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城建大厦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2281

  城建大厦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1、施工测量

  1.1平面控制:本工程建筑平面形式呈矩形布置,为保证平面位置的准确性,建立轴线控制网,以5轴、11轴、OA轴、E轴、K轴、H轴为控制轴线形成平面控制网。使用全站仪投测控制桩,由控制桩投测施工用控制轴线,施工中直接利用ZL铅直仪往上传递轴线,经复核后进行细部放样。

  1.2高程控制: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引测至建筑物上,在建筑物四角柱上投测基准点,且在同一施工平面层上至少引测三个高程点,并抄测墙、柱楼层50线。

  2、基坑降水

  2.1进行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K及影响半径R,为降水施工提供相关参数。

  2.2在在基坑内部设置自渗井点,自渗井点设计深度以进入细中砂⑼层为原则,直径600mm,间距15×15m,确定自渗井点底标高为-25m。

  2.3基坑周围设置管井抽取⑻1层以下透水层中的地下水,达到降低基坑内地下水水位。管井直径600mm,间距10.5m,设计底标高为-31m。

  2.4在基坑四周及基坑中心设置水位观测井对水位进行长期观测,观测井直径600mm,设计底标高为-31m。

  2.5先施工自渗井点,后施工抽水井点。根据观测降水结果进行土方施工。

  3、基坑支护及土方工程

  3.1根据该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地质资料及周边建筑物等情况,基坑支护体系采用护坡桩及锚杆联合支护结构。-19.1m基坑护坡桩及锚杆设计:护坡桩(A型桩)直径800mm,间距1.5m,桩顶标高为-3.6m,桩底标高-24.0m,嵌固深度为4.9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锚杆两道设计,标高-7.0m和-13.0m,水平间距1.5m,腰梁2工25b。 -20.8m基坑护坡桩及锚杆设计:护坡桩直径800mm,间距1.5m,桩顶标高为-3.6m,桩底标高-26.0m,嵌固深度为5.2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设计锚杆三道,标高-3.25m和-8.75m,水平间距3.0m和1.5m,腰梁2工25b。

  3.2桩顶帽梁设计:护坡桩顶设帽梁一道,帽梁顶标高为-3.0m,底标高为-3.6m。帽梁高度为600mm,宽度为800mm。帽梁主筋为8Φ20,架立筋为2Φ16,箍筋为ф8@2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3.3帽梁顶砖挡墙设计:为防止地表水涌入基坑,砖挡墙顶部应高于地表20cm,因此砖挡墙顶标高-0.25m。挡墙采用框架梁柱填充370mm加筋墙的形式,墙顶设一道压梁,墙中设一道圈梁。砖挡墙每隔3.0m设一构造柱,构造柱截面尺寸:250×370mm,构造柱主筋为4Φ16(主筋插入帽梁中),箍筋为ф6@200。砖墙内圈梁截面尺寸为250×370mm,主筋为4Φ16,箍筋为ф6@200。砖墙顶压梁截面尺寸为200×370mm,主筋为4Φ16,箍筋为ф6@300。砖墙内部沿高度方向每0.5m设一道2ф6通长拉结筋,锚固于构造柱中。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3.4桩间土体支护设计:采用挂网锚喷法进行支护。护坡桩间土体修整成拱型,在土壁上插入30cm长Φ16钢筋,钢筋露出土面50mm,用以固定钢筋网,沿竖向放置三根ф6通长钢筋,横向ф6钢筋间距300mm。钢丝网网孔间距50×50mm,钢丝网用射钉枪固定在桩体上,喷射50mm厚混凝土。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石屑=1:2(重量比),水灰比为0.45。

  3.5土方开挖工程:本工程采用反铲式挖土机配合自卸汽车进行挖土。土方开挖将基坑平面划分为南区和北区两个区。按锚杆标高(低于锚杆孔位0.5m)结合挖土机性能竖向分为四层开挖。整个土方开挖过程按照"分层开挖,先锚杆后挖土"的原则组织施工。

