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析

5386

摘要: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现状进行研究,对发展测评的测评方式和测评内容进行分析,探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工作成效的策略、方法,以期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

教育部2013年印发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利用3年时间面向全国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1〕,有效提升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由于培训内容体系和培训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教育行政部门无法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供长效支持等问题,部分培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基于此,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研究和实践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研究构建系统、科学的发展测评模型提供依据,更好的为参训教师内化培训知识技能、主动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真正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用”。

1研究现状分析

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发展测评”为关键词在知网检索,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目前专家学者对发展测评的关注较少,研究主要集中在测评工具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发展测评的应用等方面。测评工具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面:邢耀东〔3〕以柯氏四层次培训效果评估模型的行为层和结果层为依据,以促进教师对培训知识、技能的迁移、转化与应用为目标,设计了评价培训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过程性评价工具,并阐述了课堂观察记录和过程性评价量表这两种过程性评价工具在过程性评价的具体应用。蓝曦〔4〕依据辽宁省能力提升工程要求,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TPACK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和柯氏评价模型理论,采用德尔菲法以开展基于案例的日常教学情境测评为目标,设计开发了用于评价教师上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学课例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量规,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量规中各指标权重。李明〔5〕在分析江西省中小学校信息技术环境现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通过德尔菲法专家函询的方式确立由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等5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测评指标体系权重进行划分。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面:谭颖臻〔6〕从基于过程的视角出发设计并开发了能够支持教师找到自身短板弱项并获得指导建议的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平台。发展测评应用方面:张海容〔7〕采用情境测评的方式对完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幼儿教师进行发展测评研究,对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存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从教育行政部门、培训部门、幼儿园三方面提出了提升在职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策略。总体看来,专家学者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测评工具和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尤其是测评工具的设计与开发,然而对于发展测评的机制和方式、测评结果的有效应用等问题的关注较少。

2测评现状分析

提升工程实施5年来,各省市探索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测评方式。笔者通过连续两年参与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管理者研修班,与各省市负责组织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的管理者进行交流,整理分析各省市发展测评工作材料发现,目前各省市依托发展测评系统开展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在测评方式和测评内容等方面均进行了尝试和创新。

2.1发展测评方式

《指南》指出:“发展测评重在通过测评系统,注重利用案例开展情境测评,为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测评服务,帮助教师了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程度,科学评价能力发展水平〔8〕。”依托发展测评系统,湖南以应用驱动为导向,通过测评系统形成了利用教师个人空间和案例教学评审开展情景测评的测评方式;河南构建了个人空间、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实录、教学反思等)评审与网络研修考察相结合的测评方式;安徽构建了情境作品评审和相应教学设计审查相结合的测评方式;宁夏形成了由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实践学习、课堂运用达标测评的自下而上组织实施的测评方式;河北通过优质课评审建立资源库建设进行发展测评;辽宁构建了包含参训教师自我诊断、观摩与点评优秀视频案例、上传课堂教学实况、信息技术应用片段分析等环节的测评方式;浙江、黑龙江采用随机组卷的上机测评方式进行发展测评;新疆基于中小学教师计算机技术水平考核,采取网络化考试进行发展测评。从以上省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方式可以归纳出,目前进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的方式主要有3种:①基于试题库的网络考试测评;②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情景化测评;③基于个人网络空间建设和课堂教学评审的组合式测评。

2.2发展测评内容

《指南》指出:“发展测评内容须密切联系教师一线教学和专业发展实际,反映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程度〔9〕。”各省市在实施发展测评时,均基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的评价指标项,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进行专业发展两个维度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两种不同信息技术应用情境中教师所应具备的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等五个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考核与测评。同时,各省结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发展测评的内容又各有侧重,例如安徽在发展测评中注重联系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实际,反应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程度;湖南在发展测评中注重利用教师个人空间和案例教学开展情境测评,帮助教师了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程度,科学评价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水平;河南在发展测评中注重通过个人空间建设考察教师基本信息素养,通过教学资源评审考察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启示与建议

