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既有过街地道连通工程施工监测方案

784

  既有过街地道连通工程施工监测方案

  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5)《城市测量规范》CJJ13-87

  (6)沿线建筑物及地下管线调查报告;

  (7)其它相关资料及规范。

  2.工程概况

  2.1 工程平面概况

  本工程为新建东花市A区公建地下二层与既有过街地道连通工程,东花市A区建筑位于既有崇文门外大街道路东侧,既有地道位于现状崇文门大街下,分布于东花市A区建筑北侧。

  新建通道为公建地下二层与哈德门饭店前既有过街通道连通,新建通道结构最大覆土5.02米,总长约103.3米,该通道南、北两端与既有过街通道及公寓相接段均采用明挖法施工(在南端明挖段设风机房及配电房),明挖总长约50m,下穿崇文门外大街东侧规划道路段为矿山法施工,总长约53m,结构总宽度6.5m;装修后净高2.5m。

  北侧明挖段长度约为34米,宽度为6.1米,包含电梯段(深约12米)和水平连接段(深约4.5米),南侧与通道按挖段相连接,北侧与既有地铁通道连接。

  北侧明挖通道东西两侧紧邻哈德门饭店和既有地铁通道,且有φ60的电缆贯穿,施工时既要保证行人正常通行,又要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场地比较紧张,因此施工中须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北侧明挖段示意图

  2.2 工程地质概况

  经探坑探明,北侧明挖段处于建筑垃圾回填地层,地层松散,稳定性差

  3.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流通道位于繁华的崇文门外大街,施工过程中还需穿越地铁5号线出入口及既有哈德门饭店,通过对周围环境等的监测,掌握由通道开挖施工引起的周围地层和建(构)筑物沉降变化数据,分析出周围环境的变形规律和发展趋势,及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改进施工工艺,将施工引起的环境变形减小到最低程度,确保通道开挖施工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的安全;与此同时,隧道自身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形和位移,必须加以监测,以确保工程结构免遭破坏。

  监测的目的及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积累经验,为提高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2)施工过程中对周围房屋及构筑物沉降和倾斜监测及地面、管线沉降监测确保周围房屋、构筑物、桥梁、管线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以及行车路面的车辆安全运行。

  (3)通过监控量测了解隧道围岩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明确工程施工对原始地层的影响程度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

  (4)通过监控量测,收集数据,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规范修改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并可以和计算结果比较,完善计算理论。

  4.监测内容及监测控制标准

  4.1主要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

  根据设计文件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结合我单位在隧道工程中的施工及监测经验,通道开挖监测内容见表1。

  表1开挖施工监测项目及频率表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仪器 频 率

  1 地表沉降 水准仪

  北侧明挖段开始施工时开始检测,1-15天时,每天监测2次;在16-30天时,每2天监测1次;

  4.2主要监测项目控制标准

  表2监控量测控制标准表

  序号 监测项目 允许变形值(mm)  标准来源

  1地表建(构)筑物沉降  -30  设计

  4.3主要监测项目监测布点示意图

  详见附图

  5.主要监测项目实施方法

  5.1 地表沉降监测

  (1)监测目的

  主要是测定纵、横沉降槽曲线及最大沉降坡度、最小曲率半径和沉降速率等,可按Peck公式,预隧道开挖在不同深度时引起的地面沉降槽曲线;施工中按量测反馈资料,合理调整隧道开挖的施工参数,以达到控制沉降的最优效果。

  图1基点埋设方法示意图

  (2)测量仪器

  水准仪,塔尺,钢尺等。

  (3)测量实施

  ①基点埋设方法

  基点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且应埋设在视野开阔、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基点数量根据需要埋设,基点要牢固可靠,如图3所示。

  ②隆陷测点埋设

  隆陷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地表钻孔,然后放入长200~300mm,直径20~30mm的圆头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

  ③测量方法

  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

  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03mm,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如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0.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④隆陷计算

  求得各点高程。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隆陷观测点的初始高程H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n。则高差△H=Hn-H0即为隆陷值。

  ⑤数据分析与处理

  (1)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和距离位移曲线散点图,根据沉降规律判断围岩稳定状态和施工措施的有效性。

  (2)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最大沉降量。

  (3)作横断面和纵断面沉降槽曲线,判断施工影响范围、最大沉降坡度、最小曲率半径、土体体积损失等。

  5.2地表建筑沉降监测

  (1)监测目的

  在建筑物周围设置测点,观测隧道开挖穿越前后地表建筑物下沉及倾斜,据以判定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采用的工程保护措施的可靠性。

