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教师普通话口语课程建设方案

2360

  《教师口语》课程建设方案

  一、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有步骤的改革与建设,把教师口语课程建设能充分体现创新精神,具有现代理念和专业特色的,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以及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

  二、具体目标和措施

  (一)教学内容改革的具体目标与措施

  1.具体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将教师口语的教学内容概括整和为三个阶段十二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课题

  普通话训练------语音标准,语汇

  语法准确.

  此阶段包括三部分内容:

  (1)语音常识与发声技能

  (2)普通话语音训练

  (3)普通话词语和语法的规范运用

  第二阶段:课题

  一般口语交际训练-------说话切境

  得体

  有效

  此阶段包括四部分内容:

  (1)朗读技能训练

  (2)听话技能训练

  (3)说话技能训练

  (4)口语交际的相关技能训练

  第三阶段:课题

  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教学用语引人入胜,教育口语机敏有效

  此阶段包括五部分内容:

  (1)教师职业口语的基本技能训练

  (2)教学口语训练

  (3)教育口语训练

  (4)教师其他工作口语训练

  (5)教师口语艺术

  2.具体措施:加强教师对课题的设计意识,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口语表达上的不特点,进行原创课题的研究.并能借鉴其他先进的课题设计,完成教师口语的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尽最大可能调整现有课程结构,整合相关课程,根据小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和教学纲要,设计出富有特色的原创课题.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目标与措施

  1.具体目标:改变过去单纯的”理论讲授与指导训练”转向”理论讲授

  示例观摩

  交流讨论

  实际运用”相结合的多边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口与表达能力,努力营造一种开放式的多元化教学氛围.

  2.具体措施

  (1)将陆续购买与本课程相关的专业图书,教学参考书以及音像

  电子等形式的教学资料,通过大量的音像

  电子教学材料,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直观

  生动

  规范,更加丰富多彩.

  (2)拓展教学空间,不定期地举办演讲会

  朗诵会

  辩论会等,为学生口语表达搭建方式多样的展示平台.

  三、考核手段

  按内容分为三个阶段考核:(1)普通话水平检测

  (2)一般口语交际水平检测

  (3)教师职业口语水平检测

  普通话水平检测

  一、检测原则

  (一)检测是着重对应试者运用普通话能力的测试和评定,而不是普通话系统知识的考核;

  (二)检测应遵循课堂平时测试与编、章、节综合测试相结合的原则;

  (三)检测应坚持语音语汇语法全面考核,以语音为主的原则

  二、检测标准

  (一)师范院校的学生,北方方言区应达到一级甲等或乙等;最低达到二级甲等。

  一级甲等的标准是:语音标准,语汇、语法准确无误,测试总失分率在百分之三以内。

  一级乙等的标准是:语音标准,语汇、语法正确无误,偶有字音字调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8%以内。

  二级甲等的标准是: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少数难点间有时出现,语汇、语法极少有误,总失分率在13%以内。

  (二)师范院校的学生,南方方言区应达到二级甲等;最低达到二级乙等。

  二级乙等的是:个别调值不准,声、韵、调发音有不到位现象;难点失音较多;方言语调不明显;有使用方言语汇、方言语法情况,但不同方言区的人能够听懂。测试总失分率在20%以内。

  三、检测内容和方法

  (一)读双音节词语(除考察学生普通话声、韵、调的发音外,还要注意考察主流音变的读音是还正确。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部分双音节词语作为测试题,但选择时检注意声、韵、调及主流音变覆盖面)。

  (二)朗读(目的是考察学生变通话朗读水平。重点是主意的检测。要求读准字音外,还要把轻声、儿化、变调、语气词“啊”的变化读准。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某篇作品中的一段或几段作为测试题。选取时要注意难点音的覆盖面。可提前2分钟抽题)。

  (三)即兴说话三分钟(提前三分钟抽签确定话题。主要考察学生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普通话的准确、自然、浏的程度)。

  四、检测评分比例

  检测评分可采用百分制。

  课堂平时测试占40%,编章节综合测试占60%。

  一般口语交际水平检测

  一、检测原则

  1.以“《教师口语》课程标准”关于一般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为依据,通过几种主要表达形式的出题考核,了解学生对一般口语表达技能的掌握情况;

  2.采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测试与编、章结束时的测试相结合,按比例评定成绩的原则,力求客观、公正;

