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花园住宅楼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532

  花园住宅楼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一、砌筑砂浆强度达不到要求

  1.现象

  在常用的砂浆中,M5以下水泥砂浆和M2.5混合砂浆(以下简称低强度砂浆)强度易低于设计要求;砂浆强度波动较大,匀质性差。

  2.原因分析

  计量不准,未按重量比配制砂浆;砂子过细,含泥量偏大砼浇筑浆搅拌不匀,影响砂浆的匀质性及和易性;砂浆试块的制作、养护方法不当等。

  3.防治措施

  ⑴砂浆配合比的确定,宜按《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96),并结合现场实际材质情况和施工要求,由试验室试配确定。

  ⑵建立施工用计量器具校验、维修、保管制度。

  ⑶砂浆搅拌时应分两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全部塑化材料,通过搅拌,再投入其余的砂和水泥。

  ⑷试块的制作养护和抗压强度取值必须按《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3-83)附录二规定执行。

  二、砖砌体组砌错误

  1.现象

  砌体组砌方法混乱,砖柱垛采用包心砌法,出现通缝。

  2.原因分析

  操作人员忽视组砌方法,出现多层砖的直缝。370mm砖柱习惯于用包心砌法。

  3.防治措施

  ⑴应使操作者了解砌墙组砌形式:墙体中砖搭接长度不得少于1/4砖长,内外皮砖层最多隔五皮砖就应有一皮丁砖拉结(五顺一丁)。允许使用半砖头,但也应满足1/4砖长的搭接要求,半砖头应分散砌于混水墙中或非承重墙中。

  ⑵砖柱的组砌方法,应根据砖柱断面和实际使用情况统一考虑,但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⑶砖柱横、竖向灰缝的砂浆都必须饱满,每砌完一皮砖,都要进行一次竖缝刮浆塞缝工作,以提高砌体强度。

  ⑷墙体组砌形式的选用,应根据所砌部位的受力性质和砖的规格尺寸误差而定,一般清水墙面常选用一顺一丁和梅花丁组砌方法;在地震地区为增强齿缝受拉强度,可采用骑马缝组砌方法。由于一般砖长度正偏差、宽度负偏差较多,宜采用梅花丁的组砌形式,可使所砌墙面竖缝宽度均匀一致。为了不因砖的规格尺寸误差而经常变动组砌形式,在同一幢号工种中,应尽量使用同一砖厂生产的砖。

  三、楼梯模板缺陷

  1.现象

  ⑴楼梯底部不平整,楼梯梁板歪斜,轴线位移。

  ⑵侧向模板松动、胀模。

  2.原因分析

  ⑴楼梯底板模平整度偏差过大,支撑不牢靠,操作人员在模板上走动。

  ⑵侧向模板接头处钢度不一致,拼缝不严密。

  3.防治措施

  ⑴楼梯底板模平整度偏差过大,支撑不牢靠,操作人员在模板上走动。

  ⑵侧向拼缝应严密,钢木混合模板的配板刚度应一致,细长比过大的支撑应增设剪刀撑。

  ⑶应对模板、支撑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四、混凝土表面裂缝

  1.现象

  ⑴混凝土表面出现有一定规律的裂缝,对于板类构件有的甚至上下裂通。

  ⑵混凝土表面出现无规律的龟裂,且随时间推移不断发展。

  ⑶大体积混凝土纵深裂缝。

  2.原因分析

  ⑴混凝土浇捣后未及时进行养护,特别是高温干燥情况下产生干缩裂缝。

  ⑵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拌制混凝土,造成不规则的并随时间发展的裂缝。

  ⑶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与收缩裂缝。

  3.防治措施

  ⑴按施工规程及时进行养护,浇筑完毕后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时间不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大体积混凝土如初凝后发生表面风干裂纹,应进行二次抹面或压实。

  ⑵所有水泥必须经复检合格后才能使用。

  ⑶对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捣前务必须定妥善的温控方案,控制内外温差在规定值以内。气温变化时应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

  五、混凝土强度不足

  1.现象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不能满足统计法或非统计法相应的判定式要求,即强度不足。

  2.原因分析

  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

  ⑵搅拌生产未严格按配合比投料。

  ⑶搅拌时间不足,均匀性差。

  ⑷试块制作、养护不符合规定要求。

  3.防治措施

  ⑴正确进行配合比设计。由于目前原材料供应渠道多,质量不稳定,特别是水泥相当一部分是立窑生产,安定性有时不合格,强度偏差大,因此要根据来料采样试配,水泥一定要先检后用,不能光凭经验确定配合比。

  ⑵所有水泥必须经复检合格后才能使用。

  ⑶对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捣前务必制定妥善的温控方案,控制内外温差在规定值以内。气温变化时应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

  ⑷按规定制作试块,并及时进行标准养护。

  六、水泥地面起砂

  1.现象

  地面表面粗糙,不坚固,使用后表面出现水泥灰粉,随走动次数增多,砂粒逐步松动,露出松散的砂子和水泥灰。

  2.原因分析

  ⑴使用的水泥标号低或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子过细,砂子含泥量大。

  ⑵施工时水泥拌合物加水过多,大大降低了面层强度。

  ⑶压实抹光时间掌据不准。压光过早,表面还浮浆,降低了面层的强度和耐磨性;压光过迟,水泥已终凝硬化,会破坏表面已形成的结构组织,也降低面层的强度和耐磨能力。

  ⑷地面完成后不养护或养护时间不足。过早浇水养护,也会导致面层脱皮,砂粒外露,使用后起砂。

  ⑸地面未达到足够强度就上人或堆放重物。

  ⑹地面在冬季施工时,面层受冻,致使面层酥松。

  3.防治措施

  ⑴严格控制水灰比,用水泥砂浆作面层时,稠度不应大于35mm,如果用混凝土作面层,其坍落度不应大于30mm。

  ⑵水泥地面的压光一般为三遍:第一遍应随铺随拍实,抹平;第二遍压光应在水泥初凝后进行(以人踩上去有脚印但不下陷为宜);第三遍压光要在水泥终凝前完成(以人踩上去脚印不明显为宜)。

