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计划

673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与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观察物体(二),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三个单元,观察物体和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及观察体验使学生能够辨认识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应注重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鸡兔同笼”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也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为学生吃透原理,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数学综合运用活动──“营养午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加强对知识的整理和概括,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对于这些相关的内容,本套实验教材在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两个单元。但是“四则运算”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而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则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未进行概括,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因此,同整数知识一样,小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有关研究表明,儿童时代是空间观念的重要发展阶段,在小学阶段学习一些空间与图形知识,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及其他知识、形成空间想像力有积极的、重要的影响。

  4.加强统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得到提升。

  5.继续处理好“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丰富而可操作的案例。

  6.有步骤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供更多的机会。

  7.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 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3、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4、 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 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五、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如下,仅供参考,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周次 起止日期 计划进度 课时安排 备注

  1 2.25-2.26 开学报名

  2 2.29-3.4 四则运算

  3 3.7-3.11 四则运算

  4 3.14-3.18 观察物体 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5 3.21-3.25

  2.乘法运算定律

  6 3.28-4.1 整理和复习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7 4.4-4.8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清明休息

  8 4.11-4.15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小数与单位换算

  9 4.18-4.22

  5、小数的近似数

  整理和复习

  10 4.25-4.29 期中考试

  4 劳动节休息

  11 5.2-5.6 三角形

  12 5.9-5.13 三角形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3 5.16-5.20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4 5.23-5.27 图形的运动 (二)

  15 5.30-6.3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1. 平均数

  2. 复式条形统计图. 营养午餐

  16 6.6-6.10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17 6.13-6.17 总复习

  18 6.20-6.24 总复习

  端午节休息

  19 6.27-7.1 期末检测

  20 7.4-7.8 试卷分析

篇2:沙岗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计划

  沙岗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与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观察物体(二),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三个单元,观察物体和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及观察体验使学生能够辨认识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应注重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鸡兔同笼”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也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为学生吃透原理,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数学综合运用活动──“营养午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加强对知识的整理和概括,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对于这些相关的内容,本套实验教材在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两个单元。但是“四则运算”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而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则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未进行概括,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因此,同整数知识一样,小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有关研究表明,儿童时代是空间观念的重要发展阶段,在小学阶段学习一些空间与图形知识,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及其他知识、形成空间想像力有积极的、重要的影响。

  4.加强统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得到提升。

  5.继续处理好“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丰富而可操作的案例。

  6.有步骤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供更多的机会。

  7.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 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3、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4、 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 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五、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如下,仅供参考,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周次 起止日期 计划进度 课时安排 备注

  1 2.25-2.26 开学报名 1

  2 2.29-3.4 四则运算 3

  3 3.7-3.11 四则运算 5

  4 3.14-3.18 观察物体

  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2

  3

  5 3.21-3.25

  2.乘法运算定律 5

  6 3.28-4.1

  整理和复习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2

  3

  7 4.4-4.8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4 清明休息

  8 4.11-4.15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小数与单位换算

  9 4.18-4.22

  5、小数的近似数

  整理和复习

  10 4.25-4.29  期中考试

  4 劳动节休息

  11 5.2-5.6

  三角形 5

  12 5.9-5.13

  三角形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3 5.16-5.20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5

  14 5.23-5.27

  图形的运动 (二) 5

  15 5.30-6.3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1. 平均数

  2. 复式条形统计图.

  营养午餐

  16  6.6-6.10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5

  17  6.13-6.17

  总复习 5

  18 6.20-6.24 总复习

  4 端午节休息

  19 6.27-7.1

  期末检测 5

  20 7.4-7.8  试卷分析

篇3:县中心小学学生数学作业管理规定

  县中心小学学生数学作业管理规定

  一、作业布置

  l、课堂作业内容要精选。教师要按照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分层布置作业,提高作业针对性,不布置或少布置机械重复性作业,更不能把做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2、课堂书面作业要有统一的作业本,作业本封面一律用钢笔清晰填写校名、班级、姓名。封面封底不得乱涂乱写,保持整洁。一本作业本一定要用一种色笔书写;、每次均写上批改日期。三~六年级学生画好分数格。长3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对分,后面写好日期。每次作业与上次作业中间空1行,同一次作业中的两题之间空1行。

