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

6432

  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

  “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是吉林省

  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本课题20**年10月开题,预计20**年10月结题,研究时间历时两年。为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实施,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青少年人身安全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生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他们的自身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如出行、*、旅游、参加体育锻炼等,都有可能遇到各种不安全的因素,而青少年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目前,社会治安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社会上还存在着违法犯罪现象,中小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或滋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此外,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风暴等)、人为灾害(例如火灾、重大交通事故等)的发生,尤其是有关珍爱生命、呵护青春等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都会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是公众教育,安全教育是世纪教育。

  2.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

  *中央国务院于20**年颁布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对于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都是极为不利的。为此,通过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提升青少年尊重他人的生命、爱惜自己的生命,实现人与人和谐,是社会发展对他们的迫切要求。

  3.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的实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要深刻地理解“以人为本”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世界。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没有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生命是人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而现行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忽视了生命成长的内在规律和需要,忽略了生命意义的追求和生命价值的提升,造成了生命意识的消解。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心灵和个性,使学生知识的增长不以情感的盲目和责任感的丧失为代价,避免导致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怀疑、虚幻与破灭。因此,确立以人的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使我们从知识课程观的狭隘眼界中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应当是生命的整体生成,换言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才可能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本课题在全面研究国内外生命与安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我国生命与安全教育理论。

  2.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与开展,能够唤醒我省中小学师生与家长生命与安全意识;开发出适合我省省情和广大中小学师生及家长身心特点的生命与安全教育教材;为我省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提供决策咨询。

  三、该方面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 Donald Walters)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思想,近半个世纪以来,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已在全球迅速传播和落实。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性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日本在19*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生命教育起步较早,甚至曾经掀起一股生命教育的热潮。例如:台湾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并将20**年定为“生命教育年”。台湾教育界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他们认为,生命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而大都是通过行为举动表现出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因而,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所以,在生命教育中,台湾中小学非常强调实践的作用,强调通过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如小学的“生命的旋律”教学,主要是在参加台大医院的活动中进行的。让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安宁病房等,使之了解生命的起源,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

  我国的江苏省和上海市较早提出生命教育。江苏省实验小学从1997年开始提出生命教育研究,在《江苏教育研究》上曾经发表过有独特见解的文章,但没有较为系统的成果。20**年1月江苏省实验小学“小学生命教育”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为省“十五”重点课题,20**年12月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批为教育部规划课题。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于20**年12月22日下午在沈阳启动,决定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在全省一百个县区,成立未成年人生命教育指导中心。20**年6月上海制订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20**年开始黑龙江省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使学生受教育面达到100%。尽管如此,国内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仍然比较滞后,我国中小学校的生命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与指导误区。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生命教育:在我国对生命教育的界定可谓见仁见智。有的学者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的视界,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并遵循生命昭示的规律所进行的教育。”有的学者认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还有的学者认为:“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让师生在一次次生命活动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质量,解放精神,培养生命意识,从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乐。它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状态,丰富师生生命历程,激发师生生命潜力,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教育。”但目前大家比较趋同的还是20**年6月上海制订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给出的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是指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及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和实际人生价值的一种教育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在1944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中首先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由低到高分成五个阶层,象金字塔一样:生理需要:是人类本能的最基本的需要,位于多层次需要构成的“金字塔”图式的底部。安全需要:实质上是生理需要的保障。社交的需要:也可称为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即自尊、自重,或要求被他人所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位于金字塔的顶端。

  3.生命教育观理论

  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和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而教育,则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课题研究要论证充分、方法得当、科学实施。

  2.全面性原则:实验研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也要关注教师与家长的生命。

  3.体验性原则:生命与安全教育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教育,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4.实践性原则:研究过程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树立生命与安全意识,提升生命质量,构建生命意义。

  5.主体性原则:实验研究要尊重学生、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生命主体的作用。

  七、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初级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全省中小学师生与家长对生命与安全教育的重视。

  2.中级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获得适合我省省情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原则、途径及完善的教材体系。整体规划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命教育序列的内容,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3.高级目标