  (2)监测仪器

  水准仪,塔尺,铟钢尺等。

  (3)监测实施

  ①测点埋设

  琐琐碎碎诉讼在地表下沉的纵向和横向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应进行建筑物下沉及倾斜监测。基点的埋设同地表隆陷观测。

  图2 建筑物沉降测点示意图

  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桥桩上钻孔,然后放入长直径200~300mm,20~30mm的半圆头弯曲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

  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对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测点的布设如图4示。

  6. 信息化施工管理程序

  6.1变形管理等级

  在隧道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对各种数据进行及时整理分析,判断其发展变化规律,并及时反馈到施工当中去,以此来指导施工。根据以往经验,采用《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BJ108-92)的Ⅲ级管理制度作为监测管理方式。可按表4变形管理等级指导施工。

  表4变形管理等级

  管理等级

  管理位移

  施工状态

  Ⅲ

  U0<Un/3

  正常施工

  Ⅱ

  (Un/3)≤U0≤(2Un/3)

  加强支护

  Ⅰ

  U0>(2Un/3)

  封闭掌子面,上报业主

  注:U0—是实测变形值;Un —是允许变形值

  根据上述监测管理基准,调整监测频率:在Ⅲ级管理阶段监测频率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2次/天;在Ⅱ级管理阶段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沉降,加密监测频率,每2小时一次,及时准确的反映加强支护的效果;在I级管理阶段则封闭掌子面,上报业主,组织监理、设计等相关单位召开讨论会,讨论有效的防沉降措施及改进施工方案。

  6.2施工监测反馈程序

  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每次监测必须有监测结果,及时上报监测日报表,并按期向监理和项目部提交监测周、月报,并在月报上附上典型测点位移或应力时态曲线图,对当月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监测反馈程序见图4。

  6.3监测数据分析

  监测工作进行一段时间或施工某一阶段结束后都要对量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把原始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如按大小的排序,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组数据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值计算,离群数据的取舍。寻找一种能够较好反映数据变化规律和趋势的函数关系式,对下一阶段的监测数据进行预测,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和应力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评价施工方法,确定工程措施,采用的回归函数有:

  U=Alg(1+t)+B

  U=t/(A+Bt)

  U=Ae-B/t

  U=A(e-B/t- e-B/t0)

  U=Alg[(B+t)/(B+t0)]

  式中:U-变形值(或应力值)

  B-回归系数

  t-测点的观测时间(day)

  并绘制位移或应力的时态变化曲线图,即时态散点图,见图3。

  图3 时态回归曲线示意图

  Y

  N

  现场施工

  监控量测

  监测设计

  资料调研

  量测结果的微机信息处理系统

  量测结果的综合处理及反分析

  监测结果的综合评价

  报送设计、监理单位

  量测结果的形象化、具体化

  经 验 类 比

  理 论 分 析

  甲方、规范要求等

  地层支护结构安全稳定性判断

  地层、支护结构动态及现状分析说明、提交修正设计、施工建议

  反馈设计施工

  是否改变设计施工方法

  调整设计参数、改变施工方法

  图4监测量测流程图

  6.4监控量测保证措施

  针对本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建立专业组织,由北京中铁瑞威铁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派驻现场3~5人组成监测小组,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组长,监测施工组织与流程、监测组成员组成及职责分别示于图5。

  施工准备

  测量参数

  工程施工

  项目经理

  总工程师

  监测组长

  施工监测

  调整施工参数

  监理工程与业主

  隧道监测小组

  图5 测施工组织与流程图

  (1)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

  (2)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

  (3)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

  (4)量测仪器采用专人使用、专人保养、专人检校的管理。

  (5)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应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6)各监测项目在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实施细则。

  (7)量测数据均要经现场检查,室内两级复核后方可上报。

  (8)量测数据的存储、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

  (9)各量测项目从设备的管理、使用及资料的整理均设专人负责。

  (10)针对施工各关键问题及早开展相应的QC小组活动,及时分析、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6.5突发情况下的监测应急措施

  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突发情况时,现场监测人员应采取监测应急措施:

  1.地面沉降速率及累计沉降值超过监测标准。

  2.受影响范围内房屋及构筑物相对倾斜值及倾斜变化速率超过监测标准。

  3.其他工程突发情况。

  突发情况发生前后监测人员应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向施工单位发出预警通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当监测数据显示监测内容以超过监测标准时,现场监测技术负责人员在仔细核对监测数据,并通过复核测量后,立即通知施工单位采取应急措施,然后逐级向项目部、监理及业主上报。现场监测应加密监测频率,密切关注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及时反馈工程安全情况,给施工单位采取正确的施工措施及后续施工方案的改进提供必需的工程数据。