  3.坚持全面检测,即从听与说、有文字凭借与无文字凭借的表达、静态语境中的说与动态语境的表达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侧重点放在无文字凭借的动态语境中的适应性表达方面;

  4.本检测全部口试,以等级显示成绩。

  二、检测内容

  1.朗读

  2.备稿演讲

  3.听后评说

  4.即席反驳

  5.话题讲述

  三、检测评分标准和测试记分表

  (1)检测共分五项,每项20分。

  (2)各项评分:A级:15~20分;B级:10~14分;C级:9分以下。

  (3)一般口语交际水平测试评分表

  计定等级

  考核项目

  A级

  B级

  C级

  得分

  总分

  朗读

  内容清楚,目的鲜明,言语生动,感情真挚

  内容清楚,目的明确,言语较生动,能读出感情

  内容较清楚,能听出朗读目的,但言语不生动,感情表达不好

  备稿演讲

  内容新颖深刻,言语正确清晰,态势得体,感情真挚

  内容尚有新意,表达较清楚,态势基本得体

  内容无新意或有错误,言语表达时有“卡壳”,态势不得体

  听后评说

  听得清,记得牢,评说击中要害,表达清楚流畅

  听记尚清楚,评说显示针对性,表达比较流利

  听记模糊,评说离题,表达言不及意

  即席反驳

  观点鲜明正确,逻辑严密,言语犀利、流畅、简短、有力

  观点基本正确,能够言之成理,表达简短,比较流畅

  观点不明或有错误,不能自圆其说,表达不流畅

  交际话题讲

  述

  说话切境、得体、有效

  较切境、得体,基本有效

  不切境,不得体

  教师职业口语水平检测

  教师职业口语水平检测分为三大项。教学口语水平检测占60分,教育口语水平检测占30分,教师职业口语评价能力占10分,总计100分。

  教师职业口语水平检测评分等级

  分类

  级别

  教学口语每小项评分

  教育口语每小项评分

  A级

  8分~10分

  11分~15分

  B级

  5分~7分

  6分~10分

  C级

  5分以下

  6分以下

  教师职业口语水平检测表

  等级

  项目

  A级

  B级

  C级

  教学口语检测(60分)

  1.精神饱满,充满自信,教态自然、大方,能运用态势语。

  1.有自信心,教态较自然,有些态势语。

  1.缺乏自信心,紧张,教态死板,过于严肃,缺少态势语。

  2.语言规范,话语清晰,明确、流畅、有力、严谨。

  2.语言不很规范,话语有时不够清晰、流畅、有力,个别地方不严谨。

  2.语言不规范,话语不清晰,不流畅,不明确、语声太弱,有用语不科学、缺乏条理之处。

  3.语气语调富于变化,讲课引人入胜。

  3.语调、语气稍有变化,讲课略显单调乏味。

  3.语调、语气无变化,讲课气氛沉闷。

  4.很能体现教学口语的特色(启发性、鲜明性,易受性等)

  4.尚能体现教学口语的特色,在启发性、鲜明性、易受性等方面略有不足。

  4.不能体现教学口语的特色,话语缺乏启发性、鲜明性、易受性。

  5.教学环节用语精要,突出体现了学科用语的特色。

  5.尚能体现教学环节用语和学科用语的特色。

  5.不能体现教学环节用语和学科用语的特色。

  6.总体印象:对教学口语能自由调控,充分发挥口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总体印象:对教学口语有时能自由调控,在发挥口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上略显不足。

  6.总体印象:对教学口语缺乏自控力,话语干瘪,缺乏表现力。

  教育口语检测(30分)

  1.能很好地体现了教育口语的针对性、诱导性、说理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教育口语的针对性稍差,诱导性不够,说理性不足,缺乏感染力。

  1.教育口语缺乏针对性,较空泛,无诱导性,讲不出道理,学生听了不以为然。

  2.较好的把握了处理偶然事件的教育口语技巧,话语机敏,应变力强。

  2.在偶然事件面前,话语不够机敏,反应慢,应变力不强,但尚能对付。

  2.在偶然事件面前犹疑不决,不知如何说话摆脱困境,或遇事慌张,言语应对迟纯。

  教师职业口语评价(10分)

  看录像后笔答

  能敏锐地感知教师职业口语的主要特征,评论有针对性。

  大体说出教师职业口语的某些特征,评论尚有针对性。

  不大了解教师职业口语的特征,评论不着边际。

  (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口语”制度

  1.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1)以素质培养为主红建构课程体系

  (2)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后续专业的关系。

  (3)正确处理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2.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1)以实践为主渠道构建教学体系。本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课程内容体系构成一个能力结构训练系统,包括总目标与子目标分别与相关专业与相关课程对应。

