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7)

641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七)

  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除要满足强度等级、抗渗要求,关键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防止因温度应力而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以绍兴交通银行大厦地下工程为例,该工程地下1层,地上18层,基坑面积约3500平方米,基坑深5米,局部7米。为保证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主要采取了如下技术措施。

  优选材料,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合理安排浇筑顺序,及时卸料;在浇筑前,用水冲洗模板降温;泵管用麻布包裹,以防日光暴晒升温。

  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浇筑采用“一个坡度、层层浇筑、一次到顶”的方针。根据混凝土泵送时形成的坡度,在上层与下层布置两道振捣点。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振实;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角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先振捣料口处混凝土,以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为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裂缝,减少内部微裂,提高混凝土密实度,还采取二次振捣法。在振捣棒拨出时混凝土仍能自行闭合而不会在混凝土中留孔洞,这时是施加二次振捣的合适时机。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较厚,在浇筑两小时至6小时后,先用长刮尺按标高刮平,然后用木抹反复搓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在初凝前用铁板压光。既能较好地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又能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发。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及测温工作。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温度应力大于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应根据当时的施工情况和环境气温,采用了“蓄水法”进行混凝土养护。具体做法是: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双层麻袋,浇水湿润。待混凝土初凝后,在基础周围砌挡水,蓄水深10厘米,养护28天。为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变化值,在基础内埋设测温点20个,深度分别设在板中及距表面10厘米处,分别测量中心最高温度和表面温度,测温管均露出混凝土表面12厘米。

  测温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开始进行,测温频率按持续28天考虑。具体安排是:前三天,每两小时测温1次;4天至8天,每4小时测温1次;9天至15天,每6小时测温1次;16天至20天,每12小时测温1次;21天至28天,每24小时测温1次。从测温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基础混凝土浇筑后,中心最高温度发生在第四天,最高温度55.1摄氏度。混凝土中心与表面温度升降基本同步上升,在前10天温差始终保持在8摄氏度至12摄氏度左右,远远低于不安全温差25摄氏度,后18天温差保持在3摄氏度左右,说明温差控制理想。

  该工程基础底板混凝土养护期满后,通过检查,混凝土内实外光,质量良好,经检查未发现温度裂缝,可见完善的养护及选料等措施等起到了良好效果。

篇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基础底板5~14轴与A~D(1/D)轴间板厚为800m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

  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在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同时,选择采取分块浇筑的方式,根据基础结构特点以后浇带形式将基础划分为若干个小块体,以便于施工组织,确保施工质量。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采用2台地泵送筑。

  (1)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根据泵车布料杆的长度,划定浇筑区域,每台泵车负责本区域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循序推进。这种浇筑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便每车混凝土都浇筑在前一车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确保每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同时可解决频繁移动泵管的间题,也便于浇筑完的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温。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6h,如遇特殊情况,混凝土在4h仍不能连续浇筑时,需采取应急措施。即在己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上插直径为12mm的短插筋,长度1米,间距500mm,呈梅花形布置。同时将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薄膜加草席覆盖保温。以保证混凝土表面不受冻。

  (2)混凝土浇筑时在每台泵车的出灰口处配置3~4台振捣器,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在1.5米厚的底板内可斜向流淌1米远左右,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振捣密实,另外1~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顶部混凝土振捣。

  (3)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会在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或在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

  (4)现场按每浇筑100方(或一个台班)制作3组试块,1组压7d强度,1组压28d强度归技术档案资料用;l组作仍14d强度备用。

  (5)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按规范规定每单位工程不得少于2组。考虑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量不太大,按规定取2组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

  2.混凝土测温

  1)测试设备

  测温仪:CW - A 智能测温仪

  多路转换箱:与CW - A 智能测温仪配套转换箱,用于多测点自动切换传感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型,精度0.01℃);

  2)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工作

  为及时掌握混凝土内外温差及温度应力,及时调整保温措施及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 及降温速率小于3℃/d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拟对底板施工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信息化测温工作。

  ① 测温点布置

  为了保证测温点所测的温度曲线能全面反映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底板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平面按200m2/点,在截面变化部位,墙体转角等处需布置测温点;竖向测温点布置,按照顶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底表面温度的检测要求进行布设,表面测温点的高度为底板顶标高下返50mm ,中部测温点为底板顶标高下返1/2 板厚,底表面测温点为底板底标高上50mm 处。

