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智能建筑概述(3)

7008

  智能建筑概述(3)

  四、智能建筑的主流技术

  智能建筑在世界上被誉为世纪性建筑,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表现,智 能建筑也将成为21世纪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智能建筑的主流技术,既是先进技术又是流行 技术,即工程中通常应采用的技术。考虑的基点是:工程不是科研,工程不宜采用最先进的科研新技术,而应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这些主流技术包括智能建筑从BAS、CAS及OA S(简称3A)向上层发展成为系统集成(System Integration ,SI),向下延伸为3A各自 包括的各个子系统(大约十余个子系统)。涉及领域之广泛,内容之深入均超出了前人所达到 的广度与深度。这里不对每个子系统主流技术的具体方面展开,仅从宏观上谈谈主流技术运用。

  (一)楼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

  世界上高层建筑BAS产品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采用模拟式自控,60、70年代改进为数字式自控,80年代采用专用微型计算机进行管理、监控与显示,技术趋于成熟,取名为集散 式(即集中管理、分散控制)自控系统。主要技术特征是采用了直接数据控制(Direct Digita l Control,DDC)技术,它是8位或16位微处理机,由运算、存储模块及输入/输出模块构成 控制单元,也是目前社会上广泛应用的BAS产品。其代表产品有HoneyWell公司E*cel 500 0系列、Johnson公司Metasys系统、Landi&Staefa公司S600、Andover公司Contium(TM )系统、SingaporeE&E公司ST8200系统和Siebe公司Network8000系统等。

  90年代中期,BAS系统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开始考虑上层控制总线与其他子系统( 消防FA、闭路电视监控CCTV、出入口管理系统等)联网。由于BAS的信号传输和数据 通信的通信网有了统一的通信协议,对多个供应商不同系统之间的集成,可采用BAC Net (Building Automation Control Network)互联标准(NASISPC135)。该标准由美国暖 通空调学会(ASHRAE)制订,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公司承认并参加,已于1996年正式批准成为美国标准,1997年成为欧洲标准。

  美国Echelon公司于1992年提出了LONWORKS技术,它标志着控制系统网络的新纪元。当今,LONWORKS技术已从工业自控发展至智能建筑BAS自控系统,它的开放 性、互操作性、可靠性、无中心控制等突出优点已被世人所公认。目前世界上各大BAS公司纷纷推出这类新产品,如Siebe公司的I/A(Intelligent/Automation)系统,HoneywellE*cel 5000 OPEN型,西门子楼宇科技下属竺吉尔,马四法公司的S600APOGUE等。美国VACOM公司与我国合资成立的佛山康联自动化工程公司,产品有BAS-K3000。 此外,德国ISC公司开发的“傻瓜型”BAS系统(Sea Change),也引人注目。

  LONWORKS虽是先进技术,但至今还不完善,主要问题是不配套,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接口协议还未解决,在BAS各种传感器中还未普遍采用Echelon芯片,目前的LONW ORKS系统产品多数还处于过渡阶段。因此从事LONWORKS技术开发的公司必须加快进度,推出全套完整成熟产品,否则工程会处于半拉子,造成严重后果。工程中仍可广泛采 用比较成熟的BAS集散式控制系统,因为它既满足舒适性,又可节能30%,已有很多成功的先例。

  (二)系统集成(System Integration,SI)

  当今世界是信息技术(IT)时代,各行各业都在搞系统集成,智能建筑更是与系统集成紧密相关。关于系统集成的定义,国际上至今还不明确。由江苏省建委和技术监督局1998年 3月发布的“智能建筑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中,提出系统集成是将智能建筑内不同功能的子系统在物理上和逻辑上连接在一起,以实现综合信息、资源和整体任务共享的方式。

  在集成程度上,系统集成已从IBMS(Integrated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s )、12BMS(Integrated 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s)发展到13BMS(Int egrated Intelligent Interne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s)。智能建筑系统 的系统集成设计不仅要求设计者知识面宽,具有系统工程设计思想,而且要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就是说,设计者应在建设上把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 系统和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等综合集成到一个既相互关联而又协调统一的系统中,巧妙灵活地运用现有的先进技术,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和潜力。由于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是一个极 其复杂的工作,目前系统集成技术尚不成熟。