  (2)以“课题”的方式重新组合与提取课程的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以能力培养为主红,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

  3.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本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传授的主要是为专业课所需的基础,通过教学为学生从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采用弹性,动态化的课题设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将不断地教研成果,特别是最新成果应用于教学内容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传授方法,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以推动学科建设为目的,不断总结和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思路,不断以以新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材建设的具体措施

  1.组织教师编写《教师口语》教材。根据“教师口语”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红,总结出具有较强操作性,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要的训练训练模式,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不断实践,充实课题内容,形成教师口语教材。

  2.加强教材建设的基础上,还要提供或推荐能构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根据教学特点,引导学生查找各种资料,拓展知识面,提高技能。为此,要求去向不明不但要向学生介绍、推荐种类参考文献,提供相关网站网址,还要制作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的主要辅导手段。

篇2:外语学院本科精品课程建设和评选条例

  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和评选工作,建立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为实现我院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创新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架,我院拟以精品课程建设的方式加强各专业课程的建设,从而不断推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我院自20**年1月开始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有关项目申报及其管理办法规定如下:

  一、决策机构:学院党政领导和教学委员会为领导机构,负责评审和监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评审、进展、结题以及向上级推荐校级以上精品课程等各项工作。

  二、经费来源:学院将根据我院教学改革实际每年拨出精品课程建设专项资金作为建设和奖励经费。

  三、项目评审:我院各专业所有的主干必修课程均属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评审对象(选修课程依据自愿申报的原则也可列入评审对象)。学院将于20**-20**年期间,每年四月底之前组成以专业负责人为组长的评审小组,对所有评审对象的网上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评估,评出十门院级精品课程,并向学校推荐,申报校级以上精品课程。

  四、资助方式:推荐上报学校的精品课程获得校级以上资助的,则不重复享受学院的奖励和资助(学校如有文件规定须给予院级配套的除外);没有获得校级以上奖励和资助的则由学院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资助,所需经费在评审后一次性支付,支付方式按学校规定办理。

  五、职责义务:参评课程的负责人须在每年的三月底之前填写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申请表(见附件1);逾期未填的将顺延至下一年度参加评审,三年之内无法完成课程建设并参加评审的将通报批评。

  六、本规定从公布之日起生效。

  八、本规定解释权归上述决策机构。

篇3:职校课程建设管理规定

  职校课程建设管理规定

  为加强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提高,制定本规定。

  一、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一)公共课程

  1. 公共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

  2.公共课程包括德育、文化、体育与健康、艺术,以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为必修课,学生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学校和专业部还应根据需要,开设关于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专业技能课应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重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

  3.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学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重视校内教学实习和实训,特别是生产性实训。

  4. 要在加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同时,探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

  (三)公共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的安排

  专业公共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的安排,必须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体现。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要正确处理公共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确定学时比例,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建设内容

  (一)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内容。课程建设必须拥有一支具备敬业精神、学历和职称结构科学合理、教学效果良好、相对稳定的教师团队。

  2.积极从行业、企事业单位聘请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师资结构,使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知识结构合理。

  (二)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建设

  1.开设的课程均应有课程标准,严禁无课程标准授课。公共基础必修课的课程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拟新开设的课程在开课前须先制订课程标准,经专业部审核,并报行政部教科所备案后方可开课。

  2. 课程标准一般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专业方向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来制订或修订。

  3.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规格和教学目的及要求。名称相同但课程属性及授课对象不相同的课程,可分别编写课程标准,或合并编写课程标准,但需作出相关说明,便于选择使用。

  4.课程标准编写应符合学校制定的课程标准编写规范。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应保持相对稳定,同时也应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修订。

  5.课程标准要注意体现课程发展前景和前沿性成果,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6.经审定的课程标准由行政部教科所、专业部分级备案。教学单位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组织教学活动。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料建设

  1.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应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度。

  2.教学内容改革应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

  3.选用优质教材或自编内容新、质量高、有特色的教材。

  4.除教材外,还应编写与之配套的教学电子辅助资料。如电子课件讲义、声像资料、习题集,以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其它资料等。