  底板测温点立面布置示意图

  测温系统的安装和调试:传感器按测温点布置方案,固定在钢筋上;传感器的导线,通过排线钢管引到计算机控制室。

  电缆线的排布应按布点方案,并尽量避免施工损坏和影响施工为原则下进行;系统在正式测温之前进行一天的系统调试,使其状态完全满足要求。

  ② 测温频率:

  根据混凝土温升规律,制定以下测温频率:

  养护时间测温时刻

  1-7 天6:00、8:00、10: 00、12: 00、14:00、16:00、18:00、20:00、22 :00、24:00、2:00、4:00

  7 -28 天6:00、10:00、14:00、18:00、22:00、2:00

  28 天以上2:00、14:00

  3.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及聚胺脂泡沫塑料保温板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并通过计算机监测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温度、温差、应力变化,当混凝土内外温差接近25 ℃ 及时加盖保温层等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2)混凝土终凝后,在其表面用塑料薄膜覆盖,然后聚胺脂泡沫塑料保温层,进行混凝土蓄热保温保湿养护。在养护期间根据温控系统测得混凝土内外温差和降温速率,对养护措施进行及时的调整。

  (3)柱、墙插筋部位是保温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防止造成温差较大或受冻。

  (4)停止测温的部位经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可将保温层及塑料薄膜逐层掀掉,使混凝土散热。

篇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案

  一、施工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放线定位、基坑降水→开挖基础土方→浇筑混凝土垫层、造型→安装基础外模板→安装底板钢筋→安装地脚螺栓固定架并吊装地脚螺栓→外模板侧面钢筋埋设水、电、风、气、油管道→安装内模板、埋设件及剩余的电缆、水管→调整固定地脚螺栓→安设顶面钢筋及其余模板→浇筑基础混凝土→保温、养护→做防水层、回填土

  2操作工艺

  1)大体积混凝土浇灌方法及要求

  用混凝土泵车配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浇灌。在混凝土浇灌时根据面积大小和搅拌能力采取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或斜面分层连续浇筑完成(浇灌方式见图),不留施工缝,分层厚度20~30cm,段分层多采取踏步式分层推进。推进长度由浇灌能力而定,

  一般为1.5~2.5m。斜面分层浇灌每层厚度30~35cm,坡度一般取1:6~1:7。

  混凝土自高处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沿串筒、溜槽、溜管等下落,保证不发生混凝土离析现象。

  混凝土浇灌顺序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推进,逐层上升。亦可采取中间向两边推进,保持混凝土沿基础全高均匀上升。浇筑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不使产生实际的施工缝,并将表面泌水及时排出。

  对地脚螺栓、预留螺栓孔、预埋管道部位等的浇灌要控制混凝土下落速度,四周混凝土应均匀上升;同时避免碰撞,防止造成位移或歪斜;对于大直径的地脚螺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使用经纬仪随时观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混凝土浇灌完毕应进行保湿和保温养护。前者采取表面洒水养护,使强度正常增长;后者在表面用保温材料护盖,使缓慢降温,并通过测温,控制基础内外温差及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在25℃以内,降温速度在1.5℃/d以内,测温点的布置:点与点距离一般以0.5~1.0m为宜,在混凝土浇筑完升温阶段,开始5d,每隔1~2h测温一次,以后每4~8h测温一次,时间不少于14d;做好测温记录和分析,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采取合理的养护和保温措施。

  2)泵送混凝土浇灌

  泵送混凝土前,先将储料斗内从管道泵出,用以湿润和清洁管道,然后压入纯净水泥浆或1:1~1:2水泥砂浆滑润管道后,即可开始泵送混凝土。

  泵车开始压送混凝土时速度宜慢,待混凝土送出管子端部时,速度可逐渐加快,并转入用正常速度进行泵送。压送应连续进行,不应停顿,遇到运转不正常时,可放慢泵送速度。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时,需降低泵送速度。泵送暂时中断供料时,应每隔5~10min利用泵机抽吸往复推动2~3次,以防堵管。混凝土因故间歇30min以上者,应排净管路内存留的混凝土,以防堵管。