  ⑶面层压光24h后,可用湿锯末或草帘子覆盖,每天洒水2次,养护不少于7d。

  ⑷面层完成后应避免过早上人走动或堆放重物,严禁在地面上直接搅拌或倾倒砂浆。

  ⑸水泥宜采用硅酸监水和普遍硅酸盐水泥,标号一般不应低于425号,严禁使用

过期水泥或将不同品种、标号的水泥混用;砂子应用粗砂或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

  ⑹小面积起砂且不严重时,可用磨石子机或手工将起砂部分水磨,磨至露出坚硬表面。也可把松散的水泥灰和砂子冲洗干净,铺刮纯水泥浆1~2mm,然后分三遍压光。

  ⑺对严重起砂的地面,应把面层铲除后,重新铺设水泥砂浆面层。

  七、穿楼板管根部渗漏

  1.现象

  楼面的积水通过厨房、卫生间楼板与管道的接缝处渗漏。

  2.原因分析

  穿管周围混凝土不密实,楼板混凝土的变形,蒸汽管的热胀冷缩、穿管根部未设密封槽,使管边产生缝隙。

  3.防治措施

  穿管周围的混凝土填充前要清除酥松的砂、石,并刷洗干净,浇捣要密实,预留10mm×10mm(深×宽)的密封槽,未预留密封槽时,应重新剔槽,用柔性密封胶嵌填见上图。

  在楼板上面无法处理时,亦可在楼板下面的管根周边凿槽25mm×25mm(深×宽),用遇水膨胀橡胶条嵌填深20mm,表面再用聚合物砂浆抹平。蒸汽管穿越楼板的部位应先预埋套管,套管应高出楼地面100mm套管外侧根部也应设槽嵌填密封材料。

  八、抹灰层空鼓

  1.现象

  抹灰层空鼓表现为面层与基层,或基层与底层不同程度的空鼓。

  2.原因分析

  ⑴底层与基层未处理,或处理不认真,清理不干净,或抹灰面未浇水,浇水量不足、不均匀。

  ⑵抹灰层表面过分光滑,又未采取技术措施处理。

  ⑶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差异过大。

  3.防治措施

  ⑴抹灰前必须将脚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实,对混凝土表面凸出较大的部分要凿平。

  ⑵必须将底层、基层表面清理干净,并于施工前一天将准备抹灰的面浇水润湿。

  ⑶对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应先凿毛,或掺107胶水泥浆,或用界面处理剂处理。

  ⑷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要接近。

  九、抹灰层裂缝

  1.现象

  抹灰层裂缝是指非结构性面层的各种裂缝,墙、柱表面的不规则裂缝、龟裂,窗套侧面的裂缝等。

  2.原因分析

  ⑴抹灰材质不符合要求,主要是水泥强度或安定性差,砂子含粉尘、含泥量过大或砂粒径过细。

  ⑵一次抹灰太厚或各层抹灰间隔时间太短,或表面撒干水泥等而引起收缩裂缝。

  ⑶基层由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的拼接部位处理不当或温差而引起裂缝。

  3.防治措施

  ⑴抹灰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质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强度与安定性应符合标准;砂不能过细,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白灰要熟透,过滤要认真。

  ⑵基层要分层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层抹灰间隔时间要视材料与气温不同而合理选定。

  ⑶为防止窗台中间或窗角裂缝,一般可在底层窗台设一道钢筋混凝土梁,或设3φ6的钢筋砖反梁,伸出窗洞各330mm。

  ⑷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进行抹灰,对重要部位与曝晒的部分应在抹灰后的第二天洒水养护7d。

  ⑸对基层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应视材料情况,采用粘贴胶带纸、布条,或钉钢丝网或留缝嵌条子等方法处理。

  ⑹对抹灰面积较大的墙、柱、檐口等,要设置分格缝,以防抹灰面积过大而引起收缩裂缝。

  十、涂膜防水层空鼓

  1.现象

  防水涂膜空鼓,鼓泡随气温的升降而膨大或缩小,使防水涂膜被不断拉伸,变薄并加快老化。

  2.原因分析

  ⑴基层含水率过高,在夏季施工,涂层表面干燥成膜后,基层水分蒸发,水汽无法排出而起泡、空鼓。

  ⑵冬季低温施工,水性涂膜没有干就涂膜没有干就涂刷上层涂料,有时涂层太厚,内部水分不易逸出,被封闭在内,受热后鼓泡。

  ⑶基层没有清理干净,涂膜与基层粘结不牢。

  ⑷没有按规定涂刷基层处理剂。

  3.防治措施

  基层必须干燥,清理干净,清理干净,先涂刷基层处理剂,干燥后涂刷首道防水涂料,等干燥后,经检查无气泡、空鼓后方可涂刷下道涂料。

  十一、刚性防水工程裂缝

  1.现象

  产生有规则的纵、横裂缝,或不规则裂缝。

  2.原因分析

  ⑴刚性混凝土与结构之间没有设隔离层,因结构变形,拉裂刚性防水层,也有在温差作用下,结构层限制刚性防水层的胀缩而裂缝。

  ⑵没有按规定留伸缩缝,当结构层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产生裂缝。

  ⑶选材不当,有的使用低劣水泥、过期水泥或安定性差的水泥;细骨料中含泥量大于3%。

  ⑷施工不当,钢筋的位置不正确;混凝土无配合比,配料量不准,振捣不实。

  3.防治措施

  ⑴水泥宜选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5mm,级配良好;中砂含泥量不大于1%,根据不同技术要求,选用合适和合格的外加剂。

