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人教版《品德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教学建议

4159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材的分析及教学建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教材主线和重点,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有机结合,突出了爱家乡、爱祖国、生产与生活、交通与生活,通信与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内容,现将该册教材的总体特点介绍如下。

  一、教材基本特点

  (一)从多方面展示社会生活,在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

  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

  四年级下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通信方式、通信的历史演变、未来通信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将文明通信,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的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有利于实现品德教育的无痕性。

  (二)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四年级下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下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如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让学生了解工农业生产过程,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和陌生,教材从“吃穿用哪里来”切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和一日三餐的饮食,首先把握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到农村去看看”和“到工厂去看看”两个主题活动,让学生认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方面的基本过程。

  (四)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下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五)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下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探讨,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研究能力。如,第一单元“家乡的老街和老屋”教材展示了一组不同地方的老房子,北京的四合院、安徽民居、西南苗家吊脚楼、江南水乡、陕西窑洞、客家土楼等,教材通过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从不同的家居中,可以发现什么奥秘?为什么不同地区老房子风格会不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老房子与家乡地形、气候、历史之间的密切关系。由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一)设计思路和主题思想

  本单元将通信与传媒两个要点的教育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行单元内容的构思。主题一、主题二的内容主要是侧重于通信,主题三、主题四两课内容侧重于大众传媒。由于通信与大众传媒与当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本单元在编写时注意了内容上与儿童生活的贴近,力求让学生认识到通信、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同时注意了在引导儿童认识社会的同时,培养他们社会生活的能力。即让学生在认识和了解现代通信方式的同时,学会选择和利用各种通信方式;让学生了解现代传媒的同时,学会如何有效的利用传媒来获取信息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本单元注意了将社会常识方面的内容与学生的品德教育有机地融合,特别注意了针对当前大众传媒对少年儿童产生较大影响的现实情况来组织教材内容。当代儿童是在电视机和计算机前长大的一代,他们的知识面广,通过小窗口可以知道世界上发生的许多事情。教材既注意了让儿童了解大众传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更注意引导学生在接触大众传媒时,要注意选择健康的内容,并能做到有节制的看电视和上网。

  由于本单元有些内容是从历史的角度和法律的角度来体现的,而这些内容对儿童来说,缺少直接的生活经验,需要儿童通过间接的渠道来获取,因此,在课文中设置了资料框的形式,目的就是通过这一栏目给出一些必要的知识,让儿童借助知识的拐杖来进行学习。

  本单元的主题思想是:让学生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通信方式,讲究通信道德,遵守有关通信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通信发展的情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二)单元结构和教学建

  本单元由四个主题构成。主题一:《通信连着你我他》;主题二:《从烽火台到互联网》;主题三:《小窗口大世界》;主题四:《从看电视说起》。

  1.主题一 通信连着千万家

  本主题教学有这样几个重点:联系身边的实际事例,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调查,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及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本课教学可组织如下这样几个活动。

  (1)活动一:“我们生活中的信使”。

  问一问、访一访学校的老师、校长常采用哪些通信方式与外界取得联系,这些通信方式给学校的工作带来哪些方便和好处。问一问爸爸、妈妈喜欢使用哪些通信方式与他人联系,并举出一件具体的事例。查一查有关资料,看看现代的通信方式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些什么特点。让学生分成小组,对调查的结果、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如:现代通信方式的种类及特点;我们常用哪些通信方式及人们有什么样的通信感受、体验;通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举例说明;通过调查,提出我们还有的疑问,以便大家共同探讨解决。各组选择一个重点问题,作好课堂汇报的准备。