  泵送混凝土浇筑时,浇筑顺序有分层法和侧推浇筑法两种,要将端部软管均匀移动,使每层布料厚度控制在20~30cm,不应成堆浇筑。当用水平管浇筑时,随着混凝土浇筑方向的移动,每台泵车浇筑区应考虑及时接长或拆短管,以适应浇筑部位的移动。

  混凝土分层铺设后,应随即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1台泵车应配3~4台振动器(包括备用)。当混凝土塌落度大于15cm时振捣一遍即可;小于15cm时应与普通混凝土一样振捣,以机械振捣为主,人工捣固为辅,捣固时间以15~30s为宜。

  泵送混凝土用水平管或布料杆时,要将端部软管经常均匀的移动,以防混凝土堆积,增加泵送阻力而引起爆管。当混凝土浇到最后阶段,对泵车采取"分段停泵"的办法。

  沿地面铺管,每节管两端应垫50mm*100mm方木,以便拆装;向下倾斜输送时,应搭设宽度不小于m的斜道,上铺脚手架板,管两端垫方木支撑,因压送时输送管会产生较大的振动,管子不应直接铺设在模板、钢筋上,而应搁置在马凳或临时搭设三架子上。

  泵送将结束时,应再次计算混凝土需用量,以便决定拌制混凝土量,避免剩余混凝土过多。

  3)大型设备混凝土防裂措施

  选用中低热水泥配制混凝土,减少混凝土凝结时的发热量。

  掺加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量,减缓水化速度;或掺加缓凝剂,除有以上效果外,还可减缓浇灌速度和强度,以利散热。

  掺加粉煤灰,可减少单方水泥用量50~70kg,可推迟和减少发热量,降低温升值20%~25%

  合理配料和优选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收缩,降低水泥用量。

  在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水管,进行循环低温水散热降温。

  热天施工,砂石堆场设遮阳装置,必要时喷冷水雾顶冷却或利用冰水拌制混凝土。运输工具加盖,防止日晒,以降低混凝土初始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时吸收外界热量。

  混凝土采取薄层浇筑,以加速热量散发。

  配置优质混凝土,控制砂、石含泥量,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极限拉伸。

  制定合理的温控指标,控制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最高温差不大于25℃;提高极限拉伸。

  做好混凝土养护,适当延长拆模时间,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徐变松弛效应,削减温度收缩应力。

  掺加U型混凝土膨胀剂,配置补偿收缩混凝土,以部分或全部抵消干缩和冷缩在结构中产生的约束应力,防止或减少温度与收缩裂缝的出现。

  加快基础回填土,避免基础结构侧面长期暴露;适时停止降水,避免降温收缩与干缩共同作用,导致应力累加。

  加强测温监测与管理,及时进行研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使温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

  4.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2)一般项目

  混凝土设备基础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并全数检查。见下表

  3)关键要求

  垫层地基必须夯实,严禁用填土的办法找平地基表面。

  基础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外表平整,内部密实,无蜂窝、麻面、漏筋、空洞、夹层、裂缝渗漏、起壳等缺陷;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达到设计要求的抗压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要求。

  基础纵横轴线、各部标高、外形尺寸、预埋地脚螺栓、螺栓孔、锚板的标高、中心位置、中心距的偏差,应符合要求。

  设备基础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基坑的回填。填土应分层(每层不大于20cm)夯实。

  4.混凝土设备基础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页。

  5.成品保护

  施工中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帮的模板和支撑上

搭脚手架、马道,以保证模板牢固、不变形。

  基础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和表面不受损伤时,方可拆模。

  混凝土浇筑完后,待其强度达到1.2MPa以上,方可在其上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基础中预留的暖卫、电器暗管,地脚螺栓及插筋,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得碰撞,或使其产生位移。

  基础内应按设计要求预留孔洞、埋设螺栓和预埋铁件,不得以后凿洞埋设。

  二、施工缝处理

  后浇带是工程施工中一个比较难以控制的部位,处理不当易造成地下室渗漏,本工程后浇带采用快易收口网施工,解决后浇带的施工难题.

  快易收口网是作为消耗性模板来固定的。当混凝土在模板后面浇注时,网眼上的余角片就嵌在混凝土里,形成一个与邻近浇注块相连的机械式楔。接缝的质量受到严格控制。其粘接及剪切方面的强度可与经过良好处理的粗琢缝合相媲美。如图:(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