  全省中小学师生及家长形成自觉的生命与安全意识,让“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成为常态。

  八、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

  1.生命与安全教育内容的研究

  2.生命与安全教育方法的研究

  3.生命与安全教育原则的研究

  4.生命与安全教育途径的研究

  5.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方法论研究

  6.生命与安全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7.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哲学思考

  8.国内外生命教育比较研究

  9.生命与安全教育心理学基础研究

  (二)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实验研究

  1.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目标预设研究

  2.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3.生命与安全教育教材内容与呈现方式研究

  4.生命与安全教育教材对我国中小学学生的适应性研究

  5.生命与安全教育教学组织与实施策略研究

  6.生命与安全教育教法多样性研究

  7.生命与安全教育活动设计研究

  8.学校、家庭、社会生命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研究

  9.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10.生命与安全教育技术与手段研究

  11.生命与安全教育在学科中的整合与渗透研究

  12.生命与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3.生命与安全教育家长素质提升研究

  14.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的管理研究

  15.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的评价研究

  (三)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研究

  1.编写《生命教育读本》

  2.编写《中小学生安全防护与自救学习读本》

  3.开发生命与安全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如电子课件等)

  九、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查阅教育行政部门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每个阶段都选择一些带有全局性的“点”展开网上调查和实地问卷调查,充分占有资料,运用辨证分析法找出关键点,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提高课题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掌握丰富的一手、二手资料的前提下,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探讨尊重生命教育的内涵、特点及规律,探索实施途径,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4.个案研究法:对个别学生、教师及家长进行典型个案的系统观察与剖析。

  5.实验研究法:对一些可以用实验验证的研究内容进行实验研究或信息化模拟实验研究。

  十、课题研究的措施

  1.请专家。拟聘请国内生命与安全教育专家、学者、教授担任课题研究顾问,对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同时也将吸纳一线优秀实验教师参与课题指导工作。

  2.在全省各市州、区县分层设立实验基地区(校)

  各实验区(校)必须严格执行课题规划,履行承诺,扎实工作,深入研究,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必须“上挂下联”,即上有专家牵头指导,下有教学基地实验,并通过“校本教研”或者“强强联合”的形式,开展群众性课题攻关,提升课题研究的科技含金量。实验学校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每年度至少要聘请一位课题组专家到校指导实验工作。

  3.课题研究采取“研训结合”的运行新模式

  以研带训,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广大师生及家长的生命与安全意识、技能;以训促研,通过对广大师生及家长的生命与安全内容的培训,促进课题研究,提升研究质量。总课题组每年度要组织一次实验区(校)课题研究人员、师生及家长代表的生命与安全教育培训。

  4.做好宣传与推广工作

  通过教育期刊、网站等媒体,宣传和推广生命与安全教育。本课题研究将在吉林省两大核心学术期刊《中学教师》、《小学教师》上开辟“生命与安全教育”专栏,做好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宣传与课题研究阶段成果的推广工作。并将开通“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实验网”为课题研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

  5.课题实行学期计划管理

  学期初向各实验区(校)下发年度工作计划,学期末召开课题工作会议。

  十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1.第一阶段:

  20**年6月至10月,课题确立、申报、论证、资料准备、收集阶段。6月筹备成立课题组,总课题组开始课题研究前期中外最新相关资料采集,同时在全省有代表性中小学校开展广泛深入地调研工作。8月在充分掌握较丰富学术资料、完成较深入学校调研基础上,组织我省有关专家及生命与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典型先进学校科研骨干,论证方案、拟定纲要并研究性撰写“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指导”系列丛书。10月课题开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确立课题组领导与指导组织机构,课题组核心成员共同讨论、修改、审定《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指导》系列丛书初稿,完成定稿。

  2.第二阶段:

  20**年11月至20**年11月,课题实验阶段。以学期为单位,做好课题的实施和阶段总结。20**年11月,分别选建各地、市、县、区课题研究基地校(小学、中学各一所),确立各基地校所承担之子课题研究方向;《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指导》系列丛书(简约版)出版。20**年12月至20**年11月,深入进行课题研究,立足基地校广泛开展与推广“生命与安全教育”丰富多彩的实践与培训活动;通过带有实践探索性的课题研究,开始撰写《吉林省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实践探索》论文;收集《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指导》系列丛书(简约版)的应用反馈信息,确定其(增强版)的修订方案并开展具体实施。开通“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实验网”。