  (2)活动二:“我们如何选择通信方式”。

  请学生们说一说现代通信方式有哪些种类。引导学生明确现代通信方式有两大种类,一类是邮政,是通过火车、飞机、轮船等传递信件、包裹等我们看得见的实物;另一类是电信,主要是通过电波、光波传递文字。举出具体事例说一说家人和自己使用过哪些通信方式,通过这些通信方式给自己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同时解决了生活中的哪些难题。请学生举例说一说各种通信方式所具有的特点,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通信与人们生活需要息息相关,并加深对各种通信方式特点的了解,为正确选择通信方式打下基础。结合课文中提供的情景:“建立一个‘儿童环保日’”,分组设计、思考:我们怎样和他们联系、交流意见?以达到学会选择通信方式。分小组采用表演、图画等形式汇报本组采用哪些通信方式来号召各地同学建立“儿童环保日”,其余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讨论,人们在选择通信方式时,一般要从哪些因素来考虑。并归纳出人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快捷、省钱等。提供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学生练习选择通信方式,也可以组织模拟活动,让学生知道使用这些通信方式的程序。

  (3)活动三:“文明通信”。

  对生活中,人们在通信方面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辨析、讨论、表演。如:打电话的礼貌、书信道德规范等。学生选择一种通信方式,与自己的亲人进行一次实际的通信联系,并作好通信记录。如:书信、电话记录等。根据课文提供的案例,对隐匿别人信件的做法进行分析,让学生设想没收到信件的人心情会怎么样,如果你是那个没收到信件的人你会怎么想。学习有关的法律条文,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通信自由,同时,也懂得应当如何遵守法律,不隐匿、毁弃或私自拆开他人邮件、电报等。

  2.主题二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本主题教学有这样几个重点:了解过去的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通信发展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体会随着人们生活的需求、科技的发展,未来的通信方式将会更加发达。

  本课教学可组织如下这样几个活动。

  (1)活动一:“通信的过去”。

  学生汇报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如古代的烽火台传信,击鼓传信,信鸽传信,驿站传信等,可图文结合进行介绍。并可读一读一些描写古代人们盼望亲友来信的诗词等。学生汇报通信的发展过程,可讲一讲马拉松信使的故事和第一张邮票、第一个邮筒等故事让学生知道通信的发展历史。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出示的表格比较,知道通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传递速度不断的加快。

  (2)活动二:“未来的通信方式”。

  引导学生畅谈未来的通信方式,学生写出或画出自己对未来通信的畅想。

  3.主题三 小窗口大世界

  本主题教学有这样几个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都是大众媒体。透过大众媒体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国家和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丰富人们的知识,即时地获取对我们生活有用的信息。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养成看报纸、听广播、上网查询资料等好习惯。

  本课教学可组织如下这样几个活动。

  (1)活动一:“调查研究活动”。

  做家庭小调查,自己和家人常利用哪些大众媒体了解世界,其中包括自己及爸爸、妈妈喜欢看的报刊、电视节目、听的广播等。

  搜集最近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上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并从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条,填写在教材第14页的表上。搜集一些广告信息,让学生对这些广告进行评议。

  (2)活动二:“我喜欢的大众媒体”。

  学生展示课前进行的家庭小调查表,交流自己和家人喜欢看的报刊、电视节目、听的广播有哪些,并说出具体的名称,包括国家和本地的各种大众传媒。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如何通过这些媒体去了解国家大事和世界大事,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的。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用媒体获取信息的基本常识。如,报纸的版面一般是怎样安排的,每一版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报纸的什么位置称为头版头条,头版一般安排些什么内容。说一说中央和地方的电视台安排了哪些节目自己喜欢看,这些节目播出的时间。电视的黄金时间是指的什么时候。请学生介绍自己通过各种传媒获得信息的具体内容,不但可起到交流信息的作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举出具体事例说明大众传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能让我们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满足我们的娱乐需要,陶冶我们的情操。

  除此之外,大众媒体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如,当我们东西丢失时,可以通过传媒登载或播出寻物启事等等。引导学生讨论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中,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少年儿童看,对有些儿童不宜看的内容,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态度。对传媒里的广告我们应当怎样看待。