  ⑵普通细石混凝土应严格按配合比计量,水灰比不大于0.55,混凝土中最小水泥用量需大于330kg/m3,含砂率宜为35%~40%之间,灰砂比为1∶2~1∶2.5。

  ⑶施工前检查基层,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表面没有裂缝,找坡后的排水要畅通,然后用石灰砂浆或粘土砂浆、纸筋石灰膏等粉抹基层面,作隔离层。

  ⑷按要求立好分格缝条,扎好钢筋网,确保钢筋网的位置在混凝土板块厚度的居中偏下,严格按配合比计量,将搅拌均匀的混凝土一次铺满一个分格缝并刮平,振捣密实,在分格缝边和细部节点边要拍实拍平。隔12~24h,二次压抹平抹光。认真湿养护7d。

  当刚性防水层出现裂缝等不良现象而渗漏水时,应采取下述措施处理:

  ⑴对有规则的裂缝,沿裂缝用切割机切开,槽宽20mm,深20mm,剪断槽内钢筋。局部裂缝,可切开或凿成"V"形槽,上口宽200mm,深度大于15mm。清理干净后,槽内嵌填柔性防水材料。

  ⑵对不规则的裂缝,裂缝宽度小于0.5mm时,可在刚性防水层表面,涂刮两度合格的防水涂料。

  ⑶有裂缝、酥松或破损的板块,需凿除后,按原设计要求重新浇筑刚性防水层。

  十二、硬聚氯乙烯塑料管安装质量通病

  1.现象

  管道安装使用后弯曲、变形、高低不平;接口漏水,影响使用。

  2.原因分析

  弯管安装前未调直;安装时气温与介

质温度差距大,介质温度超过管道最高允许温度,接口材料选用不当;支架间距过大,与管道最高允许温度,接口材料选用不当;支架间距过大,与管道接触不紧密;未按规定设置伸缩节或设置位置不当。

  3.防治措施

  ⑴弯曲管应放在调直平台上,通入蒸汽,使管子变软,靠自重自行冷却调直。

  ⑵弯管时,先在管内灌入80℃的无杂物热砂,并用木锤捣实,然后将需弯管段放在加热器上滚动加热到135℃±5℃,立即将加热管段放到弯管胎模内弯制,并有湿布或水冷却后将砂倒出,并清理干净。

  ⑶接口方法有焊接、法兰连接、承插连接、螺纹连接、套管连接等数种;承插接口强度和耐压能力较好,应优先采用。接口时用酒精或丙酮将承口内、插口外擦净,并分别均匀涂上一层"816"或"401"塑料胶,将插口一次插入,承口内留3mm间隙,承口深度根据管径大小,按施工规范和技术规定确定。

  ⑷硬聚氯乙烯塑料管与金属支架之间应垫3mm厚软塑料垫块,横支管应按规定选用管卡固定,支架间距应按设计或施工规范确定。

  ⑸硬聚氯乙烯塑料管输送介质温度不得超过-15℃~160℃的范围。

  ⑹排水立管上每层须设一个伸缩器,插口要平直地插入伸缩器承口橡胶圈内,不得摇动挤入,并须留伸缩间隙,夏季5~10mm,冬季15~20mm。伸缩器必须按下列原则设置:

  1)立管穿楼板处为固定式,支管在楼板上或楼板下接入时,每层设一个伸缩节,并置于管件之上。

  2)立管穿楼板处为固定式,无支管接入时,每层设一伸缩节。

  3)立管穿楼板处为不固定式,支管接入时为固定式,伸缩节设在支管配件之上。

  4)立管穿楼板处为不固定式,无支管接入时,每隔4m设一伸缩节。

  横支管接至立管时,其间距2~4m内或每隔4m设一伸缩节;输送其他介质的硬聚氯乙烯塑料管,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节。

篇2:成型挤压机安装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成型挤压机安装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焊接常见质量通病可:

  (1)外观质量通病:可用量具、观感或放大镜观察发现,如不符合标准要求焊缝尺寸、飞溅、咬边、焊瘤、弧坑气孔、熔穿和裂缝等。

  (2)内部质量通病:焊缝内部质量通病,必须用无损检测或破坏性试验才能发现,如未焊透、夹渣、气孔和裂缝等。

  (3)焊缝质量通病的危害和检验,处理要求,在焊缝质量的各种通病中比较,内外裂缝属于急性质量通病,一般称为直接质量事故。焊接质量通病的种类,现象,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治理方法:

  通病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止措施治理方法

  焊缝外形尺寸不符合要求1.焊缝高度过高和过低2.焊缝宽过宽3.焊缝两侧目测表面不平1.制定与选用焊接规范不合理2.坡口加工及其截面边缘不直3.组对时结缝处中心两侧不平4.焊接坡口角度与施焊和焊条角度不当1制定与选择焊接规范应合理2.用正确的坡口角度并提高边缘的直度3.提高焊工操作技术水平4.提高拼装质量1.焊缝高度过高应修磨处理2.过低按工艺补焊3.错边量超过规范规定量应处理重焊

