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滴灌节水项目在甘肃农业的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6054

  滴灌节水项目在甘肃农业的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一、开题方案:

  我的调查报告为滴灌节水项目在甘肃农业上的应用推广和前景的展望。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注和领导下,甘肃农垦集团总公司和省内各人民政府加快了现代农业设施的建设步伐。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中国传统农业是在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小农经济。而现代农业是以技术为先导,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规模化经营为特色的经济。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在经营理念、经营主体、经营方式、技术装备和经营需要的管理体制和环境等方面都有本质区别。

  我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全省土地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境内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在地域辽阔的陇原大地,占我省总面积的60%以上的河西地区是在我省推广建设现代农业中的重点地区。河西地区灌溉农业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水源、气候条件,致使这片古老的绿洲有水即为良田,无水便是荒漠。该区长期以来,干旱少雨,水资源十分短缺,严重制约着这一地区工农业生产、生态建设及经济的发展。这一地区从东至西年降雨量为36-160mm,而年蒸发量高达1500-2500mm,农业生产常年依赖于灌溉,没有灌溉,也就没有农业。于是,干旱缺水自然成了这个地区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瓶颈。所以,无论是从省水增产的角度还是从农业高新技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角度考虑,推广滴灌技术都是势在必行的。

  滴灌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的一项核心技术,如今已在我省得到了初步发展。这种技术将会是农业种植灌溉史上的一次革命。而且以滴灌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必将成为我省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地改变我省灌溉用水的紧张局面,从而缓解城市用水、农业用水过大所引起的的资源危机。

  滴灌节水项目在国内目前尚属一项新技术,它的节水效果好并且可做到增产增效。为了解这项技术在我省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我做了这次调查。

  二、过程记录:

  我在调查过程中,采用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及国土资源厅和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等政府机关和垦区企业的资料,我将资料进行了汇总;其后,又到甘肃省河西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和情况;接着我和参与滴灌种植的耕地承包户进行了交流,并了解到了他们对滴灌的应用情况和想法等信息。我把以上调查到的加以整理,完成了调查报告。

  我省土地略图

  我省河西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我省某地滴灌设施

  三、活动成果(调查报告):

  1、我省土地概述与滴灌技术介绍:

  甘肃省土地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境内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其中:耕地6935.52万亩;园地309.01万亩;林地7774.82万亩;牧草地21160.32万亩。

  滴灌技术是将水源提取并对水进行加压后,用输水管道把水输送到有小孔可滴水的管道(称之为毛管),然后均匀地滴水给农作物或果树的灌溉方法。滴灌分为地面滴灌、地下滴灌两种。地面滴灌是将末级滴水的管道滴头设备铺设在地面进行灌溉的一种方法,在大田种植和温室大棚采用这种方法。地下滴灌则是将整个输水管道及滴水的毛管埋在地下的一种灌溉方法。它多应用于林木业。滴灌技术具有以下特点:省水、省工、省肥;综合防病虫害;增产高效;适应性强。

  2、政策支持

  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中提到: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能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一批实用节约型技术和保护生态的种植、养殖方式,全面推广测土施肥,增施有机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参与农业生物资源安全保护和利用工程、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沃土”工程、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生态农业示范工程、沼气工程、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乡村清洁与循环利用工程等建设,开展农业生产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全面改善垦区生态环境。”

  在甘政办发[20**]41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甘肃省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三年规划》中提到:

  “……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是遏制生态恶化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以膜下滴灌、垄膜沟灌、作沟灌为代表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将过去浇地、泡地的灌水方式改变为根据作物类型适时适量地浇作物、浸润作物根际环境的方式,可引导农民转变灌溉理念,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遏制地下水位下降和生态恶化,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力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节水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在甘政办发[20**]43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农发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提到:

  “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提高建设标准和投资标准,增强项目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因地制宜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突出抓好水利设施建设,加强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开展农田林网建设,为项目区提供良好的生态屏障……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以小流域综合治理、草原保护以及土地沙化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综合治理。继续实施生态建设和土地复垦项目,搞好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工矿废弃地复垦等工程建设,加大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力度。做好秸秆养畜等示范项目建设,支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们可以看到中央和省政府在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广应用节水技术上有很多政策。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得以滴灌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设施农业在我省乃至全国的建设迈上一个崭新台阶。

  3、滴灌技术在我省目前的应用案例摘录:

  一般案例:

  1、甘肃亚盛实业集团所属的国营下河清农场引进滴灌设备建成的2万亩滴灌工程:在实施的4000亩啤酒花、5000亩脱毒马铃薯、4000亩制种玉米,7000亩棉花大田滴灌系统上,经过两年的综合效益详细测试总结,啤酒花增效496元/亩,棉花295元/亩,马铃薯623元/亩,制种玉米358.4元/亩,2万亩滴灌平均增加效益431.7元/亩。按已实施工程的亩投资1200-1500元计,3-4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根据大量实测资料分析,滴灌较地面灌亩节水40-48%,提高肥料利用率43%,增产15-25%,省工6-10个,节省占地5-10%,同时可减少地下水超采,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地面灌溉所造成的深层渗漏(包括肥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2、条山农场投资1亿多元,安装完成覆盖3.3万亩耕地的滴灌工程。设备在生产中节水40%-50%,省肥20-30%,节省劳力50%-60%。而且在滴灌条件下生产的高品质马铃薯成了世界500强企业“百事”公司和“上好佳”公司的定单专用原料产品;

  3、武威高坝滴灌示范区:现已建成温室大棚滴灌系统,可增加产值4618元/亩,单方水效益(以黄瓜为例)44kg/m3,比大田地面沟灌14.8kg/m3多29.2kg/m3,水量由地面灌540m3/亩减少到225m3/亩,节水58%;

  重点案例:

  “甘肃省河西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是省科技厅批准立项的省级孵化器及中试基地建设项目。它涉及了农业部农垦局重点示范推广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该核心示范区占地585亩,围绕“生态良好、技术集约、经济高效”的总体目标,以“多用光,巧用水,提质增效”为主题,将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集成组装后示范推广,并输送到全省各农业示范园区。

  我在基地进行实地考察的时候,参观了由高级农艺师雷耀湖负责的项目,这个项目是我省农垦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的节水综合技术集成模式示范,示范面积有150亩,其技术要点是通过膜下滴灌,使土壤中有限的水分循环于土壤与地膜之间,改善作物的棵间蒸发,同时提高自然降雨的利用率,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区供水供肥,调节作物棵间的温度和适度,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示范区作物单位产出成本可降低10%以上,单方水产值可提高15%以上;丰产年大面积灌溉定额也能由当前的480-520方每亩降到350-370方每亩。

  随后,我参观了由甘肃农垦农业研究院和新建农垦科学院承担建设的麦类作物滴灌节水技术试验示范区。这个示范区滴灌技术可节水每亩200方。项目覆盖了春小麦43亩,啤酒大麦10.9亩,黑大麦14.7亩。它的技术要点有以下几点:底肥硝酸磷10.0公斤每亩,80%的专用肥随水滴施。播种同时铺设滴灌带,一机三管,滴管带间距为60cm,播种行距为15.0cm,滴管带铺设在土壤2-3cm深处,全生育期灌水定额260-320m3每亩。

  我对这项“肥随水滴施”的技术很感兴趣。因为从小在乡下长大,我很清楚以前农民种地,都是端个盆子,装满化肥,到地里用手一把一把撒的,既耗时又费力,而如今我们有了这项新技术,农民们也不必再辛苦的撒肥料了。

  在基地,安装完成的高效节水膜下滴灌示范性项目已覆盖耕地300亩,相比常规漫灌可节水40%-60%、增产15%-20%,实施这项技术可以扩大耕地的实际种植面积,而且在较贫瘠的土地上应用这项技术也能收到很好的增产效果。

  截至目前,全省滴灌项目已覆盖25万亩耕地,逐步提高的农业节水能力,使得参与其中的耕地承包户收入稳步提高。

  4、案例分析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滴灌技术可以做到以下几点:节水约50%;节肥基本在30%到40%之间;对各类农作物增产普遍在15%到25%之间;

  减少地下水超采、地面灌溉所造成的深层渗漏(包括肥料)等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并可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可以发现,在我省虽已有较多地区开始尝试这项新技术,但是,都是小范围的应用,所以滴灌技术还远未在我省普及。

  5、我省耕地用水的实际情况

  目前我省灌溉水利用率平均为50%,单方水粮食生产率约为1.1公斤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70%—80%、单方水粮食生产率2公斤以上的水平。我省有效灌溉面积中井灌地273.74万亩,河灌地548.72万亩,而滴灌节水设施仅覆盖25万亩耕地,其它高效节水技术仅覆盖207万亩耕地。