  挖土竖向分层分区挖土机数量(台)备注

  层 次深度(m)土方量(m3)北 区南 区

  第一层0-32000022

  第二层3-74500022

  第三层7-136500022

  第四层13--19.15500022按北南、西东顺序挖土机集中施工

  基坑的东南角和西面各设一条马道,马道纵向坡度1:7,边坡1:1,宽10米分上下行车道,底层为0.3-0.4m后原土,面层0.2m厚级配砂石。每层土方开挖中,为了避免土方开挖与锚杆施工在基坑同一平面内交叉进行,采取优先在距护坡桩15米宽范围内,用拉槽方法交替开挖两个马道口部位的锚杆作业面,挖至锚杆孔位以下0.5米左右开始做锚杆,土方利用一侧马道出口进行平铺开挖,原则上由北向南开挖,最后挖南侧马道土方,剩余反铲不能挖的土方,改用人工挖出集中成堆,采用汽车吊吊斗装车外运。

  3.6土方回填工程:肥槽回填土为2:8灰土,选用优质白灰、粘土经拌合后,采用串桶向肥槽下灰土,并分层填筑夯实,填土厚度不大于200㎜。每批填土通过试验确定其最优含水量,施工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之差控制在-4~+2%范围内,在现场填土前检查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采取均匀掺入白灰、干土并翻松、晾晒。含水量过低可采取洒水均匀搅拌,使含水率满足要求。回填施工连续进行,采取分段、分层填筑,碾迹重叠大于0.5m,上下层错缝不小于1m。回填过程中根据设计或规范要求,对每层回填土密实度及其它要求进行检验,合格后转序。如现场不具备拌合条件,需在场外拌合后运至现场。

  4、钢筋工程

  4.1材料控制

  钢筋采购根据技术翻样提供的数量、规格、型号要求分批进场,钢筋进场进行质量检验。钢筋堆场四周设排水沟,下部用方木支垫,分层码放时,中间用方木分隔,码放高度不超过三层。在钢材的端部挂牌并编号,注明钢筋的规格、钢号、数量和材质及检验状态。

  4.2钢筋加工

  4.2.1钢筋加工前进行除锈和调直,根据配料单复核钢筋种类、直径、尺寸、根数,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进行长短搭配下料,以尽量减少短头,减少损耗。切割钢筋采用砂轮切割。

  4.2.2直螺纹钢筋丝头加工采用钢筋直螺纹成型机一次装卡加工成螺纹,丝头带帽保护。

  4.2.3I级钢筋作180℃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10倍;Ⅱ级钢筋末端作90℃或135℃弯折时,弯折直径D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箍筋的未端要做成135℃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略大于受力主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为10d。

  4.3钢筋安装、连接和绑扎

  4.3.1钢筋保护层控制:墙、柱钢筋保护层控制采用保护层塑料卡,梁板下表面钢筋保护层采用与结构同标号混凝土垫块及定型马凳,间距600mm,呈梅花形布置。

  4.3.2钢筋间距控制:为了控制好楼板钢筋上下位置关系以及梁与梁之间、梁与板之间以及梁与柱之间的钢筋穿插,采取弹线定位、钢筋卡具定位措施。

  4.3.3钢筋连接、绑扎:钢筋逐点绑扎,采用"八"字扣,箍筋接口处采用兜扣绑扎。钢筋搭接连接满足搭接倍数,在中心和两端用绑丝扎牢。直螺纹钢筋接头连接使用工具扳手,将两个钢筋丝头在套筒中间位置相互顶紧,设专人用力矩扳手进行逐个检验,符合要求的接头用红油漆做好标记,防止漏拧。扳手拧紧力矩见下表:

  钢筋直径(mm)22252832

  拧紧力矩(N·m)20**50280320

  5、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5.1柱子模板:面板采用18mm厚多层双面酚醛覆面木胶合板,200×80mm木工字梁做竖向龙骨,间距小于300mm,模板支立高度高出梁底30mm-50mm,模板在高度方向设间距500mm的外加定型钢柱箍。模板四面各加两道侧向工具式支撑和花篮螺栓拉接。连墙柱模板与墙体模板连接成整体。混凝土楼板

