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弘扬红色文化,构建特色校园—红色文化育人之体会

7803

弘扬红色文化,构建特色校园—红色文化育人之体会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选择、积淀、创造、整合形成起来的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类型,它是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再到变强大的一笔不可或缺的财富。探寻红色文化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对培养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新中国在特殊历史时期留下来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是值得我们保护和学习的。但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人对于红色文化认识不深,特别是当代的青少年对于红色文化知之甚少,甚至有些对于红色文化不感兴趣。xxx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历史不容忘记,尤其是红色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来发扬传承。如何运用红色历史文化来来开展教学工作,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课题。

首先我认为应该挖掘本土资源,探寻红色渊源。延安曾是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积淀形成了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她在13年的抗战中孕育出了延安精神。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去搜集有关延安,子长、志丹等地的红色革命历史,英雄人物故事,红色经典歌曲等,编辑出版校本教材丰富红色文化教育内容。

其次丰富红色内涵,培育红色文化。成立各种类型的红色文艺传承社团。如腰鼓,剪纸、红色诗词吟唱朗诵,红歌传唱等。

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如“红色文化进校园”、“红色精神我传承”、“红歌传唱”、阅读红色经典等。

最后搭建红色教育平台,建立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借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五一”、“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如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等。讲述经典故事,谈感受,让学生与红色文化亲密接触。这样不仅能使学校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充实,又营造出了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

学校红色教育以红色文化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以发扬和传承红色精神来设计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以培养具有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合格人才为目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校德育实效,促进学校的特色化建设。而作为一线教师,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鞭策着我要孜孜不倦的开展红色文化教育。

篇2:正心笃志,崇德弘毅--学习红色文化心得体会

  正心笃志,崇德弘毅——学习红色文化心得体会

  为了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探寻红色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时代价值,为“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提供有利理论依据,我们课题组组织了关于红色文化的系统学习。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浅谈我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

  ***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红色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文化是指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不断的选择、融化、沉淀,从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而且继承和吸收了人类先进文明的成果。它是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再到变强大的一笔不可或缺的财富。而作为延安时期的红色文化是整个中国红色文化的主流之一,它以革命老区延安作为依托,以延安精神作为支柱,孕育了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其内涵是非常博大和丰富的。在延安十三年的革命风雨历程不仅造就了延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更是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充分发扬延安精神,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挖掘红色教育资源,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学校德育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三、红色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坚持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根本途径,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把德育融汇在学校教学环节和学生实际生活之中。积极开展各种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你宝宏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延安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延安红色文化的灵魂,是学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途径,特别有利于形成延安德育的鲜明特色。

  ***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继续奋斗,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我们每个青年都要明白,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革命年代虽然成为了历史,可是革命精神没有离我们远去,也没有被尘封。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着我们。通过学习这些红色文化知识,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内心,高举旗帜跟党走,我与祖国共奋进。这不仅是一句发自内心的口号更是一展指我奋进的明灯。面对先烈的雕像面对那一座座伫立的丰碑!我们郑重宣誓以誓言来指导行动,以行动来服务社会,继承先烈遗志,紧跟党的旗帜。我将以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饱满的姿态来肩负社会给予我的重任。当代的我们更应该把这些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弘扬,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最好的榜样。

  在红色光辉的沐浴下,我们认真学习着先烈们的每一个事迹,在每一个事迹中,深切感受到他们为解放全中国所付出的心血,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习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气概,学习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坚韧的革命品格,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

篇3:感受红色文化-传承先烈遗志-党性教育培训心得体会(二)

“感受红色文化,传承先烈遗志”

党性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20**年5月27日至30日,我参加了

“感受红色文化,传承先烈遗志”党性教育培训班。先后到西柏坡、正定县塔元庄、冉庄地道战遗址、狼牙山、白洋淀进行了实地学习,心灵得到净化,思想深受教育。体会如下:

一、西柏坡——共和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是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全国土地会议和七届二中全会在那里召开,三大战役在那里指挥,新中国从那里走来……

两侧的山脉层层叠起,低矮的树木装点着突兀的山丘。一路上,星星点点的农家院落散落在狭窄的山坳里,袅袅的炊烟在缓缓的升起。在那里,没有钢筋水泥的装饰,到处是一片古朴的色彩。

