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强电工程监理要点

2308

  强电工程监理要点

  1质量控制点设置

  本工程质量控制实行分级负责制。依据本工程特点、工序的重要程度,将工序分为A、B、C三级。A级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检工序;B级为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共检工序;C级为施工单位检查的工序。对检查需提供检查记录的工序以AR、 BR、CR表示。

  电气工程A、B、C三级控制点表

序号

工程名称

控制点

等级

备注

1

变压器安装

11

设备材料核对

BR

12

土建安装交接检查

BR

13

基础型钢安装

C

14

本体安装

BR

15

绝缘油

CR

16

整体密封检查

C

17

接地安装

C

18

电气试验

BR

19

受电前检查

A

110

空载运行

AR

2

成套配电柜(盘)及动力开关柜安装

21

设备材料核对

BR

22

土建安装交接检查

BR

23

基础型钢安装

C

24

盘、柜安装检查

BR

25

母线及盘、柜内部电气调整

B

26

手车式、抽屉式配电柜单元检查

B

27

接地及接零

C

28

电气调整试验

CR

29

受电前检查

A

210

受电试运行

A

3

配电箱安装

BR

31

设备材料核对

C

32

配电箱安装检查

B

33

管与箱体连接检查

C

34

配电箱的接地(接零)检查

A

35

受电前的检查

A

4

电缆桥架安装

41

材料规格、材质核对

BR

42

支、吊架安装

C

43

桥架组装

C

44

桥架的接地

C

5

电缆敷设

51

材料规格、材质核对

BR

52

土建安装交接检查

BR

53

支架制作安装

C

54

电缆导管安装

C

55

接地安装检查

B

56

防腐处理检查

C

57

敷设前绝缘检查

C

58

电缆敷设

B

59

保护密封检查

B

510

隐蔽工程记录

AR

511

保护密封检查

B

512

隐蔽工程记录

AR

513

电缆标志桩、标牌

B

514

电缆试验

BR

515

受电试运行

A

6

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户内、外热缩终端头和中间头制作

61

材料规格、材质核对

BR

62

电缆头的制作

C

63

电缆头的安装

C

64

接地线的焊接

C

7

钢管暗敷设

71

材料规格、材质核对

BR

72

钢管的连接

C

73

钢管煨弯

C

74

管路保护

B

75

接地安装检查

C

76

防腐处理检查

C

77

隐蔽工程记录

BR

8

钢管明敷设

81

材料规格、材质核对

BR

82

支、吊架安装

C

83

管子敷设

C

84

管子连接

B

85

接地安装检查

C

9

电机试验及接线

91

设备及材料检查

BR

92

电机接线检查

C

93

电机及线路绝缘检查

CR

94

电机接地保护检查

B

95

电机试运转

AR

10

管内穿线

101

材料规格及材质核对

BR

102

穿管

C

103

校线及接线

C

104

绝缘电阻检查

BR

11

电气照明器具安装

111

设备材料核对

BR

112

灯具开关安装检查

C

113

接地检查

C

114

防爆、防护密封检查

A

115

绝缘电阻测定

CR

116

通电检查

AR

12

避雷针/网及接地安装

121

材质及规格核对

BR

122

接地体安装检查

B

123

接地母线连接检查

B

124

接地网整体检查

B

125

隐蔽工程记录

BR

126

避雷引下线检查

B

127

避雷网检查

B

128

避雷针制作安装

B

129

静电接地跨接及连接

B

1210

防腐检查

B

1211

接地电阻测定

BR

  2监理检查方法:

  监理部组织A、B级共检点的质量检查,对C级进行随机抽查。施工单位组织C级点检查。无论是那级检查,施工单位都必须在报检前进行严格的自检,否则监理工程师有权拒检。

  3工序交接检查

  坚持上道工序不经检查验收不准进行下道工序的原则。上道工序完成后,先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专职检,认为合格后填写"工序质量报检单"并附自检记录报监理单位,通知监理工程师到现场会同检查。检查确认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4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

  隐蔽工程完成后,由施工单位自检、专职检、初验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报送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对其进行复检,检验合格后在"隐蔽工程记录"上签署认可,施工单位方可隐蔽。如果不合格,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进行处理,经处理自检合格后,再进行验收与签证。

  5行使质量否决权,下达停工令

  为了保证安装工程质量,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监理工程师有权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

  5.1擅自采用未经认可或批准的材料,或材料达不到质量要求标准,违章作业者。

  5.2擅自变更设计图纸的要求;

  5.3没有可靠的施工措施,贸然施工安装、或出现质量下降征兆,经指出后未采取有效改正措施,或采取了一定措施而效果不好,继续作业者;

  5.4擅自将工程专包;

  5.5未经检查即进行下道工序作业者。

篇2:苏州市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2015年)

  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苏府办[20**]196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年10月26日