  飞溅在焊缝及其附近产生(金属颗粒物)1.一般性飞溅2.熔合性1.焊接环境潮湿2.焊条潮湿未烘干3.焊接电流和线能量都太大1.注意改善焊接环境2.焊条应按保管要求妥善保管,按烘干的规定烘干和使用3.制定切实可行1.一般性飞溅可用工具清除2.严重溶合性飞溅应用挫刀/砂轮磨

  通病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止措施治理方法

  严重飞溅3.焊接电弧太长的焊接规范或施焊法,确定适宜的电流和线能量除(且不得弄伤主材

  咬边(或称咬肉)1.焊缝两侧边缘母材被电弧熔化2.熔化后未得到熔化金属的填充而形成凹面的缺点1.焊接电流太大2.焊接电弧太长3。焊条摆动或运条速度不当4.施焊(焊条)角度不正确1.调整及选用适当的焊接电流2.缩短电弧长度用压弧焊3.改变运条方式和速度4.确定正确的施焊角度1.一般结构焊接咬边深度应小于o。5mm或打磨处理2.大于0.5mm经打磨后补焊3.重要结构不允许咬边

  焊瘤1.焊缝上存在凸起的金属(病瘤)2.位置在焊缝中部或侧面及边缘上未熔化的堆形积物1.焊接电流太小熔化温度较低2.运条速度太快3.焊工操作技术不熟练4.电弧过长太小熔化温度较低2.运条速度太快3.焊工操作技术不熟练4.电弧过长1.合理选择与调整适宜的焊接电流2.改变运条方式和正确的电弧长度3.提高焊工技术水平4.注意上焊缝易产生焊伤,有条件时应采用平焊或自动焊1.普通碳素结构钢应铲除重焊2.低合金或脆裂敏感的结构钢应按其时接工艺处理和补焊

  焊穿(或1。在焊缝1.焊工操作1.提高焊工技术将坑处表

  2、工艺管道质量通病:

  现象:管道通入介质后法兰连接处有返潮现象,严重影响使用。原因分析:管子端头和法兰焊接时,法兰端面和管子中心线不垂直,致使两法兰面不平行,无法上紧,造成接口处渗漏;垫片质量不符合规定,造成渗漏;垫片在法兰面间垫放的厚度不均匀,造成渗漏;

  法兰螺栓安装不合理或紧固不严密,造成渗漏;法兰与管端焊接质量不好,造成焊口渗漏;在施工中,无需改造、更换的管线被踩踏、破坏造成渗漏;

  措施:法兰安装时,水平管道上的最上面的两个眼必须呈水平状;

  垂直管道上靠近墙的两个眼的连线必须与墙平行:两片法兰的对接面要相互平行,两片法兰的孔眼要对正。垫片的材质和厚度应符合设计和验收规范的要求。垫片表面不得有沟纹、断裂等缺陷。法兰密封面要清理干净,不得有任何杂物。改造工程中利用的旧法兰及利旧设备的接管法兰要清理出金属本色。法兰使用的螺栓要符合设计规定,拧紧螺栓时要对称成十字交叉进行。每个螺母要分2-3 次拧紧。改造工程施工中无需改造、更换的管线要注意保护,改造、更换管线时不得在无需改造、更换的小管子及保温层上搭设支架,空中作业施焊中在焊口底部放1 个托盘,以防止焊渣对原管线的污染。

  现象:管支架安装间距过大,标高不准,管子局部塌腰,管道与支架接触不严、不紧。管道支架安装后松动、变形或松脱;

  原因分析:支架安装时,支架距离不符合规定,因管子及介质重量造成管道弯曲、塌腰。管道支架安装前,没有严格按管道标高和坡度变化决定支架标高;对改造工程在管道支架安装时未考虑原有管架经长期使用己发生部分变形。支架安装不平、不牢固;

  措施:严格按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管支架距离;管道支架安装前,应根据管道图纸中的标高与管架的标高用水平仪抄到墙壁或柱上,然后根据管道走向、管架的实际标高计算出每个支架的标高和位置,弹好后再进行安装;支架安装要防止支架扭斜、翘曲现象,保证平直、牢固。

  3、设备安装质量通病

  (1)现象:二次灌浆部位不铲麻面、不凿毛即行灌浆。

  原因:忽视基础施工质量,不按规定的施工程序和质量要求操作。

  措施:设备安装前,先将基础清理干净,被油沾污的混凝土应铲除,并在灌浆部位基础表面铲成麻面。

  (2)现象:垫铁位置不正确,不按常规进行摆设;承垫垫铁块数过多而超高,垫铁间未点焊成整体;设备底座四周,垫铁的外露长短不一,呈犬牙状;

  原因:对设备垫铁的基本知识理解不清,末严格按合理的要求进行摆设;混凝土基础施工标高过低;为调整设备工作面;使用的薄垫铁过多;未严格按施工工序对垫铁点焊;使用的垫铁长短不一,且作业时粗心大意;

  措施:安装时,根据设备生产中的重量,计算出垫铁的面积、数量,并进行合理分布;放置垫铁时,垫铁组一般不应超过四层,并应少用薄垫铁,垫铁安放平衡且接触良好,用电焊点牢,防止滑移,垫铁安置后用小锤敲击检查;使用的垫铁根据规格大小不同进行统一加工;安放垫铁时,平垫铁露出设备底座10-30MM,斜垫铁露出设备底座10-50mm。