  3.第三阶段:

  20**年12月至20**年8月,课题总结阶段。做好实验分析、总结,撰写成果文章、研究报告等。在吉林省两大核心学术期刊《中学教师》、《小学教师》上开辟“生命与安全教育”专栏,做好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宣传与课题研究阶段成果的推广工作。

  4.第四阶段:

  20**年9月至10月,课题结题阶段。申请验收、结题。完成《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指导》系列丛书(增强版)修订与出版;完成《吉林省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实践探索》论文;完成《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报告》;做好本课题在“十二五”向国家级申报的准备工作。

  十二、课题研究的管理

  1.组织管理

  请有关专家与领导指导,课题具体由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负责组织实施。

  2.过程管理

  严格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坚决避免“重两头、轻中间”课题研究的浮躁现象发生。各子课题都要在“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实验网”上建立课题研究档案,通过信息化管理,督检课题研究过程,提升课题研究质量与实效。

  3.成果管理

  边研究边推出成果,利用吉林省两大核心学术期刊《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及时宣传与推广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对优质课题成果给予奖励。

  十三、课题研究的保障

  1.组织机构保障

  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项目顾问:刘

  (吉林省教育厅体育卫生文艺处处长)

  (吉林省教育厅学校安全教育处处长)

  (吉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

  项目主管:张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

  项目主持:王野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

  总课题组:

  组长:王野

  副组长:郭喜

  秘书长:邓鹏

  学术秘书:刘

  2.研究经费保障

  吉林省教育厅落实专项研究经费,为研究活动提供财力保障。

  3.研究资源保障

  群策群力多方面地开发和利用国内外丰富的生命与安全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影视、博物馆、图书馆、自然和人文景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丰富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十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1.《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指导丛书》学生版、教师版、家长版三本。

  2.《中小学生安全防护与自救学习读本》学生、教师、家长综合图文版。

  3.“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系列专栏论文。

  4.“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十五、课题研究的特色

  1.研究人员上:课题组既有教育行政领导,又有教育科研专家,还有中小学第一线教师,为课题能够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2.研究内容上:生命教育的内容涉及生命与健康、安全、成长、价值及关怀等,本课题在全面研究生命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更突显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3.研究对象上:本课题研究的对象除针对中小学学生外,对中小学教师及家长也做具体研究。

  4.研究手段上:除应用传统手段外,还将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科研充分融合。

  5.研究方法上: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与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恰当整合,既有定性研究,又有定量研究。

  20**年2月12日

篇2:对幼儿有效开展安全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对幼儿有效开展安全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泉港区实验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现实意义:幼儿的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不仅牵涉到幼儿园的稳定,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在这些事故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所造成的。幼儿年龄小,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一些意外事故,往往就是在幼儿的无意识中发生的。因此,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和开展幼儿园安全教育,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通过文献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幼儿园没有完整的安全教育体系和完善的安全教育保障机制,安全教育也处于片面强调成人对幼儿被动保护状态,并且缺乏有效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这就使本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把《对幼儿开展有效安全教育的研究》作为此次的课题研究内容。

2、实践意义: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不断拓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出发:幼儿做为弱势群体,理应在安全的环境中得以茁壮成长。幼儿在园所学习、游戏、生活应得到有效的保护。因此,对幼儿实施有效地安全教育,提升幼儿安全防护能力成为幼儿学习的首要任务,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能够将幼儿园安全教育与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新路子,构筑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有效屏障,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国内外同类问题研究现状:

国外情况:1、安全教育从小抓起。例如交通安全教育。在丹麦,当孩子两岁半时,即开始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并被邀请加入儿童交通俱乐部;六岁时,开始在学校接受交通安全教育;8岁时开始知道为实现交通安全目标所应该采取的行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手段和措施。瑞典的交通安全教育也是从幼儿抓起,当幼儿2周岁时,幼儿园对他们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使他掌握交通法规最初步、最基本的知识。教师将重要的灾难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向幼儿传授知识与技巧,让他们学会如何做好防灾准备。

