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体会

1873

【摘要】《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多,重难点多,知识点分散;且具有理论知识抽象不易理解、实验操作复杂等特点。该文介绍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开展互动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实验操作能力,不断的探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互动式教学;教学质量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及必修课,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课程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和免疫学。针对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根据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内容上的紧密联系,教材将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和免疫学基础知识三门学科进行了有机整合重组,合而为一。随着微生物和免疫学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使人们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及预防和治疗等环节形成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同时为医学生今后更好地服务患者提供理论基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医学的发展,《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课程面临一些新问题,如新的病原体的发现,新疫苗的研制和传染病防治等。针对新问题,教学过程中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法并举[1],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本文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课程学习兴趣的教学体会。

1多种教学方法在理论授课中的运用

1.1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PBL教学方法

[2]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课程内容抽象,知识点多而繁杂且具有不易直观感知等特点。为激发学生潜能,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PBL教学方法[3]。首先,课堂上导入新课前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如酸奶是如何制作出来的?酒是因为有什么参与发酵酿才酿出香醇美酒?进而引出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细菌,并且让同学们通过讨论得知大部分的细菌对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进而让学生了解到正常菌群的含义和对人体的重要性,提起了学生对细菌分布的兴趣后,再进入新课内容的详解,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免疫学则可以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事进行问题的切入式讨论,如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接种过疫苗,而疫苗又是通过怎样的过程保护我们机体免受特定疾病的侵袭的?以此引出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的概念及发生机制,这样就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1.2活跃课堂气氛以增强教学效果

微生物和免疫方面的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免疫学和微生物发展,教学过程中需要优化课程结构,不断将新知识、新进展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去,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和免疫的研究热点和最新动态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在现今的信息便捷的时代,利用媒体中有关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新闻热点充实和活跃课堂气氛,将新闻中关于流行病的热点问题对照课本用专业知识进行解读。如通过对甲型流感疫情的发生情况,阐述流感病毒的分型及甲型流感之所以能引起世界大流行的原因在于甲型流感抗原易变异性。在课堂上,将微生物所引起的疾病进行具体病例分析以引出该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方式及如何对易感人群进行医学保护。讲到人体寄生虫学部分内容时,从当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许多国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事工程建设,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当地流行疫情的影响,就此引出疟原虫的生活史、流行环节、发病过程、诊断及防治原则。

1.3多媒体技术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手段有机结合。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利用文字、图片、动画以及影像资料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把免疫应答、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等抽象性的理论内容用动画形式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感性素材,易于理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实验教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要注意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实验课在理论联系实践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实验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4],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克服接受性教学的缺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1注重微生物动手操作技能教学

周密设计的实验课不但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生动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革兰染色法观察细菌形态结构的实验课堂上,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试验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一些常见错误和问题[5],与学生一起分析、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其掌握革兰染色法的操作步骤、油镜使用方法。在细菌接种及细菌生长现象的观察实验课上,通过对实验室自来水和学生自己的皮肤表面、齿垢、手机屏幕、实验室台面,用无菌棉签涂抹进行微生物培养、培养结果的分析和判读,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微生物在我们周围环境中的分布情况,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和无菌操作观念。通过微生物检验技能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试验结果判读及分析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2注重培养免疫学试验结果分析能力免疫

凝集试验检测ABO血型和RH血型,让学生自己动手检测自己的血型,由于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获知自己血型的心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且通过该验证试验的结果并以免疫学理论知识解释玻片凝集的原理,从抽象理论到实践契合,培养学生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课前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实验课上有针对地做好实验课的设计及课前准备。以“行为体验式课型”实验课程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合理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满足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刘萍.浅谈《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教学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92~93.

[2]杨增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22(11):81.

[3]杨璇,臧文巧.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5(4):81~96.

[4]周锋.深化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6(2):172~173.

[5]陈秀荣.革兰染色实验教学体会[J].中国西部科技,20**,13(9):115~116.