  通过上述资料,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我省农业滴灌节水项目的建设和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样有很长的路要走。

  通过大力推广各类农田节水技术,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有效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这样做既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满足社会对农产品不断增加的需求,又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水资源支持。

  6、滴灌节水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田节水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目前普遍重视水利工程节水,对农艺节水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指导高效农田节水发展的宏观规划。在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中,农业、水利、农机、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存在脱节现象,支持高效农田节水的长效机制还未建立;

  水资源使用管理有待加强。一是农田灌溉仍采取块灌、漫灌方式,水资源利用率不高。二是大部分灌区现行水价低于供水成本,依靠经济杠杆促进节水的机制不够健全。三是灌溉用水配置缺乏调蓄工程,存在配水时间与作物需水关键时期错位、作物需水时灌不上水的现象。四是农民群众没有完全参与水资源的管理,对节水没有鼓励性的措施,缺乏节水主动性。五是灌区有的地方水利工程设施不配套,田间节水设施不完善,制约着灌溉节水措施的综合运用;

  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还需完善。在膜下滴灌推广中,主要存在滴灌设计不合理、产品质量不过关、维修及售后服务跟不上、管理不规范、种植不连片等问题;

  高效农田节水投入少。目前,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的投入主要通过有限的地方财政投入和推广部门的推广经费,补贴面小且投入总量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推广新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任务艰巨。

  除上述问题外,我在调查后期,曾和项目耕地种植户进行了交流。我发现一些种植户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滴灌技术的高效节水性,存在用滴灌设施进行漫灌、没有主动节水的意识等问题。在以后的推广中,应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农户的种植。

  7、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和展望未来滴灌节水项目的建设

  在建设滴灌项目中,我们要坚持以***为指导,以下几条为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摸清水资源供求现状、发展趋势、生态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科学编制高效农田节水规划,适当集中连片,规模推进,将高效农田节水任务落实到乡村和地块,明确分年度发展目标,推进灌区节水高效农业发展上规模、上水平。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水利工程配套建设、节水灌溉设施基础条件等不同情况,总结推广不同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把节水性、效益性和生态性有机结合起来,稳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政策引导,实行奖励。市及县市区政府要大力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引导广大农民积极主动节约用水,对节约下来的灌溉用水进行流转。省上对完成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任务的市及县市区予以奖励。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先从高效作物抓起,从容易见效、投资少的垄膜沟灌、垄作沟灌抓起,接着对投资大的膜下滴灌技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和群众的接受能力,稳步推进。

  下面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中的规划目标:

  逐年扩大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面积和范围,通过3年努力,力争达到“累计示范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000万亩、节水10亿方、增收5亿元”的目标。其中,20**年推广面积300万亩,20**年推广面积500万亩。全省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覆盖面20**年约占30%,20**年约占50%。其中,水资源紧缺的石羊河、党河等流域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覆盖面20**年占50%,20**年占100%。

  通过开展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应用膜下滴灌技术,井灌区平均亩节水200立方米以上,亩增收150元左右,并积极探索河灌区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方式;除滴灌技术外,可搭配应用垄膜沟灌技术,河西灌区平均亩节水120立方米,沿黄主要灌区平均亩节水100立方米,亩增收60元左右,并积极示范全膜沟播沟灌技术;应用垄作沟灌技术,平均亩节水60立方米,亩增收20元左右。

  到20**年末,争取将我省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初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8、总结

  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可以间接地改善生态环境。面对全省范围内日益严重的用水紧张局面和生态危机,理应在缺水的我省推广滴灌技术。

  9、其他

  调查报告作者:武威市第一中学

  王钺(QQ9******)

  调查期间参考了以下资料:

  王武义《加快农垦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垦又好又快发展》

  刘有学《不断加大科技装备和研发力度,着力创造绿色科技型企业》

  报告中的数据和政策条文等来源于: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河西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甘肃省条山农场、甘肃省啤酒大麦原种场。

  报告中的照片由本报告作者拍摄。未经本人许可,严禁用于商业用途

篇2:农业调查员工作总结

  20**年农业调查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也来到***工作快一年了。这一年来,在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各位领导的关心帮助下,我个人思想觉悟、业务工作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人也较好的完成了本职工作,借此机会,我也向帮助过我的各位领导说声谢谢。下面,我就这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向同志们做以汇报:

  一、思想情况:

  本年度中,我积极参加队里的政治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能冷静处理遇见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今年7月份的抵制日货活动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不听、不信、不传,在大是大非面和党组、队领导保持了高度一致。

  二、工作情况:

  本年度,组织安排我在农业科工作,主要负责农产量调查和退耕还林调查工作。在工作中,我始终牢记自身工作岗位职责、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虚心向身边优秀同志学习,熟悉和掌握了本专业相关技能,提高了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水平。

  农业调查工作相对与其他调查工作还有她的独特之处,那就是要想把数据质量弄准确、弄真实,就必须把田间地头作为自己的第一工作场所。这一年来,我在田副队长和科长的带领下,多次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实地查看地块、走访农户等形式了解调查点粮食生产情况。每到一处调查点,我们都严格按照总队下发的粮食测产规程来实地操作,确保每个调查点数据的真实可靠。在实际操作中,我也学会了粮食测产仪器的使用,对粮食测产有了更深入直观的认识;虽然在工作过程中也遇见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在领导的协调帮助下都得到了有效解决,较好的完成了工作任务。

  退耕还林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面对十个调查点,上百户的调查户,我在科长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抓辅助调查员培训、深入退耕户走访等方法,高效有序的完成了本年度的退耕还林调查统计。

  三、不足之处:

  1、工作作风不扎实,对待工作还不够严谨。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自己的工作自觉性不高,被动接受学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很少的深入钻研。在学习上,存在实用主义心态,工作上需用的能够主动学、认真学,工作上用不上的就懒得去学,容易造成数据上的小错误。

  2、业务学习主动性不强对业务缺乏钻研精神,满足于现状。对很多东西一知半解,实际工作中遇到了难题的时候才去问。

  3. 对待工作还有情绪化。

  四、下步改正措施: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克服工作中的不足,虚心向身边的同志学习,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业务学习的热情度;同时加强自身纪律约束,遇见问题自己多想、多看、多学,争取自己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年终总结,不足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 *

  20**--12--5

篇3: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社会调查报告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吴高杰

  学号:10014040

  关于河南省小麦生产状况的调查报告

  实习时间:20**年3月7日

  实习地点:偃师市大口种子推广站

  实习主要内容:调查河南小麦生产状况

  河南是小麦生产大省,近几年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使我省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小麦总产、单产连续六年创历史新高。为了充分发挥小麦品种的增产作用,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和利用品种,我们在今年全省小麦品种考察的基础上,提出20**年全省秋播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意见,供各地选择和利用小麦品种时参考。

  一、品种利用情况

  据十八个市种子部门汇总统计,全省在生产上利用的品种有92个,其中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57个,超过10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15个,超过50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6个。

  (一)种植面积500万亩以上的品种

  种植面积在500万亩以上的品种依次是:矮抗58面积1325.0万亩,比去年增加560万亩,增幅73.2%;郑麦9023面积709万亩,比去年减少238万亩,减幅25.2%;豫麦49-198(含豫麦49)面积676万亩,比去年增加109万亩,增幅19.2%;周麦18面积626万亩,比去年减少220万亩,减幅26.0%;郑麦366面积552万亩,比去年增加384万亩,增幅228.8%;西农979面积513万亩,比去年增加307万亩,增幅149%。

  (二)种植面积100-500万亩的品种

  种植面积100~500万亩的品种依次是:周麦16面积438万亩,比去年减少15万亩,减幅3.3%;众麦1号面积278万亩,比去年增加100万亩,增幅56.9%;偃展4110面积271万亩,比去年减少12万亩,减幅4.3%;新麦18面积230万亩,比去年减少275万亩,减幅54.4%;新麦19面积219万亩,比去年增加57万亩,增幅35.9%;豫麦18-99面积192万亩,比去年减少103万亩,减幅34.8%;豫麦70-36面积147万亩,比去年减少102万亩,减幅40.8%;许农5号面积111.6万亩,比去年增加75万亩,增幅207.4%;泛麦5号面积103万亩,比去年减少132万亩,减幅56.2%。