发展测评主要用于测评和反馈参加培训后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程度,促进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中小学生学习成效与信息素养。

3.1发展测评应突出“应用”

发展测评的测评对象是参加能力提升培训后的教师,测评应注重以“应用”为导向,准确反映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实际能力,进而凸显出教师参训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迁移和提升的真实情况。

3.2发展测评应注重案例式情境测评

提升工程的重点是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和自身专业发展中,如果没有将教师实际能力和教学情境的关系联系起来,仅通过创建试题库使用孤立的问题来测评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不是在真实情境中考察教师教学能力的变化,评价者很难得到客观准确的评价,也就无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科学有效地支持。

3.3发展测评结果应给参评教师提供建议和策略

实施发展测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将培训习得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主动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上。测评不能满足于单纯评定教师当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应更多关注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过程和发展,全面了解通过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迁移和提升情况,结合测评情况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个性化分析、指导,并给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支持教师在主动应用的实践中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EB/O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的通知〔EB/OL〕.

〔3〕邢耀东.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过程性评价工具的设计与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1):158-159.

〔4〕蓝曦.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的设计研究———以L省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

〔5〕李明.江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7.

〔6〕谭颖臻.基于过程分析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平台设计与实现〔D〕.天津:天津大学,2016.

〔7〕张海容.基于视频的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情境测评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7.

作者:何亚会 周叶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篇2:中心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方案

  中心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促进教师研究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教师课件制作水平,使我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有所提高,现进行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达标考核。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核对象:全体在职教师

  二、考核时间及地点:20**年1月14-18日

  三、考核内容及要求:

  (一)多媒体操作

  A:(全体教师必答题)

  1、开、关机器,设备信号切换。

  2、视屏展示台调试,使用:能把书上某页某题投影到大屏幕,调节清晰并能放大或缩小。

  3、调出并播放课件。

  B: (45周岁以下教师抽选一题)

  4、使用白板软件中的放大镜工具,将图片某区域放大2倍。

  5、使用聚光灯工具,将图片中某区域聚光。

  6、使用幕布工具,将图片中某区域遮挡。

  7、在白板模式下,使用“手写识别”输入文字,并演示笔顺。

  8、在注解模式下,使用工具画一个长方形并涂上红色。

  9、在白板模式下,将学科资源库中的素材拖拉出来并调整大小。

  10、在白板模式下,将屏幕背景设置成黑色,并输入白色文字。

  (二)课件制作

  利用Powerpoint或 Flash 等软件制作课件。

  1、内容要求:

  以各科教材为基础,以一节课或一个知识单元为单位的新授内容,课件要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创新意识,拒绝抄袭。

  2、制作要求:

  ①设置幻灯片背景、版式、设计模板;

  ②在幻灯片中插入文本、艺术字、图片、音乐、视频;并能灵活控制音乐;

  ③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和幻灯片切换方式。

  ④附课件使用说明及运行环境。

  3、设计要求:

  ①教学对象和目标要明确,内容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媒体选用适当,设计必要的交互。

  ②素材选用适当,表现方式简捷合理;学习进度可控,学习路径可选。

  ③程序运行稳定,播放流畅;操作简便、快捷,交互标志明显,符合操作习惯。

  ④结构合理,色彩、风格统一;文字清晰,字体运用适当。

  ⑤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新技术使用得当。

  四、考核办法:

  1、多媒体操作部分组进行,各组长负责考核并报送考核结果。各组考核结束后,电教室再组织抽查。

  2、课件制作部分采用报送作品(可以为本学期教研课所用课件)的办法进行,上报后电教室组织人员考核评比。

  附:

  1、各组考核负责人:

  办公室1:z ;办公室2:z;办公室3:z;

  办公室4:z ;曹堡小学:z;其他:z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