透过导游的介绍,我们明白了此刻的西柏坡遗址其实是50年代修建水库时而搬迁过来的1:1的模型,但在如今还能亲眼目睹当年红色圣地的原貌,我们也算是三生有幸了。

跟随着导游,我们一路参观了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和*、任弼时、周恩来、朱德、*等革命先辈的故居。在参观时,我们都怀着极端崇敬的情绪,大家很难相信,我们国家的开国元勋们,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领导着千千万万的中华人民走向革命胜利的。那低矮的房屋、斑驳的石墙、灰黑的木门……都承载着无限光辉的日日夜夜,向人们静静地讲述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和光荣。

最令我们震惊的是那间不足十几平方米的军事指挥作战室,小小的房间里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军事战略指挥图。就是在这间房间里,革命先辈们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使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决胜于千里之外,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的坚实基础。这样看来,说“新中国从那里走来”就一点也不为过了。

离开了西柏坡遗址,我们来到了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上五大书记的塑像在鲜花的簇拥下伫立眼前,那坚毅的目光仿佛在远眺着中国的未来。走进纪念馆内,迎面而来的是一幅五大书记及当时*中央机关将士们的巨幅雕像,整个雕像气势恢宏,在灯光的映照下金碧辉煌,人物栩栩如生。望着这些改写了中国历史的革命伟人们,我们深深鞠躬,以一个后辈的身份来祭奠伟人们永垂不朽的英魂。

不知不觉,本次参观的时间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纪念馆。我心中感慨:当前社会上,前进之路困难重重、浮躁风气盛行,但务必要突出重围,我们需要坚持“两个务必”的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身体力行,为建设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西柏坡一向讲述着光荣历史,西柏坡精神将一向激励着我们前进!

二、xxx留下光辉足迹的河北正定县。在塔元庄和荣宁府影视基地,让我切实感到xxx的为民务实情怀和远见卓识。塔元庄是xxx的第二故乡,其发展进程是我国农村发展建设的缩影。30多年来,在xxx的牵挂和关怀下,这个500多户人家的普通村建成以休闲、渡假、旅游、娱乐、观光为一体、有民族特色的森林公园,已成为小康村,让我看到了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荣国府影视基地是同志80年代在正定县担任县委书记时所建,开创了旅游发展的正定模式,是同志抢抓机遇,为正定县留下的宝贵旅游资源。同志的从政经历,所到之处均留下闪光的足迹。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维护同志在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地位。

三、地道战的旧址——冉庄。儿时看电影《地道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我感心动目、荡气回肠。那蜿蜒曲折、四通八达的地道,也成了我儿时摩拳擦掌、梦寐以求的向往去处。之后得悉电影《地道战》是以冀中平原的冉庄为原型拍摄的,我的心里便扶摇起对冉庄的憧憬和向往。

冉庄地道战遗址在清苑县境内。抗日战争时期,冉庄民兵在党的领导下,利用神出鬼没的地道工事,左右开弓,打击日寇,打得日寇战战兢兢,闻风丧胆。铮铮有声的冉庄曾让日寇“宁绕黑风口(张登),不从冉庄走”,而闻名于燕赵大地。毋庸置疑,冉庄的地道,是在与日寇的战斗中逐渐构筑构成的。民兵们先是在村里、村外挖“蛤蟆蹲”,之后把“蛤蟆蹲”加长,把单口洞改为双口洞,这就成了地道的雏形。最后发展成“三通”、“三交叉”、“五防”的地道。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4条主干线,长4。5里;南北支线13条,东西支线11条。另有西通“东孙庄”,东北通“姜庄”的联村地道;有向东南通“隋家坟”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全长约30里。构成了村村相通,四通八达,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地下交通网。

简洁、质朴的冉庄与现代大都市显得格格不入,但却持续着冀中平原那种独特的民居风貌,古老的石碾子、泥巴墙的院落、简单的木制农具以及墙上依稀可辨的枪眼和遗留下来的抗日标语,都让人隐约嗅出当年的战火硝烟。走进村庄,宛若走进了战争年代的时光岁月里:一个个伪装得出神入化的地道出入口,异常巧妙,冉庄民兵的足智多谋以及想像力和创造力令我叹为观止。

另外,狼牙山五壮士和白洋淀既让我重温了教材中的生动故事,感受到抗日战争的惨烈、悲壮和人民的智慧,又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无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还是今天gg开放取得的成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党的领导地位是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中形成的,是中国各族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各级各部门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紧密团结在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服从党的领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