作者:汪秀琴

篇2:第五中年度生物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第五中20**年度生物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中学生物教师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任务,生物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新形势下,教师更应重视生物新教材的德育功能,充分挖掘生物教材德育知识点,掌握生物学科德育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我认为生物新教材德育渗透,应抓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一.充分利用德育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中学生物新教材德育内容的丰富性,是由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的广袤性和知识的跨界性所决定的。由于生物跟人类社会关系密切,人类社会不仅对人类自身,还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按照社会规范的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就会更多地渗透在生物教科书中来,使生物学科比之其他自然学科德育内容更为丰富。生物学科德育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动植物种类;介绍我国栽培作物的悠久历史,讲授祖国古代生物科学成就,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介绍我国现代生物科学成就,用新旧社会对比,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共产党。

  2.国情教育: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偏低。例如,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草原为三分之一,林地为四分之一。这些知识可结合在自然保护及其他相关内容中讲授,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耕地面积的紧迫性;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3.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在生物学中包涵着自然辩证法思想。主要是:生命的物质性;运动性;生物的进化;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生物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点等。这些都是很多教师应用得比较熟悉的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也是唯物的、辩证的观点。生物学也证明了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4.实践观点和群众点的教育:生物学实践性强,生物课有很多实践活动。例如:实验、实习、参观访问、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可引导学生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组织学生参观果园、农场、科学站、高产田、饲养场等,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中的新情况、新技术、新经验。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关心家乡的农业生产,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促使其立志为家乡经济建设作贡献。

  5.法律意识教育:国家颁布的某些法律条文与生物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例如,《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其中的某些条文可结合有关生物知识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6.科学精神、方法和态度的教育:结合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以及渗透科学家片断事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勇于为科学献身精神的教育,通过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事例,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生态学观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这对提高公民素质有重要作用。讲述科学家认识真理的过程,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生物学包涵了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中渗透系统的观点,也是一种科学认识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实习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教学中还可结合实际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学生的头脑。

  此外,结合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知识的教学,可以进行正确对待友谊和爱情的教育,在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进行合作精神的教育。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讲吸烟、喝酒的危害,认为班主任、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已经讲得很多了,不必再讲,这是无视生物学科思想教育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特点,忽视了通过各个学科、各个渠道综合育人的整体效应。

  教师如果对生物新教材思想德育教育内容的丰富性认识不足,就会不自觉地削弱生物新教材的德育教育。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按教材分章拟定出德育教育任务并定出相关计划,这样对生物新教材的德育教育内容,就可能认识得全面一些,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

  二、充分利用德育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由于生物新教材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决定了这门学科有多种多样的德育教育途径。新教材生物教学是主要途径而外,还有实验、现场教学、野外实习、生态系统的调查、参观访问、作物栽培、动物饲养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研究课内,还要研究课外活动的德育教育特点;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实践活动的德育教育特点;现将生物课的几种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德育教育内容分述如下:

  1.实验课:要教育学生爱护公物,遵守实验规则。学生分组实验,可进行团结协作的教育。做实验,要求学生要严格、谨慎、细心,培养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现场教学:要进行听指挥,守纪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野外实习和调查:要进行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庄稼、花草树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利用自然美景来美化学生心灵,进行审美观的教育。

  3.参观访问:要教育学生树立群众观点,虚心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优良品质。在参观良种站、畜牧场时,在了解新技术、新成果时,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科技兴农思想,引导学生立志为家乡的经济发展献身。

  总之,生物新教材的德育教育是通过生物教师去执行的,因此德育教育的效果依赖于生物教师的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水平。教师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意志、情感,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生物新教材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依赖于教师正确的政治方向,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对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

  生物新教材的思想体系蕴涵在知识体系之中。教师必须具有坚实的生物专业知识才能深入理解、掌握新教材的科学性,也才可能更好地发掘其中的思想性。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才能使生物新教材的德育教育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

篇3:高中国旗下演讲:高中生物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国旗下演讲:高中生物学习方法指导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将根据高中生物教材的特点,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随着高考实行选课走班的改革,在高考科目的选择中,选择生物的大学专业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一些热门专业,如医学、护理类、化工、生物制药类等。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生物呢?