国内情况:我国幼儿园比较缺乏系统、分层次的安全教育教材。各地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在日常教学中穿插一些比较零散的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当前幼儿园安全状况形势依然严峻,幼儿安全事故较多、种类繁多,引起幼儿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来自幼儿,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弱。其次为环境不安全和园内安全设施欠缺;幼儿园普遍重视幼儿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但经费和相关资源较为缺乏,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关安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就要求我们充分领会《纲要》精神,真正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本园实际的安全教育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安全、健康的成长。

(2)幼儿教育学中指出:幼儿园安全教育是帮助幼儿获得和掌握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是幼儿逐步懂得爱护自己和他人,不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他不具备成人对环境具有的那种选择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决定了幼儿对环境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依赖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

(4)《泉州市学校安全工作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末成年人保护法》之学校保护第13——19条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全国法定“安全教育日”及“福建省安全教育周”。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1、全面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地梳理,制定出关于安全隐患的对策。2、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开展安全主题活动及学科渗透活动的教育,逐渐形成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3、对幼儿园历年来所开展的安全工作从幼儿园管理的角度、家长配合的角度、教师执行的角度、社区综治的角度进行梳理,初步形成幼儿园安全工作的规范的、有效的工作体系,作为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保障。4、教师在参与课题的研究中,积极探索,挖掘资源,探索安全工作的有效的方法和内容,撰写出案例、论文、个案观察、心得体会等不同形式的教研成果。

研究内容:1、环境创设中渗透安全教育。包含安全环境的创设及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及安全行为,让家长和幼儿一进幼儿园就能看见并感受到安全的有形的标志与无形的榜样示范,使幼儿在耳闻目睹中得到熏陶,逐步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2、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对幼儿进行课堂主题专题教育及五大领域学科渗透式教育活动,涉及的内容有“交通安全”、“饮食安全”、

“用电安全”、“自我防护”“保健自助”“日常活动中的生活环节的安全”等等,以加深幼儿安全意识及规则意识的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3、对幼儿园已有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通过对家长、对教师、对幼儿园管理人员的不同层面的问卷调查,全面排查影响幼儿在园中的安全隐患如硬件设备设施中的或是管理人员的操作行为中的问题,并进行梳理,积极寻找消除各种隐患的对策。4、从幼儿园管理的角度,进行全面地梳理与完善。如针对各岗各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安全工作制度、针对自然灾害的工作预案、幼儿园一日保育工作中的安全细则、管理层面的安全工作要求,家长须配合的安全工作等多个角度进行探索与完善,形成幼儿园操作性强、较规范的安全保障机制。

五、课题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幼儿园全体幼儿、家长和教师。

研究方法:

1.调查法:组织负责安全工作的专业人员、教师、家长等成员,开展幼儿园安全隐患调查,了解幼儿园及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形成幼儿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从而制定安全管理和教育措施。

2.行动研究法:幼儿园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工作体系及制度,落实各类安全责任制。利用幼儿园日常保教活动和安全周教育活动及一日生活各环节渗透安全教育的方法,形成较为系列的安全教育教学课例,以丰富幼儿园教育内容。

3.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相关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容、材料,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活动。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本课题研究实施分三个阶段,各阶段研究的内容如下:

1、实验准备阶段:(20**年6月——20**年10月)

成立实验课题组,制订实验方案。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广泛收集理论材料,进行本课题的理论分析,召开开题会,对课题人员进行理论培训。

2、实验研究阶段:(20**年11月——20**年1月)

做好前测调查工作,实施课题实验方案,全面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根据不同的幼儿安全教育内容,进行安全教育主题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同时加强课题管理,边实验边小结,注意原始资料的积累,做好阶段性总结。

3、总结评估阶段:(20**年2月—20**年6月)

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汇总相关资料完成结题报告。编辑优秀论文集、案例集等。

(二)课题组人员分工:(表格附后)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20**年12月,形成幼儿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