  6.6监控量测安全文明保证措施

  监测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监测布点施工及测试时我们将“安全监测、文明监测”摆在首位,一切按相应规定及操作规程办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测点埋设前办理所需的各种手续,按规程进行布点施工;

  (2)布设观测孔时先做好管线探测,以免钻孔时破坏管线;

  (3)建(构)筑物测点布置事先与业主沟通,征得业主同意后进行,如建(构)筑物业主不同意布点,请上级主管单位进行协调解决;

  (4)在测点布设及监测时爱护周边环境(包括花草树木及其他);

  (5)路上车流量大,车速快,布点及测试时必须穿防护衣、加设防护桶,保证测试人员人身安全;

  (5)在监测工作的生产及生活活动中,加强对监测组人员的文明行为教育,做到管理程序化,作业标准化。

  (6)科学、合理地组织监测生产,加强现场监测管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使全体监测组人员认识到文明施工是企业的形象、是队伍素质的反映、是安全生产的保证,以提高员工文明施工和加强现场管理的自觉性。

篇2:桥头崩塌危岩体工程测量和施工监测

  桥头崩塌危岩体工程测量和施工监测

  1工程施工测量

  (1) 施工测量的要求

  ①施工测量应符合图纸及《工程测量规范》的有关要求。

  ②对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应复核无误后才可引用。

  ③场区控制网按相当于二级导线精度设平面控制网。

  ④场区内设水准点,测量精度按二等水准点精度要求。

  (2)平面控制测量

  根据本工程特点,利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在场区按相当于二级导线的精度要求进行平面控制网施测。二级导线测量的精度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3)高程控制测量

  从业主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复测。复测结果在误差范围内经平差后,再在场区内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测设数个水准基点,作为高程控制及变形观测用。水准基点的埋设要求稳固可靠,并在滑坡外,具体位置由测量工程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二等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按现行规范执行。

  (4)主要测量仪器设备

  角度的距离距离采用C-100全站仪,瑞士产WILD测距仪,J2经纬仪,2M钢瓦尺,水准测量用瑞士产NA2水准仪,5M铝合金塔尺。

  (5)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①工测量前应将测量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内容包括施测方法,计算方法,操作规程,观测仪器和配备的专业测量人员等。

  ②设立专业测量组,专人现场观测和整理资料,实行测量复核制度,每次施测后,须经项目技术负责审核。

  ③专用仪器和设备按照规定的日期、方法送专门检测单位进行标定。

  ④加强对测量所用控制点的保护,防止移动和破坏,一旦发生移动和破坏,应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并及时补救。

  ⑤所有测量成果应及时提出成果报告,请监理工程师检测和审批。

  2滑坡监测

  施工过程中为了了解滑坡体的变形特征,掌握施工、地表水对滑体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按照施工法的要求,施工过程中拟对滑坡作长期系统的观测,及时向相关单位通报监测结果,为坡上人员和财产提供预警信号。拟组织一个监测专门从事监测工作。

  (1)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见下表:

  监测项目一览表

  监测项目监测点数量观测设备

  公路变形5C-100全站仪和水准仪

  建筑物变形3C-100全站仪和水准仪

  挡土墙变形5C-100全站仪和水准仪

  土压力2土压力盒

  水压力2渗压计

  (2)监测技术要求

  1、施工期观测频率由监理工程师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每月观测次数不少于2次。

  2、施工期除采用以上各个监测点进行监测外,还应经常进行巡视检查,及时记录变形体表面的裂缝、渗水、塌滑等。

  3、位移观测出现陡增时,应加密监测,并加强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反馈。

  4、水平位移监测网点应根据现场情况选定,测点应建在变形体范围之外,网点的高程由施工的高程控制网并按二等水准的要求联测。固定点初始坐标由施工控制网施测;水平位移监测网一等全测边测角网观测,观测要求按《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试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5、水平位移测点的位移采用测边交会法观测,边长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1.0MM+1.0PPM)测距仪测量。

  6、土压力用频率仪测定,水压力用应力计测定。

  (3)监测方法

  1、变形观测

  监测基准网从88年以来所使用的基准网上引进工地。工作站和测点位置见施工平面布置图。所有的测点均在施工前读取初始读数,施工期间每7D观测一次,将水平位移和沉降分别绘制S-T曲线和H-T曲线,观测方法按《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

  2、建筑物开裂的观测

  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随时对已有建筑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当发现建筑物有裂缝时,应增加裂缝观测内容,观测频率为每周两次,查看裂缝的情况。