  5.自编校本教材须进行必要的申报和审批程序。

  (四)教学研究、方法和手段建设

  1.课程组应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根据课程教学计划开展专题性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的研讨,并有相关记录。

  2.课程组要加强与行业及同行之间的教学研究交流,定期组织公开课、观摩课等教研活动。

  3.重视教学手段建设,教具模型、挂图开发和使用恰当合理。电教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充分利用,效果好。大力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电子课件的利用率。

  4.应根据教育规律和课程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精讲多练、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5.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组织和帮助学生开展第二课程活动,培养学生特长个性和创新精神。

  (五)实践教学建设

  1.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2.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室和实习、实训基地。

  (六)教学质量考核建设

  1.针对课程特点制定规范、详细的考核办法,并着重于考核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2.改革传统考核方式方法,突出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考核。

  3.逐步建设

  试题库,制定加强考试命题科学化、标准化的措施,不断提高考试质量。

  三、层次与管理

  (一)课程建设层次

  1.为增强课程建设的针对性,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学校课程实行分级分类建设、统一管理。

  2.学校课程建设分为三级五类,分别为校级普通课程、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建设,各类校级课程按照学校有关标准建设。

  (二)课程建设管理

  1.学校课程建设实行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及行政部教科所)和专业部两级管理机制。

  2. 专业建设委员会和行政部教科所负责制订和修订学校课程建设管理办法,以及课程建设规划和方案、组织课程建设评估、检查、验收和归档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推荐和管理工作。

  3.专业部应根据专业定位和特色,负责制定具体建设计划、方案和组织实施,并接受评估验收等。

  4.每门课程的责任人负责该课程建设方案制订、实施和经费使用。

  5.凡对校级以上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建设计划调整、组成人员变更、建设期限变动,或其它重大事情,对原建设计划调整时,各课程责任人须提出专门报告,报行政部教科所备案后,方可实施。

  6.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以课题立项形式进行。经过验收合格,还应做好后续建设工作。要根据形势发展和需要,及时充实、更新、提升课程建设成果,不断提高课程质量。

  7.学校和专业部应定期对归口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公布课程建设情况。

  四、经费使用

  (一)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核心,每年为国家、省、市及校级精品课程提供一定的建设经费,列入年度经费预算。专业部应对重点建设课程给予支持,并将建设经费列入专业部预算。校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经费归口行政部财务处管理。

  (二)课程建设经费应遵循“有计划、有步骤,突出重点,专款专用”的原则合理计划。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按照《**市zz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科研经费管理规定》执行。

  (三) 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项目,学校分期拨给项目建设费。项目责任人应到教科所领取《**市zz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科研课题工作手册》,记录项目经费使用情况,与相关票据一并作为报销凭证。

  五、评审

  (一)评审标准

  1.精品课程建设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

  2. 精品课程建设应包括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考核等,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课程建设更应充分参照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和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根据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确定课程内容,根据岗位的工作过程确定课程的内容序列。

  3. 精品课程建设面向区域经济需求设置,具有个性化特点。设计课程时应针对不同的课程和工作岗位进行区别对待。同时,课程建设应随时间、空间变化而更新。

  4. 精品课程建设主体应包含课程教学的全部参与对象,包括接受该课程教学的学生、用人单位、相同或相近专任教师及课程专家等。教学队伍建设,应注重课程责任人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学团队结构完善和水平提高。

  5.在教学条件方面,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络的辅助教学功能。

  6.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并做好与课程整合。

  (二)指标体系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附件1,相关说明如下: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6号)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参考依据是《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审指标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两部分,采用百分制,其中综合评审占90%,特色占10%。

  4.采用百分制记分。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三级指标分值。

  (三)组织实施

  1.工作组织。成立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评审工作小组,主管教学副校长任组长,行政部教科所和教学处负责人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课程组成员组成。评选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精品课程评审工作。评审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行政部教科所,负责办理相关日常事务。

  2.评审准备。各专业和公共教研室根据评审标准和指标体系,做好课程建设的自评报告与相关佐证材料,并进行课程建设情况汇报。

  3.专家评审。精品课程建设评审工作小组组成专家评审小组。专家评审小组视情况对各专业课程建设召开座谈会或到相关行业、企业调研,形成专家组意见。

  4.审核批准。精品课程建设评审工作小组根据专家意见和实际情况进行审核,经校长批准后在全校范围内公布评选结果。

  本规定自20**年9月1日起实行,由**市zz职业技术学校行政部负责解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