  3、作业难易要适度。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选取作业题,合理搭配,由易到难,难易适度。对作业规范、完成时间等要提出明确要求,对作业中的难点和疑点要进行必要的提示。控制作业量,平衡作业负担。布置作业要有全局观念,

  4、作业总量要适当。要控制课堂作业总量,突出重点,精选精练,课堂作业尽量当堂完成,时间安排在8-10分钟,每次作业的量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少,要能起到巩固和检测的作用。

  二、学生作业要求

  1、每次作业中的书写力求端正,字迹清楚:每题前都应写上该题的题号。每次作业应书写清楚,字体规范,大小匀称。一般数学要写在横格三分之二位置上(偏向下方,上面空出三分之一)。汉字或数字均应靠近下边的横线。高年级进行分数四则计算时,分数应占两格(即分数线在横线上),同时等号、运算符号也相应移动;但在其它情况中出现分数的书写(如填空)与一般的数字相同,只占一格即可。

  2、在进行脱式计算时,算式不要顶格写,等号要顶格写并且上下对齐,不要出现同一行中有两个或以上的等号的现象;在解方程时,要先“解”字,再求解,不要出现连等的现象。式题,横式抄题一般前空两个字位置,如算式较长需换行时必须把整个数字连同运算符号一起换行,不能将数字分开写;竖式计算一般列在横式下面居中位置,如验算可将竖式位置适当移向左边,验算竖式必须并列在算式竖式的右边,竖式中的较长横线要求用直尺划。作图必须使用工具,作线段也应用直尺。

  3、应用题的单位名称、最后答语要书写完整。

  4、有错题需订正:若在面批时有错,则只要将原题擦去后订正在原处即可;若在其它情况下需订正,在教师批语下一行写上“订正”,另起一行订正。

  5、关于作业本中有错时,面批的可以让学生将原来的错题擦去后订正在原处;也可以在教师规定的地方订正,但一定要写上题号。

  三、作业批改

  1、作业批改必须认真、规范,批改符号要规范美观,要用红笔逐道批改,不要打大而长的对和错号。

  2、评定等级“甲、乙、丙、”和“优秀、良好”及鼓励性的批语一定要写规范字。

  3、批改日期,当天作业,当天批改。每次均写上批改日期。低年级作业批改日期写在作业等第的右下方。中、高年级将等第写入分数格。

  4、订正要求

  当学生作业有错误,时,应换行顶格写上“订正:”,提醒并督促学生及时订正。再次批改时,如订正正确,要在正确的解法上打上“√”;

  若订正后仍旧错,则请学生在刚才订正的地方重新订正。对学生作业要有规范化要求,严格训练。书写要工整,作业要整洁,格式要规范。不合规范的要求重做,未做的要求补做、补交。

  5、作业必须教师亲自批改,不能让学生代教师批改,不能聘请

  别人代批。学生数学课堂作业次数不少于所上课时数的80%,补充习题全批全改,《与课堂同行》或《练习与测试》不少于所做作业的60%,

  例:

  练习×

  1、解方程

  一个数的4.6倍比9与0.3的积多4.2,求这个数?

  解:设这个数为*

  4.6*-9×0.3=4.2

  4.6*-2.7=4.2

  4.6*=2.7+4.2

  4.6*=6.9

  *=1.5

  2、 脱式计算

  [0.84+(3.8-7.7÷2.5)]×4.5 12.56-7.8+8.44-2.2

  =[0.84+( 3.8-3.08)]×4.5 =(12.56+8.44)-( 7.8+2.2)

  =( 0.84+0.72)×4.5   =21-10

  =1.56×4.5 =11

  =7.02

  3、 .问题解决。(题目省略)

  解 C=(a+b)×2 解 S=ab

  =(4.4+2.5)×2 =4.4×2.5

  =6.9×2 =11(cm2)

  =13.8(cm)

  答:长方形的周长是13.8厘米,面积是11平方厘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