  3、目估巡视

  目估巡视是监测的重要方法之一,项目部应每天对施工场地及周围环境巡视观察,特别是对变形敏感部位,应进行重点的巡视。雨天前后加密巡视,并将巡视结果记入施工日志备查。

  4、水压力和土压力在埋入土中以后每周观测一次,将观测结果绘制T-P曲线,以此了解水压力和土压力的变化情况,进而达到掌握滑体稳定性的目的。

  (4)信息化施工要求

  1、监测结果每周向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师以书面形式报告。

  2、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报各方,并建议业主代表组织会议,尽快采取措施处理。

  3、所有的监测均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存盘备查。

  4、监测项目应及时整理汇总,并将其图表化、数据化和直观化。

  (5)监测预警和警戒值

  各监测项目达到下表的预警时,应加密监测,查找原因,研究对策,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当达到警戒值时,应立即组织坡上人员撤离,以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监测预警和警戒值表

  监测项目预警值(MM/D)警戒值(MM/D)

  公路变形速率0.10.5

  建筑物0.10.5

  桩顶位移0.10.5

  滑坡体裂缝扩张0.10.5

篇3:大厦基坑支护施工监测应急措施

  大厦基坑支护施工监测及应急措施

  为确保施工安全和基坑开挖的顺利进行,从围护工程开始施工至地下室底板完工,应进行全过程的施工监测,以便及时掌握施工全过程围护结构、周围土体的受力与变形情况,及时掌握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尤其对建筑物、道路的影响程度,以便在监测信息指导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施工方案,避免基坑开挖的重大事故发生,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一)监测内容

  土钉围护的施工监测应包括如下内容:

  (1)围护体的位移及沉降;

  (2)地表开裂状态及周围环境变形;

  (3)基坑渗漏和危及支护安全的水害来源。

  (4)基坑底部土体有无隆起,围护外侧土体有无下沉。

  (二)监测点的设置

  (1)监测点、后视点、水准基点应设置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外。

  (2)沉降和位移监测点应设在基坑边壁和基坑底部,间距不宜大于30m。

  (3)地表开裂,宜采用标记法进行观察和比较,有裂缝时,先测量其宽度并做好记录,然后用水泥浆灌实抹平,必要时可拍照留存。

  监测点的设置详见附图。

  (三)监测次数及方法

  (1)在基坑开挖期间,每天监测次数一次为宜,当位移出现发展趋势或接近预警值时,应加大监测的频率。

  (2)地下室底板完工后可减少监测次数,地下室侧墙完工后停止监测。

  (3)位移观测用Et-02电子经纬仪,沉降观测用精密水准仪,精度为标准二等水准。

  (四)监测数据处理及反馈

  监测数据应即填入规定的表格,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定期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报告。如发现数据明显变化或临近报警值时应即向项目经理、业主、监理工程师报告。

  (五)报警值

  根据设计规定,报警值如下:

  (1)1-1剖面坡顶水平累计位移40mm,连续3日位移速率大于3mm/d,并且有发展趋势。

  (2)其余剖面坡顶水平位移累计60mm,连续3日位移速率3mm/d,并且有发展趋势。

  (3)地面沉降大于基坑开挖深度的1%。

  当位移接近或达到预警值时,或建筑物底部或周围土体出现可能导致剪切破坏的迹象或其他可能影响安全的征兆(如流砂、涌土、隆起、陷落等)时,应立即报警,确定可能采用的应急措施,排除险情。

  (六)应急措施

  1.由于基坑施工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各种险情,为能及时排除险情确保安全,应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监控小组,在土方开挖和土钉墙施工阶段进行24h监控,监控内容包括:墙体水平位移,土钉墙结构变形,周边土体,道路及管线的变化。

  (2)施工现场准备砂袋。

  (3)当围护体位移超过预警值时,使用砂袋压载,防止支护结构位移的发展。

  (4)当支护结构的位移增大时,必要时可使用挖土机迅速回填土方反压,以阻止位移的进一步发展,并在位移较大处设置超前支护,待稳定后方可继续开挖。

  (5)当施工时遇上流沙等土层时,应先打入竖向注浆管进行加固,然后开挖。

  2.为了确保安全施工,针对假设出现的几种险情,制订了如下应急措施:

  (1)围护体滑移的应急措施

  根据监测信息,如发现围护体位移超过容许值,应即采取如下措施阻止位移:

  1)坑外卸荷,具体办法同上相关措施。

  2)在坑内紧急垒堆砂袋或回填压载。

  3)位移较大并有发展趋势时,可在坑内设置内撑。内撑可为水平撑或斜撑,

  可用型钢或坚固的木料支撑。

  4)必要时可采取增加或加长水平土钉的措施,可酌情在松动的围护体内设置竖向土钉(注浆)。

  (2)坑底土体隆起的应急措施

  1)由于围护体滑移造成的坑内土体隆起,应采取处理围护体滑移的措施,同时用重物(叠袋、回填土)压制隆起的土体。

  2)由于淤泥绕过围护体流向坑内造成的土体隆起,应在坑内利用重力压制隆起土体的同时,对围护体进行加固。设置竖向土体(注浆)加固围护体的有效措施。

  (3)周边道路或地下管线破坏的应急措施。造成周边道路或地下管线破坏的直接原因就是围护结构位移或坑底土体隆

  起,因此防止发生此种情况的预防措施是:1)加强施工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2)发生围护位移或坑内土体隆起时,应即采取措施处理。

  (4)地表裂缝的应急措施

  1)及时查明地下裂缝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阻止裂缝的发展。

  2)及时用浓水泥浆灌缝。

  (七)深层监测

  1.监测方案依据及内容

  (1)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之总平面布置图;

  2)业主提供之综合地下管线图;

  3)业主提供的基坑围护方案及相关图纸;

  4)有关相类似基坑信息化施工监测实例。

  (2)监测项目

  为了及时收、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和围护结构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确保基础施工安全。综合业主提供的资料,基坑围护方案中对施工监测的要求及本工程特点,考虑本监测工程设置以下几方面的监测内容:

  1)周围地下管线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2)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3)深层土体位移(测斜)监测;

  4)围护墙顶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2.监测点的埋设及施工监测方法

  (1)地下管线监测点

  模拟点埋设方法为:在地下管线相应上方开挖约30cm深洞,将顶面刻划"+"的钢筋埋入其中,并用混凝土将其固定;间接点法埋设即直接将顶面刻划"+"的道钉打入地下管线对应上方路面。

  测量方法:沉降监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各限差要求进行测量,每次测量宜做到闭合或附合,并符合二等水准的各项精度要求。位移测量采用小角度法。

  (2)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埋设:建筑物监测点直接用冲击钻在外侧墙体上打洞,并将道钉打入或用

  "L"形钢筋用水泥砂浆固定。测量方法:同地下管线监测。

  (3)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孔

  埋设:采用钻孔埋设。将面包裹工业滤网的PVC水位管放入钻孔内用中砂回填至密实,再用混凝土封口,以免地表水渗入影响观测,水位孔深度均为10.

0m。测量方法:直接量取监测孔内地下水位距水位管口的距离。

  (4)深层土体位移监测

  埋设:采用钻孔埋设。在埋设点上用钻机钻孔,到达设计深度后,逐段安放测斜管,顶底封闭,接头处用自攻螺钉拧紧,并用胶布密封。安放完毕后用膨润土及黄砂回填,直至钻也隙密实为止,并用混凝土封口,孔深根据基坑深度确定。测斜管内的十字导槽必须有一组垂直于基坑边线。

  测试方法:先以测斜孔底为起测基准,以0.5m点距由下向上进行测试,测试数据处理时均用经纬仪测得的测斜管口的位移值进行测斜成果的修正,经计算处理产生测斜曲线及数据报表。

  3.监测精度及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报警值

  (1)技术措施

  1)为了确保各项监测项目的精度,投产的仪器必须按规定内容检查标定其主要技术指标,仪器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并做记录归档。遇特殊情况(如受震、受损)随时检查、检定。不合格仪器坚决不能投产使用。

  2)水准测量宜采用闭合或附合路线观测方法。

  3)尽量做到测量定人,定仪器;观测数据不得随意涂改,测量数据有疑问时,因做至反复观测寻找问题原因。

  4)各监测项目变形量或测量值接近或到达报警值时,应及时发出预警报告或报警,并提请业主及有关单位注意。

  (2)报警值1)地下管线监测报警值由专业管线公司给定,具体报警值为累计变量≥±10mm,日变量≥±3mm。

  2)其他有关监测内容报警值敬请设计单位确定,一经确定,我司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4.施工及组织

  (1)监测频率基坑开挖至底板完成其间,地下管线变形监测2次/d、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1-2次/d、深层土体位移监测1~2次/d、围护墙顶面变形监测1-2次/d。

  地下室结构至±0.00其间,地下管线变形监测1次/3d、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1次/3d、深层土体位移监测1次/3d、围护墙顶面变形监测1次/3d。

  (2)提交的测试成果

  建立监测成果及时汇报制度。正常情况下当天的监测成果第二天呈报业主和有关部门,叙述监测点(孔)当次及累计的成果动态及有关注意问题。如遇报警情况,先当场口头通知同时4h内提交正式报警资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