  (三)结构化布线系统(Structure Cable System,SCS)

  对结构化布线系统主流技术的要求是:

  1.信息点。除语言点、数据点采用5类或超5类UTP或STP以外,应预留或设光纤到桌面(Fiber to Desk)点,并占15%左右。暂时不用的话可采用光纤技术,预埋光纤管 。

  2.垂直干线。采用多膜光纤传送数据信号,大对数3类线传送语言信号,并建议预留一部分大对数5类线作传送数据信号的备份。

  3.配线架。语言采用背架式,数据采用Patch Panel。MDF和IDF均采用19英寸标准机柜。

  4.为便于物业管理及减少跳线,建议推广应用SCS计算机管理系统。以色列RIT公司新推出的Patch view系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有条件工程应考虑采用计算机管理系 统,对减少跳线、加强物管大为有益。外国有些公司提出的千兆比布线,有点超前,在主干网上可以考虑,但水平线缆用5类或光纤传输,速率足够可用。采用UTP还是STP应视大 楼功能而定。一般的工程采用UTP即可满足要求,不要盲目追求高性能。抗电磁干扰要求较高的医院、金融大厦采用STP,其中,瑞士Datwyler产品性能较好。

  (四)其他主流技术概要

  1.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对智能大楼而言,不能采用传统型消防系统,宜采用智能型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即具有智能探测和智能监测兼有的系统。目前,国外最新提出的是 采用模糊人工神经网络分布智能火灾报警系统以及多元复合高性能探测器,可满足现代智能建筑防火的需要。

  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这是目前惯用的监控系统,最大优点是采用长延时录像机,但其图像质量差,又不便于保存,无法与先进的数字压缩式监控系统相抗衡。后者的优点是光 盘录像,清晰度高,但价格

昂贵。目前主流技术是采用数字压缩式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方法,比较适合我国国情。

  3.三网合一。语言、数据和电视图像三个系统分开传送的缺点是既不经济又施工复杂。三网合一采用电缆双向传输的方式,能同时传送三种不同信号。三网合一是世界主流技术 ,但具体实施还有不少困难。其形式有纯双绞线铜缆网、混合光纤/铜缆网、无线接入网和纯光纤网等。目前以混合光纤/双绞线网为主流技术,世界各国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光纤到路 边(FTTC)、光纤到远端节点(FTTR)、光纤到大楼(FTTB)等与铜缆混合,是铜缆网向纯光纤网过渡的理想方案。

  五、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前景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高科技与现代建筑艺术的巧妙集成,是创造舒适、安全 、卫生、方便、和谐、高效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改善的必然产物。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需要环境平台

  1.系统的正常工作离不开环境平台。

  一个系统能否产生实际效果,除了系统本身的硬件、软件在技术、质量上必须得到保证 并能正常运行外,还涉及到某些与运行休戚相关的外界条件。智能化系统的工程效果是包括建筑环境在内的整个建筑大系统所共同产生的综合效果。影响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环境因素 可称为环境平台。例如,买电视机的时候通常不考虑买回去是否能用的问题。这是因为电视机的环境平台(电视台、有线电视等电视源、适用的电源、制式等)在购买之前早已建立并正 常地运行着。反之,虽然DVD技术早已成熟,产品在市场上推出了多年,但是至今销售平平,实际应用者甚少。其中DVD片源就是一个环境平台。环境平台虽然是系统的非技术因素, 但也是系统正常工作所必须具备的。

  2.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环境平台

  (1)一定质量的电源。在建筑智能化设计中环境平台的问题显然十分重要。智能化系统需要一定质量的电源,同时不能有过强的电磁波干扰。如某大楼就发生过进口电机不适应国 内50HZ电源而达不到风速的事情。

  (2)合适的控制对象。合适的控制对象也是智能化系统的环境平台。全部采用壁挂式空调的大楼,楼宇自动化系统即使再增加监控点、再加强管理软件的功能,也无法进行温湿度 的控制。

