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5307

  1.2.1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A组

  20**年第6号台风“红霞”5月11日15时位于台湾东南方向的西北太平洋面上,距深圳市约877公里,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40米/秒。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是“红霞”过境时气压的变化曲线,四地中更接近台风中心的是()

  2.为了学习先进经验,我国应该与下列哪些国家加强台风(飓风)预报和监测方面的交流()

  ①美国

  ②日本

  ③印度尼西亚

  ④英国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从形成过程看,寒潮是冷性高压势力增强—减弱—再增强的过程。据此回答3~5题。

  3.寒潮暴发最有利的条件是()

  A.强大的气压梯度B.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

  C.单一广阔的陆地表面D.广阔的高纬度洋面

  4.寒潮若在春秋季暴发,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①大风降温天气

  ②扬沙、沙尘暴天气

  ③暴雨洪涝天气

  ④干旱天气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5.我国很少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有()

  ①青藏高原

  ②滇南各地

  ③海南岛

  ④塔里木盆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6.下列关于洪涝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洪”主要是指洪水泛滥

  B.“涝”主要是指积水内涝

  C.洪和涝往往同时出现

  D.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是不合理人类活动的结果

  7.某灾害性天气系统从珠江口附近过境(如图甲所示),A、B、C三地观测过境时的气压与平均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分别如图乙、图丙所示。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此天气系统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天气系统中心是从A、B、C三地中__________地过境的。

  (3)B地在12时风速突然很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当天12时,A地的风向为________________风,C地的风向为______________风。

  (5)试分析该天气系统给我国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利与弊。

  B组

  20**年7月中旬,中国东南沿海迎来了台风“灿都”。下图是“‘灿都’进入汕尾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20**年7月20日18时,台风中心位于海口的偏东方,则此时海口的风向最可能是()

  A.西北B.东北

  C.西南D.东南

  9.台风中心最接近汕尾的时间为()

  A.8时B.10时

  C.13时D.16时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年1月8日报道,在过去7天里,澳大利亚遭遇史上最强热浪的袭击。1月7日,澳大利亚全国平均气温达到40.33℃,悉尼的温度高达42℃,超过了1972年创下的高温纪录。目前,炎热天气导致该国火灾频发,7日,大火造成澳大利亚6万多公顷的森林被烧毁,所幸并无一人遇难;1月8日,澳大利亚人口最多的新南威尔士州共发生了100多起因高温天气引发的火灾。新南威尔士州还发出警告,称当地已经进入红色警戒的“灾难”状态。据此回答10~11题。

  10.造成上述罕见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气旋B.反气旋

  C.暖锋D.冷锋

  11.澳大利亚旱灾的原因是()

  A.夏季太阳高度大,蒸发量大

  B.地形多低山丘陵

  C.位于季风区,降水不稳定

  D.北方冷高压控制时间长

  12.寒潮容易发生的地区是()

  A.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B.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沿海地区

  C.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D.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13.下图为西南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描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

  (2)推断这种变化可能产生的气象灾害,并简述其危害。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0**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参考答案

  1.1.C

  2.A

  [根据台风中心气压低的特点,排除图中A(气压差太小)、B(气压差太大)、D(中心气压高)。加强台风预报和监测方面的交流应与有台风(飓风)出现的地区和国家进行,而且要考虑其是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

  3.B

  4.A

  5.A

  [第3题,A、B选项都有利于冷空气的活动,但一般寒潮的暴发更与大气环流形势的变化有联系,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更有利于寒潮的暴发。而C、D选项只是有利于冷空气的聚集,不一定是暴发寒潮。第4题,寒潮无论冬季还是春秋季暴发都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而春秋季的华北地区,由于空气干燥,降水很少,又有沙源,往往产生沙尘天气,不可能产生暴雨现象,干旱是由于降水少、用水量大造成的,不是寒潮产生的。第5题,寒潮南下的时候,受到山脉的层层阻挡及地表摩擦力的影响,势力逐渐减弱,加上滇南各地方和海南岛的纬度位置低,所以这两处地区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而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所以也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只有塔里木盆地距寒潮的源地较近,易受影响。]