浇筑时预留钢筋头用于模板支撑。柱模做法见附图五。

  5.2墙体模板:面板采用18mm厚多层双面酚醛覆面木胶合板,模板竖向龙骨采用80×200mm的木工字梁,间距330mm,水平主龙骨采用10号槽钢。单元模板块组装成型,利用塔吊吊运进行整体拼装。原则上墙体模板一次支顶到位。内墙模板两侧设支撑架和花篮螺栓拉接。外墙模板采用方木架槽钢背楞的做法。方木间距小于250mm,双槽钢间距600mm,利用钢管支撑在基坑护壁上。木胶合板上按照竖向间距同主龙骨、水平间距900mm钻直径18mm的孔,用于安装穿墙螺栓。墙模做法见附图六。

  5.3顶板及梁模板:面板采用15mm厚多层双面酚醛覆面木胶合板,主龙骨采用100×100木方,次龙骨采用50×100木方。密肋梁楼板模板采用定型加工的玻璃钢模壳。支撑架全部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满堂红"布置,梁、板支撑分开搭设。梁板模板做法见附图七。密肋梁楼板模板做法见附图八。

  5.4模板施工

  5.4.1模板安装前要弹出轴线、位置线、标高线和控制线;对模板面进行清理,涂刷防雨脱模剂。

  5.4.2柱、墙支模前,先在其根部抹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带),作为柱定位与找平。

  5.4.3 顶板梁模板按照轴线和水平标高线控制其位置和标高,顶板模铺设前,先拉线校正主、次梁或梁边模板是否平整,以确保面板拼缝平整、顺直、严密。

  5.4.4梁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模板起拱;起拱高度为全跨度长度的1/1000~3/1000。

  5.4.5梁、板、柱模板拆模时,按照先装后拆,后装先拆的顺序拆模。预应力梁底模待预应力张拉后拆除。

  6、混凝土工程

  6.1混凝土制备要求:本工程混凝土强度等级主要为C40,砼采用商品混凝土。粗骨料选用级配良好的5~20mm碎卵石,细骨料选用中砂,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6.2混凝土的浇筑

  6.2.1浇筑准备:浇筑之前作出详细的浇筑计划,确定混凝土地泵、料斗、串筒、振捣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所用的机具均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混凝土浇筑前,模板、钢筋及预埋管线办理隐、预检手续,检查浇筑混凝土用支撑架子、马道是否牢靠。作完工序交接检经验收下达混凝土浇灌通知单。

  6.2.2混凝土运输:使用罐车实施商品混凝土运输,浇注混凝土时采取地泵或泵车输送,柱混凝土可直接用塔吊浇注。

  6.2.3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先浇筑5~10cm厚与混凝土相同配合比减石子的砂浆,以便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密实。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振捣棒,实行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若浇筑混凝土必须间歇时,尽量缩短其间歇时间,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加设串筒。

  6.2.4混凝土的试块留置按每≤100立方米做五组抗压试块,即为7d、14d、28d三组为标养、同条件养护一组,备用一组共五组。冬季施工增加一组同条件养护试块。

  6.2.5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梁、板浇筑完毕后即用塑料布覆盖,减少终凝前水份的蒸发,终凝后改为浇水养护。混凝土柱初凝后及时洒水养护,拆模后覆塑料布。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6.2.6后浇带在底板混凝土浇注30天后再二次浇灌。为保证二次浇灌的混凝土与一次浇注的混凝土接槎质量,混凝土表面做凿毛处理。

  7、预应力工程

  本工程地下三~一层、地上北段二~六层及十、十一层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全部采用低松弛 j15.2无粘结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Mpa。张拉方式为一端张拉与两端张拉,锚具采用I类锚具,其中张拉端采用单孔夹片锚具,固定端采用挤压锚具。详见预应力工程施工方案。

  8、预留、预埋工程

  在施工前,将结构图、建筑图和各专业施工图上的预留预埋系统全面地校核一遍,在施工中对专业的预留、预埋隐检手续,同时在下道工序施工时与土建专业办理交办理接检,未办理交接检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电气预埋作好成品保护,防止灌入混凝土。

  核对建筑图中的二次墙,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钢筋。在墙内预埋木砖、预埋件,按砌块模数现场预制实心混凝土砌块,埋入规定的木砖、埋件。