  (3)数据源的建设。智能化系统的环境平台中,数据源的建设是极其重要的一种环境平台。信息化的本质是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全面利用。电脑的作用和意义就在 于对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和利用。因而一个信息系统所具备的处理功能和能够处理的信息规模是相辅相成的。我国电脑工业的起步时间并不晚,引进微电脑产品也可算很及时,然 而我国电脑的应用水平却远远低于美、欧等国家。除了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外,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忽视了广泛的、多门类的数据库建设。现在智能化系统的目标定位中经常提出 建立“视频点播”系统的目标,然而缺乏对片源建设的同步思考。

  (4)社会条件是否具备。智能化建筑作为一个现代化设施,同样要考虑它所需要的社会条件是否预先具备。例如,HFC的体制问题也是一个环境平台。这个条件不解决,机顶盒 只是一个摆设。对于住宅小区建局域网的规划,且不说每个物业公司是否能够有一批局域网的技术队伍,光局域网通信费就是一个不小的开支。如果向住户摊派,那么住户为什么不可 以选择便宜得多的拨号上网呢?如果不转嫁到住户,物业管理公司又如何维持运行费用?

  (5)与管理体制、相关法规的一致性。建筑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它的每一项活动都离不开社会大平台。因此,建筑智能化如何与公安、消防、电信、物业等部门的管理体制相一致 ,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一致,都是值得注意的环境平台。这里存在着超前的建筑智能化与当前的管理社会化的矛盾。在住宅智能化目标定位前就需要考虑安防报警、紧急呼救的法规问 题。一旦系统报警,报警信息的发生时间是否在物业管理部门的正常勤务时间段内,人员、设备、运输工具和道路等客观条件对抢救处理所造成的延误如何克服等等。虽然这类问题表 面上与智能化系统无关,然而,相关的规章制度的不合理、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肯定会导致自动化系统的失效。

  (6)用户的使用水平和管理水平。一个系统的性能和效果,归根结蒂,并不取决于系统设备设施的先进性,而是取决于用户的使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因此,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系 统一定是接近用户的能力和习惯的系统。智能建筑同以往所有的建筑一样,作为人类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仍然要适合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智能化的目标定位应该首先区分本幢 建筑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弄清楚他们的不同需要、不同习惯和不同文化水平。

  智能化系统是提供给没有参与工程设计的用户使用的。如何考虑这些公众用户的使用目 的、使用水平和设备条件等因素,直接关系到智能化系统的成败。例如,在住宅智能化的目标定位中就首先应该分清住宅与办公楼、商用楼在使用者方面的区别。凡是安装到住宅的系 统就一定要考虑对老人、幼童,甚至低能者的影响问题。无法设想七八十岁的老人能够清晰地记住家庭门禁密码。再如,老人的紧急呼救情况绝大多数出现在卫生间,因此,紧急呼救 按钮的安装位置就不能不精心设计。充分考虑使用对象在使用目的、使用水平、使用条件上的个别特征,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7)相关因素之间的协同程度。从建筑管理的角度看,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一个规模大、因素多、结构复杂的动态非线性“大系统”。各个相关因素之间的协同程度是达到期望效果 的关键。无论多么先进的系统,都少不了人工的管理和配合。高科技提供了高速度和高效率,同时也带来了高依赖性和高脆弱性。越是普遍采用高科技的系统,就越离不开人工的正确 操作和维护。操作员对系统调整的可能性、准确性和实时性,既是智能化系统的运行保证,也是衡量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方面。怎样分清和协调人工管理与自动化系统的工作 界面,人工操作怎样确认和保证系统的正常,如何及时有效地认定故障、处置事故等等,都决定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综合效果。因而在智能化的目标定位中一定要结合日后的管理方式 和人员配备来进行设计,要搞清楚以后怎样管理的问题。

  总之,智能化系统的目标应当与建筑设计、施工、运营、服务、管理的模式和习惯相一 致。

  (二)智能建筑目标定位的重要性

  任何业主都希望具有独特的“亮点”来体现自己工程的先进性。建筑智能化作为一个工 程,既然有投入,就理所当然要追求回报,计较产出。关键是从什么角度、在什么方面来体现自己工程的亮点,也就是如何对智能建筑进行目标定位。