2.20**年6月,形成《幼儿园安全教育及安全保障机制》。

3.20**年12月,形成《泉港实幼安全教育活动集锦》。

4.20**年3月,形成《泉港实幼安全教育活动论文、案例集》。

5.20**年5月,形成课题结题报告《对幼儿有效开展安全教育的研究》。

八、完成课题阶段成果的策略

1.组织负责安全工作的专业人员、教师、家长等成员,开展幼儿园安全隐患调查,了解幼儿园及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形成幼儿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

2.通过查阅文献以及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通过幼儿园治保会和教代会研讨通过,以安全教育制度的形式,形成《幼儿园安全教育及安全保障机制》。

3.结合课题组成员开展的各种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

以文字、照片的形式,形成《泉港实幼安全教育活动集锦》。

4.结合课题组成员开展的各种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

以论文、案例的形式,形成《泉港实幼安全教育活动论文、案例集》。

5.以论文的形式,形成课题结题报告《对幼儿有效开展安全教育的研究》。

九、课题研究创新点和预计难点及解决方法。

形成完整的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和完善的安全教育保障机制是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课题组拟通过邀请专业的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参与指导及整合多方面的资源,采取分类研究和分工负责的方式解决。

泉港区实验幼儿园

20**年4月28日

姓名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刘春琼

全面负责课题项目,进行开题论证。

制定课题研究的工作和管理制度。

撰写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

郭琴梅

负责课题的调研。

协助写好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

撰写相关论文。

王淑芳

课题过程性管理及组织。

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

课题申报填写。

撰写相关论文。

庄金兴

编写课题的实施方案。

制定相关安全教育策略的保障机制。

撰写相关论文。

郭燕萍

制定隐患排查调查表,开展问卷调研。

撰写相关论文。

郑松琴

陈成珠

刘丽清

庄小兰

负责课题的调研。

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

负责课题论文指导工作,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案例收集。

撰写相关论文。

林育欣

收集课题组活动情况过程性材料。

负责整理课题有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记录。

撰写相关论文。

陈小华

黄里希

负责课题会议记录。

负责课题研究大事记和活动情况记录表登记工作。

进行中期评估报告的撰写。

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绘课题研究活动集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即研究课题的可实施性,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是否具备,如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研究者的学历、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等等是否具备。它建构于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设计、扎实的功底等,一句话,就是要从若干方面说明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有实力、有能力、有潜力去完成。

五、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界定即定义,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采用分——总的方法,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分别给予概括,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

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中,对课题的界定为: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围绕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和知识,积极探索与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途径、方法、手段及学校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为职业学校进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

创新精神是指人的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心理品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因循守旧而积极求新的精神,是驱动外显创新行为的内隐动力。人的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以创新精神为基础,没有创精神便没有人的一切创新活动。因此人类的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与灵魂。

实践能力是指人们运用理论知识、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撑性理论也就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理论支撑行动,科学的理论是科学研究的保证。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

六、

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相对于目的而言,研究目标是分解了的、比较具体的。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是课题研究目标的落脚点,研究内容要与课题相吻合,与目标相照应,具体回答研究什么问题,问题的哪些方面。要努力从课题的内涵和外延上去寻找,紧密围绕课题的界定去选择研究内容。它要求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内容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也可以在课题大框架下设立子课题。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手段或操作规律,它具体反映“用什么办法做”。研究的方法服从于研究的目的,也受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制约。在具体的方案设计中,要根据各时段研究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写明怎样使用这种方法和用这种方法做什么。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比较法、解剖麻雀法等。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等。这一部分是课题方案设计的主体,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目标任务如何得到研究落实,在这部分应给人一览无余的感觉。

九、课题研究的过程

研究过程即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明显的时间设定,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要有详尽的研究内容安排、具体的目标落实,从而保证研究过程的环环紧扣,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一般是指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组、健全研究机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制度保证:制定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以激励为杠杆,激活教师研究热情;经费保证: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相关书籍、必要设备的添置及外出学习、开展活动等的经费来源;技术保证: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

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课题研究也就失去了研究之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