  9、二次结构工程

  9.1二次结构工程使用材料的规格型号、强度等级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砌筑砂浆的配合比由试验室提前试配。

  9.2砌筑沿长度方向按门窗洞口等位置进行一次排砌,使墙体组砌合理,每道墙设置皮数杆控制标高。

  9.3各专业工种密切配合,详细核对预留洞口、管道、沟槽、预埋的位置、尺寸。

  10、装修装饰部分主要工艺做法见装修装饰工程分施工组织设计。

  11、机电安装部分主要工艺做法见机电安装工程分施工组织设计。

篇2:厂房工程项目施工测量施工方法

  厂房工程项目施工测量施工方法

  1、测量仪器

  1.测量仪器的选择

  序号仪器型号用途精度数量

  1J2经纬仪精密水平角测量2秒2台

  2YTS3激光水准仪高程测量S3级2台

  3测距仪水平距离测量1台

  4钢卷尺50m,30m水平、垂直方向尺寸测量检定符合要求各1把

  5m,3m水平、垂直方向尺寸测量检定符合要求各若干

  2.测量仪器控制

  (1)测量仪器必须按规定周期进行校准,并做好校准状态标识,使用中的测量器具必须在检定有效期内,处于合格状态;

  (2)测量仪器由项目计量员统一管理;

  (3)测量过程中,若发现测量仪器偏离校准状态,必须对已测结果进行追踪评定,确定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4)在测量仪器的搬运和贮存期间,应确保其准确度和使用性处于良好状态;

  (5)测量仪器出现故障时,使用人不得随意拆卸,应由计量员送到有相应资格的单位检修。

  2、测量控制线

  (1).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总工会同项目测量员和有关施工员接收和复核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再根据测量控制点和施工总平面图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地形情况来确定总个工程的控制轴线,利用经纬仪、红外线测距仪放出总的控制轴线和分区控制轴线,经项目总工程师复核无误后,在建筑物外围设立稳固的控制桩点。

  (2).本工程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具有可操作性的控制线来控制整个工程的定位。

  (3).控制桩点应设在稳固(不产生下沉和位移)且易保存的地方,在施工过程中由施工员负责保护,专职测量员负责定期复核。

  (4).平面控制点标桩的埋设方法:如是永久性的标桩则用直径30mm以上的钢筋,将上端磨平,在上面刻十字线作为标点,下端弯成弯钩,将其浇灌于砼之中,埋置深度不得低于0.5m;如果是临时性的控制标桩则用木桩,木桩直径应在100mm以上,打入土中的深度根据现场的土质而定,一般不小于80cm,木桩打入土中后,应将桩顶锯平,为保证其在使用期限间不下沉和移位,可将桩四周浮土挖去,用砼或水泥砂浆围护。永久性标桩埋设方法见下图:

  (5).水准控制点的埋设方法:一般施工经常使用的水准点,可以附设于平面控制点上。

  3、测量方法

  1、轴线传递

  (1)基础施工阶段,依据控制线在建筑物的内部设置控制坐标,然后按照设计图纸利用经纬仪和钢卷尺进行轴线传递。

  (2)基础施工完后,将控制线引到楼面上,设立内部控制点,依据内部控制点进行轴线传递。

  (3)对投测到施工层的轴线控制网,应先进行校核,确认无误后,用钢卷尺配合经纬仪进行分部施测放线。

  ⑷为确保预埋件的预埋精度,将建立两套独立的轴线引测系统,土建队和预埋队独立施测,然后进行汇合复核,以减少出现误差的机率。

  2、高程控制

  (1)根据业主给出的水准点,进行标高控制。

  (2)基础施工完后,将标高控制点引到建筑物外侧墙上,用红油漆作好标记,作为结构往上施工的高程控制点。

  (3)往上传递高程时,须用经过校准的钢卷尺从高程控制点向上丈量,每次取四点的平均值,划出相对标高线,注明相对高程,并用水准仪按设计标高操平。

  (4)高程传递到施测层时应先进行闭合校核,再进行高层传递。

  4建筑物的观测

  (1).沉降观测

  ①.水准点的布设: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根据建筑物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所以这些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并且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复核,水准点的数目应多于2个,本工程拟设置3个水准点。水准点的布设原则是:尽量与观测点接近,其距离不超过100米,以保证观测的精度;离开公路、地下管线和滑坡地段至少5米;埋在受震区以外的安全地点。本工程的水准点的埋设在中标后依实际情况确定。