  (3)现象:地脚螺栓被预留孔内钢筋阻挡,不能垂直甚至不能放入。

  原因分析:基础设计和基础施工时没有考虑安装要求。

  防治措施:通过基础设计部门和基础施工单位进行处理。

  (4)现象:机组就位后,地脚螺栓灌浆困难。

  原因分析:地脚螺栓预留孔距机组底座边缘远,基础项标高过高,距底座底高差小。

  防治措施:

  ①基础处理时保证二次


灌浆层厚度。

  ②从底座外的基础打一斜槽到地脚螺栓孔。

  (5)现象:垫铁窝很难处理平,垫铁和基础接触面积达不到要1\o

  原因分析:基础施工时表面卵石过大,铲垫铁窝时去掉卵石造成很深、很大的坑;改造工程中,新设备安装时利用原来的旧基础,未将基础面处理好。防治措施:

  ①基础设计和施工时应要求基础表面用细石混凝土。

  ②用压浆法埋制垫铁。

  (6)现象:主机就位后,部分锚板螺栓无法安装。

  原因分析:程序错误。锚板螺栓较长,主机就位后,不能从上面安装。而从下往上穿,因设备与基础间高差小,也不能安装。

  防治措施:主机就位前,起吊在基础上方时,把地脚螺栓全部穿挂在底座上与主机一起就位。

  (7)现象:调节顶丝找平时,影响纵横中心线的找正;找正时则影响找平。

  原因分析:①顶丝垫板不平度超差。②顶丝伸出座底太长(顶丝垫板与座底高差太大)。

  防治措施:顶丝垫板埋置时,应保证距座底高差和垫板水平度符合要求。

  (8)现象:二次灌浆层出现裂纹,二次灌浆层和底座间出现缝隙。

  原因分析:①灌浆料配比不当,二次灌浆层收缩。②干浆法捣固不实,每次捣固时间不够。③二次灌浆中间停顿。④养护不好。

  防治措施:

  I 配比要严格遵守,水分要根据气温和空气温度调整;干浆拌料要边拌边用,一次不可拌的太多。

  II 灌浆要连续不断,直到整个设备灌完。

  III 干浆要边充填边捣实,每层不可太厚,每次捣实到填充层表面注水,才能再充填下一层。

  IV 任何该灌浆的部位,都要充填满、捣实。

  V 灌后认真养护。

  VI 如果出现前述问题,可在二次灌浆层和底座间内、外两边间隔300 删(或裂纹处)左右水平钻孔(紧贴底座底面),孔径20mm 左右,深度不小于底座宽度的2/3,用注射泵将专用的高强度膨胀剂从空压入,充满全部间隙。

  (9)现象:二次灌浆后,再紧固地脚螺栓时,底座下降超差。

  原因分析:地脚螺栓孔灌浆与二次灌浆同时进行。

  防治措施:地脚螺栓孔灌浆一定要在二次灌浆前两天进行,即地脚螺栓孔浆料(与二次灌浆层不同)不收缩后再进行二次灌浆。

  (10)现象:泵联轴节组装后,盘车时泵内有卡涩现象。

  原因分析:转动部件轴向位置不对,与非转动部件轴向接触。

  防治措施:安装时,首先要检查泵轴转动部件垂直提升量;检测轴间距时要计算l/2 提升量(或按技术文件要求);在组装联轴节时把泵轴提起l/2 提升量。

  (11)现象:机组就位时,底座落不下去。

  原因分析:预埋地脚螺栓倾斜,根部位置偏差过大;基础验收时仅检测预埋地脚螺栓顶部位置。

  防治措施;

  ①基础施工要严格要求并进行质量检查。

  ②基础验收时要检查预埋套管的铅垂度和预埋锚板的水平人5乙o

  ②机组就位前要处理(砂轮磨)好基础底部预埋锚板水平度,保证安装要求。

  (12)现象:机泵座轴承过热;

  原因分析:润滑油内有杂质或油量不足,油环转动不灵活,轴承间隙太小;

  防治措施:仔细清洗轴承,加油或换油,修整或更换油环,调整好轴承间隙;

  (13)现象:配管后,机组对中变化很大,甚至仅调整机器本身不能达到对中要求。

  原因分析:配管对机组施加了附加力。配管时没有进行对中监视或监视虚假。

  防治措施:

  ①不得从机组管口开始向外配管。应将外部管段及支架配完,最后与机组管口法兰联接。

  ②与机组管口法兰联接时必须保证法兰口同心和平行,方可穿法兰螺栓。只能调节管子和支吊架,不得强制对口。

  ②与机组管口法兰联接时,从穿第一颗联接螺栓直到全部螺栓紧固完,都要架表监视机组对中,对中变化不得超过规定值。

  (14)现象:油洗初始,停泵后很长时间油不能回到油箱,无法拆换过网。强行拆换过滤网时,浪费很多洗油。

  原因分析:回油管过滤网被堵,油存在回油总管中。

  防治措施:在回油总管和油箱间装一临时阀门,回油总管过滤网装在阀门和油箱间。停泵、油系统中油停止流动后,关闭临阀门(不可关早),立即拆换过滤网,即不浪费洗油,又增加了油沈的有效时间。

  4、电气及仪表安装质量通病:

  (1)现象:成套配电柜安装运转中,配电柜普遍擦伤漆皮,基础型钢埋设不统一,误差过大,柜与柜并立安装时,拼缝不平。

  原因分析:搬运、起吊酉2 电柜时没有采用有资金短缺保护措施。

  存放保管不善,过早地拆去包装,造成人为的或自然的侵蚀、损伤;埋设基础型钢不当,未找平找正。在型钢上开螺孔采用气割开孔,造成型钢因热而变形;

  防治措施:搬运成套配电柜应按起重吊装规程进行;加强时设备的验收、保管。不要过早地拆除设备的包装;在土建施工时一定要做基础型钢的埋设工作,保证基础型钢的安装质量。一般采用直接埋设法,埋设前先将型钢调直,除去铁锈,按图纸要求下好料,然后在理设位置找出型钢的中心线,再按图纸的标高尺寸,测量其安装位置,并做上记号;记号要正确,以免造成过大误差。将型钢放在所测量的位置上,使其与记号对准,并用水平尺调好水平。配电柜的基础型钢埋设时应使其平等,并牌同一水平。埋设的型钢可高出地面5-10mm(型钢是否需高出地面,应根据设计规定)。水平调好后,可将型钢固定。固定方法一般是将型钢焊在钢筋上,也可将型钢用铁丝绑在钢筋上防止钢筋下降而影响水平,可在型钢下支一些钢筋,使其固定。全部工作完成后,应再仔细检查安装尺寸和水平;安装配电柜应在浇注基础型钢铁混凝土凝固后进行在盘柜安装时先把每个柜调整到大致的水平位置,然后再精确地调整第一柜,再以第一柜为标准将其它柜逐次调整。调整顺序为先调中间一柜,然后左右分开调整。调整好后,柜与柜之间应用螺栓拧紧,无明显缝隙。调整好后,若符合质量要求,用电沓将配电柜底座固定在基础型钢上。为了美观,焊缝应在柜体的内侧。

  (2)现象:电缆线路室外敷设电缆穿过建筑物地基处,所用保护管尺寸大小,长度不够;桥架或电缆沟内高低压电缆排列紊乱,与热力管道交叉或接近时未做隔热层;通向室外的电缆保护管未作密封处理;

  原因分析:电缆穿保护


管时,未根据电缆的外径、建筑物地基处

  的宽度计算保护管尺寸;电缆敷设前未绘制“敷设图”,也未对电缆进行全面核算;工作马虎;

  预防措施:电缆在穿过建筑物地梁处应事先埋设保护管,其长度应在穿过物的两边伸出2m。管子的外径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见方案):电缆敷设前应绘制“敷设图”。图中应包括电缆的根数、各类电缆的排列、放置顺序,同时应对运到现场的电缆进行核算,弄清每盘电缆的长度,确定放几根电缆等,进行长度核算;施放电缆应先敷设长的,截面大小,再敷设截面小且又短的,每放完一根电缆,随即把电线的标志牌挂好,以利于电缆在支架上合理布置与排列整齐,避免交叉和混乱现象。

  (3)现象:锯管管口不齐

  原因:切割操作时,刀具与管子末垂直,切割时未使用夹具固定。

  措施:操作时,如用砂轮机切割,则应用夹具固定好管子并保证砂轮片与管平面垂直后方可切割。如用钢锯人工切割时,应扶直锯架,使锯条保持平直,手腕不能颤动。

  (4)现象:管口有毛刺。

  原因:锯管后未用挫刀光口。

  措施:应除净毛刺,使管口光滑。

  (5)现象:套丝乱扣,偏扣,丝扣过紧或过松,丝扣过长。

  原因:没按规格,标准调整绞板的活动刻度盘,使板牙符合需要的距离,或是板牙掉齿,缺乏润滑油.使用套丝机时,管子未夹合适,偏心,或长管子尾部未加支架。套丝时为了安装方便安装,故意调小绞板的刻度盘。

  措施:套丝前应检查丝板牙齿是否符合规格、标准。套丝时应边套边加润滑油。套丝时应按尺寸调好刻度,并固定好板牙,使用权套丝过程中,丝扣不会过松,也不会因板牙固定不牢,而使丝扣过紧。

  管了应用夹具固定牢固且与夹具同心,过长的管子应有支架支撑尾部。

  (6)现象:管子弯曲半径太小,有扁凹,裂纹,皱褶等现象。

  原因:使用液压弯管机时夹具选择不合理,或者手动烃弯时,出弯过急。弯管器的槽过宽,管壁薄厚不均也是造成扁凹,裂纹,皱褶等现象的主要原因。

  措施:管子应检验,壁厚应均匀。管子烃弯时,弯管机的模具及模具间距应选择合理。手动烃管时,应使用定型的烃管器,操作时,先将管子需弯曲的部位的前段放在弯管器内,管子的焊缝放在弯曲方向的背面或侧面,变曲时应逐渐向后移动弯管器,使管子弯成所需的半径。管径大于25mm 的管子,应使用分离式液压弯管机,电动顶管机。

  (7)现象:电缆弯曲半径不够。

  原因:配管时,未考虑电缆的外径,只按常规方法施工,汇线槽的转角处拉的过紧

  措施:配管时应充分考虑电缆的外径,较特殊的电缆应特别注意,汇线槽内电缆敷设时,应摆好转角处的电缆,并适当留有余量。

  (8)现象:剥切电缆时,损伤芯线绝缘及芯线,多股导线与设备、仪器连接时未用接线端子,末用接线片或接线片压接不牢。

  原因:用电工刀切割绝缘层时,切伤芯线绝缘及芯线。接线片压接时,未使用专门的工具。

  措施:剥切电缆时,应使用权用专用电缆刀,使用电工刀时,刀刃禁止直角切割,应以斜角剥切。剥切芯线绝缘层时,应使用剥线钳。冷压接线片应使用专门的压线钳,不能用手钳应付。