  先进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例如,对商品包装的认识,早些年曾认为讲究包装是先进的市 场经济观念,而近来从环保意识出发,认为简化包装、使用再生包装才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先进观念。因此,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不同时期对设备设施的规模、种类、功能会有不同 的判断,要立足于认识发展的角度寻求工程的先进性。

  建筑物通常具有二三十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因此,业

主特别担心信息产品与建筑产品在 使用寿命上的矛盾,往往强调智能化系统的扩展性,要求适度超前,希望多留一些发展余地。然而,从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建筑物的结合程度来划分,各个子系统可以归纳为两种不同类 型:一种类型是与建筑物土木工程同存的系统,如综合布线、楼宇自动化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是随建筑的建立而建立,随建筑的使用而使用。对它们的需求在建筑工程前期就可以比较 明确地做到,而且一旦建立起来以后,只要建筑物没有大的改变,需求就不会有大的变化,就不存在重新扩展的紧迫性。另外一类子系统,如通讯设备、办公自动化子系统则是建筑物 的附加设备设施。这一部分子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水平的发展,需求会经常发生变化,技术更新非常迅速。这类子系统游离于建筑物的物理结构,与土木工程关系甚小,日 后的更新换代不会引起建筑物的伤筋动骨。因此,在建筑智能化目标定位中真正需要具有扩展性的是这部分以后扩展也不成问题的子系统。

  从根本上说,精品意识、精益求精,就是精确设计、精确施工、精确管理。当一幢建筑 的智能化系统与实际的需求和功效整合得最恰当、冗余度降到最低限度、取得当前技术条件下的最佳投入产出比、达到资金和资源的最合理使用时,才更具有现实意义的先进。对于一 座具体的建筑工程,智能化的要求必须恰如其分,不能盲目地攀比规模,不能面面俱到地什么子系统都往里面堆积。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看,要想设计得各方面完美无缺,结果将是非常 拙劣的。任何一个工程都做不到在完成的时候还能够保持领先当时的技术。所以目标定位时应当将注意力集中在与建筑物的核心功能关系最密切、最有实际意义的功能上。

  (三)智能建筑的节能是发展的方向

  尽管国家建设部大力提倡建筑物的节能,有关节能的文件和规范也不算少,但是十年来 我国智能建筑偏重在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方面,在智能化目标定位中明确提出节能要求的不多,建成的确有节能功效的智能建筑更是罕见。美国的一些超市已经利用人体动能解决了 超市的空调和照明用电,日本把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写进了法律。德国更是把智能化的重点确定到卫生间。对比东洋和西洋,反差不能够说不大。我国人多地少,节能问题比其他国家更 为迫切。其实,在建筑物设计中考虑再生利用装置几乎是举手之劳。在节能方面多动脑筋,不仅利国利民,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真正先进的理念。

  美国是经济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建筑业、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长期被称为经济的“三 大支柱”。美国建筑节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的建筑与中国的建筑在形式上有着质的差别。美国人口约2.5亿,目前住宅自有率为66%,人均居住面积59平方米,居世界榜首。美国的住宅几乎全部为三层以下。在很多州 的法律中有明确规定,若要盖三层以上的住宅,要经过非常繁杂的审批手续。美国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国家,房价高低主要取决于房子的质量和所处的地段,建筑面积倒在其次(因为 人均面积已经足够大),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是论幢来卖,而不会按“平方米”出售。

  一般的美国人宁肯节衣缩食,也要自购房屋。所谓“美国梦”的核心就是在美国拥有一 套自己的住房。所以一般家庭都拥有一幢配套较为齐全、面积在16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拥 有客厅、卧室、厨房、浴室、贮藏室、洗衣室、车库等,热水、暖气、空调设备齐全,而且 供暖、空调几乎全部是煤气作为燃料的分户供暖制冷措施,各房间内全部留有风口,其中有的家庭还把风管放在地板下面,自下而上送冷暖风。有的住户在买房时会出现考虑建筑节能 重于住房面积的情况,房屋本身的节能水平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化的指标。