  ②.沉降观测水准点的高程应根据业主提供的永久基点引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往返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nmm(n为测站数),或±4L。如果沉降观测水准点与永久水准点的距离超过200米,则不必引测绝对标高,而采取假设标高。

  ③.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应与设计院协商确定,一般应沿建筑物的四周每隔15~30米设一点。要求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柱身或墙身保持一定的距离;要牢固、通视、便于观测且点上能垂直置尺。

  ④.观测点的形式与埋设:本工程的观测点埋设在钢筋砼的柱或墙上,一层柱或墙模扳拆除并达到规定的强度后,用钢凿在选定的柱或墙上±0.00标高以上10~50cm处凿洞(或在浇灌时预留孔洞),将直径20mm以上的钢筋(制成弯钩形),平向插入洞内,再以1:2水泥砂浆填实。具体见示意图:观测点与柱面或墙面应有40mm左右的距离,以便于放置水准尺。具体埋设方法见下图:

  ⑤.沉降观测的方法和规定:

  a.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本工程设计图纸对沉降观测次数及频率未有具体要求,故观测前应与设计院协商确定。我司建议,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每层结构施工完后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在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每个月观测一次;竣工验收以后第一年每四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观测两次,直至沉降稳定。

  b.沉降观测的工作要求: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规定本工程的沉降观测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观测,由项目专职测量员和各分区施工员组成观测小组,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部有关人员定期进行复核;使用固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和路线进行观测。

  c.对使用仪器的要求:本工程采用N3级的水准仪。

  d.确定沉降观测的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进行沉降观测前,应到现场进行规划,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它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与永久水准点组成环路,并根据选定的临时水准点、仪器架设位置及观测线路,绘制沉降观测线路图,以后每次都按相同路线进行沉降观测。

  e.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根据,因此必须提高首次观测的精度,一方面是用精密水准仪进行首次观测,另一方面是每个观测点应同时进行两次观测后决定其首次高程。

  f.观测中应注意的事项: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不超过50米,前后视距要尽可能相等;前、后观测用同一根水准尺;前视各点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⑥.沉降观

测的成果整理:

  a.本工程的精度要求应是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测定的容差为±1mm(即仪器在每一测站观测完前视各点后,再回视后视点,两次读数之差不得超过1mm)。

  b.每次观测后,要检查记录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最后绘制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

  (2)垂直度观测:本工程采用激光铅垂仪进行控制轴线的传递,每层控制线用经纬仪引测到外墙上,再用经纬仪进行垂直度观测。建筑物每层垂直度误差≤3mm,全高垂直度误差≤20mm;

  5测量质量控制

  (1)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测量放线,中间不得随意换人。

  (2)每次测量坚持自校,达到测量闭合,并定期进行检查校核。

  (3)建、构筑物的主要轴线和控制标高必须由测量员直接施测。工程细部须经测量员复核签字后才可施工。

  (4)建、筑物的轴线、标高、预埋件、予留孔位置,必须经测量员检查填写误差记录,经质检员复核认可才可浇砼,测量成果入档。

  (5)每次测量均应做好测量记录,并及时整理、主要资料按规定入档。

篇3:桥头崩塌体防治主体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桥头崩塌体防治主体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1概述

  由于工程施工分项较多,施工场地较小,为了保证施工时不使坡上形成较大荷载,施工组织时重点考虑锚索和削坡土石方开挖项目,其它项目穿插在其间相机进行。各分项工程具体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法将在本章逐一叙述。特别提醒注意的问题是雨天禁止施工,项目部应严密注意天气预报,雨天组织好地表排水。