  (9)现象:管子弯曲半径太小,有扁凹等现象。

  原因:弯管机的胎具选择不合适;或使用自制简易工具焊弯;管壁薄厚不均。

  措施:管子应进行检验,壁厚应均匀,弯管机的胎具应适当,不得使用自制简易工具烃弯。

  (10)现象:焊口堵塞。

  原因:毛刺未清理干净,或用电气焊切割管线,对口间隙过去时大,管线内部清的不干净,焊接方式不合适。

  措施:管线对口焊接前毛刺应清理干净;严禁用电气焊切割管线;对口间隙应适当,管径较大的管线及高压管线应加工坡口;管骊敷设前内部应进行清洗;管壁过薄或管径过小的管线,应采用承插焊或套管焊接。

  (11)现象:管线不整齐、交叉、塌腰。

  原因:管线敷设未进行整体方案的考虑,或强求集中;支架间距过大。

  措施:管路敷设时,应先确定整体布置方案,能集中的尽量集中,能利用管路组合进行敷设的,应进行组合,但不能强求集中,使管路交叉布置或有急剧复杂的弯曲。管路两支架间的跨距水平敷 设时应为1-1.5m,垂直敷设时应为1.5-2m,需保温的导压管路应适当的缩小支架间距离。

  (12)现象:与设备或工艺管线间距过近,工艺管线保温时被包进保温层内

  原因:敷设时未注意与工艺线、设备的间距或未考虑保温、隔热。

  措施:仪表管路与工艺设备、管线或建筑物表面间的距离应大于是50mm,易燃、易爆介质管路与热表面的距离应大于是50mm’且不应平行敷设在其上方,当管路需隔热时,应适当加大距离。

  (13)现象:室外敷设电缆穿过建筑物地基处,所用保护管尺寸大小,长度不够。桥架或电缆沟内高低压电缆排列紊乱,与热力管道交叉或接近时未做隔热层;通向室外的电缆保护管未作密封处理;

  原因:电缆穿保护管时,未根据电缆的外径、建筑物地基处的宽度计算保护管尺寸;电缆敷设前未绘制“敷设图”,也未对电缆进行全面核算;工作马虎;

  预防措施:电缆在穿过建筑物地梁处应事先埋设保护管,其长度应在穿过物的两边伸出2m。管子的外径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见方案)电缆敷设前应绘制“敷设图”。图中应包括电缆的根数、各类电缆的排列、放置顺序,同时应对运到现场的电缆进行核算,弄清每盘电缆的长度,确定放几根电缆等,进行长度核算;施放电缆应先敷设长的,截面大小,再敷设截面小且又短的,每放完一根电缆,随即把电缆的标志牌挂好,以利于电缆在支架上合理布置与排列整齐,避免交叉和混乱现象。

  (14)现象:管口插入箱、盒内的长度不一致;

  原因:管口入箱盒长短不一致,是由于箱盒外未用锁母或护围帽固定;

  预防措施:管子穿入箱、盒时,必须在箱内外加锁母;

  (15)现象:接地线截面不够,焊接面积太小;管子焊接处未防腐;

  原因分析:金属线管安装接地线时,未考虑与管内所穿导线截面

  积的关系;对金属管线刷漆的目的和部位不准确;

  预防措施:线的焊接长度要求达到接地线直径的6 倍以上;为了防止钢管生锈,地线的焊接处应涂漆;

  (16)现象:箱、盒安装高度不一致;开孔不整齐;铁盒变形;

  原因分析:末参照土建装修预放的统一水平线控制高度;铁箱、盒用电、气焊切割开孔,使其变形;预留孔不规则,使铁盒变形。

  预防措施:稳装箱、盒时,可以参照土建统一预放的水平线,一般由水平线以下50cm 为竣工


地坪线;箱、盒开孔必须采用专用配电箱冲孔器开孔;稳装现浇混凝土墙内的箱、盒时,对不规则的预留孔进行处理;

  (17)现象:接地体之间的间距不够;接地导线连接面不符合规范要求;多台电气设备的接地线采用串接;按地线、体未做防腐处理;

  原因分析:对施工规范不熟悉。

  预防措施:为了减少相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在埋设接地体时,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两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5m;按地体的连接采用搭接焊,搭焊的长度,扁钢或角钢应不小于其宽度的两倍;圆钢应不小于其直径的6 倍,且三边以上焊接;所有电气设备都需单独地埋设接地分支线; 暗设接地线/体采用镀锌制作,在其焊接处必须进行防腐处理.照设接地线除进行防腐处理外,还要涂上黑色条纹。

篇3: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2)

  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二)

  1、室内配线工程

  (1)硬塑料管和聚乙烯软线管敷设缺陷控制措施:

  A、聚乙烯软线管必须接头时,一定要用大一号的管(长度60mm)。接管时口要对齐,套管各边套进30mm硬塑料管接头时,可将一头加热胀出承插口。接口入涂抹塑料粘合剂,则防水效果更好。

  B、聚乙烯软线管必须配用塑料接线盒。

  B、暗配线管、盒缺陷控制措施:

  B、预留穿线管、盒的大样,并将预留部位,盒子类型标注清楚。

  B、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生产技术指标的塑料管、塑料盒。

  (3)箱、盒安装缺陷控制措施:

  A、稳定箱盒找标高时,可以参照土建装修统一预防的水平线,一般由水平线以下50cm为竣工地平线。墙,柱内安箱、盒时,除参照钢筋上的标高点外,还应和土建施工人员联系定位。

  B、稳装现浇的混凝土墙板内和箱、盒时,可在箱、盒背后加设6mm钢筋套子,以稳定箱、盒位置。这样使箱、盒能被模板紧紧地夹牢,不易移位。

  C、箱、盒开眼孔,木制品必须用木钻,铁制品开孔如无大钻头时,可以自制开孔的划刀架具,先在需要开孔的中心钻个小眼,然后将划刀置于台钻上钻孔,保证箱、盒眼孔整齐。

  D、穿线前,应先清除箱、盒内灰渣,再刷二道防锈漆,穿好导线后,用接线盒盖将盒子临时盖好,盒盖周边要小于圆木或插座板、开关板,但应大于盒子。

  (4)管内穿线缺陷控制措施:

  A、穿线之前应严格戴好护口,管口无丝扣的可戴塑料内护口;放线时应用放线车,将整盘导线放在线盘上,并在线轴上做出记号,自然转动线轴放出导线,就不出现螺圈,可以防止背扣和电线拖地弄脏。

  B、为了保证相线,零线不相混淆,用不同颜色的塑料线。单位工程零线统一用黑色和绿色,或者在放线车的线轴上做出记号,以保证做到相线和零线严格区分。

  (5)箱板安装缺陷控制措施:

  A、铁箱铁盘面都要严格安装良好的保护接地(零)线,箱体的保护接地线可以做在盘后,但盘面的保护接地线必须做在盘面包的明显处,为了便于检查测试,不准将接地线压在配电盘盘面包的固定螺丝上,要专开一孔,单压螺丝。

  B、在砖墙内做暗配电箱时,箱的厚度保持背面缩进墙面内20~40mm,先在背面两边钉木条,然后再钉钢板网。对于160mm厚的混凝土墙内的暗配电箱,为了保证安装电度表,必须正面突出墙面,盘面前至少有120mm空间距离,在抹水泥砂浆前,应预埋好水砖,钉好钢板网和二层极的木带,以便装贴脸门窗。

  (6)闸具电器安装缺陷控制措施:

  A、配电箱(二层板)装闸具前,先按下列方式排列好:电度表在上方,总闸在下方,或者在电度表位的右边,量好尺寸,留出二层带的边缘,先画线再打眼。对于单螺丝固定的瓷插保险,可以其背面抹在上环氧树脂或乳胶,再用螺丝拧紧固定。

  B、工作零线分接各支路时,必须在盘面上加装接线端子板。C、闸具安装要做到上、下、左、右四周尺寸均匀,留有余地,以便更换保险丝时能下工具。

  (7)漏电保安器缺陷控制措施:A、学习安装漏电保安器的理论知识和有关规定。

  B、采用部级或相关检查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

  C、掌握三相五线制和单相三线纸制的概念。

  D、弄清楚中性点直接接地(TN系统)和接地保护(TT系统)系统的理论概念。

  2、灯具安装

  (1)日(荧)光灯群安装缺陷控制措施:

  A、嵌入式日光灯安装时,如有3盏灯以上,应在配线时就弹十字中线,按中心线定灯位。如果灯具超过10盏时,即要增加尺寸调节板,用吊盒的改用法兰盘,尺寸调节板。这种调节板可以调节3mm幅度。如果法兰盘增大时,调节范围可以加大。

  B、为了上下吊距开档一致,若灯位中心遇到楼板肋时,可用射钉枪射注螺丝,或者统一改变日光灯架吊环间距,使吊线(链)上下一致。

  C、成排成行嵌入式日光灯吊装后,在灯具端头处再拉一直线,统一调整,以保持灯具水平一致。

  D、管式日光灯,铁管上部可用锁母,吊钩安装,以保持灯具平正。

  E、距地2.5M以下的金属灯具,应认真做好保护接地或保护接接零。

  F、灯具在安装,运输中应加强保管,成批灯具应进入成品库,设专人保管,建立责任制度,对操作人员应作好保护成品质量的技术交底,不准过早地拆去包装纸。

  (2)花灯及组合式灯具安装缺陷控制措施:

  A、花饰灯具的金属构件,都应做良好的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

  B、花灯吊钩加工成型后应全部镀锌防腐,并需能悬挂花灯自重6倍的重量。特别场所和大厅的花灯吊钩,安装前请结构设计人员对它的牢固程度作出技术鉴定,作到绝对安全可靠。

  C、采用型钢做吊钩时,圆钢最小不小于12mm,扁钢不小于50~55mm。

  D、在配合高级装修工程中的吊顶施工时,必须根据吊顶装修图核实具体尺寸和分格中心定出灯位,要加强图纸会审,密切配合施工。

  E、在吊顶夹板上开灯位孔洞时,应先用木钻钻个小孔,小孔对准灯头盒,待吊顶夹板钉上后,再根据花灯法兰大小,扩大吊顶夹板眼孔,使法兰能盖住夹板孔洞,保证法兰,吊杆在分格中心位置。

  F、凡是在木结构上安装吸顶组台灯、面包灯、半圆球灯和日光灯等灯具时,应在灯抓子与吊顶直接接触的部位,垫3mm厚的石棉布(纸)隔热,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G、在顶棚上安装灯群时,应先拉好灯位中心线,十字线定位。

相关文章