  对比中国,迄今为止尚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建筑节能的测试方法,更缺乏完善的建 筑节能的市场体系。中国现行的集中供暖方式及其付费方式无法带动建筑节能产业化的发展,因为没有用户真正关心到底节了多少能,这些能值多少钱,用户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投入产 出比是多少。因此,中国的建筑节能也就不具备吸引投资的能力。

  建筑节能的概念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另一部分就 是从供暖、供冷的热源、输送渠道及实现方式来节约能源。

  由于美国的住宅全部为三层以下,所以不存在中国普遍存在的防震、防火问题。中国的 城市不少位于地震带上,建筑物需7度防震。中国的大城市居民80%以上住在五层或五层以 上甚至高层住宅里,一旦起火,危害极大,所以防火问题非常重要。美国建筑不存在内保温 还是外保温问题。木板做外墙,石膏板做内墙,中间夹芯岩棉、玻璃棉、聚苯的做法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他的各种集装饰、防水、保温为一体的夹芯墙也非常多。但在中国,五层、 六层甚至高层建筑若使用夹芯墙的话,会严重地影响建筑物的防震效果。若要采用,则必须从结构形式及钢筋品种上做很大的调整,短时期内显然不宜大面积推广。

  对于五层以上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外保温问题,主要是解决热桥问题和保护主体结构的 寿命的问题,但整个墙体保温技术绝不仅仅只有这两个技术指标,还有热系数问题、防火问题、防地震问题、防坠落问题、防开裂问题等。

  虽然美国的建筑业发达,但美国面临的问题不如中国复杂,在建设高层建筑尤其是混凝 土高层建筑的经验方面,远不如中国丰富。在中国,只要工程的资金足够,而且是大型施工企业的施工,则水平一定会是相当高的。实际上,在中国的工地现场,中国的墙体保温面临 的问题远比美国复杂,从施工工人的素质问题直到工地现场材料的存放、运输等问题,简单地把美国的石膏板或GRC板拿到中国来肯定是不行的。美国的建筑都是拼装的,因为它只 有两层高(公共建筑的拼装也有,往往是钢结构或其他),而中国的建筑在现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凝土结构为主体的情况下,简单地把一切都拼装化显然是困难的,这与中国的整 体工业水平有关系。最好的方法就是谁的产品好就鼓励谁,谁的产品更适应市场就鼓励谁,谁的产品适合中国就鼓励谁。从这个角度看,现在国内较流行的浆体保温材料应该是最适应 中国国情的产品。虽然这一产品走回了浆体湿作业的老路,但从中国特色的建筑结构观察中可以确切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浆体材料的确适合中国国情,是中国特色的建筑结构形式的重 要组成,不但适合中国国情,而且将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存在。

  总之,美国是住宅高度产业化的市场化国家,虽然中美两国的住宅建筑结构形式不尽相 同,但美国的许多工作思路、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四)智能建筑需要技术和文化相结合

  建筑是技术和文化的结合。建筑的文化品位不是抽象概念,每幢建筑都是不同的。每一 幢建筑的功能目标不同,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这种功能和环境的不同就决定了它们不会、也不应该与别的建筑一样。不同的用途、功能、环境对一幢建筑产生了不同的限 制,从而产生不同的建筑结构,选用不同的材料、设施和设备,最终形成不同的建筑集合和不同的建筑管理方式,体现出特有的理念和意境。建筑的文化品位,小的方面譬如智能化系 统的烟感器、摄像机、喷淋头等末端设备的安装位置,既要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又应当保持

与装饰设计的协调。至于大的方面,例如,在市长办公室就不宜安装摄像机,商务办公室 里也没有提供VOD(Video On Demand)的必要。而在贵宾接待室提供背景音响和无线寻呼就不仅仅是滑稽了。在功能方面,同是办公自动化系统,政府的办公自动化就应当着重加 强行文流转,人大的办公自动化则要有较强的会议管理。这种不同个性就是亮点和品位。精品体现在个性。这就是建筑智能化工程目标定位的根本。

