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学校迁建项目工程测量方案

3793

  学校迁建项目工程测量方案

  1 测量原则

  1)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施工总平面图及规划局提供的城市坐标图为基准。

  2)根据规划红线坐标和总平面图要求,确定各幢单体的主要轴线控制点,并根据测量要求组成一个总测量控制网。

  3)轴线桩可利用打入桩,桩顶面打入小钢钉,作为轴线控制点,木桩用砼埋入保护。

  2 测量工作难点

  本工程的占地面积比较大,单体建筑比较多、比较散,对测量定位和控制精度有较高的要求。

  3 总体测量定位及控制网布设

  1、测量定位前准备

  1)首先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图纸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并了解工程所在区域的红线桩位置及坐标,周围环境、现场地形等情况;其次对建筑物的布局、定位依据、定位条件及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应熟悉和了解;最后在熟悉和掌握的基础上对总图上所标注的定位坐标;尺寸用计算闭合导线的方法核算是否正确,经校核正确无误后便开始现场定位作业。

  2)测设前先校核业主提供的基准坐标点。

  3)本工程测量定位控制选用极坐标法。

  2、控制网布设

  根据总平面图上1#-7#教育综合楼,8#楼体育馆,9#楼食堂,10#楼报告厅,11#-15#楼学生公寓,各单体控制点的直角坐标系统计算出测量时所需的距离、角度以及通过坐标反算、换算成极坐标后利用基准坐标点进行建筑物单体控制点定位。

  每次用极坐标测设定位后,立即根据总平面图各制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对相邻两个控制点进行丈量校核。一个单体工程的控制点测设完后,即对其进行闭合校对,确保起点与终点吻合,并对主要坐标控制点作必要保护。

  根据各单体幢号已测设的主要坐标控制点测设出建筑物的纵横轴线控制点,建立各单体平面控制网。

  4 各单体工程测量

  1、基础测量控制

  (1)熟悉和了解本工程的水准点位置、标高、场地标高,建筑物首层±0.000 线的绝对标高。

  (2)根据平面控制网布设的要求找出本单体工程的主要坐标控制点,用经纬仪对本单体进行测量定位。并把各轴线引到轴线外3-5米处。

  (3)挖土后根据轴线控制点,用经纬仪把轴线引测到基坑内。

  (4)根据轴线的平面几何尺寸的关系用经纬仪进行闭合复核。

  2、施工层轴线测量控制

  (1)根据测量控制网在±0.000 线标高处,每幢房屋四角柱设置轴线控制点,便于轴线向上或下传递。

  (2)根据下层轴线的控制点向上引测,进行施工楼层平面几何校核。

  5 高程引测

  永久水准点的设置: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使用苏州仪器厂水准仪。在不受施工影响的东北角与西南角设置二点永久水准点,作为甲方以后高程引测的基准,并不定时进行复核校正,高程的引测应进行往返一个测回,其闭合误差不得大于规范允许值范围, 并定期(二星期一次)复核。按设计图要求埋设沉降观测点,每层进行沉降观测,做好原始记录,使用测量仪器为苏州产2,,水准仪。见附图。

  6 沉降观测

  6.1 沉降点的布设: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点的布设,利用国家高程水准点进行沉降观测,并作往返闭合沉降校核。

  6.2 沉降观测时间:

  原则上砼每完成一层结构以后进行一次沉降观测,装饰阶段每月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直至竣工。竣工以后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竣工后,第一年观测不少于4 次,第二年观测不少于2 次,当突然发生严重裂缝或大量沉降时,应增加观测次数。

  6.3 沉降观测仪器

  使苏州仪器厂水准仪,采用闭合式导线观测,测量也应不少于一个测回,控制闭合误差值。

  7 测量精度的控制及误差范围

  测角:采用三测回,测角中误差5"以内,总误差5mm 以内;

  测距:采用往返测法,取平均值;

  量距:用鉴定过的钢尺进行测量并进行温度修正。

  8 本工程使用的测量仪器仪器的品牌与精度

  仪器名称厂牌型号精度

  全站仪莱卡TO20**测角±1",测距1+1PPm

  经纬仪苏州产DJ2-2 型 2"

  水准仪苏州产NS3-1 型±2.0mm/km

  以上仪器设备均为专业计量单位鉴定合格产品,并在使用的有效期内。

篇2:公路工程测量放样方案

  公路工程测量放样方案

  1、项目部测量室在与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接桩后,对在施工范围之内的桩位(包括导线点、水准点等)进行必要的保护,并及时做好导线复测与导线点的加密,水准点的复测和加密等控制测量工作。

  2、桩位保护

  项目部测量室对所交导线点、水准点进行现场栓桩。在附近固定物上做好栓桩标记,并填写栓桩记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有关桩位应砌筑保护,并立标牌注明"测量栓桩,注意保护"字样。

  3、导线复测与导线点的加密

  根据所交导线的等级按相应的精度要求,使用全站仪,采用三联脚架法,在有利观测时间内进行观测,观测时各种数据参数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进行相应输入以做修正。外业测完后,及时进行成果的整理,复测成果由技术部测量室作为原始技术资料存档。复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甲方、勘测设计单位联系,协商解决。

  复测后,根据施工现场测量的需要,对导线点进行加密,加密导线点应沿中线布设成等边直伸附合导线,附合在高级导线控制点上,并注意避开或减少不良影响。布设时保证前后点间通视,相邻边长之比不宜超过1:3,布设时还应满足施工测量放样的需要。

  4、水准观测和水准点的加密

  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往返观测。复测成果由技术部测量室作为原始技术资料存档。复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甲方、勘测设计单位联系,协商解决。