  关于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强化电梯安全管理,推动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有效预防和减少电梯安全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苏州实际,现就加强我市电梯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高度重视电梯安全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电梯应用已十分普遍。我市是电梯使用大市,在用电梯数量已近10万台,并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我市又是电梯生产大市,目前全市每年生产的电梯约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我市电梯安全管理面临面广量大、任务繁重的严峻形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各地、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电梯安全监管对促进民生保障和电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电梯安全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强化过程监督,推动责任落实,着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镇(街道)属地管理、单位(业主)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电梯安全多元共治工作格局,努力形成监管机制完善、安全措施到位、应急救援及时、矛盾纠纷化解有效的电梯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我市电梯质量和安全水平,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电梯安全事故。

  二、采取综合措施,强化电梯安全监管

  (一)严格电梯生产质量安全监管。督促电梯制造企业树立“质量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的理念,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推行企业“质量首位制”,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质量安全第一责任。建立完善电梯产品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等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进行生产和施工,将提升产品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因设计、制造等原因造成电梯存在危及安全的同一性缺陷的,督促电梯制造企业立即停止生产,依法实施召回,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组织第三方机构对电梯及主要零部件质量进行监督抽查,促进生产、安装环节的质量提升。

  (二)强化电梯使用和维保质量安全管理。落实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住户装修期间对电梯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减轻装修过程对电梯的损坏。加大对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的监管力度,督促其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进行维保,对学校、幼儿园、医院、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根据运行实际状况增加维护保养频次和维护保养项目。积极推动由电梯制造企业直接进行电梯维护保养,逐步建立以电梯制造企业为主体的电梯维护保养体系。住建和质监(市场监管)部门要建立对物业公司和电梯维保单位的联合检查机制,将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和电梯维保质量作为对物业公司和电梯维保单位的重要考核内容。

  (三)抓好电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电梯安全日常监管,组织开展电梯安全隐患日常排查治理,重点加强对公众聚集场所和故障频发电梯的隐患排查。电梯未明确使用单位的,不得投入使用。质监(市场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监察、检验检测、稽查执法“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对存在严重隐患的电梯可依法查封,推动电梯安全隐患处置的及时“闭环”。各地要组织相关部门加强联合监管,形成监管合力,及时发现和查处影响电梯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

  (四)加大住宅电梯维修改造更新力度。对于使用期超过15年,或运行故障率明显偏高、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住宅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委托电梯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大修、改造或更新。研究制订电梯维修申请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相关办法,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办理速度。未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老旧小区,所需费用由电梯所有人(业主)筹集或由当地政府出台相应补贴政策。

  (五)推进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和物联网建设。深化“96333”等电梯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加快完善以电梯使用管理单位为主体、电梯维保单位为主力、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的电梯应急救援体系。各地应加快建立电梯应急救援平台,20**年实现大市范围全覆盖。建设电梯物联网信息系统,充分发挥物联网信息技术在电梯动态监控、自动报警、快速处置、信用监管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开展电梯运行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定期向社会公布电梯维保单位不良记录、故障频发电梯、电梯困人救援等信息。

  (六)做好电梯设置相关管理工作。加强对与电梯安全相关土建工程的监督管理,确保电梯机房、井道、底坑等设计与施工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完善电梯采购、招标工作,提高电梯配置水平,确保电梯的配置数量和参数性能与建筑结构、使用需求相适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逐步提高精装修房的比例。

  (七)实施电梯分类监管。全面实施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的分类监管,根据其安全管理状况和电梯风险特性的综合测评结果,对排名靠后的电梯使用管理单位予以重点监管,加强工作指导和安全隐患督查。进一步推进电梯维保单位的分类监管,深化全市电梯维保单位星级评定工作,建立全市电梯

  维保单位“黑名单”制度,加大对主体责任不落实、违法违规现象多发、事故隐患整改不及时的电梯维保单位的检查频次和查处力度。

  (八)构建电梯安全社会化监管格局。充分发挥电梯业商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和服务诚信体系建设,定期发布电梯维保指导价格,倡导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引导电梯行业良性发展。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认真研究并及时采纳群众对电梯安全工作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鼓励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积极参与电梯安全监督。鼓励推行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充分发挥责任保险机制事前预防、事中管控和事后补偿功能。

  (九)建立健全电梯质量安全追溯和责任追究机制。针对电梯选型和配置、土建工程设计施工、采购招投标以及电梯生产、经营、安装、检验、维保、使用管理等各个安全环节,构建电梯质量安全全程监管链。建立电梯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完善各环节的质量记录,做到“一梯一档”。健全电梯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对发生电梯事故或重大影响的电梯突发事件,要认真查明原因,依法严肃追究相关单位的法律责任。

  (十)加强电梯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网络等宣传渠道,采用现场咨询、安全课堂、应急救援演练等多种方式,深入企业、学校、社区和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广泛开展电梯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使用知识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社会电梯使用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落实各方责任,实行齐抓共管