篇2:智能建筑智能化工程名词解释(十一)

  智能建筑智能化工程名词解释: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备安装工程

  1.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CIS)

  它是以住宅小区为平台,兼备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等以及这些系统的集成系统,具有集建筑系统、服务和管理于一体,向用户提供节能、高效、舒适、便利、安全的人居环境等特点的智能化系统。

  2.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IBMS)

  建筑物各子系统集成在一起形成建筑管理系统(BMS),在BMS的基础上以OAS和BAS为主的集成系统则称为IBMS。

  3.家庭控制器

  完成家庭内各种数据采集、控制、管理及通讯传输的设备,一般应具备家庭安全防范、家电监控及信息服务等功能。

篇3:智能建筑智能化工程名词解释(十)

  智能建筑智能化工程名词解释:楼宇安全防范系统设备安装工程

  1.门磁开关、窗磁开关

  门磁开关、窗磁开关是由干簧管与外磁场组成的磁-电转换传感器。干簧管和外磁场分别安装在门窗的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门窗的开或关,干簧管与外磁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开关的状态也发生变化。

  2.紧急脚踏开关、紧急手动开关

  紧急脚踏开关、紧急手动开关是一种按压式机械开关。两种开关直接与报警中心连接,在紧急情况下由人工操作报警。外部结构不同,脚踏开关的操作部分面积较大,便于用脚操作,手动开关操作部分较小。

  3.紧急无线脚踏开关、紧急无线手动开关

  开关部分与"紧急脚踏开关"和"紧急手动开关"相同,不同的是它不通过线缆直接与报警中心连接,而连接到无线报警发射机的输入端。

  4.主动红外探测器

  有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组成。收发之间形成一个红外传播场,组成有一定宽度的"线"警戒区。

  5.被动红外探测器

  只有红外接收器,探测附近红外场的变化,当红外场强度增大,超过设定的门槛时就输出报警信号。

  6.红外幕帘探测器

  有多套主动红外探测器或被动红外探测器组成一个"面"警戒区。

  7.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

  该类探测器又称"多技术复合探测器"。红外部分探测红外场的变化,微波发射与接受探测微波反射信号的变化,当两种探测方式都输出报警信号时才确认是真正的报警,提高了报警的可信度。

  8.微波探测器、微波墙式探测器

  其基本原理都是由微波发射和微波接收构成一个微波传播场。不同的是发射器与接收分离布防,探测微波被遮挡的变化。发射器与接收器集中布防时,探测微波被反射变化。

  9.超声波探测器

  由超声发生器与超声波接收器构成超声波传播场。当传播场被外界扰动时,接收器就输出报警信号。

  10.激光探测器

  由于激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好,光束发散角小,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间可构成长距离的"线控警戒"。

  11.玻璃碎探测器

  利用玻璃碎时特有声波中的频率特征检测报警。有滤波型和波形分析型。

  12.震动探测器

  入侵者撞击或破坏行为产生震动,震动就有压力和波动,检测压力和波动的变化输出报警信号,有压电式和电动式两种检测方式。

  13.驻波探测器

  这是一种交流电场检测器。交流电磁信号有波峰和波谷,正常传播情况下,波峰和波谷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当传播场有扰动时波峰和波谷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检测这种变化,输出报警信号。

  14.泄漏电缆探测器

  同轴电缆的屏蔽层上有规律地预留许多小圆孔,当同轴电缆中有交流电磁波传输时,小孔中就会泄漏出一部分电磁波。两根平等敷设的泄漏电缆一根作为发射电缆,另一根则是接收电缆。两根电缆之间构成一个"面控警戒区"。

  15.无线报警探测器

  由无线发射器和各种探测器组合而成的小系统,通常用于远离控制中心又不便敷设线缆的分控区域。

  16.多线制防盗报警控制器,总线制防盗报警控制器

  防盗报警控制器能直接或间接接收各种入侵探测器发出的报警信号,发生声光报警并能指示入侵发生的部位;为全部探测器提供直流工作电源。多线制就是传统的防盗控制器,根据探测器的多少选择相应输入端口的控制器。总线制就是通过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与计算机相连,许多工作由计算机来完成,其容量扩展、功能扩展更容易。