  6.D

  [洪涝灾害的发生是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洪涝灾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发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7.(1)热带气旋(台风)

  (2)B

  (3)处于台风中心(台风眼)

  (4)偏北

  偏南

  (5)利:带来丰富的降水,减轻伏旱,缓解高温酷暑;

  弊:带来狂风、暴雨和洪涝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解析

  根据题目知,该天气系统在短时间内气压、风速变化较大,过境时中心气压极低,应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B处风速与周围相比急剧降低,应为台风眼,不同地点在台风结构的不同位置,风向有所差异。台风带来的强烈天气现象能危害工农业生产,但带来的丰沛降水对缓解旱情有一定好处。

  8.A

  9.C

  [第8题,低压中心在海口偏东方,海口最可能吹西北风。第9题,台风中心风力比其附近风力小,13时左右是台风眼经过时。]

  10.B

  11.A

  [干旱是在高温的情况下形成的,这种情况多在反气旋控制下形成,并且澳大利亚此时正值南半球的夏季,蒸发量大也是其干旱持续的原因之一。]

  12.A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地区紧邻北冰洋,当北冰洋或高纬大陆上积聚起来的强冷空气南下,便首当其冲,深受其害。]

  13.(1)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总体上减少。

  (2)高温、干旱。供电紧张,造成部分工业企业停产、减产;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蒸发量增加,可用水源减少;森林火险等级偏高。(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很容易得出答案。第(2)题,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必然会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危害可从对农业、工业等生产部门的影响和生活用水等角度分析,另外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

  14.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

  解析

  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不违农时是各地农业生产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东北地区纬度高,无霜期短,只有一年一熟。春季气温持续偏低,导致春播推迟,意味着农作物的生长期缩短7~10天,扰乱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周期。在当年霜冻之前可能不能成熟或成熟程度不够,从而导致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

篇2:年度地理德育工作计划

  20**年度地理德育工作计划

  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上明确阐述:"我希望在中国要大胆建立地理科学,我们要率先打出地理科学大旗,原因就是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我们要科学地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就必须认真地搞地理科学!"地理科学对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是一门迫切需要的科学""在国民教育中地理科学也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的精神。地理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各项意识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

  地理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界,这就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能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思想境界、行为规范的教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品德,培养全球意识和国际意识。

  国情教育实际上是国民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地理知识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通过地理科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解决国情问题的初步能力,把个人、民族和全球利益统一起来。对我国的国情,有优点,但也不能掩饰缺点,讲优点有利于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但又要防止盲目自满,不求进取的思想,过分夸大缺点,又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所以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唤起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报国心。建国以来 ,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经济发展相当迅速,但至今经济技术水平较低,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课本知识。国情教育中紧扣"人口、资源、环境"这三个重点,突出人地关系,联系有关国策,使学生熟 悉乡情,了解国情,激发他们的报国之情。

篇3:外国语中学七八年级地理期末复习计划

  外国语中学七、八年级地理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指导思想和达成目标

  为了巩固全体学生本学期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七、八年级12个班同步进行全面复习。

  教师围绕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结合中考考点说明进行紧抓课本,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查漏补缺。具体方法是,首先,立足章节进行知识归类。其次,课时训练形成知识体系。再次,总结提升体现适当拓展。复习过程中尽可能关注每个班级中学生个别差异,进行辅导。力争做到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

  二、重、难点分析和主要复习措施

  七年级地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是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最难,学生普遍掌握较差。复习时,这部分应作重点讲解复习。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复习时再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应该容易些。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的框架,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难度比第一章少降低一些。复习时可以多以实际生活作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尤其是第二、三节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 这两章内容都应以读图理解作为突破,其他章节可以点清重点,让学生理解记忆。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插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八年级地理:

  难点很少,重点很多。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不过关,所以复习的方式应以夯牢重点基础知识记忆,抓住读图理解掌握为主。 重点章节有: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也是计划一节复习一章。 每复习完一章,做到大部分学生课本基础知识牢固记忆;插图读懂并理解其用途,能正确获取其所承载的知识信息;复习训练中的题目都能解决。

  三、具体复习进程安排

  年级章节主备人复习时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