  2削方工程

  削方工程主要将2#裂缝至前缘,标高280m至330m之间的危岩体,将3#裂缝至2#裂缝之间,标高300m至330m之间危岩体均剥离掉,将4#裂缝至3#裂缝,标高315m至330m之间的危岩体,将5#裂缝至4#裂缝之间,标高325m至337m之间危岩体剥离掉,形成一个四级台阶,台阶高度分别为20m、15m、10m、12m,其剥离危岩体方量约为59000m3;对1#裂缝前崩积体进行坡面整形,使其坡角小于35。。

  削坡减载土石方开挖采用爆破方式开挖,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出碴。具体的施工方法详见本施工组织设计第三章:聚集坊危岩治理工程爆破方案。

  3预应力锚索工程施工

  锚索工程施工前先进行测量定位,包括锚索方位布置、锚索倾角等。

  单根预应力锚索设计锚拉力2000KN,锚索长23~25m, 锚径140mm,内锚固段7m,每根锚索由13束Ф15.2mm的无粘结钢铰线组成。锚索采用水泥浆加波纹管保护的双层防护无粘结结构。

  预应力锚索施工前,先对削方后的危岩体的表面进行清理,将危岩体坡面上的活石及强风化层清除干净。

  施工所用水泥、钢材、预应力钢绞线及锚具等各类材料必须具有出厂检验合格证,并符合国家标准,且使用前必须提供材质检测资料;预应力锚索采用按ASTMA416-90a标准生产的直径15.2mm带PE套管的无粘结钢铰线,钢铰线存放应严格采取防锈及化学污染措施,使用前要进行外观检查,对损坏者不得使用,钢绞线应堆放在枕木上,枕木间距不得小于3m。

  3.1锚索造孔

  锚索造孔采用潜孔钻钻孔,钻孔倾角20°,钻孔直径140mm,孔深25m,其中锚固段为中风化基岩,长度不小于10m,孔斜误差不得到大于孔深的2%,孔径、孔深、孔位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钻孔结束后,复核孔深,采用高压水、风冲洗钻孔,验收合格后做好钻孔保护。钻孔过程中出现塌孔、卡钻现象可采用套管跟进或适当增大孔径。

  3.2编索

  锚索应在专门的加工平台上或车间进行加工,并建立专用的编索平台,编号索平台应平直,平台平面起伏高差不大于5mm。

  钢绞线用砂轮机或气割割断,要求切口整齐无散头,避免烧伤钢丝,锚索线加工长度按砼墩厚度、锚杆垫板厚度、千斤顶长度、工具锚和工作锚的厚度要求等参数确定,并适当留有余地。

  编索时,钢绞线和各种管路应平顺平摊于工作平台上,并在外锚端对其进行编号,以便后续各道工序的施工。

  编号好的索体要求外表光滑,各种管路通畅,管口做好临时封闭。组装好的锚索应妥善存放,并登记、挂牌,标明锚索编号、长度等。组装好的锚索必须登记、挂牌、编号、并妥善保存。要求防水、防潮、防污染。

  锚索编束时要对张拉段先进行及腐处理,有损伤的钢丝要剔除。3.3穿索

  锚索穿索前必须复核锚索编号,并对已钻好的孔进行检查,以便一次穿索成功,如有局部塌孔应采取固灌及扫孔措施处理。入孔时锚索在孔外尽可能平直,其弯曲半径不小于3m,入孔速度均匀,不能过多来回抽动锚索, 防止损坏锚索体或使锚索体整体扭转。穿索后,应立即对进、回浆管进行通气检查,发现不通气的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3.4内锚段固结灌浆

  锚索灌浆包括孔内灌浆和孔口灌浆:孔内锚段固结灌浆在锚索入孔后24小时内完成,孔口灌浆在锚索张拉完成24小时内完成。灌浆采用水泥浓浆灌注,水泥标号为:孔内C35(7d),孔口C35(28d),灌浆水泥用P.o52.5#普硅水泥。