  (一)强化政府领导责任。各市、区政府(管委会)对本辖区电梯安全工作负总责,要加强对电梯安全工作的领导,督促相关部门认真履行电梯安全监管职责,及时协调解决电梯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电梯安全管理,督促电梯制造企业和维护保养、使用管理单位履行各自安全主体责任,协调落实电梯日常安全运行的经费保障。要采取措施,推动解决“无物管、无维保、无修理资金”的“三无电梯”问题。

  (二)明确部门监管责任。相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电梯安全监管工作。

  质监(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依法实施对电梯制造企业、安装改造修理和维护保养单位、使用管理单位、检验检测机构的安全监察及相关作业人员的考核,加强质量监管,查处有关违法违规行为,组织电梯事故调查处理。

  住建部门:负责对电梯机房、井道、底坑等设计与施工的质量监督,督促物业服务单位加强对电梯维护保养活动的监督和相关服务,协调解决电梯修理、更新、改造所涉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事宜。

  安监部门(安委办):将电梯安全纳入全市安全监管体系,依法参与电梯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

  公安部门:负责电梯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现场秩序和安全维护,依法查处破坏电梯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等违法行为。

  消防部门:开展特殊情况下的电梯应急救援,实施电梯消防安全监督管理。

  财政部门:保障电梯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和有关装备投入。

  发改部门:支持电梯安全的相关重点项目的建设,推动相关企业关键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研发与产业化。

  经信部门:对电梯物联网安全监控运行所需的信息通信给予政策支持,推动电梯制造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

  科技部门:支持电梯研发制造、检验检测环节的技术创新,对电梯相关科研项目给予政策扶持。

  人社部门:支持电梯行业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对电梯安全监督管理、检验检测和电梯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等给予政策支持。

  工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会审并推广电梯委托使用管理合同及维护保养合同示范文本,依法查处电梯违法销售经营行为。

  民政部门:支持电梯行业协会规范发展。

  保监部门:支持保险机构参与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承保工作,鼓励保险机构充分发挥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加强风险管理资源投入,提高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理赔服务水平,助力完善电梯安全管控和事故赔偿体系。

  教育、交通、商务、卫生计生委、体育、旅游、铁路等部门负责本行业、本系统电梯使用安全监督管理和综合协调。宣传、新闻等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做好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

  (三)落实电梯从生产到使用各环节的主体责任。涉及电梯安全的各责任主体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电梯安全责任制度,切实加强电梯安全管理。

  电梯制造企业:对所生产的电梯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对出厂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维护保养、使用等环节加强监督和指导。密切跟踪电梯运行情况,发现存在隐患的,应及时告知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并协助使用、维保单位落实整改措施。

  电梯经营单位:确保所售电梯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的要求,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应当齐全。

  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和维护保养单位: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应按照法律法规及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对施工质量、现场安全负责。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对其维护保养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按照维护保养合同及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做好维护保养记录,确保维护保养质量。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对电梯安全使用负责,承办电梯使用登记,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和电梯事故风险防范机制,做好日常巡查工作。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承担电梯安全法定检验、技术鉴定及风险评估工作,接受委托对应急申请使用维修资金的项目进行检测鉴定,对其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负责。严把电梯安全运行检验关,发现超期未检、检验不合格等严重事故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并上报当地政府监管部门。

  四、加强工作保障,健全长效机制

  (一)构建协调处理机制。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电梯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各市、区政府(管委会)也要建立相应的电梯安全管理协调机制。要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作用,建立健全由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牵头协调处置、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参与的电梯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妥善解决因安全事故、运行故障、修理改造更新资金不落实等问题可能引发的群体性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障电梯质量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工作,推动电梯应急救援和物联网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支持电梯科技项目。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推动建立切实可行的老旧住宅电梯维修改造更新经费筹措机制。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实基层电梯监管力量,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电梯安全专家库,配合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电梯招投标评审、技术鉴定、监督检查、事故调查等工作。针对电梯行业人才需求矛盾突出的情况,要广泛组织开展岗位技能竞赛和培训,引导企业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高电梯生产、安装、维保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

  (四)推进电梯安全管理地方立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推动出台《苏州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提高我市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法治水平。

篇3:物业强电工、弱电工职责

  强电工、弱电工职责

  直接上级:机电主管

  直接下级:无

  职责范围:

  1、负责大厦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2、日常其他设备维护

  3、客户委托服务

  工作内容:

  1、协助主管管理广场弱电项目工作,执行主管下达的任务

  2、对广场照明、动力用电设施进行日常检查

  3、处理集团电话设施、设备的故障与维护

  4、对电信及数据库网络的管理与维护

  5、对电力线路不安全隐患因素立即上报主管并立即处理

  6、协助机电处主管完善大楼机电设备、设施的管理与维护

  7、对客户报修的电器故障,接单后应迅速赶到现场处理,耐心解释故障原因,介绍正确使用方法,并示范

  8、妥善保管维修工具

  9、认真做好维修记录

  10、熟悉机电处工作程序并严格遵照执行

  11、严守公司及客户的秘密,不得窥视和传播住客户的隐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