  二、品种评价

  (一)主导品种

  1、矮抗58: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根系活力强、抗寒性好、成穗率高,株型紧凑、矮秆抗倒、穗层整齐、丰产稳产性好。20**年审定以来推广速度很快,20**年列入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今年全省收获面积突破1325万亩,上升为全省第一大小麦品种,并在安徽、江苏、山东等周边省份得到大面积推广。该品种易感赤霉病和叶锈病,因此在豫南部麦区利用时注意防治叶锈病和赤霉病。

  2、郑麦9023:属弱春性优质强筋早熟品种。该品种具有分蘖力强、耐旱性好、成熟早、落黄好、品质优等特点,连续六年在我省推广面积居第一位,并且在湖北、安徽、江苏等周边省份大面积种植。由于该品种属弱春性,抗寒性略差,近几年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我省南部麦区,今年收获面积达709万亩,居全省小麦品种第二位。

  3、豫麦49-198: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该品种继承了豫麦49的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抗寒性好、株型紧凑、抗倒性好等优点,同时丰产性有所提高,但抗病能力弱。主要分布在豫中、豫北和南阳市,今年收获面积稳中有升,居全省小麦品种第三位。生产利用时应加强病害防治。

  4、周麦18:属半冬性中大穗型中晚熟品种。主要优点是春季生长稳健,综合抗病、抗倒能力强,适应性广,成穗率高,产量三要素协调,耐旱耐渍,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对锈病和白粉病有一定抗性。缺点是颖壳松,易受吸浆虫危害,对纹枯病和赤霉病抗性不足。是河南省小麦区试的对照品种,在黄淮麦区各省均有种植,今年收获面积比去年略有降低,居全省小麦品种第四位。

  5、郑麦366:半冬性多穗型早熟强筋小麦品种。主要优点是冬季抗寒性好、耐旱性强,株型紧凑、矮杆、抗倒性好,穗层整齐、成穗率高,成产三要素协调。20**年列入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种植面积从去年的168万亩上升到552万亩,成为我省小麦第五大品种。该品种缺点是高感纹枯病,春季发育快,抗倒春寒能力弱,今年在豫东南部分麦田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在豫东地区种植应适当晚播,并预防纹枯病。

  6、西农979:属半冬性优质强筋中早熟品种。主要优点是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苗期长势较壮,越冬抗寒性好,品质优,达强筋粉标准。缺点是抗倒春寒能力弱,不耐后期高温,有早衰现象,高感白粉病。主要分布在驻马店、南阳、周口和豫北麦区,今年收获面积513万亩,比去年增加307万亩,居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第六位。

  7、周麦16:属半冬性中大穗型中熟品种。主要优点幼苗健壮,冬季抗寒性好,矮杆抗倒,穗层整齐,增产潜力大,适宜范围广。种植面积相对稳定,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北部,居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第七位。缺点是感叶锈和赤霉病,耐倒春寒能力偏弱,今年许昌、平顶山、漯河三市反映有穗上部不结实现象。

  8、众麦1号:属半冬性中穗型中熟品种。主要优点是苗期长势壮,冬季抗寒性好,春季发育稳健,较耐倒春寒,分蘖力强、成穗较多,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性好,丰产稳产,缺点是子粒商品性差,黑胚率高。主要集中在豫东南、安阳、驻马店麦区,今年收获面积278万亩,比去年增加100万亩,居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第八位。

  9、偃展4110:属弱春性多穗型早熟品种。主要优点是苗期长势健壮,分蘖成穗率高,穗层整齐,耐旱耐渍,灌浆快,成熟早,落黄好,产量三要素协调。近两年表现白粉病重,抗倒能力差。主要分布在豫南、洛阳、开封等地,今年收获种植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居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第九位。

  10、新麦18: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主要优点苗期健壮、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耐湿和耐后期高温,产量三要素协调。由于该品种近两年表现感白粉病较重,抗倒性稍差,种植面积下降较快,居小麦种植面积第十位。

  (二)搭配品种和扩大示范品种

  1、周麦22: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苗势壮,耐旱性较好,起身拔节快,亩成穗较高;株型紧凑,长相清秀,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灌浆速度快,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抗条锈、叶锈和白粉病,感赤霉病。高产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黄淮南片麦区高中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2、郑育麦9987:属半冬性中熟品种。苗势壮,分蘖力较强;茎秆硬,抗倒伏;综合抗病性较好;穗层整齐,粒大饱满,商品性好,成熟落黄好,高产潜力大、稳产性好。缺点:对春季低温干旱敏感,穗顶部易虚尖,叶锈病较重。在我省中北部高水肥地种植有较好利用价值,生产利用时应注意防治叶锈病。