  孔内灌浆:孔内采用底部浆管进浆,上部孔口排水、排气、排浆。要求进浆量大于理论进浆量、排浆比重等于进浆比重、且不将吸浆后,方可结束灌浆。

  孔口灌浆:孔口灌浆必须采用底部进浆管进浆,上部回浆管排水、排气的有压循环方式灌浆。

  砂浆未固化前,严禁拉拔及移动锚索。在灌浆7天内不得在现场20m范围内进行振动强度大的作业。

  3.5外锚墩砼浇筑

  锚墩砼浇筑采用P.o52.5#普硅水泥,砼墩强度等级为C25(7d),现浇钢筋砼结构,砼为二级配。为梯形断面,外锚墩尺寸:底面积:1.0×1.0m2,顶面积:0.5×0.5m2,高0.5m,加四层钢筋网φ12@50。

  外锚墩浇筑前应对相应部位危岩体表面进行清洗和打毛。确保外锚墩与危岩体结合强度;浇筑时应注意砼台座底板与钻孔垂直,并按设计要求预埋灌浆管、排气管、钢筋及其它预埋件。

  锚墩砼浇筑时要注意锚墩下部的振捣,防止出现蜂窝麻面,表面应平整、光滑。

  3.6锚索张拉与锁定

  内锚固段灌浆7d后进行锚索张拉。张拉前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和计算每根锚索的理论伸长值,作为锚索张拉的依据。张拉时先对锚索进行单根预拉两次,单根预拉力20KN,隔时分级施工加荷载,直至压力表无返回现象方可锁定;若预应力损失过大,须进行整体张拉与重新锁定,锚索实测伸长值不得大于理论伸长值的10%,小于5%,锁定时钢绞线回缩量不大于5mm或荷载损失不大于5%。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准确记录。

  3.7外锚头保护

  锚索张拉段灌浆后,锚具外端留80mm的钢绞线,其余部分用砂轮切割机截去。将砼表面凿毛,外覆厚度不大于100mm的砂浆保护层。

  4块石砌体施工

  浆砌石自古以来就是滑坡治理的极为有效的方法,由于其技术简单、造价低廉、能就地取材等优点,在各类边坡治理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

  浆砌石工艺较简单,主要靠人工垒砌。相关地段的土方完成后即可进行块石项目施工,工艺采用铺浆法,分层卧砌,先铺砂浆,后垒石块。浆砌石施工前,先将地基清理平整、去除浮土、测量标高、准备工作做好以后,在基槽中铺好砂浆,再垒砌石块。各层石块水平错位搭接。浆砌片石挡土墙施工前,测好地形标高,确定挡土墙墙顶标高,基底宽度和墙顶宽度。在室内绘制好施工图,确定沉降缝伸缩缝和泄水孔的位置,除去基槽浮土和杂物,铺5cm、M10砂浆垫层,分层、分段砌墙,每段墙长8m,每层厚度约23cm,施工时注意石块各层竖向连接缝要错开。挡土墙后反滤层为40cm厚碎石混砂,挡土墙每垒足1m,挡土墙后填土亦施工1m,随砌随填。施工缝采用沥青浸泡的木板缠沥青砂布充填。施工前就在设计位置安放好,施工时保证各段挡土墙之间

完全断开。

  泄水孔用PVC管垒墙时埋好。泄水孔与墙后滤水层连通好,要使反滤层中的水可以进入泄水孔。浆砌块石的表面勾缝由高级泥工在挡土墙砌好后专人专项施工。

  块石较重,应注意进场块石的数量,避免将大量块石集中在一个地方长期堆放,以免造成附加应力集中,引起滑坡局部失稳。

  浆砌石施工技术要求

  (一)砌石材料

  (1)石料必须选用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没有裂缝且大致方正岩石,厚度不小于20CM。

  (2)石料表面泥垢、水锈等杂质在砌筑前应清洗干净。

  (3)浆砌块石采用砂浆标号为M7.5。高度大于8m的挡土墙,采用M10砂浆,砂浆配合比须经试验确定,砂浆必须搅拌均匀,一次搅拌量应在其初凝前使用完。

  (二)砌筑

  (1)砌筑前完成基底清理整平工作。

  (2)浆砌块石体必须采用铺浆法施工,砌筑时先铺浆,后放石块,石块应分层卧砌,上下错砌,内外搭砌,砌立稳定。铺浆前,石料应洒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砌体基础的第一层石块应大南向下。