  加密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布设在稳固的地点,两端复合联测到高级水准点上,外业观测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密度要求进行,内业处理时剔除粗差,对观测值进行精密平差。按水准路线往返测闭合差进行精密评定。

  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对路面各结构层进行位置和高程的测量复核,一并填写《测量复核纪录》,存档保存。

  5、定期复核

  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所有导线点、水准点、加密导线点和加密水准点定期进行复测,本工程要求做到15天一次。

  所有测量资料,也需及时真实的进行填写,作为竣工资料编入竣工文件,并应归档保存。

篇3:X文化广场工程测量方案

  某文化广场工程测量方案

  1、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1.1 校对测量仪器:为保证测量结果精确无误,本工程使用的经纬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等测量仪器器具都需经国家法定计量部门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1.2 根据建筑施工总平面图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复核,做好坐标控制点,高程原点、资料的交接工作;

  1.1.3 熟悉图纸,切实了解结构。建筑等细部尺寸与相对位置的关系;

  1.1.4 了解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工艺流程,确定各细部的轴线、标高的测量时间、方法;

  1.1.5 对测量用辅助材料提前进行准备。

  2、工程建筑物定位和主轴线控制网的设置

  1.2.1 根据规划勘测部门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控制点,施工总平面图等资料,进行实地踏勘,编制详尽的工程定位测量方案:包括施测路线、采用的计算公式、测设精度、所需测量器具等;随后进行建筑物的角点、主轴线的定位,并记录下现场测设的原始数据、图表,经复核无误后,填写资料报请规划勘测部门验线;

  1.2.2 主轴线控制网布设:本工程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依据《工程测量规程》等要求,加密先前测设的主轴线,联测后形成满足施工放样及测量精度的场区主轴线控制网,闭合无误后,埋设主轴线控制网节点控制桩。控制桩应设置在安全、易保存的位置,控制桩前不允许堆放材料,以保证其通视良好;

  1.2.3 验线

  控制轴线网施测后,由施测人员自检,自检合格后工长复检,再由专职质检员专检,确认无误后请监理验线签证。

  3、标高基准点的测量

  1.3.1 标高基准点的引测: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由规划部门设置的水准基点引测至施工现场的标高基准点:使用高精度的水准仪及最佳路线、良好的测设方法,现场设置水准基准点4 个(水准点每隔60m 一个)合理布置以满足相互校合和分段施工的需要,并能长期保存;

  1.3.2 水准基点测设方法及精度要符合《工程测量规程》及相应工艺流程要求;

  1.3.3 水准基点埋设要稳定、安全可靠,测设的原始记录要整理保存好,以备查用。

  4、细部测量

  1.4.1 基础工程施工:对于拟建建筑物进行地下施工:在土方开挖时用已建立的主轴线控制网放出大开挖边线,并与四周加密轴线控制桩随时检验;基坑机械开挖时设专职测量员架设仪器控制槽底标高,人工清槽时用经纬仪、钢卷尺及线锤将主轴线投测到槽底并钉桩标识,作为浇垫层、检查桩位、支护结构、承台、地梁等施工放样用:垫层、承台、地梁等构件的标高应严格进行控制。

  1.4.2 主体结构施工:利用主轴线控制网,在基础顶板上及顶板外侧设立控制点,与主控网联测校验合格后,在上层结构施工时相应部位预留孔洞以便内控点的坐标传递;待上层底板浇完后,用激光铅直仪、经纬仪把控制点投测到上层,架设经纬仪、钢卷尺联测相应内控点即可将主轴线放出,检验合格后进行下一步细部放样;标高的引测可在首层外钢柱上弹出楼层建筑+0.50m 标高线,作上标识即可作为板、梁及上层柱、墙施工的基线。

  1.4.3 装修阶段:恢复结构施工时楼地面、钢柱上的主轴线,恢复各层的+0.50m 标高线作为围护、安装等施工时轴线尺寸、标高基线。

  5、难点控制

  本工程施工的工期紧、工程平面、立面造型复杂,且施工放线量大,为确保测量精确,成立测量小组进驻施工现场,配置高性能经纬仪。

  6、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1.6.1 支护结构的稳定变形监测: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在支护结构上按规范设置水平位移变形及沉降变形的监测点,随时观测并记录原始数据及时反馈各相关部门,以保证在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能顺利进行。

  1.6.2 建筑沉降观测

  根据天津市有关文件要求,委托天津市有资质的第三方测量单位进行变形观测,同时我公司将作好相应的变形观测及记录。

  (1) 沉降观测点的准备工作:应采用精密水准仪及与之配套使用的水准尺;

  (2) 水准点的设置:沉降观测应依据稳定良好的水准点进行,水准点应考虑永久使用,为相互检查核对,埋设地点必须稳定,不受施工机械碰压,防止水准点高程变动。

  (3) 将水准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量,其闭合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本工程采用S3 型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

  (4) 沉降观测终止时间:该建筑的纵、横轴线和基础周边设置观测点。观测的次数与时间应按规范要求。一般第一次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详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基础完工后,再按规定埋设永久性观测点.然后每施工一层,复测一次,直至竣工。以后视沉降量大小及沉降速度确定,通常月沉降量小于1mm 可以为沉降基本稳定。

  (5) 在观测过程中,当建筑物发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裂缝时应及时与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取得联系,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质量。

  (6)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观测工作。为保证观测结果的正确性,如实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应做到四个固定:固定人员观测整理成果;固定仪器、施用固定的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

  (7) 沉降观测成果整理

  沉降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妥善保存,作为该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一部分。整理沉降观测成果,计算出每次观测的沉降量,前后几次观测同点高差、累计沉降量,并绘制沉降观测日期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