  3、许科1号:半冬性中大穗型中晚熟品种。冬季抗寒性好,较耐倒春寒;茎杆硬,较抗倒伏;穗层厚,后期较耐高温,成熟落黄好;籽粒饱满度较好,千粒重高,高产潜力大。缺点是感条锈病、叶锈病和赤霉病。适宜我省中北部高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4、周麦23号(周9823):弱春性大穗型中熟品种,冬季耐寒性较好,株型稍松散,后期根系活力强,较耐后期高温,熟相较好。对白粉病有一定抗性,感条锈病、赤霉病。是产量潜力较高的弱春性品种,适宜黄淮南片和我省中南部麦区种植。

  5、众麦998:属半冬性中大穗型中熟品种。苗期长势壮,起身拔节早,分蘖能力强;株高适中,茎秆弹性好,抗倒伏;穗层厚,穗较大,结实性好,高产潜力大。缺点是感条锈、叶锈病。适宜在我省中北部高中水肥地早茬发展利用。

  6、新麦19: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幼苗长势壮,耐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数多;根系活力强,耐旱,灌浆快、成熟较早、落黄好,产量三要素协调。对条锈、叶锈和白粉病有一定抗性,但感赤霉病。其品质指标达到强筋小麦标准。近两年在我省中东部和北部发展较快。应注意防治叶枯病和赤霉病。

  7、平安6号:属弱春性中穗型早中熟品种。春季起身拔节快,亩成穗数多;株型紧凑,长相清秀,较抗倒伏;子粒商品性好,耐后期高温,成熟早,落黄好。缺点是抗寒、抗旱性弱,感白粉病和赤霉病。适宜黄淮南片和我省中南部麦区种植。

  8、中育12: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苗期壮,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快;株型紧凑,抗倒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综合抗病性较好。缺点抗倒春寒能力偏弱。

  9、济麦4号: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苗势壮,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较厚,小穗,穗粒数偏少,抗穗发芽能力强,其品质指标达到强筋小麦标准。缺点是抗倒性一般,耐倒春寒能力弱。生产利用时应防病、防倒。

  10、豫农202: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株型紧凑,长相清秀,茎杆弹性好,穗层整齐,成穗多,结实性好,灌浆快,落黄好,成产“三要素”协调,抗穗发芽能力强。缺点是抗倒春寒能力偏弱,抗病性一般。在豫东倒春寒常发区注意适当晚播。

  11、豫保1号: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种。苗期健壮,抗寒性好,茎杆粗壮,较抗倒伏;亩成穗多,丰产性好;后期有轻度早衰,熟相一般,高感赤霉病。适宜我省中北部高中水肥地早茬种植。

  12、许农5号: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种。分蘖力强,植株偏高,长相清秀,耐后期高温,落黄好,穗大穗匀,结实性好。缺点是感叶锈,纹枯病和赤霉病较重。适宜我省中北部高中水肥地早茬种植,注意防病。

  13、洛麦21: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幼苗抗寒性强,耐旱性好,起身拔节快,长相清秀,亩成穗较多,穗层整齐,成熟落黄好。缺点是植株偏高,抗倒性一般,感锈病,白粉病和颖枯病重。适宜我省中北部中高水肥地早茬利用,注意防倒和防病。

  14、洛旱6号: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弹性好,抗倒伏;穗层整齐,大穗大粒,成熟落黄好。该品种主要优点是抗旱耐旱、抗寒性好,抗干热风能力强。缺点是感白粉病、叶锈病。适宜黄淮麦区旱肥地利用。

  15、泛麦8号: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分蘖成穗率高,

  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成熟落黄好。缺点是感白粉、纹枯病。适宜我省中北部高中水肥地早茬种植,注意防病。

  另外,通过各地考察了解到,百农160、衡观35、漯麦8号、新麦208、濮麦9号、平安3号、漯麦4-168、04中36、项麦969、花培6号、金麦8号、洛旱7号、淮麦22、太空6号等品种在今年大田生产或品种展示中,丰产性、抗逆性、整齐度等方面也有较好表现,不再一一评述。