  (3)活动三:“新闻发布会”。

  大家动手布置“新闻发布会”的现场。以小组为单位成立播音小组,各小组准备好要交流的信息和新闻发布的形式。选一名学生为主持人,主持“小小新闻发布会”,学生小组轮流上台发布新闻。主持人可现场采访他们从哪里获得的新闻,他们对这条新闻的看法等。

  (4)活动四:“办班级小报”。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班级生活中妙趣横生的事情。

  小组成员分工,如:负责抄写的,负责画画的,负责版面设计的……各小组制作班级小报,制作小报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办报过程中的几个程序,也就是要注意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选择好的内容,报中的文章要文通字顺,设计版面要注意美观,并注意将重要的内容安排在第一版上。将各小组制作好的小报贴在教室黑板上,学生们可自由观赏,并评出大家最喜爱的小报,评比时要注意内容和版式的合理和美观。举行隆重的“优秀小报颁奖仪式”,教师可通过总结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4.主题四 从看电视说起

  本课教学有这样几个重点: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促进自已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初步具备选择健康电视内容进行娱乐的能力,并能做到合理安排时间;促进学生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

  本课教学可组织如下这样几个活动。

  (1)活动一:“看电视引起的*”。

  围绕课文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了解学生中是否有和小波一样的烦恼。请学生说一说父母对自己在家中看电视的态度。请父母允许看电视的学生谈一谈为什么家长要让自己看电视,从中看电视对我们的成长有好处的结论,并让学生举出具体的事例。请家长不允许自己看电视的学生说一说家长限制自己看电视的理由是什么。各小组自选一条家长提出的理由进行重点讨论和分析。分组汇报,注意在看电视要注意内容健康、浪费时间、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等三方面着重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父母所提理由的合理性。引导学生讨论看电视对我们成长的负面影响,从中让学生知道家长为什么要限制自己看电视。指导学生订一份看电视的书面协议。

篇2:小学四年级品德社会上册教学计划(冀教版)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冀教版)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26人,男生14人,女生12人,学生分别来自周围六个村庄,有一名是新转学来的。学生的思想行为各不相同,部分学生比较自私,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比较差。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下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教材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第三单元“家乡,我为你骄傲”。以家乡为主线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教育。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内容以家乡的地理环境为中心,从家乡的整体和地理位置入手,加深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并由此拓展到不同家乡的认识和了解,讲学生对家乡的认识提升到更加科学和概括化的水平。

  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以家乡人的生活为中心,从家乡人生活的变化切入,帮助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感受和理解家乡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从而产生热爱家乡、 愿为家乡的明天做出贡献的积极态度。

  第三单元“家乡,我为你骄傲”,以家乡的文化、 民俗为中心,在前两单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开展认识和了解家乡历史与文化的学习活动;进一部了解家乡人的智慧、家乡传统与进步的变革和家乡人对祖国文化发展的贡献;知道家乡中还存在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和习俗,学会批判的看待这些问题;进而产生作为家乡人的自豪及热爱家乡和家乡人的积极情感态度。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篇3:岭南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社会教学计划(5)

  岭南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五)

  一、四年级思品学科现状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孩子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课本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等相关学科有机的结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四年级的孩子已具备自己的认知、情感和体验,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四年级的孩子是喜欢上思品课的,有的孩子认为有少许课本话题无法调动学习兴趣,有的孩子则认为教师上课的形式可更为多变,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让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的社会责任。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教材共五个单元,第一单元“诚信是金”,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第五单元“祖国真大”。

  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下期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以交通工具和路线的历史演变、未来交通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感受祖国的迅速发展,并时刻注意交通安全,不但自己要注意交通安全,还要向周围的人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及交通的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课本每单元的话题,引导学生加深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将学习延展到生活中

  3、通过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感受生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4、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5、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切实的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观

  6、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五: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诚信是金》3课时

  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3课时

  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8课时

  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3课时

  第五单元:《祖国真大》4课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