  (3)所有石块均应放在搅拌的砂浆上,要求砂浆饱满密实,勾缝自然,块石形态突出,表面平整,严禁出现漏浆和干砌。砌体外露面溅染的泥浆清洗干净。

  (4)砂浆初凝后,不得再移动或碰撞已砌筑的石块。如必须移动再砌筑时,须将原砂浆清理干净,重新砌好。

  (5)砌体外露面宜在砌筑后12至18h之内及时养护,养护期14d,养护期须保持外露面湿润。

  浆砌石挡土墙

  (1)挡土墙置入基岩深度不小于0.6m。

  (2)挡土墙基础必须清理干净并验收合格后,方可实施浆砌石砌筑,砌筑前应在基岩面上铺一层5cm厚M10水泥砂浆,以提高浆砌石与基岩面的粘结强度。

  (3)砌筑挡土墙,应设置沉降缝、伸缩缝和泄水孔。沉降缝与伸缩缝结合,间距一般8m,缝宽20mm,自墙顶做到基底。缝内填充浸沥青木板。排水孔采用PVC管,倾角10度。

  (4)挡土墙内侧回填需待挡土墙砂浆强度达到70%以上时进行,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为20-30cm,挡土墙砌筑与墙后填土交叉进行,以免墙背悬空。

  浆砌块石截水沟

  (1)截水沟浆砌块石厚度均为25cm,沟内侧采用3cm厚M10水泥砂浆抹面。沟底坡度陡于1:1.5时,在保持浆砌石厚度基础上加盖10cm厚二级配C25(28d)砼的防冲层,并向下游坡延伸2m。

  (2)截水沟应依地形挖成顺坡,不允许出现局部倒坡、洼坡等,并与楚都大道排水沟平顺连接。跌水部位应设置60×60cm、深50cm(沟底以下)沉淀砂池,采用15cm厚C20砼浇筑而成。

  (3)截水沟浆砌块石砂浆应饱满,沟身不漏水,抹面应平整、光滑。

  5 锚喷网护坡工程

  喷砼采用525#普通硅酸盐水泥;砂采用坚硬、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级配良好的合格砂料,细度模数为2.4~2.8,最大粒径不大于2mm;砂拌和的水必须新鲜、洁净、无污染,凡符合饮用标准的水均可用于拌和和养护。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及喷锚挂网护坡的质量,应在喷锚挂网之前先对坡面上的活石与危石进行人工清理。

  在5#裂缝西侧局部岩体较为破碎且较为集中的极不稳定区域,采用喷锚网护坡,锚杆长度5m,锚杆须穿越破碎岩石进入稳定基岩2m,间距2.5×2.5m,呈梅花形布设,喷砼强度C20,厚150mm,挂网Ф8@200×200,锚头拉筋Ф25。对削方临空区域临空面局部泥灰岩颁区域也采取喷锚挂网护坡,并在软弱夹层的分布段分别向下、向外延伸2m,锚杆长3.5m。间距2.5m×2.5m,呈梅花形布设,喷砼强度C20,厚150mm,挂网Ф8@200×200,锚头拉筋Ф25。锚头拉筋与水平夹角呈45。。位于钢筋网外侧。锚头拉筋与锚杆以焊接连接,与钢筋网采用绑扎联接。挂网钢筋与坡面之间采用预制块架空,使钢筋网在喷砼中间,且砼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cm。钢筋网与锚杆端头采取焊接联结。

  喷射砼在所有裂缝处均设泄水孔,间距3×3m,泄水孔为上仰孔,仰角10度,孔深1.5m。采用Ф60mm PVC排水管,泄水孔呈梅花状布设。喷砼砼面泄水孔施工在边坡喷锚完成后进行。泄水孔偏差不大于10cm。

  喷砼前采用高压风对坡面进行全面清扫,并适当洒水喷湿坡面。喷砼采用"湿喷法",分两次喷到设计厚度。喷射作业在施工之前进行生产性试验,最终确定喷砼的配合比,最终的配合比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喷射作业分区段自下而上进行,区段范围视实际施工情况定。喷射砼过程中回弹下落的砼必须清除干净,回弹料不得用于喷射或复喷。喷射砼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养护,14天保持湿润壮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