  三、秋播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意见

  今年小麦秋播品种利用的指导思想是:以高产稳产抗病品种为主导,以发展优质专用品种为重点,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做到良种良法相结合。在品种布局上,中北部麦区以半冬性品种为主,晚茬选择使用弱春性品种;南部麦区以抗病早熟的弱春性品种为主,早茬选择使用半冬性品种;岗坡旱地以选用耐旱性较强的品种为主;根据河南的气候特点以及病害流行调查,中北部麦区选用品种应突出抗倒、丰产,兼顾抗病,南部麦区选用品种应突出早熟性和抗病性,东南部麦区应尽量选用春季发育相对平稳,抗倒春寒能力较强、抗倒性较好的品种。同时注意把好种子质量关,尤其在南部麦区注意种子的出芽率问题,确保大田用种安全,确保我省夏粮生产再获丰收。

  (一)豫北部麦区

  1、优质强筋麦田:以郑麦366、西农979、新麦19为主,搭配藁麦9415、济麦20、郑麦9023、济麦4号,示范临优2069、西农889、漯麦8号。

  2、早茬麦田:以矮抗58、周麦18、豫麦49-198、周麦16、新麦18为主;搭配众麦1号、周麦22、郑育麦9987、豫农202、衡观35、洛麦21、百农160、漯麦8号;示范洛麦22、中育12、泛麦8号、众麦988、漯麦9号、豫保1号。

  3、中晚茬麦田:以众麦2号、偃展4110、平安6号、濮麦9号、新麦208、太空6号、豫麦18-99为主;搭配新原958、豫教2号、04中36、花培5号、豫农949、新麦9817。

  4、岗丘旱薄地:以洛旱2号、洛旱3号、豫麦25、豫麦65为主;搭配济麦2号、安麦7号、洛旱6号、漯优7号。

  (二)豫东南、豫中部麦区

  1、优质强筋麦田:早茬以郑麦366、西农979、新麦19为主,晚茬以郑麦9023为主,搭配西农9718、周麦21,示范漯麦8号。

  2、早茬麦田:以矮抗58、周麦18、新麦18、泛麦5号、周麦16、豫麦49-198、众麦1号为主;搭配周麦22、豫麦69、许农5号、开麦18、衡观35、平安3号、漯4-168、郑麦9694、富麦20**、漯麦8号,示范泛麦8号、百农160、中育12、豫农202、漯麦9号等。

  3、中晚茬麦田:以平安6号、豫麦70-36、新麦208、偃展4110、太空6号为主;搭配项麦969、新源958、04中36、金丰3号、豫农949、周麦23、兰考矮早8号。

  4、沙丘旱薄地:以豫麦49-198、新麦18为主,搭配洛麦21、项麦969、洛旱6号、洛旱7号。

  (三)豫西部麦区

  1、优质强筋麦田:早茬以郑麦366、西农979、新麦19、济麦4号为主;晚茬以郑麦9023为主,搭配周麦21、西农9718。

  2、早茬麦田:以豫麦49-198、矮抗58、新麦18、周麦18、焦麦668、洛麦21、衡观35、平安3号为主;搭配周麦22、许农5号、开麦18、豫农202、郑农17、豫保1号,示范洛麦22、众麦998、中育12、花培6号。

  3、中晚茬麦田:以豫麦18-99、濮麦9号、偃展4110、平安6号为主;搭配新麦208、04中36、金丰3号、周麦23、平安7号。

  4、丘陵旱地:以洛旱2号、洛旱3号、豫麦25、济麦2号为主;搭配洛旱6号、洛旱7号、长旱58、偃佃9433。

  (四)南阳盆地麦区

  1、东北风口麦区:早茬以矮抗58、衡观35、豫农202、西农979、新麦18为主,中晚茬以郑麦9023、豫麦70、豫麦70-36、04中36、豫农949为主。

  2、盆中平原高产麦区:早茬以矮抗58、衡观35、郑麦366、豫农202、平安3号为主,中晚茬以郑麦9023、豫麦70、豫麦70-36、04中36为主。

  3、岗丘麦区:以豫麦70-36、洛麦21为主,搭配内农科201、平安6号、04中36。

  (五)豫南稻茬麦区

  1、优质弱筋品种以郑麦004、郑丰5号为主。

  2、主导品种以郑麦9023、偃展4110、豫麦18-99、豫麦70-36为主;搭配郑麦366、新麦208、金丰3号、源育3号、项麦969、内农科201、邓麦996、河科大9612。

  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对自己家乡的小麦生产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学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加倍努力,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