  一、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常规。

  建立良好的学习常规,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我们所说的学习常规,是指我们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步骤,包括预习、小组讨论学习、复习和作业、总结等步骤。

  课前预习

  通过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目的性,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

  课上小组讨论学习,特别重视老师指导点拨

  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解决一种矛盾,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通过学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现,我们再来完成这个转化过程。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但是,总有同学,课堂上不认真完成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白白浪费掉40分钟,反而在课下再花时间去完成,如此花双倍或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就是常说的事倍功半。只要我们把主要功夫下在课上,那么,课下的负担也就会减轻,而且学习效果也会提高,时间上也会更加充裕,这就是常说的事半功倍。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

  首先,是前面提到的预习步骤要认真落实,使听讲能有的放矢。

  第二,老师指导点拨时时要开动思维机器,通过听、看、写等方面,随着老师讲解要多思考,在头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考的问题,如果老师在讲课中已经讲到了,说明问题基本解决了,如果老师在讲课中没有讲到,则应该向老师提出。

  第三,多提问题。无论是课上想到的问题,还是课下遇到的问题,都应及时向老师提出,要有“刨根问底”的劲头儿。课上没时间问,就课下问,最终要把自己的问题解决。

  第四,认真记好笔记。笔记是一项技巧性的活动。学习记笔记不但要求具有一定的书写、绘图能力,而且要求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提炼笔记内容的能力。尤其要避免将笔记记为老师上课的流水账,不加选择地全部记下,也要避免将笔记记成老师板书的翻版。生物课是理科课程,理解思维是上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处理好听课、思考和记笔记的关系。如果思考与记笔记发生矛盾,要先跟随老师思路思考,避免因记笔记而使后继内容无法理解,对于笔记可采用写标题留空白,课后补充的方法。

  复习和作业

  每节课上,一般老师都要留一定量的作业,这些作业的内容多是讲课的重点内容,是应该认真对待的。作业的过程就是复习巩固听学知识的过程,但是,很多同学把作业仅仅当成是一种任务,甚至当成负担。因此,急急忙忙赶完作业,就认为当天的任务完成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学习的帮助是微小的。无论课上老师是否留有作业,课下都应该先进行复习,及时将当天老师所讲的知识复习一遍,这可以加强记忆,克服遗忘。心理学家对遗忘和记忆都进行过实验和研究,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研究成果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就是说,刚刚学习完知识后,遗忘很快就开始,而且一开始遗忘得较多,过一段时间间隔之后,遗忘的发展越来越慢,遗忘得也就慢了。根据这一遗忘规律,我们应该进行及时的复习,不要等到遗忘得差不多时,再进行复习,那样,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

  通过复习,加强了记忆,然后再来做作业,可以大大提高作业的效率,作业的困难、疑问、多可迎刃而解,而且通过作业又可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结

  总结是指在学习完某一章知识,对本章知识进行整理、重组,总结出该章知识的联系、知识的系统或知识的结构,以便我们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加深理解和灵活掌握知识。

  上述的学习常规,要在实践中形成习惯,开始时可能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见到成效,一但形成学习习惯,就会尝到甜头。正如: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

  二、生物学习中特别注意的三点

  1、特别重视记忆

  有人将生物归类为理科中的文科,说明记忆在生物学习中的作用。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另外在记忆时要特别注意生物学术语的准确性,生物学概念理解的准确性,生物学生理过程的准确性。

  2、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在准确记忆名词和术语的基础上还要能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去分析试题。在同步学习的时候大家比较重视单独知识的学习。在复习的过程当中,要自己去尝试把知识联系在一起,构建出一个属于自己思维体系的网络图,将知识框架立体化。

  3、重视改错本

  如何改错也是有技巧性的,在改错本上,要分门别类的把平时的练习、考试中做错的题进行整理、分析、归类。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明确是答题失误还是思维方法错误、知识错误、运算错误,这是建立错题本最为关键的环节。在整理时,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记,加深改错的针对性。改错完成后,在学习过程中不定时翻看,也可以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同学们,在学习中我们除了要有基本的学习方法,最根本的我们还要有“勤为径、苦作舟”的学习态度,希望同学们明确学习目标,用行动证明自己,用汗水书写自己无悔的青春!

  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