郑州大学)

  1个月的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要离开研究所了。在这个暑假,我非常有幸来到世界顶尖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这里进行5周的科研训练。对我来说,这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我相信,它将在我今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同杜立林老师接触后,杜老师为我安排了一个小课题,是对裂殖酵母中新的自噬基因进行筛选。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尤其是以酵母作为模式生物,对于我这样一个医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在许丹丹师姐还有实验室其他师姐的指导下,我开始一步一步熟悉课题,首先是打通思路,了解每一步的实验目的。其次是实验技术,对于PCR这种基本操作,师姐会让我亲自动手做几次,亲身实践后才知道实验本身有很多的细节需要注意,稍有疏忽整个实验就功亏一篑。此外在实验过程中一些小的技巧,比如批量配液原则、准确加样的手法,这些都是要在实践中总结到、感受到的,亲自上手才有最大的体会。

  最后,研究所对于科研认真严谨的态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师兄师姐的教导下,我知道了如何对待失败的实验数据,知道如何去分析实验中的误差,师兄师姐的勤奋、踏实也始终印在我的心里,这种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我相信是受用终身的。

  感谢研究所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宝贵的机会,感谢杜立林老师为我精心选择的课题,感谢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在这1个月内为我提供的各种帮助。祝研究所的发展越来越好!有缘再见!

篇4:研究所大学生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所大学生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中国农业大学)

  决定来参加研究所的暑期训练计划主要有以下两个目的:一是因为此前在我院何群老师的实验室进行过一年的科研训练,实验室以前研究方向是粗糙脉孢菌生物钟调控的分子遗传机制,但是近年来则仍以粗糙脉胞菌为模式生物研究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影响基因表达的机制(表观遗传学方面),所以这次来想在张二荃老师的实验室了解一下生物钟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前沿、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等;二是因为研究所是一个专心科学研究的地方,我希望能够利用大三暑假的这段时间进一步体验科研生活,完成一个本科学生成长的心理转变。

  到现在,当初的两个目的已经基本实现了。通过参加组会、听学长学姐的介绍和我自己对相关文献的阅读,我了解到,随着核心基因(及其产物)的鉴定,到现在,关于生物钟调控的转录水平上的反馈抑制调节和转录后水平上的信号传递过程的框架已经得到了鉴定和构建。目前,实验室还有在做节律相关药物(及影响)的课题--在这里,不仅仅会进行神经/行为方面的研究。因为我之前对以动物为模式生物的实验并没有什么深入的学习,所以这次来也算是一种新的体验。可能与植物和微生物相比,小鼠更有生气,更不像样品;另一方面,也要以伦理认真对待所有实验动物,让它们短暂的生命不至于毫无意义。我在这里新了解和学习了对小鼠进行的麻醉、心脏灌流、取脑(切片和制备单细胞)、SCN脑区注射病毒(虽然由于时间有限,技术远不精湛)。除了暑期训练计划,这次我还参加了研究所的推免面试,虽然没有通过,不过在西餐厅晚餐时跟其他同学、跟各位老师的交流还是让我有了很多收获。

  即将结束在研究所 的行程了,但我想,这一个月的时间带给了我更多关于生活的思考,不管今后将去哪里继续我的研究生涯,对我来说这段经历都有裨益。

篇5:研究所大学生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西北农林大学)

  研究所大学生暑期训练心得体会总结(西北农林大学)

  研究所--Wonderland For Science

  当我第一天来到所里报道并领取文化衫的时候,我注意到文化衫上十分醒目地印着一句标语:研究所--Wonderland For Science。我那时还不能理解这句标语的全部含义,直到我在这里度过了美好而充实的五周后,我才慢慢理解所谓“wonderland”,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安静的实验环境

  记得年会的时候,王所这样回答研究所对国家做出的贡献:“研究所对国家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证明我国的土地上也可以放下一张安静的实验台。”

  安静?是的。研究所的安静,在于免受外界的打扰,以一颗平静的内心去面对自己的科研工作。这里没有城市中心的热闹喧哗,有的只是对事业的专注。我和许多师兄师姐交流过,他们对于科研的热情是非常纯粹的,每天几乎都是安安静静地设计实验,然后收集并整理数据,他们不以为无聊寂寞,反而乐在其中。我觉得科研确实需要平静的内心去思考正在面临以及将要面临的各种困难,研究所安静的实验环境恰恰给予了最好的屏障。

  最好的实验资源

  如果单独说说实验室的配置,我想研究所的实验室绝对是世界一流。十个工作台摆满了各种需要的仪器和试剂,楼里还设立专门的实验中心。各个导师都是大牛,他们十分亲切,与学生们一起交流实验课题,耐心地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课题的进程。在这里,确实可以学到许多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一流导师与一流实验室的帮助下,努力去做出一流的科研工作,去实现自己成为科学家的理想。

  互助的合作方式

  这里的实验资源并非据为己有的霸占,而是一种开放共享的合作。来到这里,你会发现非常良好的合作氛围。我加入了张志远老师的实验室成为summer,技术转化中心的实验室位于四楼,但我也会常去一楼饶毅老师的实验室做生物学方面的实验,去B层细胞培养间做细胞实验,去二楼用酶标仪或者做流式,去三楼邵峰老师实验室借仪器。做一个实验课题满楼跑,但也是相互交流的机会,不同实验室的人彼此遇见,最常问的是“最近在做什么?”,接着便是一次学术思想的碰撞。这种思想交流是融入生活中的,让我们理解,科研工作本身所要求的那种合作与包容。

  很幸运能够作为今年的summer来到这里,十分感谢张志远老师选择了我,也十分感谢耐心指导我工作的师兄师姐和与我一起合作的其他summer们。在这里我真的收获很多,有很多思考,也明白自己需要更大的努力。感谢研究所带给我的这一切,我也会告诉来询问我的所有人:“研究所--Wonderland For Scienc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