  17.有线对讲

  有线对讲是一种系统指挥调度和人员之间通信的内部电话,各话机之间通过一个专用控制设备切换接通。

  18.报警信号前端传输设备

  探测器安装现场与控制中心,通常不在一起,要把报警信号送到控制中心,就需要有传播媒介和相应的传输设备。

  电话线传输发送,主要要求其输出阻抗,信号形式和信号电平符合电话线的规程。

  电源线传输发送器。电源线的主要功能是输送电源,作为复用方式传输信号,除了阻抗匹配,衰减电平等因素外,更要考虑互相之间的隔离安全。无线传输发送器,实际就是无线发射机和天线的组合。

  网络传输接口就是把信号通过现有网络进行传输,由接口卡和软件组成。

  19.无线报警发送设备

  作为报警信号无线传输的始端,无线发送设备把报警信号经过调制射频功率放大,由天线发射出去。根据传播距离要求发射功率有所不同,有2W以下小功率发射机和5W以下中小功率发射机。

  无线报警传输设备一般是指近距离小功率的无线报警传输,包括无线报警发射机发射天线,天线报警接收机接收天线等。

  20.报警信号接收机

  报警信号通过有线传输,而线缆的种类多种多样。接收机都是与发射机相对应的。

  电话线接收机接收"电话线传输发送器"送来的报警信号。电源线接收机接收电源线传输发送器送来的报警信号。共用天线信号接收机是一个宽带接收机,因为共用天线上接收到的各种信号,可能被调制在不同的载频上,该接收机的输入载频频带宽度要能满足接收信号频带宽度的要求。

  21.读卡器

  作为门禁系统等入口管理的识别手段之一。进入者持有证明身份的磁卡,在读卡器上刷卡后即可得到允许进入或拒绝进入的信息。不带键盘的读卡机,其所有识别信息全在磁卡内。带键盘的读卡机除磁卡识别码外,还要求输入识别码,两次识别可信度更高。

  22.密码键盘

  与密码识别设备联用,作为密码输入的外部设备。

  23.门禁控制器

  是门禁系统的控制中枢。把出入读卡器、用户对讲电话、电控门锁等统一管理起来,构成完整的门禁系统。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可控的容量大小不等,通常以可控门数多少来区分。

  24.电控锁、电磁吸力锁

  通过加上规定的电压,远距离控制门锁的开启。结构各异,原理基本相同,常用于门禁系统中单元门的出入控制,开启按钮在各用户室内。

  25.自动闭门器

  自动闭门器是一种能存储应力、自动恢复稳态的机械装置,安装在门上。当门被外力推开时,该装置产生一定的应力,处于暂态,当开门的外力消失后,该装置释放应力,使门关闭,恢复到稳态。

  26.黑白CCD带定焦镜头

  指带定焦镜头的黑白摄像机。摄像机的光电转换是由半导体"电耦合器件"完成的。这种摄像机俗称CCD摄像机。

  27.黑白CCD带电动变焦镜头

  指带变焦镜头的黑白CCD摄像机。镜头的焦距由电动控制改变,扩大了摄像范围。

  28.彩色CCD带定焦镜头

  指带定焦镜头的彩色CCD摄像机。

  29.彩色CCD带电动变焦镜头

  指带变焦镜头的彩色CCD摄像机。

  30.带红外光源的CCD

  为了提高夜视图像的清晰度,在摄像机内附加红外光源,这种摄像机就成为"带红外光源的CCD"。

  31.微光摄像机

  这种摄像机的光电转换灵敏度特别高,在微弱的光线环境下也能清晰成像,比"带红外光源"的摄像机更先进。

  32.球形一体机

  把摄像机与球形防护罩做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球形结构。有些球形一体机中还包括云台。

  33.带预置球形一体机

  摄像机、球形防护罩、变速云台三者合为一体。其变速云台由微电脑控制,巡视点数和巡视路径可预先设置,提高了监视效率。

  34.摄录一体机

  摄像机与录像机做在一起。录像部分体积较小,连续录像时间较短。

  35.云台

  云台是承载摄像机可以在不同方向转动的机械装置,转动方向通常有水平方向转动和垂直方向转动。驱动电压有交流或直流之分,承载重量以千克计,小型的小于8kg,大型的小于等于25kg,一般云台都是定速的。

  快速云台(含球形防护罩)是近来新出现的变速云台,在巡视点上转速很慢,而在巡视点之间(即巡视点切换时)转速很快。这就提高了巡视效率。

  36.防护罩

  防护罩防护摄像机免受风、雨、灰尘、高温、低温等恶劣环境的影响。根据应用环境不同,有不同规格性能的防护罩。

  普通防护罩:用于较良好的工作环境。

  密封防护罩:沙尘较大或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但温度变化不大,可选用密封防护罩。

  全天候防护罩:除了密封要好,通常内部还有温度补偿装置,使摄像机在高寒高温地带也能正常工作。

  37.云台控制器

  云台控制器一般由收发两部分组成。发送器安装在中心控制室,其中包括控制编码、调制等。接收器安装在云台附近。接受控制编码,解码后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云台转动。

  38.视频切换器

  电视监控系统中摄像机的数量大于监视器的数量,通常都是按一定比例用一台监视器轮流切换显示几台摄像机的图像。视频切换器就是实现这种图像选择功能的设备。

  39.全电视视频切换设备

  视频切换电路是由半导体模拟开关组成的矩阵开关电路,控制编码全由计算机完成,根据摄像机数量和显示器数量,可以任意组合切换比例,切换灵活方便,可靠性也大大提高。

  40.音频、视频及脉冲分配器

  分配器就是把一路信号同时分配给几个终端设备,要求其输出阻抗和信号幅度都满足终端设备的要求。

  41.视频补偿器

  视频信号经过长距离传输后引起幅度衰减和相位失真,使图像的清晰度和色彩失真,视频补偿器就是对视频幅度和相位进行补偿,减小图像的失真。

  42.录像、记录设备 1/2 ″或 3/4 ″

  通常是指摄录一体机, 1/2 ″( 1/2 英寸)或 3/4 ″( 3/4 英寸)表示记录磁带的宽度。摄录一体机带有编辑机的,对录制的信号可进行事后编辑。

  43.磁带录像机

  与其他设备如多画面分割器、场开关等配合,把摄像机送来的图像信号记录在磁带上,可同时记录多路视频信号。与家用录像机相比,具有录像时间长、磁带控制更精确、断电恢复后能自动再记录等功能。

  44.数字录像机

  摄像机输出的图像信号是模拟信号。通常的磁带录像机是把全电视信号(视频信号)变成磁信号记录在磁带上。回放时再把磁信号恢复成全电视信号。数字录像机先把视频信号数字化,进行脉冲编码压缩(为了节约存储空间)后,记录在磁盘上(硬磁盘)。回放时要有解压和数/模转换。这些都是由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完成。通常数字录像机又称硬盘录像机。

  45.监视器

  把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转换成图像显示在屏幕上。常用阴极射线显像管,根据屏幕对角线距离大小,分为小屏幕(≤37cm)、中屏幕(<56cm)、大屏幕(≥56cm)。

  46.中心控制器

  把各种外围设备如云台镜头控制器、视频切换器、报警控制器、报警灯等连接在一起,组成报警控制系统。

  47.CRT显示终端

  CRT是电子阴极显像管的英文缩写。普通电视机、监视器都是这种显像管。作为显示终端机不仅显示图像,还与主机之间有操作命令和数据交流,所以大多数都带有键盘。不带键盘的显示终端就是一般的监视器。

  48.监控模拟盘

  把监控对象按一定比例缩小做在一个沙盘上。其中地形地貌、主要建筑、监控重点等的相对位置与实际较接近。报警点用指示灯模拟,能与报警控制联动,作为报警指示的辅助设备。

  49.彩色显示屏

  通常把警戒区的地形图做成彩色屏,重点标出监控点,并辅助指示灯模拟报警。可与报警控制器联动,作为报警指示的辅助设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